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幼兒行為觀察記錄范文【共3篇】
幼兒園大班幼兒行為觀察記錄范文1
觀察記錄:
由于滾鐵環(huán)動作要領的掌握等因素,會直接影響到滾動的速度,所以技術的掌握會直接影響到滾鐵環(huán)樂趣的體驗。雖然部分學生在一定程度上較難掌握技術,而難以對練習效果的展示,但李明睿對正確的“推、夾、靠”等動作有了感性和理性的認識,直線滾動的動作和曲線滾動、上下坡的滾動,都激起了部分同學的好奇心,詢問原因,在鼓勵和肯定了他的探究意識后,就滾鐵環(huán)的'一些技巧的掌握,推鐵環(huán)的力度又跟幼兒作了解釋,同時鼓勵他們?nèi)ッ鞲玫臐L鐵環(huán)的游戲方法。
評價與分析:
幼兒積極性和學習的主動探究意識發(fā)生了可喜的進步。這節(jié)課要求去摸索更好的滾鐵環(huán)的游戲,在一定程度上反倒成了激發(fā)學生探究興趣的觸發(fā)點,看來只要教師在教學中注重與學生交流,做有心人,往無心“插柳”,也會取得“柳成陰”的效果。
幼兒園大班幼兒行為觀察記錄范文2
今天早上xx小朋友主動去書架上拿了一本書《海洋巨人》他從第一頁開始認認真真地看了起來,看了四五頁之后,停了下來,好像在思索著什么。眉頭緊緊的皺著,然后拿著書去找顧益誠說:“這本書是你帶來的,能給我講一講這個海洋巨人是誰嗎?他是世界上的海洋動物嗎?這么大的動物他吃人么?”顧益誠把自己的書收了起來,連忙坐到xx的旁邊給他一頁一頁的講解起來,這兩個小朋友邊講邊交談:“哦,我想起來了,我在電視《動物世界》里面見到過這個海洋巨人,他是鯨”“沒錯,他是藍鯨,是世界上的海洋動物。他身長30米,體重150斤,相當于22頭大象的重量。他雖然生活在海洋里,但是他可不是魚類,他屬于哺乳類。鯨屬于溫順的海洋動物,他不吃人,吃海洋里面的魚和蝦”。看著他們講的津津有味,整個活動區(qū)時間他倆都在看這本書。還不時的有幼兒加入他們的隊伍,一起翻看自己帶的'圖書。這是季軍浩小朋友一次看這么久的圖書。
分析:
通過這兩個小朋友的對話,我根據(jù)我班的幼兒園的閱讀活動進行了“家園親子閱讀合作行動”。我們的圖書區(qū)半個月從新投放一次幼兒自帶的有趣的圖書。每位幼兒可以從家里帶圖書到幼兒園,因為家里的圖書他更加熟悉故事內(nèi)容,爸爸媽媽已經(jīng)給他們講了很多遍,帶到幼兒園幼兒自己就成為了伙伴們的小老師,為大家講述,幫助大家閱讀,這對于帶書幼兒及全體兒童都會有很大收益。在幼兒相互交流的過程中語言表達能力及邏輯思維水平都會有相應提高,而且我們還可以看出幼兒感興趣的內(nèi)容,熟悉的故事情節(jié)仍然是他們主動閱讀的前提與契機。
措施:
1、繼續(xù)豐富圖書區(qū)的數(shù)量,擴大圖書的數(shù)量及范圍。
2、鼓勵更多的幼兒為全班小朋友講述自己帶來的圖書。
3、家園合作將這種好的方法堅持下來。
效果:
經(jīng)過一學期的觀察,我發(fā)現(xiàn)xx小朋友有了很大的進步,從不喜歡閱讀書到喜歡上了閱讀書。更主要是對書里的內(nèi)容感興趣了。薩特說“閱讀就是自由的夢”,閱讀是一種自由的、充滿智慧的精神生活。我們應當讓孩子在自由而愉快的閱讀中享受高尚的精神生活。因此,為幼兒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和寬松的氛圍是我們教師的責任。
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幼兒的興趣愛好,在日常活動中我注意觀察幼兒看書的內(nèi)容(幼兒自帶),收集幼兒喜歡看的圖書,請幼兒講一講書中的內(nèi)容,并請同伴進行補充,在此基礎上,請幼兒思考“為什么有的小朋友能講出完整的故事,而有的幼兒講不出故事呢?”幼兒說出自己的看法后,我告訴幼兒看書要把書看完整,前面和后面是連在一起的,少了哪一頁都不能講出好聽的故事來。幼兒似乎理解了,看書時,不是走馬觀花,而是一頁一頁認真的看了起來。
閱讀不僅僅是視覺的,也是聽覺的、口語的,甚至是觸覺的。所以從小對幼兒進行早期閱讀的培養(yǎng),讓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為以后的正式閱讀打下良好而堅實的基礎。
幼兒園大班幼兒行為觀察記錄范文3
觀察分析:
開學有一段時間,我一踏進教室就有幼兒向我告狀,說東西不見了。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幫幼兒整理書包的時候,無意中發(fā)現(xiàn)小明的口袋里有許多東西。仔細一看,正是很多小朋友先前丟失的東西。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在我的眼里,他是個乖巧、懂事又內(nèi)向的孩子。這件事發(fā)生在他的身上,我覺得很驚訝。拿別人的東西屬于一種偏差行為,如果不經(jīng)教育,很可能影響到幼兒日后的發(fā)展。
由于這一行為與幼兒的年齡特點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在應對策略上,我堅持尊重和保護幼兒的原則,以促進幼兒的成長與發(fā)展為目的。在操作上,注重從細節(jié)出發(fā),不過分關注他,盡可能以集體的形式解決個體的問題。
于是,我想出了整理口袋的集體游戲。
為了保護小明的自尊心,盡可能地把不良反應減到最低,每個星期五,我都要幼兒玩“玩具回家了”的游戲,用游戲代替調(diào)查幫小朋友找到丟失的東西。要小朋友們回家前都要整理書包。
我用一個廢紙箱,讓幼兒在整理書包的時候把那些不屬于自己的東西拿出來放進箱子里。等幼兒整理完書包大家再一起整理紙箱,是幼兒園里的東西就送回“家”,是小朋友的東西就還給主人,沒有用的廢棄物則扔進垃圾桶。
教師策略與指導: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小明改掉了拿玩具的毛病,班級里再也沒有小朋友說東西不見的情況了,每個小朋友都能在放學回家自覺地把小伙伴的東西還回去,班級里的物品也會被小朋友乖乖的放回原位。
【幼兒園大班幼兒行為觀察記錄】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行為觀察記錄09-15
大班幼兒行為觀察記錄05-11
幼兒園大班幼兒行為觀察記錄范文10-24
幼兒園行為觀察記錄03-31
幼兒行為的觀察記錄12-20
幼兒的行為觀察與記錄04-25
幼兒行為的觀察記錄范文09-30
中班幼兒行為觀察記錄03-22
小班幼兒行為觀察記錄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