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段困境已經(jīng)早就過去, 的確吃了很多苦,也確信自己已經(jīng)學到了不少,生活開始進入了新的循環(huán),但這一兩年在處理一些新的局面時,發(fā)現(xiàn)一旦面臨困境,自己還是沒有平常心,依然是 ——“憤怒且懈怠”的。這種憤怒和懈怠,和其他能力的提高,境遇的改善完全沒有關系,他就是在那里等著我,因為我沒有去克服它。有趣的是,像青春期我想到 最簡單的困境解決方案是轉學一樣,面淋現(xiàn)在的困境,我想的路子也是毫無長進的“轉行咯”“搬家咯”“換城市咯”之類的。雖然今天對這些路子并不執(zhí)迷了,但 必須要承認,他們還是蠻吸引我的,而且至少看上去真的困難要小很多。某種意義上說,就因為你其他的能力提高了,所以如果你要逃避困難,重新做一件新的事 情,很可能一開始做的還不差,因為你的能力在那里擺著。這可能更加堅定了你放棄和逃避原有困難的決心,直到新的困難又把你逼到死角。這樣一次又一次反復 后,我終于意識到克服對失敗的恐懼才是最大的困難,其余反而都是渣了。
其實理智的想一下,情況越壞,之后變得越好的可能性最大一 點,比如說,如果壞到零了,can’t be worse了,就算得一分也是進步了。而且,從0到60,比起從80到100,你經(jīng)歷和學到的其實更多更廣更有意思,但如果你已經(jīng)很習地用最后是否達到 100來作為失敗與否的標準,那你一定會很容易失望。如果再把失敗和價值感,羞恥什么的掛下鉤,那你肯定更不想活了——無所不在的價值一元論導致了對失敗 的羞恥和恐懼,我們不恐懼自己不快活無收獲,卻更恐懼我們不符合世俗的標準。說到底還是你內心要有一個正確的,自尊自愛的三觀,明白自己的進步和充實是最 大的褒獎和價值,把自己的力量放在核心。如果你拱手把這個位置讓出來,用別的東西,比如目標和勝敗來作為你內心的支柱,那很不幸,這些東西一定會毫不客氣 地占滿你全部生活,最后壓垮你。
不過三觀這個東西,在青春期還是很模糊的,所以就像我前面說的,不管我給青春期的自己建議多少次 “不要因為失敗感到恐懼和羞恥”,她也跟本不會聽,也不會喜歡。其實我給困境中的青春期孩子還有一些其他的建議,比如“求助絕對必要”“無視他人的 judge”等,但這些只是具體方法,主題意思和上面那條差不多,都是一個源頭:忠于自己,努力勇敢。不勇敢活著就舉步維艱,無自我活著就沒有任何意義。 當然我覺得這八個字對青春期的孩子稍微有點玄,因為流行文化的皮面也在努力鼓吹這一套,讓孩子們覺得自己其實已經(jīng)做到了,但其實本質完全不是·····扯 遠了,總之今天看這篇東西的人大部分都已經(jīng)不再是中二癥少年,我們在漫長的成人之路上還有無數(shù)難關險境,而我們必須擔負起讓自己幸福的責任——因為沒人會 為我們的幸福和快樂負責,只有我們自己。那我作為一個不怎么出色的成年人,對所有不怎么出色的成年人有一句想共勉,還是那八個字:
忠于自己,努力勇敢。
希望我們能靠著這個在困境里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