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津五十七中學特級教師 及樹楠
詞語的使用是語言的基本功,是語言能力的集中體現(xiàn)。高考考查的重點是近義詞和成語的辨析與正確使用,F(xiàn)將近義詞的辨析和成語使用解題方法分述如下。
一、近義詞的辨析
分辨近義詞的方法很多,大量近義詞都有相同的語素,又有不同的語素,關鍵是在了解共同點的基礎上,抓住它們不同的語素,并結合具體語境,仔細體會它們在意義和用法上的細微差別。辨析近義詞,還應注意以下幾點:(1)從具體詞義方面辨析。有的詞義,輕重不同,如“水平”與“造詣”,前者輕,后者重,“批評”、“批判”、“斥責”,表意程度一個比一個重。有的詞義適用范圍和對象不同,如“時代”與“時期”、“邊疆”與“邊境”,所指范圍前者大,后者。辉偃纭氨∪酢、“脆弱”、“軟弱”,“薄弱”多指實力和意志而言,“脆弱”多指物體堅實程度和人的感情而言,“軟弱”多指人的體力和性格而言。(2)從詞性功能上辨析,如“阻礙”與“障礙”,前者為動詞,后者為名詞。(3)從感情色彩方面辨析,如“鼓勵”是中性詞,“鼓舞”是褒義詞,“鼓吹”是貶義詞。(4)從語體風格上辨析,如“溜達”與“散步”,“聊天”與“談話”,前者為口語,通俗、平易,而后者為書面語,比較典雅、莊重。請看2001年全國高考語文第3題。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豁検? )。
(1)這位發(fā)言人______指出,美方對這次撞機事件必須承擔全部責任,向中國人民作出交代,并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fā)生。
(2)盡管這只是一次__________,但民警與保安迅速出擊,表明本市第一個進入校園的電子保安報警系統(tǒng)已經成功地開通了。
(3)用歪曲事實的歷史教科書作為學校的教材,必然_______日本年輕一代對本國歷史的認識偏離事實。
A莊重演練引導
B鄭重演示引導
C莊重演示導致
D鄭重演練導致
解答此題涉及對詞義、語境的準確把握和詞的色彩、使用對象的辨析。(1)“鄭重”是嚴肅認真的意思,“莊重”是用來形容個人說話不隨便、不輕浮的意思,句中發(fā)言人代表國家表態(tài),事關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所以應用表嚴肅認真的“鄭重”,而不能用“莊重”,這樣A、C兩項被排除。(2)“演練”,訓練演習之意;“演示”利用實驗或實物、圖表把事物的發(fā)展變化過程顯示出來,使人有所認識或理解。兩者的差異,可以從不同語素加以區(qū)分。句中提供的語境中有“民警與保安”“迅速出擊”等信息,說明是實地練習,所以只能用“演練”而不能用“演示”。(3)“引導”的意思是帶著人向某個目標行動,“導致”的意思是由于某種原因引起不好的后果,一般用于貶義,句中說的是不好后果,所以應當用“導致”。這樣又排除了B項。正確答案為D項。
二、成語辨析
解答成語的使用題,應注意以下幾點:
(1)準確把握含義
準確把握含義,特別是對成語的一些關鍵語素,必須準確理解,防止望文生義,因為許多成語都有特定含義,不能隨意解釋,更不能不分場合地亂用。如1997年和1998年全國高考題中的“不孚眾望”和“望其項背”等!安绘诒娡敝械摹版凇笔鞘谷诵欧_@個成語的意思是“不使大家信服”。據(jù)此,就不會和“不負眾望”弄混了。“望其項背”,“望”為遠看之意,即能望見他的頸項和后背,也就是說距離不遠能趕得上,據(jù)此,就不會被當成“望塵莫及”使用了。
(2)考慮語境制約
近義成語在不同語境中的使用,既需要對近義成語細微差異的準確把握,更需要對語境的制約細致分析。請看2002年高考第4題C句:“整改不光是說在口頭上,更要落實到行動上,相信下一次群眾評議的時候,大家對機關作風的變化一定都會有口皆碑。”“有口皆碑”通常意思是“比喻人人稱贊”,似乎用在這里也未嘗不可,但使用這個成語還需注意兩點:一是被稱贊的好人好事必須是特突出的;二是須經較長時間的驗證,被普遍肯定的,而此句提供的事情本身(語境)并非特突出,且尚未實現(xiàn),所以不能用“有口皆碑”。
(3)分辨感情色彩
不同的成語常帶有不同的感情色彩,有的是褒義,帶有稱贊色彩;有的是貶義,帶有貶斥色彩;有的是中性,兩種色彩并存,辨析時應注意在感情色彩上使用是否得當。
(4)注意搭配問題
成語的使用,還應注意搭配問題,搭配不當,同樣會造成錯誤。例如,1997年全國高考第4題A項:“那是一張兩人合影,左邊是一位英俊的解放軍戰(zhàn)士,右邊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學子!薄拜份贰笔潜姸嗟囊馑,與數(shù)量詞“一位”搭配不當。
http://www.sina.com.cn 每日新報
[特級教師指點2003高考詞語使用答題旨要]相關文章:
6.服務宗旨口號大全
7.木蘭詩主旨句
8.木蘭詩全文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