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公鵝》教學反思9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jīng)驗,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白公鵝》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白公鵝》教學反思1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課文,有的是不同作家寫相同的動物,如豐子愷和葉·諾索夫同寫鵝,有的是同一作家寫不同的動物如老舍先生寫的《貓》和《母雞》。但在同一單元中同時出現(xiàn)兩篇不同國家不同作家寫的同一種動物——鵝,這是過去教材中不曾出現(xiàn)的,而鵝這種動物在兩位作家筆下既具有相同之處又具有不同之處。本課是略讀課,作為略讀課,如果要一課時上完,就必須以充分的自讀自悟為基礎,然后才能根據(jù)文章的特點,緊扣文章的重點、難點。組織多種形式的交流活動,從而做到“略”中有“精”,深化感悟。
本課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體會白公鵝的特點。比較豐子愷的《白鵝》和葉·諾索夫的《白公鵝》在寫法上有哪些異同。我在本課教學時,設計了通過比較兩篇課文寫法的異同,來感受作者語言各自鮮明的特點。
《白鵝》是從鵝的叫聲、步態(tài)、吃相上敘述鵝的高傲的特點,把鵝稱做“鵝老爺”!栋坠Z》是從鵝的慢條斯理、不慌不忙和爭搶淺水灘的趣事寫出它“海軍上將”的特點。雖然兩位作者都喜愛鵝,但敘述的語氣不同,豐子愷更多的是善意的揶揄,而葉諾索夫更多的是欣賞,并且語調(diào)輕松,頗有調(diào)侃的味道。通過對比,總結(jié)出兩篇文章都運用了擬人手法,使鵝的形象變得鮮活,兩篇文章都是先介紹鵝的特點,再具體描寫,都是“傲”,但各有各的“傲”。同時都運用了反語來表達對鵝的喜愛。這樣,不僅讓學生體會到了鵝的特點,而且感受到作者的語言特點,比較了兩位作家的不同寫作風格。
在反復琢磨教學設計后,覺得設計的每一個步驟都在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服務,便開始了試教磨課之旅。第八周星期三在我校四(4)班進行第一次試教。聽課老師為我校的中高年級語文老師。第一次試教,在時間上沒把握,心中沒底,所以整節(jié)課給人的感覺像在趕流程,沒有從容感。
首先是導入,我重視閱讀提示,首先明確本課的學習任務,接著是自讀課文,簡單了解白公鵝的形象,為了降低難度,給了一個提示語句。學生已經(jīng)預習過課文了,我在這里沒有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如讀文是否流利,文中要求認識的生字也沒有讓同桌檢查讀音,基礎知識沒有抓牢固。對于自學能力較好的學生而言,這7個生字可以在課外認識,但班上大多數(shù)學生的基礎稍差,所以還是在課堂上提醒一下會加深印象。
其次在理清文章脈絡是,學生不是很會歸納,課后評課老師建議某些問題可以直接告訴學生,但仍要引導學生去體會。在解決難點問題上,我是讓學生先通過段落比較,找出異同點,再讓學生比較《白鵝》與《白公鵝》寫法還有哪些異同點。最后教師簡單小結(jié)?赡苁菍W生初次接觸反語,我在教學時沒有強調(diào),有好多孩子沒有找到這一共同點。
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讓學生仿寫描述小動物的某一特點,本來設計的意圖是結(jié)合本單元的主題,通過《白鵝》與《白公鵝》的學習,寫寫自己熟悉的小動物,但是因為時間太倉促就改為說一說,也是因為時間問題,只走了個過程,沒有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講述。
在教學中,我最大的感受是難以調(diào)動課堂氣氛,學生回答問題不是很積極,原因可能有多方面:一是課文的難度高;二是學生預習不充分;三是我自身的原因如教學語言、表情不夠豐富,并且我太著急了,在一兩個學生的回答達不到要求時,我會自己說出答案,這也可能與學生發(fā)言不積極,我問不下去有關。課后評課老師們提出建議,可以對學生多引導;對于某些較難的問題老師可以直接告訴學生,但仍要引導學生去體會。
《白公鵝》教學反思2
【學習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了解作者筆下動物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场⒛芘c前篇課文的描寫方法作些比較,學習作者的觀察與表達方法。
4、讀記好詞好句,積累語言。
【課前準備】
。、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
。、課文插圖(或制作課件)。
【教學時數(shù)】
。闭n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薄⒊鍪菊n文插圖(或多媒體可見)。
。、觀察、說話:
這是一只什么樣的白鵝?
