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顯坤
日前,筆者在一所初中附近的公交車站候車,目睹了這樣一幕:
一位女學生對正要上車的一位男學生大聲喊:“怎么,不給你媳婦‘親一個’就走嗎?”那男生上了車,回頭說:“我寫了休書了,已經把她給休了!”這女生的身旁,站著一位低頭不語的女學生,大概就是說的那個“你媳婦”。
還令筆者吃驚的是:車站上除了七八個穿統(tǒng)一校服的學生外,還有幾位大人,大人們對此毫無反應。我想:也許自己不該吃驚,可能這只是學生之間的“嬉戲”。
然而,筆者仍愿一辯:這至少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學校思想教育工作的薄弱。一、說話不雅;二、不講場合;三、話中所揭示的關系,哪一條不需要老師告訴學生:不應該這樣做!
也許老師會說:不知道呀?可反過來問:你為什么不知道?也許是學生抱成團,獨獨“外”著你老師吧?如果這樣,問題就更嚴重了。
對學生進行文明教育,不進則退。因此,教育不能間斷,且要聯系實際,抓“養(yǎng)成”,重“訓練”,真正將其內化為學生的基本道德。如真的有喊叫的那層關系的話,則更需要老師加以重視了。
再談談那些在場的大人們,面對學生的如此“嬉戲”,他們竟如此“平靜”,連個評議的話也懶得說,大概是司空見慣。社會約束力如此之差,難怪學生毫無顧忌地當眾大喊大叫。看來,社區(qū)教育也須盡快發(fā)展。在這里,筆者提醒社區(qū)的居民們重溫一句教育箴言:關心青少年成長,社會有責、人人有責。
《中國教育報》2003年2月8日第2版
[教育時評:品味嬉戲]相關文章:
1.形容嬉戲的成語
2.品味人生語錄
5.品味遺憾閱讀答案
10.品味書香黑板報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