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精選21篇)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fā)展,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反思過去,是為了以后。如何把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 1
這節(jié)課我做到了四“讓”:
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讀”;
讓學生有機會“問”;
讓學生能經!白h”;
讓學生能自由“講”。
如片斷中我讓學生觀看課文插圖后,提問“大家看了這幅圖想說點什么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觸圖生情,紛紛舉起了手。大家敞開心扉,暢所欲言,既表達了心聲,又張揚了學生個性。學文后,引導學生再對比中體會2、4段在寫法上的異同!學生通過前文學習和對比閱讀。知道兩段都是描寫五壯士奮勇反抗、頑強擊敵的場面,都寫了人物的動作,但第二段的描寫重點寫了每個人作戰(zhàn)十的神態(tài)和動作,第四段則從側面--敵人的悲慘下場來表現(xiàn)五壯士的機智、英勇,突出他們對敵人的仇恨。在學文體會時,引導學生抓住第二段中人物神態(tài)的詞,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觀看過的戰(zhàn)斗題材的影視劇)來想象五壯士可能說些什么?以此來體會文本內容,再次朗讀時,學生的情感就更易激發(fā)和表達了。教學中通過讓學生抓住句中的關鍵詞語進行理解,然后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朗讀,從而讓學生加深對語言文字的敏感程度,使教學達到應有的效果。因此,在指導學生讀書時,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朗讀也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好方法。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 2
《狼牙山五壯士》一文表現(xiàn)了五壯士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仇恨敵人,勇于犧牲的精神。本次教學我主要指導孩子們學習課文的第二課時,因此在設計目標時就設計了如下兩個學習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狼牙山五壯士痛殲敵寇、壯烈犧牲的英雄事跡,感受五壯士愛護群眾、仇視侵略者、為祖國為人民勇于獻身的精神,從中受到思想教育。
2、領悟課文寫人記事的寫作方法,提高表情達意的能力。
而理解描寫五壯士痛殲敵人、英勇跳崖的動作和神態(tài)的語句,體會五壯士偉大的獻身精神以及忠于黨和人民的崇高品質是本課的學習重點。為了突破學習重點,指導孩子走進人物的內心,我在文本學習的同時引入了三次討論和一次想象說話:
1、在學習課文前引入五壯士痛殲敵人、英勇跳崖部分的短片,在孩子們回顧歷史后馬上發(fā)問:看完短片,你有什么想說的?孩子們紛紛舉起了激動的小手,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表達出來,從而也帶動了其他孩子更進一步去思考人物的內心世界,體會人物為了祖國和人民不怕犧牲的精神,為課文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礎。
2、在學習五壯士痛殲敵人部分,我在引導孩子們通過用字替換“砸”字,并分別做動作體會戰(zhàn)士們的力氣大、殺敵決心大、對敵人的仇恨深之后,為了引導孩子們去挖掘“砸”字里面所包含的對敵人深深的仇恨,我引入資料:日本侵略者在中國實施殘酷暴行的文字和圖片,并配以音樂,抽孩子聲情并茂地朗讀。此時,座位上的孩子已經融入進去,有的眼睛濕潤了,有的激動憤慨……當我問出:此情此景,你能理解為什么五壯士對敵人充滿了仇恨了嗎?孩子們暢所欲言,全班的氣氛頓時激烈起來,紛紛控訴起侵略者的殘忍。
3、在學習五壯士的跳崖部分,我不是直接進入文本,而是問孩子們:想一想,如果選擇五壯士跳崖這一部分的一個畫面刻成浮雕的話,你覺得哪些畫面可以定格成永久的浮雕,值得后人去敬仰?引導孩子們從大家的討論中獲得啟發(fā),從而去挖掘“屹立”一詞的含義和五壯士忠于祖國和人民的堅定不移的決心,深化人物精神。
4、在學習戰(zhàn)士們“熱血沸騰”“緊跟”部分,我引導孩子想象說話:孩子們,當戰(zhàn)士們緊跟在班長的身后時,你能想象此刻他們心里會想些什么嗎?通過想象說話,使孩子們明白戰(zhàn)士們選擇絕路時態(tài)度堅決果斷,情緒高漲是因為他們有崇高的為群眾和連隊而獻身的精神。
通過以上三次討論和一次想象說話,從孩子們的角度出發(fā),創(chuàng)設了討論情景,在交流的.過程中,注重引導孩子發(fā)現(xiàn)、感受、評價,提高認識水平,還培養(yǎng)了孩子們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五壯士的偉大形象得到了提升,為了國家和人民勇于獻身的精神得到了升華,課文的重點也在無形中得到了突破。
通過本課的學習,我也獲益良多,也更加認識到自己還有許多地方需要不斷改進。要上好每一堂課,必須做到精心的設計和充足的準備,也要兩手準備,隨時做好接受課堂生成和各種突發(fā)情況的考驗。
當然,在本課的學習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如孩子們回答問題的知識面太窄,部分孩子對人物精神的認識還不夠深入,老師和孩子對于這種大課堂學習都表現(xiàn)出了緊張情緒等。我會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反思,拓寬孩子的知識面,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們答問的能力,力求不斷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能力。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 3
《狼牙山五壯士》記敘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八路軍戰(zhàn)士成功地掩護群眾和連隊轉移,最后把敵人引上狼牙山頂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現(xiàn)了五壯士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仇恨敵人、勇于犧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
在出示課題,導入新課時有學生提問:為什么稱這五位戰(zhàn)士為“壯士”?對呀,我突然想到何不就以這一“壯”字來組織教學呢?
