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下面是yjbys小編為您分享的教育家名言,希望你喜歡。
教育家名言精選
1.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
2.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禮記》
3.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孔子
4.教育不能創(chuàng)造什么,但它能啟發(fā)兒童創(chuàng)造力以從事于創(chuàng)造工作。——陶行知
5.“教師的職務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學生的職務是‘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陶行知
6.勤工儉學的意義還在于它能夠培養(yǎng)和發(fā)揮青年的創(chuàng)造性和才能。如果我們給青年安排一條輕便的道路,他們只須飯來張嘴,上課就念書,什么也不管,這樣我們就會害了青年,會使聰明人也變成傻瓜。——徐特立
7.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軻
8.教師的職業(yè)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夸美紐斯
9.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威廉·詹姆士
10.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孔?/p>
11.如用幾句話來表達家庭教育學的全部精華,那就是要使我們的孩子成為堅定的人,能嚴格要求自己。我在這里似乎有點夸張地說:若請他參加婚禮,即使那里所有的人都喝成醉鬼,他母親相信自己的孩子會清醒地回家。——蘇霍姆林斯基
12.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禮記·學記》
13.如果學校不能在課堂中給予學生更多成功的體驗,他們就會以既在學校內也在學校外都完全拒絕學習而告終。——林格倫
14.情感和愿望是人類一切努力和創(chuàng)造背后的動力,不管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這種努力和創(chuàng)造外表上是多么高超。——愛因斯坦
15.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陶鑄(現(xiàn)代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政治家)
16.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17.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要收獲得好,必須耕耘得好。——徐特立
18.使學生對教師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師的德和才。——愛因斯坦
19.求知欲,好奇心。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變的特性。哪里沒有求知欲,哪里便沒有學校。——蘇霍姆林斯基
20.學校要求教師在他的本職工作上成為一種藝術家。——愛因斯坦
教育家名言大全
1.學校沒有紀律便如磨坊沒有水——夸美紐斯
2.知教育者,與其守成法,毋寧尚自然;與其求化一,毋寧展個性。——蔡元培
3.有健康的身體,才有健康的精神。——洛克
4.一生的生活是否幸福、平安、吉祥,則要看他的處世為人是否道德無虧,能否作社會的表率。因此,修身的教育,也成為他的學校工作的主要部分。——裴斯泰洛齊
5.師者,人之模范。——楊雄
6.教育貴于薰習,風氣賴于浸染。——郭秉文
7.人像樹木一樣,要使他們盡量長上去,不能勉強都長得一樣高,應當是:立腳點上求平等,于出頭處謀自由。——陶行知
8.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久,千里共嬋娟。──蘇軾(北宋文學家、書畫家)
9.教育植根于愛。——魯迅
10.學校的目標應當是培養(yǎng)有獨立行動和獨立思考的個人,不過他們要把為社會服務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標。——愛因斯坦
11.勞動最大的益處還在于道德和精神上的發(fā)展。這種精神發(fā)展是由和諧的勞動產(chǎn)生的,它應當構成無產(chǎn)階級社會公民區(qū)別于資產(chǎn)階級社會公民的那種人的特質。——馬卡連柯
1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
13.教育是知識創(chuàng)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人才的搖籃。
14.人生能有幾次搏?──容國團
15.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荀子
16.從什么地方和什么時候開始自我教育呢?有一句古老的格言說:“戰(zhàn)勝自己是最不容易的勝利”。——蘇霍姆林斯基
17.學校沒有紀律便如磨坊沒有水。——夸美紐斯
18.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約。——《禮記·學記》
19.人生結交在始終,莫為升沉中路分。──賀蘭進明
20.“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陶行知
21.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陶行知
22.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惰。——韓愈
23.當勞動是種快樂時,生活是美的;當勞動是一種責任時,生活就是奴役。——高爾基
24.與其守成法,毋寧尚自然;與其求劃一,毋寧展個性。——蔡元培
25.教育最偉大的技巧是:知所啟發(fā)。——亞美路
26.對所學知識內容的興趣可能成為學習動機。——贊科夫
27.我確實相信:在我們的教育中,往往只是為著實用和實際的目的,過分強調單純智育的態(tài)度,已經(jīng)直接導致對倫理教育的損害。——愛因斯坦
28.如果善良的情感沒有在童年形成,那么無論什么時候你也培養(yǎng)不出這種感情來。因為人的這種真摯的感情的形成,是與最初接觸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對祖國的語言最細膩之處的體驗和感受聯(lián)系在一起的。——蘇霍姆林斯基
29.每當我們給個人一種影響的時候,而這影響必定同時應當是給予集體的一種影響。——馬卡連柯
30.“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禮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