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運算》教學反思范文(精選6篇)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混合運算》教學反思范文(精選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混合運算》教學反思1
本節(jié)課設計是個突出的亮點,由四道同級運算的舊知識遷移到同級脫式運算的新知識,不僅能夠鞏固孩子們的舊知識,而且能夠在新舊知識之間搭建起一座橋梁,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新知識,對新知識產(chǎn)生一種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我通過一步步引導孩子們注意在同級運算中,計算過程中應該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進行計算,這個時候,我沒有按照以前的方式把等號寫在等式的右邊,而是寫在等式的左下方。看到我這樣書寫,有學生按捺不住了,舉手示意,問老師是不是寫錯了。正是孩子們的問題意識更加引起大家的注意,我順勢跟學生們講解了今天重點的內容——脫式計算。
我在教學中通過下劃線和箭頭標出運算順序給學生以直觀的支撐。強調在脫式運算中,等號要寫在等式的左下方,突出了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同時規(guī)范孩子的書寫,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書寫習慣。并且讓學生獨立用脫式計算時,讓孩子經(jīng)歷“先觀察算式——再確定運算順序——最后有序計算”的過程,既發(fā)展了他們數(shù)學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運算順序的水平。對于乘除混合運算教材直接呈現(xiàn),所以我讓孩子利用知識遷移自主試算。在試算的過程中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對于習題的處理我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加設一個小醫(yī)生改錯,鞏固孩子對運算順序的掌握情況。最后加設一個找朋友環(huán)節(jié)提高孩子的計算興趣,同時培養(yǎng)孩子檢驗習慣,在課下找朋友是還可以和我們學習的統(tǒng)計知識聯(lián)系起來。用什么樣的方式統(tǒng)計出好朋友的數(shù)目,培養(yǎng)合作意識。一個一個問肯定不行,我認為這是一道綜合性的題目。不足的地方就是我處理過急,在講解脫式運算時結合情境效果應更好。
《混合運算》教學反思2
教材說明
這一節(jié)教材主要教學比較容易的三步式題。教材先通過第72頁例1,16×4+6×3,指出在這個式題中,兩個乘法可以同時脫式,即先算16×4和6×3,再把兩個積相加。然后,通過例2教材進一步讓學生思考:如果把例1中的“+”改成“-”,該怎樣算?把“×”改成“÷”,該怎樣算?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將剛剛掌握的運算方法,遷移到新的問題情境中去。這樣,既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又能充分發(fā)揮例題的作用,節(jié)省教學時間,同時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要使學生能夠熟練地進行混合運算式題脫式運算,就需要加強訓練。教材在“做一做”和練習十九中安排了比較多的`三步式題,并注意把新學的內容同過去學過的內容進行混合練習。此外,還安排了一些幫助學生掌握運算順序的練習以及一些應用題,避免學生單一地做式題。
教學建議
1.這部分內容可用2課時進行教學。教學第72頁上的內容,完成練習十九中的第1~9題。
2.學生在第四冊中學習過在一個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法(或除法)和加、減法,都要先算乘法(或除法)。本節(jié)的混合運算依然依據(jù)這一運算順序的規(guī)定。在教學例1之前,可先讓學生口算復習題?谒銜r,要先讓學生說一說運算順序,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3.教學例1時,先引導學生看一看題中有哪些運算。然后,教師可再聯(lián)系復習題,使學生明確這一題依然是沒有括號的式題,并且只有乘法和加法,所以還是先算乘法。接著可讓每個學生在自己的練習本上計算,同時請一、兩名學生到黑板前板演。一般來講,大部分學生會這樣做:
16×4+6×3
。64+6×3
。64+18
。82
教師再引導大家分析哪一步可以省略?兩個乘法同時進行脫式計算,這是新知識。通過教學要使學生明白,由于題目是求兩個乘積的和,要算出兩個積之后才能相加,所以后面的乘法可以和前面的乘法一起脫式計算。
4.教學完例1以后,教師提問:如果將例1中的“+”改成“-”,該怎樣算?并在例1的旁邊寫出算式:16×4-6×3,讓學生思考解答。再分別將兩個算式中的“×”都改成“÷”,一一寫出算式讓學生計算。最后,再引導學生對這四個算式進行比較,使學生明確什么時候可以同時脫式計算。