一、找“壯”稱
讀過本文的人都知道,文中對這五位英雄有兩個稱呼--“戰(zhàn)士”和“壯士”,我首先讓孩子們找一找,文章的哪一部分是稱呼他們?yōu)椤皯?zhàn)士”的?從哪一部分開始又稱呼他們?yōu)椤皦咽俊绷?為什么?循著這一問題,孩子們認真地讀著課文,然后他們真的有了重大發(fā)現(xiàn):文章的前半部分,在介紹他們完成連隊下達的任務時用的時“戰(zhàn)士”,而后來他們把敵人引上了狼牙山頂峰,英勇殲敵并壯烈跳崖,是戰(zhàn)士們?yōu)榱诉B隊主力和老百姓的安全、為了體現(xiàn)對日本人的仇恨,不惜犧牲了自己,充分顯示了五位壯士的“壯志凌云”,稱他們?yōu)椤皦咽俊备鼮楹线m。
二、觀壯行
指導學生繼續(xù)讀課文,使他們了解到從文章第二自然段開始,寫五位壯士誘敵上山,痛擊敵人的情景。文章先概括地講五位壯士一邊“利用險要的地形把沖上來的敵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一邊“把大批敵人引上狼牙山”。接著,抓住每個壯士的.特點分別描寫與敘述,表現(xiàn)出他們對敵人的刻骨仇恨。文章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講五壯士把敵人引上頂峰,英勇殺敵,著重寫了班長負傷后,在彈藥用盡的情況下,如何帶領戰(zhàn)士們用石頭與敵人奮戰(zhàn)到底,其中“擰、搶、奪、舉、喊、砸”等一系列動作,進一步突出了五壯士行為的壯烈。而文章的第六小節(jié)到末尾,集中表現(xiàn)了五位壯士抗戰(zhàn)到底,舍生忘死的壯烈精神與英雄氣概。開頭兩句描寫了五壯士完成掩護任務后的欣慰情狀,“屹立”一詞,突出了五壯士頂天立地的英雄氣概!疤魍碧N含著對人民群眾和主力部隊安然轉移的欣慰和懷念,“回頭望望”寫出了壯士們對敵人的蔑視。接著,寫班長帶領壯士縱身跳崖,“像每次發(fā)起沖鋒一樣”、“昂首挺胸”、“壯烈豪邁”等詞句,具體刻畫了五壯士在面對生與死兩條道路決擇時的“壯舉”。
三、品壯語
通過本文人物寥寥數語,可以看到五壯士的內心世界。因此,在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去細細品味:一是文中為什么只寫班長的三次說話,而不寫其他四位呢?當班長決定走的路線時,為什么只用了一個“走”字?二是最后兩句口號,充分體現(xiàn)了五位壯士在生命最后一息,為了新中國死而無怨,這是五位壯士的心聲,反映了他們至死不渝地堅信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一定能打敗日本侵略者,這心聲代表了全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抗戰(zhàn)到底的堅強意志和決心。
這樣的設計,不但能突出重點,而且能使教學牽一發(fā)而動全身,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 4
課文所寫的事件戰(zhàn)爭年代時期發(fā)生的事,不是學生身邊發(fā)生的事,學生學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我們五年級的三位語文老師決定利用作文課的時間,讓學生觀看影片《狼牙山五壯士》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這節(jié)課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1、學會快速閱讀課文的方法。
。、了解課文敘述的順序的同時了解哪一部分是解詳寫哪一部分是略寫。
針對這兩個目標,我采用了以下方法來教學:
在快速閱讀課文方面,先教給孩子們快速閱讀的方法,從一個字一個字地讀到一行一行地快速讀。了解課文敘述的順序我采用了填空的.方法:接受任務──()──()──()──跳下懸崖。并根據填空把課文分成五部分,同時了解文章的寫作順序。最后用引讀的方法指導學生背誦課文的最后一部分“跳下懸崖”,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通過這課的教學,我有以下的收獲:
。、老師在備課時,不僅要備好教材,還要備好學生。
。、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度,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更不能含含糊糊。
。场⒃谡n堂上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 5
教學中,我主要合理地運用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設計了以讀導情,悟情,激情的教學方法,讓讀書貫穿教學活動的始終,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根據不同訓練的目的,設計了自由讀,默讀,品讀,指名讀,引讀,分角色讀,齊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自讀自悟理解五壯士當時的思想感情和偉大的精神,使學生在讀中感受,讀中理解,最終達到感情朗讀,得到情感的升華。
首先,我挖掘了教材的創(chuàng)造性的教育因素,啟發(fā)學生合理想象,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領悟能力。如看完“五壯士英勇跳崖”的投影后,我設計的一個啟發(fā)想象的訓練點:“當時五壯士的心情如何,心里會想些什么?”從而對學生既進行了創(chuàng)新思維的訓練,又開發(fā)了學生如何讀好課文的創(chuàng)造潛能。
其次,“明理”是本課閱讀教學的重要階段。學生較難理解五壯士為什么要跳崖,特別是理解不了五壯士跳崖當時的心情及其內心感受。更不理解“五壯士壯烈跳崖時發(fā)出豪邁的口號聲,就是英雄的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聲音”的道理。為解決這些難題,我在教學中主要采取了如下幾個措施來解決。
。、讓學生結合文中的語句,仔細體會五壯士的神態(tài)、動作、心理活動等,使學生理解了五壯士在勝利完成掩護任務之后的喜悅和面對死亡不屈服,以及對人民無比熱愛、對祖國無限的`依戀之情。
。、放“五壯士英勇跳崖”錄像,讓學生親眼目睹五壯士英勇跳崖的壯烈場面。學生頓時瞪大了眼睛,全神貫注地看著一幅幅悲壯的畫面,完全沉浸在五壯士那感人的事跡中。這時,正好抓住學生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配上音樂、紀念碑圖讓學生反復品讀,從具體的形象中明白五壯士以自己的生命換來的是人民的安全和幸福,這是勝利的結局。
3、出示“五壯士紀念碑圖”圖片。啟發(fā)學生當時為祖國、為人民、為革命英勇獻身的僅僅是五壯士嗎?這樣一來,難點突破了,學生也理解了五壯士為革命勇于獻身的崇高品質,他們是無數英雄的代表,他們的口號代表著全中國。