。场胄抡n:
葉·諾索夫是怎樣描寫這只白公鵝的?兩位作家的描寫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二、檢查預習,初讀課文
1、同桌或4人小組互教互查生字詞的讀音:
要求借助拼音讀準確。
。、指名分段試讀課文:
注意正音,要求讀準,讀通順。
三、對比閱讀,領悟方法
1、設計表格(或課件),引導對比閱讀
、 先出示(點擊)舊課內(nèi)容,再讀新課,劃出重點詞句,進行對比閱讀和交流。
白鵝
白公鵝
、僮藨B(tài)
、诮新
、鄄綉B(tài)
、艹韵
、萃嫦
、 從表中你發(fā)現(xiàn)什么?
。ㄏ嗤c、不同點)
2、抓片段,進行對比閱讀:
同樣是寫“步態(tài)”,兩段的相同點是什么?不同點是什么?
。ㄍ喊谅、派頭 。異:一個從容不迫、大模大樣;另一個慢條斯理,仔細掂量。一個通過對比,一個具體寫如何“落步”、過泥濘路、狗在身后追趕的步態(tài)。)
。、抓重點段,進行對比閱讀:
、 豐子愷怎樣寫鵝的吃相?
。ㄊ沉虾唵巍⒊苑ㄓ邪逵醒,需要等候)
、 葉·諾索夫怎樣寫鵝的“玩相”?
(戲水、搶占地盤、主宰一切)
、 討論:
兩位作者為什么要把這兩部分寫的這么詳細?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四、品讀詞句,體會感情
。、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詞、句:
讀一讀。
。病晌蛔髡邔Π座Z有什么樣的感情?
五、作業(yè)
抄寫課文中生動有趣的句子。
【課后小節(jié)】
我采用了對比的方法,一下子讓孩子們對白公鵝產(chǎn)生了興趣,通過比較使孩子們體會到不同的人寫同一類型事物,語言各具特色,通過比較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對文章的寫法也有所感悟。
《白公鵝》教學反思3
本課學的較為簡單,在寫法上與前一課《白鵝》作者的運筆方式都有些相似,加上本課又是閱讀課文,則我在教學中為學生建了個閱讀與學習的模式。從“鵝給人的整體印象,走路的姿態(tài),平時的活動”讓學生帶著提示去默讀課文,勾畫與提示相應的詞語,句子,然后談談體會,說明作者對賦予了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具體抓住關鍵詞“海軍上將”逐步引導學生回憶《白鵝》的寫法!鞍座Z的架子十足”“鵝老爺”般的高傲,白公鵝是毫無顧忌“海軍上將”一樣的率性而為。兩位大作家并沒有僅僅把鵝當作動物來寫,而是更多地賦予它們?nèi)说母星,因?,鵝的形象就在筆者手下變得親切可愛了,自然形象就鮮活了,給人以親切感。
學習本課的宗旨是讓學生能從作者的描寫中豐富語言積累 ,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并借作者的思路走一走,也來寫寫自己熟悉的雞,鴨、鵝、鳥等。在此,也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比剛學的兩只鵝的形象;在體會白公鵝的特點時,抓住兩篇課文對鵝的步態(tài)的描寫進行比較;我把在這教學過程中的重點落在比較兩篇課文的'寫作方法上,利用插圖與生活中實在的鵝,逐步引導學生看著插圖發(fā)揮想象,然后對文本的寫作方法的體會,在語言訓練的過程中,讓學生動筆寫起來,提醒學生在寫的過程中,一定要有順序,從自己所要描寫的對象上,一定要通過寫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如:《白公鵝》這篇文章通過描寫一只白公鵝的所作所為,表現(xiàn)了鵝的“海軍上將”的派頭,表達了作者對白公鵝的喜愛之情。
