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就是語文實踐。初中語文實踐活動教學資源豐富多采,語文教師要善于組織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關(guān)鍵詞】 實踐活動 特征 操作 語文素質(zhì)
美籍華裔科學家丁肇中在《應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中提出了學習自然科學應重視格物致知精神,即實驗精神。其實,學習作為人文學科的語文也不例外,即注重語文實踐活動的開展!度罩屏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tǒng)和完整."活動課對于豐富學生生活,開拓學生視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對于加深學生語言體驗,提高學生個性,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有著重要意義。
一、活動教學的特征
荀子認為“行高于知”,王夫之提出“行先知后”。先哲們早就意識到人的知識必須經(jīng)過實踐.活動是人得到鍛煉和發(fā)展的最佳途徑和手段。活動是能力訓練、個性發(fā)展的一塊沃土。
然而,并不是任何活動都對學生的發(fā)展具有價值和意義,我們所提倡的活動教學是指能挖掘?qū)W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讓他們在活潑主動和諧中發(fā)展個性的活動。因此,活動教學應具有以下特征:①學生是有意識的主動的積極的參與,具有強烈的主人翁精神,不是教師的傳聲筒或教師意旨的執(zhí)行者。②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能動腦思考,動手操作,親身體驗和探索。③教師在活動教學中是一個平等的指導者的角色。
二、語文活動教學的形式和實操步驟
語文教學有著廣闊的天地,不應人為地把它囿于區(qū)區(qū)的四十分鐘之內(nèi)。我們在向課堂要效率的同時,也要把眼光投向語文學習的外延。我們應該溝通課內(nèi)課外、校內(nèi)校外,廣泛地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語文實踐活動。
活動教學以人為本,關(guān)注學生的精神生活、生存狀態(tài),著眼于學生整體素質(zhì)的提高,使他們成為具有主體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創(chuàng)造性人格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合作精神和社會交往能力的以及豐富知識、健康情感、獨特個性和良好行為習慣的一代新人。語文活動教學應采取有利于激發(fā)學生主體性的豐富形式,如"新聞發(fā)布會""語言的藝術(shù)--廣告""錯別字普查""編手抄報比賽"等專題活動,既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在現(xiàn)代生活中應用的情況,也加強了學生實際應用語文的能力訓練,學生學得興趣盎然,又實實在在。不少學生反映,開展語文活動課以后,自己才感到語文原來是那樣有趣、那樣有用。
下面以我校八年級六班的《走進古詩苑》語文活動為例,談談語文活動教學的實操步驟。
激趣 教師向?qū)W生布置:兩周后老師將把一堂課交給同學們自己來上,同學們有信心嗎?讓學生產(chǎn)生過一把教師癮的強烈愿望,為活動的順利開展鋪下思想和情感基礎。
分組 讓學生以自愿為原則,分成若干小組,推舉出學習組長。人人動手編輯古詩集;每組推選出兩名有繪畫特長的同學為古詩配畫;推選一名有音樂特長的同學唱古詩;每組準備以不同的方式朗誦一首古詩。由于是自由組合,大家都不想落后,學習熱情明顯提高。
選擇 選擇過程完全是學生自主的過程,學生充分討論,積極參與。選擇過程實質(zhì)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學生必須了解古詩的有關(guān)知識,選擇感情豐富、意境深遠的古詩進行賞析,而這正是活動成功的關(guān)鍵。
編輯 我們要求學生分門別類編詩集,學生就必須去閱讀大量的古詩,并對有關(guān)古詩進行重點賞析,從而把握古詩的意蘊。在編輯過程中,每位同學綜合運用各種能力,力爭讓自己的詩集成為最佳讀本.
排練 同學們分組排練詩詞朗誦,我們在班內(nèi)挑選了幾名愛好音樂的同學訓練了幾首古詩歌曲,如李煜的《虞美人》、馬致遠的《秋思》等,愛好舞蹈的同學還排練了一曲舞蹈,將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思念親人的意境表演的淋漓盡致;顒诱n的四名主持人事前也做好周密的安排,力求活動課上的井然有序和運用自如.
展示 到了激動人心的一天,經(jīng)過四名主持人精心的組織和安排,以及在講臺上出色的調(diào)度,再加上同學們熱情的支持,一堂聲情并茂的活動展示課成功的展現(xiàn)在師生面前,在場師生無不為之喝彩。
評價 應該把評價作為教學活動的一部分,讓其成為有利于學生加深對教學實際過程的認識及改進教學工作的重要手段。在評價中,首先是學生評委對本次活動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評價,確定出優(yōu)秀的活動項目,并及時給予獎勵。然后是語文教師的總結(jié)性評價,評價時應著重肯定同學們在本次活動中取得的進步,并指出下次活動應該改進的地方,提出希望!
三、語文活動教學的效果和意義
教師在活動過程中,充當?shù)氖侵笇д摺⑴c者和配合者的角色,學生才是主角。這種"還課堂于學生"的新型的教學方式促進了教學,鍛煉了才干。具體表現(xiàn)在:
促學習熱情。學生由于擁有了學習的主動權(quán)和充分的自由,在活動中無不透露出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學習熱情,充分表現(xiàn)了“我要學”的積極心態(tài)。
促競爭意識,F(xiàn)代社會是競爭的社會,語文教學應培養(yǎng)學生良性競爭意識。這次活動,無論是編詩集,還是給詩配畫,無不體現(xiàn)組與組之間的競爭,充分體現(xiàn)了作為學習主人的健康精神。
促詩歌教學。以活動的形式進行詩歌教學,取得了單純課堂教學無法比擬的巨大成效。在整個活動中,學生通過實踐活動了解了詩歌的常識、特點,理解了詩歌的情感、意境,以及受到了詩歌審美的熏陶。
練創(chuàng)造能力!耙磺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閱讀鑒賞是一種創(chuàng)造,為詩配畫,配樂是一種創(chuàng)造,為詩配舞更是一種創(chuàng)造。一位女生大膽的為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編了一曲舞,博得了當場師生的好評。
練協(xié)作能力。與人協(xié)作是新時代對人才的新要求!蹲哌M古詩苑》的整個過程是一個互相配合互相協(xié)作的過程,哪一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展示課上都不會成功。
練運籌能力。整個活動的時間雖然有兩周,但要做的事情千頭萬緒,四個主持人如果不能及時理出個輕重緩急,合理配置資源,提高工作效率,要在不影響正常教學秩序的同時成功的由學生自個兒上一堂活動展示課,是非常困難的事。
《走進古詩苑》的成果展示課,對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是一個極大的促進,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發(fā)展和鍛煉了健康的情感,健全的人格,在活動過程中體驗了成功的喜悅。
語文實踐活動得其生活之源,揚其“活動”之波,是鮮活的、動態(tài)的、多元的。教師應在教學實踐中授學生以漁,導學生以法,開其源,活其流。
語文實踐活動是將已有的語文知識技能在實踐中應用,又在應用中獲得新知,提高能力的過程。只有在教學中做到了上述的“格物”,才能讓學生在活動中“致知”,由此以來,知識才會更新,學術(shù)才會進步,文化才會繁榮。
【參考書目】
①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年7月
② 《中學語文教學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朱紹禹編著 1987年7月
③ 《活動課程研究》
南方出版社 劉先捍主編 1997年
④《中學語文教學心理學》
北京出版社 北京教育出版社 林崇德主編 2001年
吳元國
[語文教學中的格物致知]相關(guān)文章:
5.多媒體教學課件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