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社的《外國小說欣賞》被浙江省高中新課改確定為選修模塊統(tǒng)一使用,這是一本難得的好教材,收編的16篇小說內(nèi)容豐富,流派眾多,創(chuàng)作手法多樣。然而外國小說教學有許多困難,中學教師文學知識陳舊,特別是外國現(xiàn)代派小說知識缺失,對外國小說的各種類型及其特征認識不夠透徹,以致教學內(nèi)容難以把握,教學有效性難以落實。到底如何才能擺脫《外國小說欣賞》教學的尷尬,真正落實《外國小說欣賞》教學的有效性,我認為寫作是推動《外國小說欣賞》教學的一條途徑。
一.通過專題寫作訓練,落實小說元素的教學。
在教材的學習分析中,我們發(fā)現(xiàn),編者把小說的基本元素分為“敘述”、“場景”、“主題”、“人物”、“情節(jié)”、“結(jié)構(gòu)”、“情感”、“虛構(gòu)”八個元素,并以此為專題從八個方面選編小說。小說元素的本身就表達著主題,或幫助表達著主題。而我們教師教學的責任和教學的價值是盡可能地把它們的魅力解讀出來,引導學生加以體會和認識。而教材也在每個單元后面配上了一題寫作實踐,我想編者的意圖就是希望通過它能有效地落實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因而我在具體教學中有意加強了這方面的訓練。
以“場景”為例。場景,是教材第二單元的話題,教材對它作了較明確的界定:場景就是我們常常說的“場面描寫”。它與單純的環(huán)境描寫不同,它是以人物為中心的環(huán)境描寫,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環(huán)境組成。在本單元的《炮獸》教學中,我有意引導學生明確場景的類別和場景“以人物為中心”的含義。課文上完后,要求學生寫關(guān)于場景的作文:校門口接子女的家長。一位學生這樣寫道:
已經(jīng)多日不曾放晴了,似乎是老天爺看不慣這塵埃遍地的城市,陰沉著臉淅淅瀝瀝地下著雨絲。接近放學時分,校園的四周漸漸聚集了一些或著自行車、或擎著傘、或坐在小車中的家長,都使著勁伸長脖子向那籠罩在霧氣中的校園張望,企圖看到些什么。時間在此時似乎十分漫長,他們或許是累了或許是焦急,轉(zhuǎn)而向周圍的人聊起天來,不管是否認識,不管上級下級,不管坐車還是走路都分外投機,“哎,你也是來接孩子的啊!”成了共同的語言,而說話的雙方眼睛卻始終不曾遠離校門,帶著一抹焦急!扳彙钡囊宦,頓時場面有點混亂起來,他們的眼中光芒更盛,似乎無視了霧氣與昏暗,在第一時間找到了他們孩子的身影。于是天也變得不再陰沉了。
這篇短文,學生都非常明確在這個場景中“以人物為中心”的含義,凸顯了人物的主體地位,也由此進一步了解了“場景”這個小說元素。當然像“情節(jié)”、“情感”等元素也是訓練的著眼點。
二.通過整篇仿寫訓練,落實小說表達技巧的教學。
寫文章應該從模仿開始。學生讀著別人的文章,看看別人的文章是怎樣寫的,然后自己模仿著寫,模仿的多了,就想自己編著寫,自己創(chuàng)造著寫。我們知道,語文課本上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章寫作的典范,都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在學習伍爾夫《墻上的斑點》后,學生大致了解了意識流敘述是打破了傳統(tǒng)的有因果關(guān)聯(lián)的敘述,用人物的意識流動,如回憶、夢幻、感受、聯(lián)想、情緒、心理獨白等來組合的作品。然后要求學生寫一篇以人物意識流動為主的文章。例文:
一個夏日的午后,偶爾看到墻上的一個光點。盯得久了,竟發(fā)覺它在燃燒,越燒越旺。火的那頭,我看到了人類文明的歷程。因為需要它,人類開始學會鉆木取火;因為有了它,人類知道了熟的食物比生的更為可口。我又似乎看見它在轉(zhuǎn)動,如同浩瀚宇宙中的一顆行星,在上帝的支配下,有規(guī)律地轉(zhuǎn)動著,漸漸地,星球上出現(xiàn)了生命,而生命又是那么多渺小,在上帝的眼里,它只是一個小小的黑點。在雪白的墻壁映襯下,它似乎又穿透一切,能夠帶領(lǐng)我們走進未來,走進人的內(nèi)心世界,走過那些黑暗的地方。一瞬間,它又變成了母親晶瑩剔透的淚,一顆心疼孩子而掉下的眼淚。當人類遭受洪水、臺風、沙塵暴時,大地母親落淚了。這滴淚如同一顆鉆石,閃耀著永恒的光芒。
通過這個訓練,使學生既學到了作家的一些寫作表達技巧外,還接觸到了一種“心理的真實”。所以,我們講讀每篇文章不是要求每一篇文章都進行整篇仿寫訓練,更需要讓學生進行從內(nèi)容到形式的許許多多的單項訓練,應該是整篇文章訓練和單項訓練的有機結(jié)合。講讀每一篇文章都要有練筆意識,都要選好仿寫的落腳點,將寫作訓練貫穿到每一篇講讀文章中。
王東
[用寫作推動《外國小說欣賞》教學(人教版高一選修備課資料)]相關(guān)文章:
8.
10.地理選修三的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