人民網(wǎng)
今年的全國高考作文題是材料作文,或稱話題作文。材料的大意是,有一位登山者,途中遇到了暴風(fēng)雪,卻碰到了一個凍僵的人,他的心靈經(jīng)過“翻江倒海的思量之后”,選擇將這個凍僵的人救醒 。 作文提示中說“也許人人不一定能夠碰到這樣的生死抉擇,但是我們生活中也會面臨一些與觸動心靈有關(guān)的選擇,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yīng)該怎樣選擇?為什么會作這樣的選擇? 請以“心靈的選擇”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面對這樣的作文題,我的感覺和北大中文系錢理群教授面對1998年高考作文題的感覺幾乎一樣 ,錢教授曾在一篇文章里寫道:“(面對今年的高考作文題)我一個字也寫不出來,腦子里一片空白……”我不明白,在幾乎天天喊“高考改革”的今天,我們的高考作文題為什么又走上了束縛考生思維的老路?我個人覺得,這是近幾年來最差的高考作文命題。
“心靈的選擇”,我們的心靈在什么時候需要作出選擇?我們該怎么選擇?我想按照這樣的思路去作文是沒錯的。青島的一位高級教師對今年的作文題目的評論是,考生應(yīng)該有話說,而且不容易“跑題”。我想,生活中需要心靈作出“選擇”的場合確實不少。官員面對行賄者該如何選擇?市民面對接頭搶劫該如何選擇?可是為什么偏偏要把這個人生中很多大人都解決不了的大問題,拿到考場上讓十幾歲的孩子來進(jìn)行論述?我知道高考作文題需要有導(dǎo)向性,比如這個作文題的導(dǎo)向可能是“社會責(zé)任感”。可是導(dǎo)向性太明確了,我們的考生還能怎么來進(jìn)行“選擇”?
電視經(jīng)常有“心動不如行動”的誘惑性 廣告!靶膭印笨隙ㄊ恰靶撵`受到觸動”,而“行動”也可以理解為“作出選擇”。我要問,這樣的“心靈的選擇”無疑是經(jīng)常遇到的真實的情況,可有幾個考生敢在自己的作文里寫下樣的“心靈的選擇”?不必讓我來解釋原因,坐在悶熱的考場里,面對這樣的作文題,在四五十分鐘時間內(nèi)內(nèi),在巨大的壓力下,考生的心靈和筆會迅速地作出怎樣的選擇?
在這里我想到了1998年高考可笑而又值得深思的一幕,成千上萬的考生為了表現(xiàn)“堅強(qiáng)”的精神,竟然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讓自己的父母在自己的筆下都“雙亡”。今年的作文題目盡管不像1998年作文題《堅韌我追求的品格》、《戰(zhàn)勝脆弱》那樣完全規(guī)定了寫作的內(nèi)容、價值取向,而看似給考生留下了選擇的空間。然而題目實際上仍然是要把考生的思維與寫作,納入到一個早已預(yù)設(shè)好的,符合社會公共意志與規(guī)范的,幾乎沒有個人意志、想象、創(chuàng)造空間的模式之中,而且是強(qiáng)制性的?忌灰蟀闯鲱}者的意圖發(fā)言,難免要唯心地說假話。
現(xiàn)在閱卷結(jié)果還沒有揭曉,但我不敢想象,會有多少人地選擇崇高、選擇正義、選擇見義勇為,甚至選擇“舍身取義”“殺身成仁”。有多少人會寫出慷慨激昂的人生哲理。我不能說他們的選擇是錯誤的,但這不是他們自己的話。為了不偏題跑題,為了得到高分,為了考上大學(xué),他們只能選擇說違心的話,寫違心的文,選擇說謊,選擇言不由衷。經(jīng)過多年的僵化教育和扭曲的觀念灌輸,我不知道,我們學(xué)生的心靈還要承受多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我不知道,到什么時候,他們在高考中才能卸下重負(fù),自由地呼吸,自由地思考,而不再需要像一個大人,像一個思想政治工作者那樣老氣橫秋、四平八穩(wěn)地說話,能夠自由地寫一點(diǎn)由衷而發(fā)的真切感受,寫一篇或許單純卻清新自然的青春宣言?
我盼望著有一天,作文命題能恢復(fù)“言為心聲”的本來面目。到那一天,我們的高考作文題將不再有“鑄模的悲哀(方舟子語)”。面對高考作文題,我們將真正的有話可說,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心靈能夠作出自由的選擇。 (網(wǎng)友:李清)
[考生的心靈如何作出選擇]相關(guān)文章:
2.人生的哲理選擇題
9.高考心靈雞湯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