教學中有些地方處理的不到位,如:第二段可以老師泛讀,讓學生從老師的朗讀中感受五壯士對敵人的恨以及英勇做戰(zhàn)的機精神。“掄 ”字的讀音沒給學生糾正,沒有關注全體學生。在小組合作中,要求過多,小組沒有充分發(fā)揮作用,分工沒有細化。
總之,上了這節(jié)課自己收獲挺多,在課堂中不斷成長自己,鍛煉自己,讓自己的教學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 6
首先,我挖掘了教材的創(chuàng)造性的教育因素,啟發(fā)學生合理想象,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領悟能力。如看完“五壯士英勇跳崖”的投影后,我設計的一個啟發(fā)想象的訓練點:“當時五壯士的心情如何,心里會想些什么?”從而對學生既進行了創(chuàng)新思維的訓練,又開發(fā)了學生如何讀好課文的創(chuàng)造潛能。
其次,“明理”是本課閱讀教學的重要階段。學生較難理解五壯士為什么要跳崖,特別是理解不了五壯士跳崖當時的.心情及其內心感受。為解決這些難題,我在教學中出示一幅“五壯士屹立在頂峰”的圖片,讓學生結合文中的語句,仔細體會五壯士的神態(tài)、動作、心理活動等,使學生理解了五壯士在勝利完成掩護任務之后的喜悅和面對死亡不屈服,以及對人民無比熱愛、對祖國無限的依戀之情。放“五壯士英勇跳崖”錄像,讓學生親眼目睹五壯士英勇跳崖的壯烈場面。學生頓時瞪大了眼睛,全神貫注地看著一幅幅悲壯的畫面,完全沉浸在五壯士那感人的事跡中。這時,正好抓住學生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緊接著讓學生反復品讀,從具體的形象中明白五壯士以自己的生命換來的是人民的安全和幸福,這是勝利的結局。
最后,啟發(fā)學生當時為祖國、為人民、為革命英勇獻身的僅僅是五壯士嗎?這樣一來,難點突破了,學生也理解了五壯士為革命勇于獻身的崇高品質,他們是無數英雄的代表。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 7
課件《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
《狼牙山五壯士》是人教社版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教材,五年級第九冊中的第二十二課,這篇課文所寫的年代比較久遠,所以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我組織學生在課外搜集有關狼牙山五壯士的材料來加深理解,可以說這節(jié)課,學生的課前有所準備。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勿忘國恥”。課后思考。練習第四題“課文中兩次講到完成掩護任務,哪一次作為重點來寫的,為什么要這樣寫?”從這道題可以看出需要讓學生懂得詳寫與略寫。感受五壯士的英雄氣概,弘揚民族精神,激發(fā)愛國熱情。
針對以上幾個問題,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應該是:
1、學會快速閱讀課文的方法。
2、理解課文敘述的順序的同時了解詳寫與略寫。針對這兩個目標,我采用了以下方法來教學:在速閱讀課文方面,列出快速閱讀課文的方法,(掃讀法、跳讀法、讀思法)圍繞三種方法,自己運用閱讀方法。在理解詳寫略寫方面,采用了兩種方法:
1、抓住題目中的`“壯”與戰(zhàn)士的對比,使學生非常容易地理解到“壯士”就是寫五位戰(zhàn)士的勇敢,表示對五位戰(zhàn)士的敬佩之情,對他們很尊敬。學生也知道了課文的最后一段最能表現(xiàn)五壯士的不怕犧牲的精神。
2、在學生理解課文順序的同時,讓學生用列表的辦法抓住五壯士的動作、神態(tài)和語言,讓學生明白課文通過五壯士的動作、神態(tài)和語言來表現(xiàn)他們的英雄氣概。讓學生知道略寫的部分也對表現(xiàn)文章的中心有一定的聯(lián)系,不能刪去不寫?傊救嗽O計本教案時是重在閱讀方法的指導。經過冷靜的思考,其原因有、本人提出這個問題也比較含糊(原問題是:快速閱讀課文找出直接寫“五壯士”的段落,用表格列出五壯士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我想可能這樣提出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快速閱讀課文找出直接寫“五壯士”的段落,用表格或列提綱,列出各段中描寫五壯士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心理的詞語;蛘咦寣W生直接劃出描寫五壯士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
3、在學生沒有理解五壯士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時,應該發(fā)揮學生的集體的力量,進行合作探究,體會“壯行”、在“壯心”、“壯言”、壯志”、“壯舉”在朗讀五壯士英勇跳崖部分教好。
第二課時,直接讓學生劃出五壯士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的詞語再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讓學生理解神態(tài)、動作、語言的詞語所表達的效果,學生通過感情朗讀、動作表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思維。學生掌握了知識。但在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時,學生回答較差,主要是引的不夠。
通過這兩節(jié)課的教學,我有這三點體會:
1、老師在備課時,不僅要備好教材,還要備好學生。
2、出示重點句子時,設計好引導語。
3、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 8
顏老師的職稱評審課選擇了《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有幸聽了她的試講。這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思路清晰,環(huán)環(huán)緊扣,體現(xiàn)了教師扎實的基本功。
顏老師的這節(jié)課是第二課時,導入課題開門見山,直接從課文內容入手,回憶并板書文章的五個環(huán)節(jié),前兩部分內容的配樂朗讀,將同學們的思緒拉回到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這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是第3——5部分。
顏老師的設計體現(xiàn)了以情動人、以讀促思的教學理念。主要體現(xiàn)在:
1、 過渡語慷慨激昂,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對敵人的憎恨、對英雄的敬仰之情。
如,“想到南京大屠殺,想到敵人對老百姓的罪行,怎能不叫人充滿仇恨!”
