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標準要求初中生能夠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也明確規(guī)定“評價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重點在于考察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考察他們能否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而不應考察對詞法、句法等知識的掌握程度”。因此,對于初中的文言文教學,一定要重視背誦。
但在具體的實際教學中,怎樣來處理好背誦呢?經過長期的探究和學習,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步去做。
首先,談談課文的誦讀。教師可以先指名學生輪讀,并且明確要求比一比誰的聲音最洪亮、吐字最清晰、朗讀節(jié)奏把握最準確,其他的同學要認真聽,發(fā)現錯誤及時舉手指出,教師當即板書學生指出的生字詞,對于學生不能指出的,在該生讀完該部分后,教師再板書指正。在這環(huán)節(jié),為了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切不可提前指定哪些學生讀,也不要指明讀到具體的哪一段。對于讀得好的學生,教師要及時表揚;讀得不好的及時指出不足,并要加以鼓勵。
學生輪讀完課文后,教師要讓學生讀讀記記生字詞。
教師再范讀課文或播放范讀材料,對于學生難劃分的節(jié)奏,教師應該板書甚至教讀2-4遍。然后再給一定時間讓學生自由放聲朗讀,教師此時要巡堂點撥。最后全班齊讀一遍。
但,只是會誦讀課文還不夠,如果要熟練地背誦課文,還必須疏通文意,而且讓學生真正的把握文意。
我們要讓學生自己動手去探究文意,而不應該是單純的借助手頭現有的譯文,去讀讀背背?梢宰寣W生借助課本上的注釋,自己先逐句疏通,疑難詞句可以與鄰座探究,并且要圈出該句中的重難點詞語,還要把譯文寫在練習本上。對于比較長的課文,可讓學生分組翻譯不同的文段,在分配任務時,一定要給出恰當的時間。然后再指明學生輪流起來翻譯,并讓學生相互糾正,教師只有在生不能糾正的情況下,才指出錯誤。對于學生發(fā)現的重難點詞語,教師應及時板書。學生譯完了,教師再出示正確譯文。教師讀一句譯文,學生再讀一句原文;然后教師再讀一句譯文,學生關上書讀一句原文(對于不能準確讀出原文的,可以偷看,但不許開著書讀);再讓生分成兩組,一組讀原文,一組讀譯文,如此交換一次。最后所有學生關上書,齊背一遍課文。這樣幾輪下來,學生基本都能當堂背誦課文了,并能較好的疏通文意。
當然,在具體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處理,以便更好的讓學生在輕松而又緊張的課堂學習中學習文言文,從而使之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并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愛上文言文。
包維平
[淺談文言文教學中背誦的處理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3.淺談教學中的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