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陽市四中 李運(yùn)玲 電話:13030336757
大姐曾給我講述過這樣一個故事:
那是上世紀(jì)六十年代初吃大鍋飯的歲月,父親到縣城上班了,把三個不到十歲的孩子留給了在鄉(xiāng)下的母親。那時全國上下一片饑饉,瘦小的母親每頓領(lǐng)來兩瓢稀湯分給孩子們喝,她自己卻日益瘦弱,單薄得如秋風(fēng)里的枯葉。
解散大伙食堂那年,公家分給我家一口原來大食堂用的大缸,這對農(nóng)家來說可是件貴重物。這口缸至今仍在我家當(dāng)糧囤用,高一米出頭,直徑達(dá)一米多,重量約有一二百斤,須兩個身強(qiáng)力壯的男子方抬 得起來。但在當(dāng)年,就是由瘦弱的母親和剛滿十歲的大姐,愣是從二里之外的食堂把它抬回了家。
不知道母親為什么不找男人幫忙。總之,大姐在前,母親在后,母女二人毅然抬起了超過她們母女倆體重總和的大缸,艱難地往家挪。大姐和母親一樣倔,小臉憋得通紅也不吭一聲。但踉蹌的腳步、趔趄的身影仍揪痛了母親的心。她又把繩子往后扒了扒 ,盡管不起作用--繩子早已往這頭挪不動了。
母女倆走幾步,歇一歇。眼看快要到家了,母親顫聲鼓勵著大姐再堅(jiān)持一下,自己卻腿一軟,跌坐在地。那時,“路倒”(指因饑餓勞累而倒斃路邊的人)是很常見的,大姐以為母親也像其他人那樣用透支的體力干超重的活兒,一旦跌倒就再也爬不起來了,嚇得哭喊著朝母親撲過去。母親的狀況的確很不好,臉色煞白,頭發(fā)和著汗水淚水粘在額頭上,一件寬大的粗布衣衫更顯出母親的瘦骨伶仃……好半天,母親才艱難地爬起來,和大姐又抬起缸往家移去……
這口缸在我家至今已有四十年了。其間修房蓋屋,幾經(jīng)變動,但這口缸仍完好無損,因?yàn)槲覀兗胰藢λ侔愫亲o(hù),珍愛有加。
(完) 作者郵箱: liyunling161@sina.com
[我家的那口大缸(網(wǎng)友來稿)]相關(guān)文章:
2.我家的園子教案
3.《我愛我家》教案
8.周記:我愛我家
9.
10.我愛我家周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