“這是偉大的'愛國精神,這種精神來源于對祖國、對人民的熱愛,這種精神是他們舍生忘死的源泉……”
2、 多媒體手段巧妙運用,調動學生情感。
顏老師搜集大量歷史資料,抗戰(zhàn)背景的文字資料,戰(zhàn)爭圖片視頻資料、狼牙山五壯士電影剪輯、背景音樂資料……聲與影的結合,形象地再現(xiàn)了那個動人心魄的戰(zhàn)爭場面,英雄的光輝形象躍然紙上,領學生熱血沸騰。
3、 以讀促思,自主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顏老師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讀,有意識地使學生在讀中感受,讀中理解。在學習頂峰殲敵這一個環(huán)節(jié)時讓學生配上動作邊讀邊演。整段的教學設計沒有做任何繁瑣的分析。這種開放靈活的形式給了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空間,讓課堂充滿生動和樂趣。在感受五壯士跳崖的悲壯這個難點上, 為了學生能深地體會壯士英勇跳崖的壯行,顏老師引導學生品讀了對描寫五壯士的神態(tài)、動作與語言的語句,觀看五壯士英勇跳崖的視頻,使學生對五位英雄的崇敬之情得到了升華。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 9
《狼牙山五壯士》是一篇精讀課文,記敘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八路軍某部七連六班的五名戰(zhàn)士,為了掩護群眾和連隊主力安全轉移,同敵人英勇奮戰(zhàn),最后壯烈跳崖的故事,表現(xiàn)了五壯士熱愛祖國和人民、仇恨敵人、勇于獻身的精神。
這篇按事情發(fā)展順序寫的課文,我首先讓學生找出事情發(fā)生的“起因──經過(發(fā)展、高潮)——結果”,區(qū)分詳寫與略寫部分,然后讓學生四人小組來學習。課堂真正的`主人是學生、課堂主要的活動是師生之間的交往、互動。形成了“構建自主、開放、探究的教學方式”,樹立了“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過程的觀念”,學生的課堂主人翁精神才能激發(fā)出來。通過這節(jié)課,我發(fā)現(xiàn)學生的興趣很高,結合自己查找到的資料和老師的點撥、學生的討論,盡管事情發(fā)生的時代離現(xiàn)在很遠,但學生都能了解。能很快明白事情發(fā)生的原因及英勇跳崖的壯舉,實現(xiàn)了對學生進行的愛國主義的教育。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 10
《狼牙山五壯士》是一篇精讀課文,記敘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八路軍某部七連六班的五名戰(zhàn)士,為了掩護群眾和連隊主力安全轉移,同敵人英勇奮戰(zhàn),最后壯烈跳崖的故事,表現(xiàn)了五壯士熱愛祖國和人民、仇恨敵人、勇于獻身的精神。
對于一個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多年的我,《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已經教過幾遍了。以往教學這篇按事情發(fā)展順序寫的課文,我總是課前深鉆教材,找出事情發(fā)生的“起因──經過(發(fā)展、高潮)——結果”,把握教材內容,然后精心設計教案:“這堂課有哪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每個環(huán)節(jié)有哪幾個問題,每個問題用什么方法提問”都設計得非常細密,甚至連“學生用什么句式,用哪幾個詞語來回答”都設計得有板有眼。教學過程中又執(zhí)行得過于死板,每分每秒都是預先安排好了的。我一字一句地演示自己預先設計好的教案,來不得一點變更,容不下一絲偏差。學生的思維稍逾常規(guī)、回答稍偏教路,我就急忙點撥引導,生拉死拖地硬拽著學生往自己設計的`“套兒”里鉆。
今天回頭看以往的教學方法發(fā)現(xiàn):課堂關注的焦點是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學策略、教學流程、教學手段,忽視了學生的思維、個性、能力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忽視了課堂真正的主人是學生、課堂主要的活動是師生之間的交往、互動。
在轟轟烈烈實施新一輪課改的今天,我探究性地研讀新課標,蕩滌舊觀念,催發(fā)新思維,形成了“構建自主、開放、探究的教學方式”,樹立了“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過程的觀念”。當我再次教學《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老教材”時,摒棄以往的“墨守成規(guī)”、“話語霸權”,創(chuàng)新使用了以下新教法。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 11
《狼牙山五壯士》一文表現(xiàn)了五壯士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仇恨敵人,勇于犧牲的精神.而體會五壯士的思想感情,偉大的獻身精神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在教學中,為突破這一重點,我設計了兩次討論:
1,選擇絕路部分:
五壯士完成掩護任務后,面臨著怎樣的選擇請同學們讀第3自然段思考,然后同桌互相討論一下:選擇往部隊主力轉移的方向意味著什么選擇把敵人引上狼牙山頂峰又意味著什么討論之后再深入研讀他們是如何選擇的從"班長馬寶玉斬釘截鐵地說了一聲走!帶頭向棋盤陀走去.戰(zhàn)士們也熱血沸騰,緊跟在班長后面."這句中的"斬釘截鐵,熱血沸騰"這兩個詞以及剛才的討論中你能感受到什么使學生通過討論明確班長在選擇絕路時態(tài)度堅決果斷,戰(zhàn)士們情緒高漲是因為他們有崇高的為群眾和連隊而獻身的精神.