5.指導學生做“做一做”中的題目時,可以讓學生先說出計算步驟,再計算。
6.關于練習十九中一些習題的教學建議。
第1題,如有必要,可先引導學生分析第1小題,再讓學生獨立完成第2小題。
第6題,比較每組上下兩題的結果后,可再出兩組題讓學生試一試,以加深印象。
第7題,是綜合練習題。練習時,要提醒學生注意審題,明確運算順序,還應著重強調要細心認真地計算。
第8、9題,都是連續(xù)兩問的應用題。有的學生做這種應用題時,常常只解答出第一問,而把第二問漏掉。為此,做這兩個題時,要強調把題讀完后再做。
第10*題,練習時可以先讓學生看第1小題,引導學生看等號左邊有哪些運算?如果□中有數(shù),應先算什么?由此得出,這道題實際上是告訴我們250減去一個數(shù)(□×9的積)等于70。從而啟發(fā)學生想到把□×9看成是一個數(shù),先想250減去多少等于70?求出□×9=180后,再求□是多少?第2、3、4小題再讓學生獨立完成。
第74頁下面的思考題,可以先讓學生說出題意,然后讓學生思考,教師不要提示,學生做完后可以讓他們說一說是怎樣考慮的。答案可以是:4×4÷4-4、5÷5+5÷5。
《混合運算》教學反思3
分數(shù)混合運算的學習是在學生已經(jīng)掌握整數(shù)、小數(shù)混合運算和分數(shù)四則運算的基礎上進行的。在教學中,我力求突出兩大方面的特點:
1、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分數(shù)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歸納出計算方法,并逐步得出結論。例如,教學時,我引導學生先分步列式計算,再列出綜合算式,從而引入分數(shù)混合運算,并得出分數(shù)混合運算的順序與整數(shù)混合運算的順序一樣,這樣學生就能順理成章地掌握分數(shù)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了。
2、注重分析問題的過程,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時,我沒有注重指導學生分析問題中的數(shù)學信息和數(shù)量關系,并運用線段圖將這些數(shù)量關系表示出來。
反思本節(jié)課的教學得失,有很多不足,同時也有很多困惑。 我在數(shù)學教學中,注重讓學生牢固掌握已學的知識,并用這些知識去分析、探討相似內容的知識,即用已知來探討未知。本節(jié)課我注重引導學生回顧一位數(shù)乘法的問題,分數(shù)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以及整數(shù)混合運算順序等知識。學生因為有了牢固的舊知,把過去學到的知識和技能用到今天的學習中來,關注了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和認知水平,學生學習新知即可水到渠成。比如,分數(shù)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中的“一次性通分,一次性計算”,這一特殊計算方法,對分數(shù)連乘、連除,乘除混合運算中的“一次性約分,一次性計算”,啟發(fā)特別大。
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教學也存在著很多不足。分別是:
課堂上,自己放得不夠開,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偏少 比如,剛剛提出一個問題,我便會急著讓學生回答,或宣布小組合作討論等。這樣就會造成留給學生的時間和空間偏少,不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當學生不會回答時,我也會急著去暗示或公布答案,唯恐學生不會,其實這樣做很不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我們必須認識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是日復一日不斷的教給學生新知識,而是為了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懂得用已學的方法去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包辦代替、急于求成,都會阻礙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混合運算》教學反思4
這節(jié)課的重難點是掌握分數(shù)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并能夠進行正確計算。只有一個吃藥片的例題“這盒藥共12片,每次吃半片,每天吃3次,可以吃幾天?”基于學生的生活實際與知識基礎,我從實際生活導入,并進行數(shù)據(jù)改編。由于貼合身邊實例,因此連學困生也能用自己的方法進行分步計算,最終得出兩種計算思路。緊接著,我把數(shù)據(jù)改編成“半片”,其實就是隱藏的數(shù)據(jù)“片”。學生能夠快速的說出兩種方法并能列出綜合算式。后來在完成習題的時候,是分袋裝糖果的問題,可是學生的方法真是“多種多樣”,為什么在上一環(huán)節(jié)很流暢,在自主完成習題時就會出現(xiàn)問題呢?
