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1、通讀全文,能簡單概括故事內容。
2、通過課文研讀,能夠把握安恩這一人物形象的特點。
3、通過探討,能理解小說巧妙的情節(jié)構思,體會其對于塑造人物表現(xiàn)中心的作用。
二、教學重點
1、理解安恩對奶牛的深厚情感及淳樸、善良、慈愛的人物特點。
2、把握生動傳神的人物形象描寫。
三、教學難點
理解小說中安恩對奶牛特殊的情感及其生活態(tài)度
一、 導入:
有這樣一位小說家,從事創(chuàng)作半個世紀,其長篇系列小說《漫長的旅途》(1908-1922)六部曲更是從遠古冰河時代的北歐寫到哥倫布發(fā)現(xiàn)美洲大陸,具有史詩的宏大氣魄和優(yōu)美奇特的風格。1944年,“由于他借著豐富有力的詩意想象,將胸襟廣博的求知心和大膽的、清閑的創(chuàng)造性風格結合起來”,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他就是丹麥小說家約翰尼斯-延森。他有一篇短篇小說,不但被選入丹麥語文教材,還不時在廣播中朗誦,給無數(shù)心靈以感動、教育和啟迪。這就是《安恩與奶牛》,今天,我們就共同來學習這篇文章。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默讀課文,復述故事內容。
2、 在復述的基礎上,概括故事內容。
三、 研讀課文,認識人物,理解主旨
1、讀這篇小說時,你對后面發(fā)生的事有沒有自己的猜想?有哪些是你沒想到的?
故事結尾的出人意料
2、作為讀者,在謎底揭曉之前,我們很難想象得出安恩帶奶牛到集市上做什么來了,
來到市場進行牲口交易的人們更想不到,所以在安恩拒絕了眾多的買主之后,終于有人對此尋根究底,不斷追問。最后一個買牛人所提的幾個問題很耐人尋味。請你談談他四句問話的思路。
“那么,它是已經賣了不成?”--已經賣出,所以不再理睬別人。 “是嗎?那么干嗎老站在這里?難道是讓這頭奶牛出出風頭嗎?”--既然不賣,為什么要來這里? “是你自己的奶牛嗎?”--有可能她不是奶牛的主人(看看她的衣著),不能賣。
“難道你站在這里是為了拿大伙兒開心嗎?”--既然是你的,卻又不肯賣,實在不可思議!
總結:集市是做買賣的地方,買牛人對安恩帶著奶牛到集市卻不賣有很多猜測。他的話都是根據(jù)安恩的回答而問的,完全符合符合正常的思維。這四句話有理有據(jù),義正詞嚴,擲地有聲,由猜測到質疑最后到憤怒,步步深入,說出了大家的心里話。
3、那么被質疑、責難的安恩呢?她為什么堅持不賣奶牛?
學生結合具體內容談安恩和奶牛的感情。
小結:安恩對奶牛,喜愛、尊重、憐惜、愛護,奶牛是她生活中的伙伴,她把奶牛當成和自己同類的生命看待。
4、你喜歡安恩這一人物嗎?你覺得她是怎樣一位老人?結合具體內容談談你對人物形象的理解。
學生結合具體內容探討安恩勤勞、樸實、善良、富有愛心、熱愛生活的人物形象。
教師隨機點評小說運用描寫塑造人物形象的特點。
小結:人物形象及情節(jié)特點。
情感誦讀最后一段。(口頭創(chuàng)作誦讀腳本)
5、總結:
師:隨著我們對文章的解讀,安恩,這一平凡農婦的形象越來越清晰,她勤勞、樸實、善良、富有愛心,她把奶牛當作自己的同類,帶著奶牛到集市上散心,把尊重生命做到了極致,這一人物形象也因之展現(xiàn)出高貴的人性之美!皩τ谌诵,道德上的真正考驗,根本性的考驗,在于如何對待那些需要他憐憫的動物。” 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中說過的這句話,不正是對安恩形象的闡釋嗎?
6、引導深層思考:
課上到這兒,似乎該畫上句號了。但老師想請同學們進行再深一層的思考:從安恩身上,我們還能讀出點什么?舊衣破衫,老牛相伴,閑適安然,傳遞的是什么?
學生討論、探討。
我們更可讀出一種對生活的態(tài)度在里面,一種淡泊與坦然的生活態(tài)度。
四、聯(lián)讀《釘子戶傳奇》,比較兩位老人身上的相似點。
學生討論、比較二人相似點:
她們都并不富有,她們對生活有著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堅持。
她們固執(zhí)的外表下,是澄澈的心靈,她們在簡單樸素的生活中,得到了平凡的快樂。
她們簡單的愿望、本色的心靈引發(fā)人們對生命、對生活的深入思考,讓人感悟精神的力量。
梅斯菲爾德正是現(xiàn)實版的安恩。
五、總結:
學習這篇文章的過程,其實是一個解疑的過程,最初讀這篇文章,我們心中滿是不解和驚奇,隨著我們的深入閱讀,一種溫暖溫馨的感覺逐漸升起,而且越來越濃,安恩,這一平凡而特殊的形象清晰地走近我們的心靈,我們被她感動的同時,也在思考自己的生活,這就是文學的力量:啟迪人生,升華靈魂。
六、拓展?蹎卧黝},漫步文學經典人物畫廊,體會文學的魅力,激發(fā)學生親近文學的感情。
七、作業(yè):
以“我對安恩說”為題寫一段話,表達自己學習本文的感受。
劉
[《安恩和奶!方虒W設計 (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2.奶牛的折紙教程
3.簡易奶牛折紙教程
9.關安空巢老人標語
10.《安的種子》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