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愛華
新的初中語文課本第三冊選入了魯迅先生的散文《阿長與〈山海經〉》一文。文章雖然寫了一個保姆的形象。(從文中我們可以得知她不過是一位“一向帶領我們的女工,說得闊氣一點,就是我的保姆”)但卻給我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掩卷閉目,一個個性鮮明、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赫然眼前。同時也能感受到作者對長媽媽那真摯、深深的懷念之情。
是什么樣的寫作訣竅使文章能產生如此的魅力?細細品位文章至少有兩點值得我們學習。那就是,一寫真事;二,是訴真情。
先看文章的敘事。
一開始先介紹了人們對長媽媽的稱呼、稱呼的由來。然后寫她喜歡“切切察察”,而且還“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擺動,或者點著別人或自己的鼻尖”的神情;喜歡到母親那里去告我的狀;夏天睡覺喜歡擺成“大”字。這些生活的瑣屑雖寫的簡略,作者卻抓住了一些重要的細節(jié),活畫出人物鮮明的個性特征--一個饒舌多事而又不拘小節(jié)的農村婦女形象。
接下來圍繞長媽媽寫了三件事,第一件寫長媽媽懂得許多規(guī)矩的事。尤其突出了“元旦吃福橘”的事。這樁“我”認為“元旦劈頭磨難”的事,卻寄托著長媽媽對“我”的真誠的祝愿。她希望自己和孩子“一年到頭,順順流流”。這許多的繁文縟節(jié)后面,是長媽媽一顆真誠、善良的心!“長毛”的故事看似可笑,作者雖然似用戲謔的筆調來寫,可我想長媽媽的用意也無非是想嚇唬嚇!拔摇。(前文有“又不許我走動……就說我頑皮”)而第三件事則是文章的重點,我渴慕《山海經》而不得的時候,探家回來的長媽媽卻給我?guī)砹。“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他卻能夠做成功!边@使我又產生了“新的敬意”。
縱觀全文的敘事,作者沒有采用“雜取種種,合成一個”的典型化手法,也沒有把人物按“高大全”的形式來刻畫。而選擇的都是生活中的一些平常之事,更難得是,作者并沒有因為“感激”和“敬意”而集中選擇“正面”的事。但這卻絲毫不影響這位普通勞動婦女身上的美德。反而使長媽媽更加可親可敬,也使我們覺得文章內容真實可信。
再看抒情。文章沒有集中的抒情段落,但字里行間洋溢著熾熱的抒情氣息。文章的感情基調明顯是對長媽媽的懷念,但并沒有因此回避“我”對她的反感和厭惡,甚至是憎惡。(當我知道是她謀害了我的隱鼠時)文章雖寫于“我”的中年時期,相信對于長媽媽的行為“我”現在已經能夠完全理解了,卻仍真實再現了我當時(童年)的感受。使文章情真意濃。
古人就非常重視文章的真實性。“故文能宗徑。體有六義:“一則情深而不詭……三則事信而不誕……”(劉勰《文心雕龍》)。他們認為文章應該情真、理真、事真。否則,就如剪彩為花,刻紙為葉,不可能有生命的活力。奧地利著名小說家卡夫卡說過:“什么叫寫作?寫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敞開。直到不能再敞開為止。寫作也就是絕對的坦白。沒有絲毫的隱瞞,也就是把自己的整個身心都貫注在里面! 魯迅先生的《阿長與〈山海經〉》一文正是做到了寫真事,訴真情,才使文章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這對我們的寫作有很大的教益的。
作者郵箱: gao1977@hongen.com
[寫真事,訴真情--《阿長與〈山海經〉》導讀(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3.阿長與山海經課件
7.阿長與山海經試題
10.阿長與山海經美句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