2,英勇跳崖部分:
第二次討論安排在英勇跳崖部分,關鍵問:五壯士在跳崖之前有哪些舉動學生讀書后找出"眺望連隊主力和群眾""望望向上爬的敵人""砸槍"然后組織學生討論:眺望和望望可以互換嗎為什么砸槍這一細節(jié)描寫說明什么
經討論學生明白了:眺望是向遠處看,寫出了群眾和連隊已在戰(zhàn)士的掩護下安全轉移,表現(xiàn)了五壯士對人民的無限熱愛.望望是向下看了看,說明敵人上當了,被五壯士牽著鼻子走,表現(xiàn)了戰(zhàn)士對敵人的蔑視仇恨.砸槍更表現(xiàn)了五壯士對敵人的刻骨仇恨,什么也不給敵人留下.這一討論,使學生明確五壯士選擇跳崖是他們勝利完成任務沒有牽掛又不愿讓敵人俘虜的情況下做出的選擇.這一選擇又一次體現(xiàn)了他們熱愛人民,仇恨敵人的思想感情和偉大的.獻身精神
通過以上兩次討論,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創(chuàng)設了討論情境,在交流的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感受,評價,認識得到了提高,還培養(yǎng)了學生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五壯士的形象得到了提升,精神得到了升華,課文的重點得到了突破.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 12
《狼牙山五壯士》記敘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八路軍某部七連六班的五個戰(zhàn)士,為了掩護群眾和連隊轉移,誘敵上山,英勇殺敵,最后把敵人引上狼牙山頂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現(xiàn)了五壯士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仇恨敵人、勇于犧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
本課教學中中的亮點是:
一、從題目入手,把學生帶入課文中。
課文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因此,教學時我扣住這個“壯”字,引出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壯”是什么意思?“五壯士”指誰?為什么不用“戰(zhàn)士”,而用“壯士”?這樣,從學習一開始就把學生推到主動探索的地位,既讓學生探明了學習的方向,又激發(fā)了他們的思疑解惑的.欲望,從而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二、理清思路,重點訓練
在初讀感知課文后,讓學生想課文都寫了哪些內容,試著給每個部分的內容加個小標題。看看哪部分是詳寫那部分是略寫。加小標題的時候第二個小標題有點困難,后面都能說對:接受任務、痛擊敵人、引上絕路、頂峰殲敵、跳下懸崖。學生找詳略找的很對。
然后開始抓住重點段“痛擊敵人、頂峰殲敵、跳下懸崖”理解課文。學習的時候扶放結合,先詳細學習第二部分“痛擊敵人”,這一段落對五位壯士進行了詳細描寫。想讓學生找相關句子,然后想分別是從哪些方面寫的,語言、動作還是心理?最后說體會。牛志豪說體會到了五壯士對日寇的仇恨,張立婷說體會到了五壯士要掩護群眾和連隊主力轉移,我借機引導:“對,他們要完成任務的決心!”
其它兩部分采用學生找五壯士描寫的句子,說體會,自學的方式完成,避免了重復。
三、引發(fā)學生想象,進行說話練習。
學完五壯士跳崖后,讓學生想,五壯士的妻子、兒女、母親聽說這個消息會說些什么,體會五壯士為祖國不怕犧牲,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
不足的地方是前面指導朗讀,而后面跳崖部分朗讀量不夠,沒有完成課堂背誦,有點遺憾。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 13
《狼牙山五壯士》記敘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八路軍某部七連六班的五個戰(zhàn)士,為了掩護群眾和連隊轉移,誘敵上山,英勇殺敵,最后把敵人引上狼牙山頂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現(xiàn)了五壯士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仇恨敵人、勇于犧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課后,我認真反思了這節(jié)課成功的原因:
首先熟備課文。它使我在課堂上前后貫通,游刃有余。課前并非一定要精心設計教學框架,只要課前做好充分準備,在課堂上完全可以隨機應變,以學定教。例如,我事先并不知道學生首先會匯報“跳下懸崖”這部分內容,由于我能夠把握住課文的骨架,將各部分內容了然于心,因此這部分內容學生想學、愿學、樂學。
其次,在情境中師生互動,構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建立一種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師生關系,形成了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能在一個歡樂、和諧、寬松的支持性環(huán)境中學習。如教學完“跳下懸崖”這部分內容后,讓學生質疑、答疑后,我問:“這是英雄的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聲音!”這聲音是五壯士喊的,為什么說“是英雄的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聲音”?你們能幫助我解答這個問題嗎?學生當“老師”,自然不愿被自己的“學生”問住,于是他們互相補充,爭相回答我的問題。(“五壯士的聲音代表了中國人民的共同心愿”!拔鍓咽康穆曇,就是中國人民的聲音”。)在以上師生互動的情境中,師生之間既有信息的.傳遞,又有情感的交流,更有思維的撞擊,師生完全處于平等狀態(tài),使課堂成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之花的理想場所。
除此之外,這節(jié)課我做到了四“讓”: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讀”;讓學生有機會“問”;讓學生能經!白h”;讓學生能自由“講”。如我制作“跳下懸崖”課件讓學生觀看后,提問“大家看了這幅圖想說點什么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觸圖生情,紛紛舉起了手。大家敞開心扉,暢所欲言,特別沒在老師意料之中的一幕催人淚下。一男生站起來領讀一段肺腑之言。然后,又讓全體隊員舉起右手向五位壯士敬隊禮!此時,全班同學哭了,我也流淚了,這樣既表達了心聲,又張揚了學生個性,又激發(fā)了師生情感。
一樣的教材,不一樣的教法。該片段教學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是課堂真正的主人,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一個學習伙伴,在學生伙伴有疑難需要幫助時,我們才需伸出援助之手,稍作點撥、引導。只有老師把時間、空間慷慨地還給學生,讓他們充分地說出自己的所思、所悟、所惑,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張揚,其創(chuàng)造性才能真正釋放。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 14
《狼牙山五壯士》記敘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八路軍戰(zhàn)士成功地掩護群眾和連隊轉移,最后把敵人引上狼牙山頂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現(xiàn)了五壯士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仇恨敵人、勇于犧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這是一篇愛國主義教育文章,也是一篇年代久遠的文章,那么如果結合現(xiàn)在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語言的組織,思維的創(chuàng)造,審美的鑒賞,文化的傳承這四個方面來組織課堂呢?我做了如下的安排。
在設計教學內容的時候,我就想,一篇文章的題目就是文章的靈魂,題目中有個詞眼能夠統(tǒng)串全文,我何不試著用一個“壯”字作為我的教學主線呢?
