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應該怎樣教、怎樣學?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首先弄清為什么要教語文、學語文這個更基本的問題。語文學科究竟是一門什么樣的學科呢?它既不是語言學,也不是文字學;既不是思想政治教育課,也不是文學理論、文學創(chuàng)作、文學批評和鑒賞課。然而,語文學科與它們都有關系,不但如此,語文還聯(lián)系著廣闊的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著悠久的文化傳統(tǒng)乃至一個民族的生態(tài)、心理、風俗習慣、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和行為特征等等。
語言是一個民族長期生存和發(fā)展的產(chǎn)物,又是這個民族繼續(xù)生存和發(fā)展的根基;母語對于增強民族的凝聚力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很難想象,一個不熱愛自己的語言、不能充分發(fā)揮和享受母語的巨大潛力和無窮魅力、不懂得珍惜祖國語言這一寶貴遺產(chǎn)并使她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健康發(fā)展、不斷煥發(fā)奪目光彩的民族,會是一個多么沒出息的民族!然而,母語的這一重要功能因其隱蔽性長期性而沒有得到人們應有的重視,下面的日常經(jīng)驗和現(xiàn)象又進一步蒙蔽了人們的雙眼,那就是--
除了白癡,兒童在入學前就已經(jīng)能夠用母語自由交談。那些語文學得并不好甚至根本沒怎么學過語文的人照樣能說會道甚至還能舞文弄墨。報刊書籍的泛濫已讓你應接不暇,更有鋪天蓋地的音像制品叫你眼花繚亂,至于現(xiàn)代傳播手段則完全可以讓一個文盲坐在一方小小熒屏前盡情領略世界各地風土人情:從海灣風云到東南亞金融危機,從總統(tǒng)緋聞到賽場縱橫,從非常男女到快樂大本營,從宰相劉羅鍋到美乳霜減肥茶……于是乎,在當今話語爆炸的時代,似乎人人都變得有知識有文化。一個研究清史的博導,在戲說乾隆和慈禧,大談康熙皇帝下江南和雍正王朝時,完全可能不及一個小學畢業(yè)的農(nóng)村婦女;一個文化人類學專家在酒色文化、麻將文化、減肥文化、隱私文化的閑聊神侃中,恐怕會目瞪口呆自嘆弗如!
識文斷字似乎沒什么了不起了,知識也不再是高深的東西,文化則蛻變?yōu)轱埡蟛栌嗟南病+@取“知識”,提高“文化”水平的途徑實在是太多了,讀書人的優(yōu)越感蕩然無存。如果現(xiàn)在還有什么人以“我讀過《史記》讀過《紅樓夢》讀過莎士比亞讀過黑格爾讀過弗洛伊德”來炫耀于人的話,恐怕會被笑掉大牙的。
為什么要學語文?在斯文掃地的今天,在一切都庸俗化、商品化、功利化的文化環(huán)境里,在喧囂浮躁、云譎波詭的時代氛圍中。我要說,正是由于這個原因,才更要學語文。
不能僅僅在工具性層次上界定語文學科的性質(zhì),也不宜在聽說讀寫的一般能力層次上描述語文學科的功能。語文的價值在于,經(jīng)由語言文字而通向人類精神文化的寶庫。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yǎng)品,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里的“書籍”當然不是指任何一本書。一個人不應該長期滿足于閱讀通俗讀物,愛因斯坦說,我們應該讀讀優(yōu)秀的古典作品。古典作品是一個民族心路歷程的折射,由于沒有或較少受到商業(yè)文明的漸染,而保留了較多清明而深邃的思想,體現(xiàn)了對人類命運的終極關懷,這些作品對于患有“近視癥”“多動癥”“麻木癥”“妄想癥”的現(xiàn)代人無疑是一副難得的清醒劑和鎮(zhèn)靜劑。
古人講:“一日不讀書,則語言無味,面目可憎。”又說:“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笨梢姡x書并非為了眼前的功利目的,而是自我發(fā)展、自我完善的需要。學習語文的過程正是思想意識、道德情操、人格精神、人文素養(yǎng)的不斷培育和提升的過程。讀書人之于文盲,不僅在于他們認得字,能讀書,更在于他們能通過讀書而知道越來越多的道理,增長越來越多的智慧,培養(yǎng)起真正屬人的性情!叭酥愑谇莴F者幾!,這“幾希”就是人類具有良知,能夠同情,并且有求進步的愿望。達爾文稱良知為“人類一切本能中之最高貴者”,這種本能比它種本能更足以使人類區(qū)別于別種動物。摩耳說:“在高尚的人中,一切本能都服從良知的命令--責任發(fā)言時,一切私欲都啞口無言了!彼终f:“凡人都是同胞。我們都來自相同的生命的源泉,我們都同樣的易感受苦痛,同樣的有弱點,走入同樣的最后命運……現(xiàn)在的世界是一灰色的世界,我們就算不互相為難,也還有不少的憂慮--如饑餓、火災、地震、風浪、疾病、死亡等等。我們應當互相信托,互相親愛,互相同情和扶助,忍耐和寬容!迸ε囵B(yǎng)這樣的感情,就是個人最重要的進步,也是人類最偉大的進步。
毛澤東教導我們說:“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盡管不同的人對“向上”有不同的理解,但我們始終堅信,任何物質(zhì)和技術的進步,如果不能同時伴隨著人性的進步,就必然使人越來越淪為感性和知性的奴隸,F(xiàn)代人并不比古人更有智慧,古人思考過的許多問題,如生與死、義與利、天與人、善與惡等等,現(xiàn)代人并沒有解決,反而更加混亂更加曖昧?茖W技術的發(fā)展,物質(zhì)條件的改善并沒有給現(xiàn)代人帶來多少幸福。有著數(shù)千年文明歷史的人類,其精神究竟進步了多少?其品性究竟發(fā)展了多少?人類將走向何方?還能走多遠?這些問題應該成為時時抽打現(xiàn)代人靈魂的鞭子。
為什么要對廣大青少年進行語文教育和教學?就是要讓他們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會讀書;求發(fā)展,求進步。不從人性發(fā)展、人類進步這樣的高度來認識語文學科的性質(zhì)和功能,就難以把握語文教育的命脈,難以樹立正確的語文教育思想,也就不能使沸沸揚揚的語文教學改革走向深入。社會各界對語文教學的聲討,語文界內(nèi)部喋喋不休的爭吵,語文教師滿腹辛酸,學生叫苦不迭……語文,這一本應充滿無窮魅力的學科,怎么走到今天這一步的?我們可以而且應該做點兒什么了。
[為什么要學語文?]相關文章:
4.思想?yún)R報之談教師要學會反思
9.經(jīng)典美文:你要學會好好愛自己
10.我為什么而活著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