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下面就是路美文摘抄
走下地下鐵,只見中環(huán)車站人潮洶涌,是名副其實的“潮”,一波復一波,一濤疊一濤。在世界各大城市的地下鐵里,香港因為開始得晚反而后來居上,做得非常壯觀利落。但車站也的確大,搞不好明明要走出去的卻偏偏會走回來。
我站住,盤算一番,要去找個人來問話。雖然滿車站都是人,但我問路自有精挑細選的原則:
第一,此人必須慈眉善目,犯不上問路問上兇神惡煞。
第二,此人走路速度必須不徐不急,走得太快的人你一句話沒說完,他已躥到十公尺外去了,問了等于白問。
第三,如果能碰到一對夫婦或情侶最好,一方面“一箭雙雕”,兩個人里面至少總有一個會知道你要問的路,另一方面大城市里的孤身女子甚至孤身男子都相當自危,陌生人上來搭話,難免讓人害怕,一對人就自然而然的膽子大多了。
第四,偶爾能向慧黠自信的女孩問上話也不錯,或許一時興起,會陪我走上一段路的。
第五,站在路邊作等人狀的年輕人千萬別去問,他們的一顆心早因為對方的遲到急得沸騰起來,哪里有情緒理你,他和你說話之際,一分神說不定就和對方錯過了,那怎么可以!
今天運氣不錯,那兩個邊說邊笑的、衣著清爽的年輕女孩看起來就很理想,我于是趕上前去問路。兩人不僅給我指了正確的方向,還把我送到了正確的出口處。
其實,我皮包里是有一份地圖的,但我喜歡問路。至于我為什么喜歡問路,則和外婆有很大的關系。外婆不識字,且又早逝,我對她的記憶多半是片段的`,但她最令我敬佩的一點卻是從母親處聽來的:
“小時候,你外婆常支使我們?nèi)ヅ芡龋形覀兊絏X路去辦事,我從小膽小,就說:‘媽媽,那條路在哪里?我不會走。 阃馄牌鈮,立刻罵起來,‘不認路,不認路,你真沒用,路——鼻子底下就是路!衣牪欢f:‘媽媽,鼻子底下哪有路呀?’后來才明白,原來你外婆是說鼻子底下就是嘴,有嘴就能問路!”
由于外婆的一句話,我總是告訴自己,何必去走冤枉路呢?寧可一路走一路問,寧可在別人的恩惠和善意中立身,寧可像賴皮的小幺兒去仰仗哥哥姐姐的威風。漸漸地才發(fā)現(xiàn)能去問路也是一種權利,是立志不做圣賢、不做先知的人的最幸福的權利。
每次,我所問到的,豈只是一條路的方向,難道不也是冷漠的都市人的一顆猶溫的心嗎?而另一方面,我不自量力,叩前賢以求大音,所要問的,不也是可渡的津口、可行的阡陌嗎?
每一次,我在陌生的城里問路,每一次我接受陌生人的指點和微笑,我都會想起外婆。誰也不是一出生就藏有一張地圖的人,天涯的道路也無非邊走邊問,一路問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