一、觀壯行
指導學生回顧課文的時候,讓他們注意文章兩部分寫人物的時候稱呼不同,痛擊敵人的時候為戰(zhàn)士,頂峰殲敵為壯士。然后通過分析人物描寫,通過品析動作、神態(tài)描寫體會出戰(zhàn)士戰(zhàn)斗時候的英勇無比。接著分析五壯士把敵人引上頂峰,英勇殺敵,著重寫了班長負傷后,在彈藥用盡的情況下,如何帶領戰(zhàn)士們用石頭與敵人奮戰(zhàn)到底,突出了五壯士行為的壯烈。然后利用視頻資料介紹了當時的故事背景,更加深入地體會到了五位戰(zhàn)士的內心情懷,從而為練筆做鋪墊,利用剛才講過的人物寫法,感受人物的內心情感,從而達到練筆的目的。在這一部分中,充分的體現(xiàn)出了語言的組織,既是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又是學生語言的消化和創(chuàng)造。
二、解壯稱
為什么他們開始時候成為戰(zhàn)士,后來稱為壯士?然后我引導孩子們有層次的進行品析,首先是人生觀的選擇,壯士們?yōu)榱怂硕艞壛俗约荷南M,利用孟子的“舍身取義”對學生一個正確價值觀的引導。最后是面對死亡時候的的大義凜然,這樣孩子們對壯士的理解會更加透徹,明白壯士不僅是語言行動的英勇豪邁,更是深藏于內心的對民族、對國家深沉的愛。同時從插圖讓學生從畫面中有審美的體驗,感受構圖者的審美;補充的民族脊梁的名言資料讓學生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這樣這兩方面入手,更有從他們的精神上升到民族精神的了解,體會中華民族精神的氣壯山河。更有利于學生對自己民族的熱愛!這一部分引導學生思維創(chuàng)造,不是單單讀文,而是帶著問題有層次的讀文,稱呼的轉變不僅是文字的差異,而是一種精神的傳承。特別是在文化的傳承中,更加讓學生通過這五位壯士以點引面,以小見大,體會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
三、品壯語
通過本文的教學,讓學生明白了一定的.人物寫作方法,也讓學生體會到了如何有針對性的讀文,所以又讓學生類比學習《中條山八百壯士》,去體會文章中的“壯”,達到了以文代文,學以致用的目的。這一部分也是學生自己審美的體現(xiàn),學文章,用文章,最后賞析文章的精彩部分,最終內化成為自己的言語。
四、憶壯士
最后列舉出了新中國偉大的成就,讓學生明白當今生活的來之不易,應當謹記歷史,緬懷先烈,從而讓學生更加熱愛祖國,堅定學生愛國之志,從小做起。
當然這節(jié)課上完還有一些不足之處,因為時間的太緊張,而導致我的教學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不夠多,沒有充分的讓學生進行思考,只是在朗讀中感受他們的所感。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更應該將教學內容有所取舍,在課堂中留給學生更多的思考時間。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 15
《狼牙山五壯士》記敘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八路軍戰(zhàn)士成功地掩護群眾和連隊轉移,最后把敵人引上狼牙山頂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現(xiàn)了五壯士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仇恨敵人、勇于犧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學完課文后,反思如下:
一、課初教師復核課文主要內容,幫助學生理清敘述思路。這樣做了之后,學生對文章的結構和構思方法會有一些感性的整體的認識。
二、課中抓住課文中的關鍵內容,引導學生閱讀、感悟。首先由文中提到的四個關鍵詞語入手。由這四個詞語展開課文的學習,不僅加深了對這些詞語的體會,而且學生學起來也思路明晰。二從抓住重點語段中的重點詞語進行體會、感悟、朗讀,同時進行詞語的運用。如:班長馬寶玉的“走!”體現(xiàn)了班長及戰(zhàn)士們的堅決,為了戰(zhàn)友和群眾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皵蒯斀罔F”的所得體會、運用。抓住這些字詞反復朗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教學中,我努力想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學習的主體,而我只是一個學習伙伴,在學生伙伴有疑難需要幫助時,我們才需伸出援助之手,稍作點撥、引導。把時間、空間慷慨地還給學生,讓他們充分地說出自己的所思、所悟、所惑,讓學生張揚個性,真正釋放其創(chuàng)造性。
四、創(chuàng)設情境,加深體會,訓練口頭表達、想象能力,提高語感。在情境中師生互動,構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建立一種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師生關系,形成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能在一個歡樂、和諧、寬松的支持性環(huán)境中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暢所欲言,說出體會,訓練口頭表達、想象能力,提高語感。
五、課后讓學生搜集抗日戰(zhàn)爭時期英雄人物的故事和寫學后感,內化學生所學知識,提高學生認識、豐富知識。
六、需要改進地方:
1、由于老師忘記下課時間,結尾處有些亂,學生未來得及匯報個人感受。
2、未調動起全班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雖然她們也在聽,但未能表達自己的想法。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 16
《狼牙山五壯士》記敘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八路軍戰(zhàn)士成功地掩護群眾和連隊轉移,最后把敵人引上狼牙山頂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現(xiàn)了五壯士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仇恨敵人、勇于犧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學完課文后,反思如下:
一、引導學生練習理清思路,提高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課文一共9個自然段,可分為五個部分:接受任務、痛殲敵人、引上絕路、頂峰殲敵、跳下懸崖。五個部分之間前后銜接緊密。學生在理清思路的過程中要開展一系列的邏輯思維過程,也會對文章的結構和構思方法有一些感性的整體的認識。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孩子概括能力低,給課文分段能力低。所以,理清文章思路的練習是閱讀教學中的常規(guī)訓練,必須扎扎實實地進行。
二、抓住課文中的關鍵內容,引導學生閱讀、感悟。首先從“文眼”入手。課題中使用了“壯士”一詞,在深讀之前,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稱這五位戰(zhàn)士為“壯士”?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從課文中找出原因,并說出想法。二從重點語段入手。在山頂痛殲敵人和英勇跳崖這部分內容最能表現(xiàn)五壯士堅強不屈的英雄氣概,抓住重點引導學生朗讀、感悟。三從關鍵字詞入手。比如:班長馬寶玉的“走!”體現(xiàn)了班長及戰(zhàn)士們的堅決,為了戰(zhàn)友和群眾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抓住這些字詞反復朗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 17
