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
定案 內容 中心發(fā)言稿 : 《我的第一本書》
教學目的 1.理解、積累“幽默、凄慘、奧秘,翻來覆去”等詞語。
2.整體感知文意,了解記敘文的寫作特點和寫作順序。
3.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難生活境遇,感悟知識改變命運的深刻內涵。激活生活體驗,感悟課文的父子深情,同學深情。
教學重點 1, 理解作者內心的復雜的感情,了解那苦難的生活。理解作者對苦難生活的深刻體察和獨特感悟。
2, 品評重點語句,理解作品的人文內涵。
教學方法 1. 閱讀法
2. 討論法
教學
時數 一課時
教學
過程 一. 導入:
1,還記得你看過的第一本書嗎?
(一般來說不記得了,如果有記得的,就和他一起回憶一下當時的情形)
2,但是我們現當代著名詩人-- 牛漢(原名史成漢。生于1923年,1940年開始寫詩,有詩劇<智慧的悲哀>、詩歌<鄂爾多斯草原>、詩集<彩色的生活>等。)確深深的記得自己所讀的第一本書。
(請同學翻開課本,一起齊讀課文上的方框里文字)
二. 新授:
1,為什么作者會對第一本書那么念念不忘呢?那是一本什么樣的書呢?有一個什么樣的動人的故事呢?
(請同學們自己大聲的朗讀課文三遍,思考課后的問題)
2,給生字詞正音。
幽(yōu)默 凄(qī )慘(cǎn) 奧(ào)秘(mì)
翻(fān)來覆(fù)去 磨磨蹭(cèng)蹭
3,“我的第一本書”是哪一本?
(60年前小學一年級的國語課本)
4,“我的第一本書”有什么不同尋常的經歷?
(“我的第一本書”被我攔腰截斷,上半部分送給了同學喬元貞,只留下了下半部分,父親了解詳情后,用白紙幫我們補好內容又裝訂好送給我和喬元貞。)
5,你認為作者為什么會念念不忘這本書?
(讓學生暢所欲言后再作總結:
里面飽含著父子之情--父親對我學習的關心,對我朋友的同情,幫我補寫課本并裝訂好送我和我的同學,帶我去崔家莊小學念……;
也飽含著同學之愛--把自己的書分半本給喬元貞;
還有作者難以忘懷的狗--人狗的默契和難得的童趣。)
6,你讀了作者的故事覺得辛酸,想笑卻笑不出來,很沉重嗎?為什么?
(生活太苦了,條件太差了,作者那時的生活太可憐了。)
7,你認為作者回憶的僅僅只是那本國語課本嗎?
(不僅僅指那半本課本,也指我這貧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課,蘊含著生活的艱辛、人間的溫情,同學的友誼和上學的樂趣。)
8,作者是懷著什么感情回憶自己的第一本書的?
(作者追憶“第一本書”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懷著敬重、珍愛的感情追憶“第一本書”的,同時感情也是復雜的、百感交集的,因為那本書里深藏著苦難的生活和惡劣的學習條件與環(huán)境,同時也映照著那個時代人們的不幸命運,以及在那種荒寒背景下特別可貴的一點樂趣和溫情。)
9,作者為什么在結束時要補充交代喬元貞處境呢?
答:與前文“父親說喬元貞是個有出息的孩子”相呼應,表達作者對喬元貞的同情,也說明作者認為“知識改變命運”,可是孩子卻沒法上學,再次體現作者在苦難的生活中的辛酸之情。
10,語言的品味(見課后習題和教參答案)
(1) 我的童年沒有幽默,只有從荒寒的大自然感應到一點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
(我的童年生活是艱苦的、辛酸的,沉重的,幾乎天天在生存線上掙扎,當然沒有幽默可言,但是無論多么的艱苦,孩子總是孩子,與生俱來的天真和淘氣總能讓他找到自己的樂趣,和小伙伴在一起,與小動物們玩耍,回到大自然中去,什么都會忘記,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
(2).我的第一本書實在應當寫寫,如果不寫,我就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更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
(這里“枉”字可以理解為:白白地,無價值地,無意義地。作者的第一本書,既是求知的第一本書,更是人生的第一本書。如果這第一本書不寫出來,那么這幾十年的讀書和寫書(詩)則失去了意義,變得毫無價值,因為你忘記了知識的源頭和人生的起點,你忘記了過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說“人不能忘本”,巧妙地運用了雙關的修辭手法,“本”這里指課本,那第一本國語教材,也指人生成長歷程中最初的最有價值的奠基性的東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11,你認為本文的父親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溫厚,知書達達禮,同情窮苦人,重視知識的人。
12,讀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想?請聯系實際談談。
[《我的第一本書》(人教版八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0.人教版必修五英語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