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免费网,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成久久久久三级

上梁往事情感美文

時間:2021-07-03 10:51:14 經典美文 我要投稿

上梁往事情感美文

  歲月如歌,往事如煙。在時間的推移的進程之中,農家建新房蓋新屋,擇一良辰上梁的事兒,盡管已經告別了歷史的舞臺,成了遙遠的往事,但對于我這個親身經歷和感受過此事的農村人來說,記憶還是蠻深的。

上梁往事情感美文

  那年,也就是上個世紀的1975年秋天,我家的老屋由于村里開挖一條中心渠要從那里經過,便拆遷到一個新的地方建造新房。在那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整個農村都還不富裕,建房蓋屋都是用木頭搭建。木架搭好以后,農家還要選擇一個良辰吉日上梁,以巴望給家里帶來好運好兆頭。我家也不例外。

  上梁那天,我那時還只有10多歲,父親叫我在一旁放鞭炮,他自己宰了一只大公雞,將大公雞的血抹了幾滴在梁木上,并在梁柱上系上一塊紅綢子,期望家里在以后的歲月里雄起,發(fā)子發(fā)孫,鴻運當頭,鴻福齊天。

  在一陣噼噼啪啪的鞭炮聲中,隨著我父親一聲喊:上梁!幫忙蓋屋的`鄉(xiāng)親們就一齊使勁,把梁木吊上去,穩(wěn)穩(wěn)當當,牢牢地固定到了屋頂中。

  在那種因循守舊、政策不活的年代,農家建房起屋,寄望于上梁給家里帶來福氣的愿望是極難實現的。年復一年,日復一日,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黃土,背朝天地守著傳統(tǒng)的種田模式,改變不了家里貧困的現實,換不來發(fā)家致富的新面貌。

  東方風來滿眼春。上世紀70年代末,神州萬里,涌動著改革大潮。農民紛紛調結構,改模式,大力發(fā)展多種經營,步入了脫貧致富的快車道。十幾年后,農家像城里人一樣,相繼拆除舊茅屋,建起了白墻青瓦的水泥樓房。樓上樓下,電燈電話,一應俱全。

  農民起屋蓋房,不再用梁木上梁了,清一色地用鋼筋水泥和預制板了。那種農家蓋房上梁的事兒,已經在歷史的長河中,劃上了一個句號,跟人們永遠地說再見了。

  尤其是那句上梁不正下梁歪的成語,在現實生活中,看不到它的本來面目,只能領會它的引申意義了,這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一種必然,歷史前進的一種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