從學生的習作上,大部分學生表現(xiàn)不錯,也的確寫的好,但也有不理想的地方,比如:學生的習作始終停留在粗略之上,有的學生只是簡單交代“鴨”的來歷,愛游泳,吃魚,然后就被大人殺了,吃了。這樣的題材本來很好,但學生卻抓不住“鴨”游泳時的瀟酒,也有幾分文靜的樣子,它游泳時,那姿態(tài),那感覺,吃魚又是怎么吃的?是自己捉魚還是等待主人去喂?還有殺鴨,怎么殺的,殺后又看見了什么?吃鴨肉,喝鴨湯時是什么感覺?但學生就幾條線路,四年級學生應該能根據(jù)實在事物進行聯(lián)想,這得要仔細觀察,邊觀察,邊想象,沒有想象的文章是枯燥的,因此,針對學生的習作訓練情況,再次把教學的力點落在“閱讀與寫作”的指導上。比如,文中的破折號的用法,文章之美,標點是很重要的。
那么怎樣在文中運用破折號呢?首先要弄清破折號的最基本的意義。破折號主要有三種作用:1、是表示解釋說明。2、是表示聲音延長。3、表示話題轉(zhuǎn)移。比如:本文中第六自然段的末尾,連續(xù)出現(xiàn)了兩個破折號,這里的破折號都有突出轉(zhuǎn)移話題的作用,開始敘述的主體 “它”指的是“白公鵝”,后來突然改變了敘述的主體,變成了“他”指的是白公鵝的主人,最后又把敘述的主體轉(zhuǎn)到了白公鵝的身上,像這樣不斷變換敘述的主題,中間要用破折號連接,起到了突出強調(diào)的作用。我們在平時的寫作中,也可以恰當?shù)厥褂闷普厶。例如:那男孩站在柜前,久久不肯離去——他多想把里面的那副漂亮的手套買給他的媽媽呀!在這句話中,破折號后面的話具體解釋說明了男孩不肯離去的原因,突出了男孩的想法。又如:老媽媽望著兒子離去的背影,雙肩微顫,在兒子踏上列車的一剎那,她終于忍不住喊了出來:“鐵柱——”在這句話中,破折號表示聲音延長,更能表現(xiàn)出媽媽對兒子的牽掛,不舍。(這樣的例子,我舉了多例,學生解釋意思,對號入座,較為準確)。我見學生興趣很濃,就讓學生再修改自己的作文,看能不能也借著作者的這一招,用一用。
鼓勵學生將《白公鵝》《白鵝》合起來,寫寫讀后感,在寫的思路上,學著分析文章與文章之間的相同點與不同點,以此表達自己“兩面”感情。這里的“兩面”就是以同類文本表達自己不同思維與感情。在這過程中,我做了全面牽引,我想,學生就是能將我的思路記錄下來,也是有收獲的。語文學習沒有太多的邏輯性,只要對其中一點感興趣就行。比如,有基礎好的學生這樣寫到:我們剛學習了兩篇課文都是作家對白鵝的描寫,從《白鵝》與《白公鵝》在寫法上的相同點,都是先介紹鵝的總特點,再具體描寫。在寫法上都使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都是用反語來表達自己對鵝的喜愛之情。兩篇課文的不同點是,在語言風格上不同,豐子愷把鵝稱作“鵝老爺”而葉。諾索夫說鵝“理當榮鷹海軍上將銜”《白鵝》的作者是善意的嘲笑,這是貶義褒用的修辭手法,而《白公鵝》是欣賞,可我更喜歡的是豐子愷筆下的“鵝老爺”……
學完本課,我在想,每篇課文并不是局限于某篇課文的語文知識,綜合學習是最能鍛煉學生的語文能力,特別是寫作實踐訓練,針對小學中偏上的學生,作為老師,別怕學生的習作千篇一律,生生相息,只要堅持,寫的多了,學生的積累與語文能力就會越來越豐富,到一定的時候,學生的習作自然會“新舊通融”“文理相通”“情理相柔”。
《白公鵝》教學反思4