《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所寫的事件是戰(zhàn)爭年代時期發(fā)生的事,離學生的生活較遠,學生學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所以讓學生在課前預習好課文,搜集有關狼牙山五壯士的材料來加深理解,學生在課前有了較充分的準備。
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體會戰(zhàn)爭年代中英雄人物崇高的思想品質,以及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美好的情感。
語文教學提倡在閱讀中體驗情感。小學生由于生活閱歷太淺,往往對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感受太少,自己無法表達這些情感。此時,教師就可以進行范讀。但教師范讀時必須充滿感情和有一定的朗讀技巧,這樣才能夠給學生以啟發(fā)和感染。這樣通過教師生動形象、栩栩如生的范讀,學生的情感才會自然而然地和作品、教師的情感產生共鳴,才會在不知不覺中學會朗讀。這樣訓練,不僅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而且引導學生學會表達情感;不僅引導學生模仿讀,而且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讀。
因此,在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中,教師的示范朗讀非常重要。如在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體會到五壯士的英勇頑強的精神后,就是讀時體現(xiàn)不出來五壯士的這種精神,這時教師的范讀就顯得極為重要。通過教師的范讀,學生知道了應該怎樣讀才能體現(xiàn)出來這種精神。這無形中就節(jié)省了很多的時間,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感。在教學中,在閱讀教學中,還要注重對關鍵詞句的把握。通過讓學生抓住句中的關鍵詞語進行理解,然后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朗讀,從而讓學生加深對語言文字的敏感程度,使教學達到應有的`效果。
因此,在指導學生讀書時,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朗讀也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好方法。如在引導學生理解完班長領戰(zhàn)士們走上絕路這一部分時,怎樣讓學生讀出班長的果斷和堅定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首先讓學生抓住這部分中的重點詞語去談自己的體會,然后再進行朗讀,學生很快地就找到了感覺,讀出了班長的斬釘截鐵、堅決果斷。如果經常進行這樣的訓練,學生的語感在自然而然當中,也就訓練出來了。
不足之處:本單元,主要內容之一要學習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我感覺到學生在歸納概括方面,能力相當欠缺。他們只會單純地從文中去摘抄……以后,還需著重培養(yǎng)學生歸納概括能力。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 18
《狼牙山五壯士》是部編版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6課。本文主要講述了1941年敵人向晉察冀根據地大舉進攻,七連六班五位戰(zhàn)士為掩護群眾和主力部隊轉移,將敵人引上狼牙山,最后英勇跳崖的事跡。本文表現(xiàn)了五位戰(zhàn)士英勇無畏,不怕犧牲,忠于黨,忠于人民的崇高精神品質。
在教授這一課時,我設計了三個課時。第一課時,學習生字詞,理清課文內容,用小標題概括課文內容。第二課時,品析重點詞句,從字里行間感受五位壯士的英雄氣概。第三課時,學習點面結合的寫法,并進行小練筆。
在第一課時反思
一、導入新課。導入環(huán)節(jié)我用狼牙山景點導入新課——《狼牙山五壯士》。同學們比較感興趣,狀態(tài)較好。
二、生字詞環(huán)節(jié)。學習生字詞環(huán)節(jié)我采用指名讀生字,糾正讀音的方式學習。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讓基礎偏弱的幾名同學讀生字,全班同學幫助糾正讀音。易錯生字,我采用強調重點,書空記憶的辦法。這一環(huán)節(jié),相對流暢有效。積累詞語,我采用的是齊讀詞語表,要求同學們集中注意力,邊讀邊記憶。但是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忽視了詞語的理解。我也沒有詢問同學們是否理解詞語的意思。這是失誤的'一點。課后想想,我覺得在課文學習時,隨文識詞,在具體語境中理解詞語效果應該會更好一些。
三、理清課文內容環(huán)節(jié)。在理清課文內容環(huán)節(jié),我用幾個問題帶領同學們學習。1.本文講述了狼牙山五壯士的什么事跡?2.本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3.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分別是什么?4.給事情的經過劃分層次。5.參照課后習題,用小標題概括每一部分的內容。6.那些部分是祥寫,哪些部分是略寫?因為層次鮮明,所以同學們學起來也很積極。同學們認真思考的樣子,頓時激發(fā)了我上課的狀態(tài)。整節(jié)課效果比較好。
這節(jié)課不足的地方一是沒有關注全體。在學習過程中,我盡量給足同學們思考的時間,想讓更多的同學回答問題,但是回答問題的依然是比較活躍的幾位同學。二是板書設計。因為備課時,沒有詳細設計板書,所以板書略顯凌亂。這也是每次備課容易忽視的問題。在備課時,還需多注意,提前做好預設,平衡預設和生成。
第二三課時反思
第二課時以品讀語段,感受五位壯士的英雄氣概為主。不知道是下午上課的原因,還是問題太難,這節(jié)課課堂顯得比較沉悶。在一點一點的引導下,從活躍的同學那里,能夠得到回應,似乎同學們可以抓住關鍵詞句感受人物情感。但是有一部分同學總是處于邊緣化狀態(tài),時不時就會走神。一整節(jié)課,自己也比較費力,自我效能感比較低。
果然師生之間是相互影響的。課堂的呈現(xiàn)方式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直接牽動教師的上課情緒,進而最終決定學習效果。如何讓品讀課引起學生的興趣是我亟待解決的問題。
因為第三節(jié)課是連上的,鑒于第二課時的情況,在上課前,我先了解了同學們的情況。鼓勵同學們振作精神。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的重點是點面結合的寫法。通過朗讀,默讀思考,讓同學們談一談讀完語段的感受,進而理解點面結合的好處。
學完課文,我們進行了一個小小的游戲——擊鼓傳花。聽到玩游戲,同學們一下子來了興致。我先告訴同學們游戲規(guī)則,游戲目的,提醒同學們玩游戲的過程中一定要認真觀察,仔細體會。學會運用點面結合的方法,寫一寫游戲的場面。
游戲結束后,我們進行小練筆。本來想上同學們先說一說,再寫一寫?墒菦]有同學愿意分享。無奈只能讓想說的流于筆端?吹酵瑢W們都在埋頭書寫,我還是略感欣慰的。臨近下課,只有梁藝聰同學寫好了。雖然只寫了幾行,但是確實運用了點面結合,寫到了整體,也寫到了個人。我把這項練筆留做了課下作業(yè)。
雖然留了作業(yè),我知道一部分同學依然不會去寫。在以往的教學中,一到練筆,我總是讓同學們課后完成,練筆也就不了了之。小練筆還是得課堂進行,真的練寫才能將發(fā)揮練筆的作用。課后練筆也應該進行落實,真正發(fā)揮練筆作用,為習作做準備。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 19
今天,與學生們一起合作完成了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五年級上冊第22課《狼牙山五壯士》第一課時的教學,在此次教學有很大的收獲,執(zhí)教完本課亦有許多反思,F(xiàn)將執(zhí)教完本課的反思總結如下,希望能促進自己更大的進步。