我認為是在上一環(huán)節(jié),過于快速,沒有顧及到全體學生,讓學生互相說一說自己的方法,說一說對方的方法,同時得出自己更喜歡的方法,這樣應該是更有效的學習方式。
數(shù)學學習要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得到不同的數(shù)學發(fā)展,就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方式,提高課堂效率,杜絕“燙剩飯”。分數(shù)乘除法的應用要緊扣數(shù)量關系及找準單位“1”,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教師在備課時也要深入挖掘教材,發(fā)現(xiàn)教材文本背后的信息。
《混合運算》教學反思5
《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是學生學習整數(shù)、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分數(shù)加、減、乘、除法作為基礎進行教學的;是把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運算律推廣到分數(shù)上的,為以后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做好準備,讓學生覺得新知不新,沒有學習難度。
“學源于思、思源于疑”。在例1的出示,我結合了新課標的精神,并運用實際的生活情景來教學。激發(fā)學生內部學習動機的同時,也有利于在新舊知識的聯(lián)結點上展開教學。因而我注意在關鍵處提出一些問題,且難易適度,易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出示嘗試題后,說:“你從題目中了解了哪些信息?能幫助解決嗎?”通過“自主探索教學法”,激發(fā)學生興趣,啟迪思維。
積極的引導,能有效地發(fā)揮主體作用。小學數(shù)學教學大綱指出:“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苯虒W時,我根據(jù)學生探索的列式。設計了分男女同學開展計算比賽男同學算2/5×18+3/5×18,女生算(2/5+3/5)×18。結果許多的男生失敗,男生憤憤不平,由不公平引發(fā)學生積極思維,讓學生主動探索出:整數(shù)運算律同樣適用于分數(shù)四則運算,漂亮的突出了重點。
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智力的重要手段。課堂的練習,基本訓練是打基礎的,因此我在狠抓運算順序的同時,以簡單的基礎題外,我還出示了“嘗試題”,誘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成功地解答嘗試題。練習設計的多層次,能有效地對各層次的學生的學習有所提高。嘗試思維情景問題,讓學生看有所思,練有所得。
小組的合作學習活動成為學生交流的主要途徑。教師的參與能及時了解情況,并根據(jù)學生輸來的信息,進行針對性的講解,以“教”促“學”,“學”中有“教”,密切了教與學的關系,保證了嘗試探索的成功。我在課堂教學中設計了兩次的學生討論,一次的經(jīng)驗推廣,根據(jù)學生輸送的信息,針對學習新知識的缺陷,進行了重點的講解,確保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知識,從而形成自覺審題,運用簡算的良好計算習慣。
但從本課教學情況來看,少部分學生的計算準確率相當?shù)停瑢ι詮碗s的計算在處理時往往有點亂,不知所措,尤其是既有小數(shù)又有分數(shù)的,運算符號三個以上的,錯誤率相當高,在以后的教學中還要加強遞等式的訓練,以提高學生計算的正確率。
《混合運算》教學反思6
第五單元《混合運算》的學習已接近尾聲。本單元學習主要涉及到4個知識點:沒有括號的同級混合運算;含有兩級的混合運算;帶有小括號的兩部混合運算以及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學習混合運算時,主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習慣:整體觀察—分清順序—認真計算—全面檢查的習慣。教學中前松后緊,加大練習的量,通過有層次、有坡度的練習,進一步理解算理,掌握運算順序。
學生剛學習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時,對運算順序較難理解,往往難以靈活運用。教學中,就特別重視引導學生理解算理、明確算法。例題呈現(xiàn)的是簡單的購物場景,共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在學生列出分步算式的基礎上,引導把兩個一步計算的算式合成綜合算式,學生體會綜合算式的含義,并根據(jù)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嘗試計算,理解運算的順序;第二個問題,則引導學生直接列出綜合算式,幫助學生聯(lián)系數(shù)量關系理解其運算順序。并且堅持讓學生說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注重了思維的表述,有利于學生掌握混合運算順序。整理和復習時,先讓學生用思維導圖的形式梳理本單元知識點。從作業(yè)反饋看,效果還不錯。
【《混合運算》教學反思范文(精選6篇)】相關文章:
《混合運算解決問題》教學反思范文05-14
分數(shù)混合運算教學反思15篇12-26
分數(shù)混合運算教學反思15篇12-26
分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說課稿11-04
加法運算律教學反思范文(精選6篇)12-23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混合運算》教學反思(精選6篇)12-26
運算定律教學反思03-03
《數(shù)的運算》教學反思09-17
手拉手(小數(shù)的混合運算)說課稿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