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單元
【學習目標】1.熟練誦讀課文,背誦《六國論》。2.體會本單元散文“散而不亂 氣脈中貫”的結構特點。3.了解各篇文章的寫作背景及作者身世,理解作品中表現的情與理。
【課時安排】8課時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活動內容】1.學習“賞析指導”,理解本單元散文的寫作特點。2.結合注釋,疏通《六國論》一文的意思。
【活動過程】一、閱讀“賞析指導”,理解本單元課文的“散而不亂氣脈中貫”整體特點。二、學習探究1.結合注解,梳理《六國論》一課的詞語。準確理解課文意思,做學案“積累整合”部分。2.找出文中表明中心論點的句子。3.分析本文是從哪兩個方面進行論證的。4.思考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第二課時
【活動內容】自主賞析《六國論》并探究其主旨
【活動過程】一、理清作者思路,弄清論點和論據的關系,以及論證方法。二、誦讀課文,分析文章是如何圍繞中心論點展開論證的。三、體會本文論點鮮明、論證嚴密、結構嚴整的特點。四、閱讀蘇洵《六國論》和李楨《六國論》,及有關歷史資料,談談你對六國滅亡原因的看法,寫一篇小論文。
第三課時
【活動內容】自主賞析《伶官傳序》,疏通課文意思,理清文章思路。
【活動過程】一、結合注釋,參考工具書,疏通課文語句。準確理解課文意思。二、熟練誦讀,理清文章思路。完成學案“學練平臺”部分。三、明確文章中心論點,分析本文怎樣用例證法和對比論證法來論證中心論點的。
第四課時
【活動內容】自主賞析《伶官傳序》,品味其語言,領會作者的寫作目的。
【活動過程】一、熟練誦讀課文,仔細體會本文語言的三個特點:語言委婉,氣勢充沛;文筆酣暢,波瀾起伏;平易自然,簡約凝練。二、與《六國論》進行比較閱讀,領會作品借古諷今的寫作特點。三、熟記并理解本文引用的名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四、討論本文的觀點及名句中傳達的思想對我們今天是否仍有指導意義。寫一篇小論文互相交流。
第五、六課時
【活動內容】自主賞析《祭十二郞文》,了解祭文的特點,品味其語言,體會其感情。
【活動過程】1.熟讀課文,讀懂文字,對課文內容有較為準確、清晰的了解。2.梳理課文層次脈絡,感悟課文的抒情基調。3.鑒賞韓愈散文邊訴邊泣,于敘事中抒情的藝術手法。4.體會作者融于字里行間的至真至切的親情。學習通過日常瑣事的記敘表達對亡人的痛惜和懷念之情的寫法。5.品讀第五段,理解虛詞在表達思想感情上的作用。6.本文作為一篇優(yōu)秀的古代散文,具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試歸納其藝術手法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7.查看比較其他作者寫的祭文(如袁枚《祭妹文》、歐陽修《瀧岡阡表》),掌握本文的寫作特點。
第七課時
【活動內容】自主賞析《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并探究其主旨。
【活動過程】1.結合注解,參考工具書認真疏通本文語句,準確理解課文意思。2.思考“探究討論”中第一題,體會本文“散而不亂氣脈中貫”的寫作特點。3.讀學案“拓展應用”部分的文段做練習,理解領會作者與文與可之間的深厚情誼。4.積累蘇軾的文章和詩詞名篇,體會其寫作特點,感受其開闊的胸襟。
第八課時
【活動內容】單元主題活動
【活動設計】活動一:比較閱讀《六國論》和《伶官傳序》(或《祭十二郞文》和《祭妹文》),分析其異同,看看是不是比分別閱讀有更多收獲。把自己比較閱讀的心得寫下來;顒佣夯仡櫛締卧n文,體會它們緊緊圍繞中心取材、“散而不亂、氣脈中貫”的特點。模仿其中一篇文章的寫法,自己寫一篇小論文或抒情性的文章互相交流展示。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五單元散而不亂氣脈中貫教學設計總論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6.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7.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10.成語故事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