一、教態(tài)方面
在這次執(zhí)教過程中由于準備不夠充分,對每個環(huán)節(jié)掌握不夠扎實,再加之本人對于這類戰(zhàn)爭性課文的教學方式不夠了解,致使在課上有些語句混亂,甚至忘記了一些內容。
二、教學過程
就本課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安排而言還是較為合理的,但是在執(zhí)教過程中由于自身的原因致使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了較多的`問題。
首先,在教學過程中遺漏了環(huán)節(jié)。例如,研讀環(huán)節(jié)中課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被遺漏;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忘記了朗讀的指導,致使這節(jié)課中的朗讀目標沒有扎實有效地完成。
第二,過渡語干澀。過渡語在教學過程中起到引導學生逐漸深入的作用,而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由于緊張和對每個環(huán)節(jié)掌握的不扎實,課前設計的層層推進的過渡語基本沒有用到,在過渡的過程中僅僅使用了干澀無推進引導作用的簡單語言。
第三,對學生的評價不到位。在教學過程中扎實有效的評價可以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而不到位甚至無效的評價只能使課堂氣氛更加緊張,學生盲目不知所措。這節(jié)課中對于學生的朗讀、回答問題的評價往往是“好!”“不錯”等基本無效的評價,有些需要老師評價激勵的地方甚至就沒有評價,課堂中沒有發(fā)揮教師評價應有的積極作用。
第四,在課上我追求面面俱到,但忘記了要詳略得當,效果卻適得其反,重難點沒有突破。 面對以上的問題,使自己看清了自身在教學中的不足。在教學過程中缺乏應變能力、有效評價能力、掌控課堂能力及對教材的了解掌握應用能力。
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習,努力鉆研教材,爭取早日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小學語文教師。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 20
每上新課,教師如果只是用抽象的語言直接提出幾個問題,然后由學生回答,教師總結的方法導入,很難將所有學生的思維都調動起來。要讓學生能夠及時進入角色,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導入教學技巧,要善于創(chuàng)設情景,促使學生積極思考,情感升華,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币巳雱俚膶耄梢砸饘W生探究知識奧秘的興趣。
本課的導入,我力求使學生盡快進入情境,激發(fā)學生獲取知識的強烈欲望,使學生在了解抗日戰(zhàn)爭中涌現(xiàn)的英雄人物事跡的同時,又觀看了《狼牙山五壯士》電影錄像,進一步體會五壯士的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后, 學生自讀課文,進入新課學習。
通過教學實踐我認為成功的地方是:
1、課題解得好。通過學生對課題的理解,緊緊抓住“壯”字,使學生深刻體會到文章的中心所在,便于學生牢牢地把握文章的情感線索。
2、教師的激情導入,生動形象的電影錄像比較好。尤其是故事高潮,五壯士壯烈跳崖的場面,把全部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五壯士那寧可死也不做敵人俘虜的英雄形象是多么令學生佩服。
不足之處:
1、揭示課題、點明中心,想法很好。但在解題的'同時應在“壯”字下板書重點符號,使學生一目了然。
2、觀看電影錄像形象、生動,雖然有利于學生快速進入角色,但花費一定的時間,影響了整堂課的教學進度。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在課前安排觀看。這樣,可以提高上課效率。
3、點題后,應及時引導學生:“那么你認為文章中哪些地方突出了五壯士的英勇、壯烈?找出印象深刻的句子或者讓你感動的句子,讀一讀,說一說。這樣,就順理成章的過渡到第一課時自讀自悟的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上。
由本課導入設計反思使我想到:雖然我們已經站在了新課程改革的最前沿,但總是不能徹底的解放思想,經常不敢相信學生,生怕他們說不出來,總喜歡按照自己所設計的問題循規(guī)蹈矩地牽著學生走,結果往往事倍功半,適得其反。
反思這節(jié)課,后來的課文教學我都試著根據文章的特點采用學生自讀自悟的方法,結果效果較好,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熱情極高,普遍有意猶未盡的感覺。從中我深深地感到:課堂上,把機會讓給學生吧,多給他們一些“自由”的空間,他們會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奇跡!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 21
《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所寫的事件戰(zhàn)爭年代時期發(fā)生的事,不是學生身邊發(fā)生的事,學生學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所以讓學生在課前預習好課文,教師組織學生觀看該影片,再現(xiàn)當時的情景,課下搜集有關狼牙山五壯士的材料來加深理解,使得學生在課前有了較充分的準備,更便于理解教材。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快速閱讀課文。課后思考·練習第四題“課文中兩次講到完成掩護任務,哪一次作為重點來寫的,為什么要這樣寫?”從這道題可以看出需要讓學生學會詳寫與略寫。
所以在教學時讓學生劃出五壯士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的詞語理解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讓學生理解神態(tài)、動作、語言的詞語所表達的效果,學生通過感情朗讀,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思維,課堂氣氛十分熱烈,情緒高昂。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還懂得了詞語所表達的效果。最后再讓學生感情朗讀課文,學生很容易讀出激情。尤其是五位壯士英勇跳崖的描寫部分,無須老師指導,學生的感情自然升華,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04-11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06-24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08-21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08-21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10-26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06-19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教學反思參考10-23
《狼牙山五壯士》的個人教學反思10-14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后記反思08-25
人教版《狼牙山五壯士》的教學反思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