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乃
(1)于是,就,如“乃歌曰”“乃使人復葺南閣子”
(2)才,如“而后乃今培風”“然后是非乃定”
(3)竟然,卻,如“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無乃與仆之私心剌謬乎”
(4)第二人稱代詞,你,你的,如“家祭無忘告乃翁”
(5)判斷動詞是,就是,“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6)無乃……與(乎):恐怕……吧
文中例句:
(1)余久臥病無聊,乃使人復葺南閣子
(2)至于鞭箠之間,乃欲引節(jié),斯不亦遠乎
(3)至激于義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4)屈原放逐,乃賦《離騷》
(5)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無乃與仆之私心剌謬乎
(6)然后是非乃定
(7)乃歌曰
(8)而后乃今培風
(9)彭祖乃今以久特聞
2、何
(1)什么,如“之二蟲又何知”
(2)哪里
(3)為什么
(4)何者,何也,都是“為什么”。
(5)怎樣,怎么樣
(6)多么,如“何其衰也”
文中例句:
(1)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
(2)且何謂閣子也
(3)與螻蟻何以異
(4)何也
(5)何者
(6)審矣,何足怪乎
(7)少卿視仆于妻子何如哉
(8)何處不勉焉
(9)何至自沉溺縲紲之辱哉
(10)亦何面目復上父母之丘墓乎
(11)何故至于斯
(12)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
(13)之二蟲又何知
3、然
(1)形容詞、副詞詞尾,如“闕然久不報,幸勿為過”
(2)表轉折,相當于“然而”,如“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3)如此,這樣,如“然后”指這樣之后
(4)對,是,如“不以為然”
文中例句:
(1)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2)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3)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4)闕然久不報,幸勿為過
(5)素所自樹立使然也
(6)至激于義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7)然此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
(8)數數然
(9)雖然
(10)快然自足
(11)然后是非乃定
4、者
(1)“者也”,“……者,……也”表判斷,如“《齊諧》者,志怪者也”。
(2)用在動詞、形容詞、動賓短語后,組成名詞性短語,相當于“……的人”,“……的地方”,“……的情況”
(3)用在名詞后,組成名詞性短語,相當于“……這個人”,“……的”
(4)結尾分句處,表停頓。
(5)“今”“昔”等時間詞后面,表示“……的時候”
(6)放在主語后,引出原因,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7)放在數詞后,可譯為“個”“樣”,如“此數四者,用兵之患也”
文中例句:
(1)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護者。
(2)曩者辱賜書
(3)而世又不與能死節(jié)者比
(4)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謂強顏耳
(5)所以隱忍茍活,幽于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
(6)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計
(7)受物之汶汶者乎
(8)南冥者,天池也
(9)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10)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
(11)適莽蒼者
(12)楚之南有冥靈者
(13)未有知其修者
(14)而征一國者
5、所
(1)所加動詞構成所字結構,相當于一個名詞,
(2)與“為”連用,表被動
(3)表語氣,無實義
(4)指出動作、行為的對象
(5)處所,如“某所,而母立于茲”
另:所以
(1)用來……的
例:所以游目騁懷
(2)……的原因
例:所以興懷,其致一也。
文中例句:
(1)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2)豈敢盤桓,有所希冀
(3)皇天后土,實所共鑒
(4)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5)某所,而母立于茲
(6)固主上所戲弄,倡優(yōu)所畜,流俗之所輕也
(7)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謂強顏耳
(8)所以隱忍茍活,幽于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
(9)大抵圣賢發(fā)憤之所為做也
(10)此人皆意有所郁結
(11)重為鄉(xiāng)黨所笑
(12)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所如往
(13)所以游目騁懷
(14)所以興懷,其致一也。
[文言虛詞小結(蘇教版高二必修)]相關文章:
1.木蘭詩的文言虛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