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區(qū)教研員到我校巡查聽課。我選擇了文言文《指南針》作為開課教材。選擇這篇文章出于幾方面的考慮,一方面我個人比較喜歡歷史,較擅長文言文的教學;另一方面我認為這篇課文值得花大力氣教,能有效激發(fā)起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和對科學文化知識的向往。我按照二期課改的精神精心準備,并圍繞指南針的制作設計了幾個小活動,以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對于這堂課,就我個人而言還是比較滿意的,很幸運也獲得了教研員的認可。然而,成功的喜悅只持續(xù)了短短的幾天。本單元的測驗卷一改出來,我便驚訝地發(fā)現(xiàn)課內文言練習《指南針》的情況慘不忍睹。學生對于一些基礎的字詞的理解,對課文語句的翻譯掌握的情況很差。聯(lián)系課上學生踴躍的發(fā)言,對活動極高的參與熱情,對比考試中反映出的糟糕情況,我陷入了深深地迷茫中,為什么會這樣?我思索著……
回顧這堂課的教學過程,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相當高,應該不會存在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從教學內容上看,在緊扣教學重點,圍繞教學目標的要求上也沒有什么大問題。對于重點字詞的理解上,我更是給予同學們足夠的時間討論、查字典,并請同學上講臺講解。在對內容的理解上,也是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學生的討論為主,我的講解為輔。對照過去對二期課改內容的學習理解,我認為這堂課是符合二期課改精神的,那問題出在何方呢?
經(jīng)過一番艱難的探尋,我發(fā)覺原因可能就在于這堂課我是有意識地按照二期課改的精神來上的,但我們的學生習慣了小學里填鴨式的教學,對于這種師生互動式的教學方式相當不適應。學生尚不具備在討論中總結重點、要點的能力,還需要教師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將重點、要點提煉總結出來,對學生加以提點。由此推而廣之,我不禁深感責任重大,同時也感到推行二期課改所具有的積極意義極其必要性。要想改變學生學習習慣,使之適應互動式的教學方式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對于二期課改我們不能單純追求形式上的貼近。我認為如需在教學過程中全面推行二期課改精神,作為一線教師,我們必須抓好一個銜接過程。既是小學和初中的銜接過程,同時也是學生從填鴨式教學向互動式教學的銜接。這是一個系統(tǒng)過程,不是開個會,發(fā)個言就能作到的,需要長期扎扎實實地工作。雖然這項工作看似不怎么起眼,但它卻是全面推行二期課改精神的基本條件,也是我們要讓學生學會學習的必由之路。
通過這次的開課及以后的思考,我感覺對于二期課改的把握有了一個飛躍。原先只是思考如何從老師的角度去改變思路,從形式上去接近二期課改的要求,把握它的脈絡。但現(xiàn)在我發(fā)現(xiàn)更重要的在于如何使學習的主體--學生能夠真正適應二期課改的教學思路。而這,我想也是這次上課給我?guī)淼淖畲笫斋@吧。
魯迅中學
2003/12/14
[《指南針》教后記(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1.帶教學后記的教案
2.反邪教的演講稿
4.木蘭詩后記300
10.唐詩小史的再版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