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歌表現(xiàn)手法系列鑒賞
單位:甘肅省蘭州市外國語高級中學 0931-3237439
郵編:730010 郵箱:zhfl1965@sina.com zhfl1598@163.com
照應是指詩歌篇章間的伏筆照應,又叫呼應,是古典詩歌常見的一種結構形式。一首詩不論律詩還是絕句,都應有頭有尾,前后內容就要有內在聯(lián)系,前面交待過的話,后面得有照應;后邊要照應的話,前邊得先有個交待,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這樣,詩歌前后才能貫串,情節(jié)連貫、脈絡清晰、結構緊湊,使讀者容易掌握全詩的脈絡。照應在古典詩歌中的運用可分為三類,即首尾照應、扣題照應、伏筆照應,下面就每一種照應類型在具體詩歌中的運用作簡單的分析。
一、 首尾照應
首尾照應,即開頭與結尾的照應,這樣照應使詩歌在結構上有渾然一體之感,能更加突出主題,起到良好的表達效果。 在一些詩歌中,詩人往往采用今昔、他我、物我照應的方式,來抒發(fā)自己或他人情感。
如:杜甫《靜夜思》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戰(zhàn)亂頻繁,詩人與兄弟離散,只能寄詩表達思念之情。凄涼蕭瑟的邊地秋色更襯托出詩人悲涼的心情,而深刻的人生體驗更是詩人創(chuàng)作的動力。全詩層次井然,首尾照應,承轉圓熟,結構嚴謹!拔葱荼眲t“斷人行”,望月則“憶舍弟”,“無家”則“寄書不達”,人“分散”則“死生”不明,一句一轉,一氣呵成。 在安史之亂中,杜甫顛沛流離,備嘗艱辛,既懷家愁,又憂國難,真是感慨萬端。稍一觸動,千頭萬緒便一齊從筆底流出,所以把常見的懷鄉(xiāng)思親的題材寫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頓挫。
二、 扣題照應
扣題照應即圍繞題目或主題反復照應。這樣使全詩緊緊圍繞著一個中心點展開,主題明確,結構嚴謹。
如:齊己的《早梅》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
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 明年如應律,先發(fā)望春臺。
這是一首詠物詩。語言清潤平淡,毫無秾艷之氣,雕琢之痕。詩人突出了早梅不畏嚴寒、傲然獨立的個性,創(chuàng)造了一種高遠的境界,隱匿著自己的影子,含蘊十分豐富。通觀全篇,首聯(lián)“孤根獨暖”是“早”;頷聯(lián)“一枝獨開”是“早”;頸聯(lián)禽鳥驚奇窺視,亦是因為梅開之“早”;末聯(lián)禱祝明春先發(fā),仍然是“早”。首尾一貫,處處照應標題,很有特色。
三、 伏筆照應
伏筆照應即先設伏筆,后予交代的照應,是指詩歌對將要出現(xiàn)的人物或事件做出某種暗示性的鋪排,當人物或事件發(fā)展到一定的時候,再予以“響應”的寫作技巧。戲劇、曲藝創(chuàng)作稱為“抖包袱”。伏筆,是文章峰回路轉、達到情節(jié)高潮的精彩揭示。好的伏筆能起到暗示、點題、溝通文章內部聯(lián)系、逆轉人物關系等作用,使文理通順、合情合理,往往能讓人產(chǎn)生會心一笑、心靈共鳴或意外感悟等閱讀驚喜;同時能使文章出色生輝,具有獨特魅力。這樣使詩歌結構前呼后應,起承轉合渾然一體。
如韋應物《賦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微雨里,建業(yè)暮鐘時。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
這首詩首聯(lián)兩句寫黃昏時分詩人佇立在細雨蒙蒙的江邊,這里點明了詩題中的“暮雨”,又照應了詩題中的“送”字。
再如:陸游《訴衷情》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
此詩共分兩闋,上闕為下闕作伏筆,下闋照應上闋。“心在天山”與“當年”句照應,反過來“當年”句為“心在天山”埋下伏筆,“身老蒼州”與“關河夢”句照應;同時“關河夢”為“身老蒼州”設下伏筆,這一結構的安排目的在于構成對照,抒發(fā)了詞人心酸遺恨的蒼涼心情。
照應作為古典詩歌常見的結構形式之一,為古典詩歌在有限的字數(shù)和短小的篇幅表情達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分析鑒賞一首詩從結構上找到突破口,照應是有力的武器。
[古典詩歌中照應手法的運用(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4.木蘭詩中運用對偶
5.古典詩歌分類介紹
7.中國古典詩歌內容分幾類
9.中國古典詩歌內容題材有哪些
10.中國古典詩歌內容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