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來形容語文課中的寫作教學,我想不會有老師反對。但辛苦歸辛苦,寫作教學仍然是語文教學中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原因何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我們的語文教學總習慣于把寫作教學與課文教學分開進行,寫作教學就是審題立意--謀篇布局,而課文教學就是講--讀--記。多年的初中語文教學實踐讓我覺得,不應該割裂寫作教學與課文教學,應該把寫作教學與課文講析有機結合,用課文來作為指導學生動手寫作的范例,把課文作為寫作的素材和評講的范文,使課文內(nèi)容全面成為作文教學的有效資源,以課文指導、帶動寫作教學,提高寫作教學的成效。
一、課文是寫作教學的最佳范例。
(一)文質(zhì)兼美的課文,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語文課本中的每篇文章都是幾經(jīng)篩選的大家名作,文質(zhì)兼美,有些文章甚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像“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樣的天籟之音,學生在經(jīng)過不斷的閱讀、品味后,怎么會不動情呢? “文生于情,世所恒曉”,我們的學生可能還無法真正的理解作家所表達的情感,但他們的這種“動情”,不就是最原始的寫作沖動嗎?,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爆F(xiàn)代心理學的研究也表明,學習興趣對學習效果有著不同的影響。如果學生對所學的學科本身感興趣,他就會深入地、興致勃勃地去掌握這方面的知識。否則,學生就可能只是形式地、勉強地去掌握所學的知識。作文教學也是如此,學生有了寫作興趣,當然就會認真地寫好每一篇作文了。
(二)課文收錄的文章行文合理規(guī)范,選材立意、謀篇布局都具有典范性,是寫作教學的天然范文。選材立意是學生寫作的第一步,非常關鍵。當學生咬爛筆頭而無從下手時,我們可以用課文來對其寫作進行指導!段覀兗业哪凶訚h》寫的是一個五歲的小男孩,作者所選擇的事例都在從各個側(cè)面體現(xiàn)小男孩身上的“男子漢”氣概!端{藍的威尼斯》全文圍繞“藍”字展開對威尼斯的摹寫!痘▋簽槭裁催@樣紅》用一句著名的歌詞為題,同時把文章的說明內(nèi)容交代清楚,一舉兩得。課文中有很多像這樣選材得體、立意清晰的文章,值得學生去認真研究學習。謀篇布局是學生寫作要面對的第二個難題。《我的叔叔于勒》是比較有指導意義的一篇文章,作者先極力渲染“那封信”帶給全家人無限的希望,然后又讓家人在最興奮的時候跌入絕望的深淵--于勒是一個窮困潦倒的老水手,“那封信”頓時變得毫無價值可言。文章銜接、布局巧妙,通過各個人物的極力“表演”揭露丑惡現(xiàn)實,從而達到寫作目的!痘畎濉芬灿衅洫毜街帲何恼掳褜诩急硌輧(nèi)容的抒寫與對聽眾的描寫互相穿插,使讀者既能直接了解口技表演的精彩,又可以依據(jù)聽眾的表現(xiàn)從側(cè)面感受口技表演者技藝的高超。
二、課文可以為學生寫作提供大量素材和寫作技巧指導。
(一)課文中可以挖掘出豐富的寫作素材。學生的寫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自身詞匯、語言、段落、篇章的積累。富蘭克林說“空袋子難以直立!比脒x教材的文章委婉雋永、字字珠璣,詞匯、句子、內(nèi)容、結構都可以很好地充實學生的“袋子”。生字新詞本來就是語文教學的基礎,學生也正是通過語文課的學習,才逐步積累起自己的詞匯量的。一般說來,每一篇課文都會有若干或是修辭新穎、或是韻味悠長、或是睿智警世的句子,學生在閱讀、學習課文時,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獨特感受和使用要求,把心儀的句子摘錄下來,細加品味,儲蓄起來以供日后寫作借鑒和使用。而像課文中《愚公移山》、《最后一課》、《過零丁洋》等篇章里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英雄事跡以及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不都可以成為學生寫作的素材嗎?而且課文中的事例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學生寫作時既可以直接引用,又可以作為模仿的范文。
(二)每一名作家都有自己獨特的寫作技巧,作文教學應該結合課文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使學生能學以致用。在《社戲》里,魯迅先生為了表現(xiàn)“我”在去看戲途中愉悅的心情,竭盡所能地對江南水鄉(xiāng)的夜景進行描寫:有從嗅覺寫“豆麥的清香”,有從聽覺寫“聲音悠揚”,有從視覺寫“淡黑的連山”!段业氖迨逵诶铡芬晃闹校谖覀儧]有遇到于勒前,于勒是全家的救世主,這時的景物是“一片平靜的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大!保斘覀兊弥诶找呀(jīng)窮困潦倒后,眼前的景物變成了“天邊遠處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鉆出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給世人留下了一段難忘的“背影”: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看似簡單的動作描寫,抒發(fā)了濃濃的父子情深。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分階段、有計劃、有目的地指導學生對這些寫作技巧進行模仿和運用練習。
三、課文是最便捷的作文評講例文。
從認知規(guī)律來講,作文是感性認識(相對評講而言),評講是理性認識,是在寫的基礎上進行再認識,再提高,是對前一次作文的強化,是一次升華。不管是人教版還是蘇教版的語文課本,每個單元的寫作訓練基本都和本單元的課文教學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或強調(diào)選材,或強調(diào)立意,或著重景物描寫,或著重記事抒情……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同時也學習了一定的寫作知識和寫作技巧,教師在作文評講時應聯(lián)系課文中的寫作知識和寫作技巧,來評講學生作文中的優(yōu)劣,進行知識向能力的遷移、拓展。“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中學生的知識積累決定了他無法全面、深入地發(fā)現(xiàn)自身作文的不足之處。唯有以課文中的優(yōu)秀片段為范例,在教師的點撥、指導下通過和課文的縱橫對照,學生才能在寫作的基礎上對自己的作文再認識、再鞏固和再提高。
語文課本里蘊藏著豐富的寫作資源,是揣摩學習寫作的標本,是積累寫作資料的寶庫,是傳授寫作技巧的橋梁,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捷徑。實踐證明,在閱讀教學中結合課文的寫作特色,指導學生寫作,不僅能讓學生對課文的寫作特色心領神會,而且能使學生靈活地借鑒范文的寫作技巧。只要教師合理運用、巧妙開發(fā)課文資源,把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結合起來,那種“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美妙感覺一定會悄然而至。
楊培東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課文本是最佳的寫作教學資(蘇教版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1.小班教師教學論文
2.美術教學論文
3.小學教學論文
4.語文有效教學論文
5.教學論文評語
6.生物教學論文
8.關于美術教學論文
9.識字教學論文
10.地理案例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