本課內(nèi)容通俗易懂,在寫法上與豐子愷的《白鵝》有些相似。本課是閱讀課文,有《白鵝》的教學做鋪墊,所以在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自主閱讀的學習模式。首先讓學生回顧《白鵝》的先總后分的寫作方法,想想白鵝的特點以及作者是怎樣運用事例和反語表達喜愛之情的。接著從課文上方的閱讀提示引入本文,“默讀下面的課文,想想這只白公鵝有哪些特點。再比較一下,兩位作家的寫法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學生帶著提示去默讀課文,邊讀邊畫詞語,句子,小組結(jié)合談體會,感受作者對白公鵝是一種什么樣的感情。抓住關鍵詞“海軍上將”與豐子愷的“架子十足”的“鵝老爺”作比較,。兩位大作家并沒有僅僅把鵝當作動物來寫,而是更多地賦予它們?nèi)说母星,因此,鵝的形象就在筆者手下變得親切可愛了,自然形象就鮮活了,給人以親切感。
白公鵝的步態(tài)最有意思,“它走起路來慢條斯理,仔細掂量著每一步。落步之前,它總要先把腳掌往上抬抬,再合上掌蹼,就像收起張開的扇面一樣;然后擺一會兒這個姿勢,再不慌不忙地把腳掌放到地上。”這讓我想起了小時候自家養(yǎng)的鵝,確實是這個樣子。而這幫孩子很少有見過的,或者即使見過也沒有仔細觀察過它的步態(tài)。找到一段視頻,但這種步態(tài)不是很明顯,不過也激起了學生的興趣。借著這時的熱情,我抓住幾個動詞,抬、合、收、擺,讓學生用手掌來模擬,他們興致高漲,鵝傲慢步態(tài)真真地體會到了。
《白公鵝》教學反思5
當前的語文課堂強調(diào)“悟”,而這種“悟”往往只偏重于人文方面,重視作者情感的體會,而忽略了語言文字本身的特點,忽略了寫作特色的感悟。而詞語學習正是最基礎的語文。所以在教學這一課時我把重點放在詞語教學上,重視教給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如學生提出“榮膺”一詞不理解,我問:平時我們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可以怎樣理解?學生說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猜想意思。于是,我讓學生找到相應的句子,讀一讀,然后猜一猜。馬上就有學生說是“當上”“成為”,這是孩子最簡單的換詞獲得的理解;我再引導:怎樣地當上?“光榮地當上、榮幸地成了”;我說,你是怎樣體會到的?有的學生說,成為海軍上將一定是件光榮的事,有的說,從“榮膺”的“榮”知道。雖然這個過程化了較多的時間,但讓孩子們經(jīng)歷了學習理解的過程,學到了理解詞語的方法。又如“漣漪”一詞,我引導學生從字形看,這個詞語一定與什么有關?孩子們馬上說出是水,因為兩個字的部首都是三點水。一個孩子說是“波浪”,我一邊用手比畫大波浪,一邊問:這樣的波浪能叫“漣漪”嗎?孩子們意識到“漣漪”是細小的波紋。再如“耀武揚威”一詞的理解,我引導學生想想每個字的意思,學生就體會到是“炫耀武力,宣揚威風”。我借機引導學生注意這個詞語的構(gòu)詞方法:這個詞語在構(gòu)詞上有什么特點?隨著我手的指點,學生明白了“耀”和“揚”意思相近,“武”和“威”意思相近。我再讓學生想象,“耀武揚威”是什么樣子,從而體會詞語的感情色彩。
本節(jié)課在詞語教學上最大的失誤是多音字的學習,這課多音字比較多,如果把多音字列成一行,引導學生讀一讀,可能效率更高,效果也更好。
《白公鵝》教學反思6
《白公鵝》是第四單元中的一篇略讀課文,這一單元同時出現(xiàn)了兩篇不同國家不同作家寫的同一種動物──鵝,這是過去教材中不會出現(xiàn)的,而這些“鵝”在不同作家筆下既具有共性又具有個性,所以在教學《白公鵝》時我注重和《白鵝》進行對比教學,便學生對課文理解得更深刻同時對文章的寫法會有所感悟,白公鵝教學反思。
在導入時,我就有意識引導學生對比兩只鵝的形象;在體會白公鵝的特點時,我也抓住兩篇課文對鵝的步態(tài)的描寫進行比較;最后也把重點落在比較兩篇課文的寫作方法上。
一是重視了品詞析句,提高學生語言的欣賞能力。課文第二自然段用總起—分述的結(jié)構(gòu)描寫了鵝走路時慢條斯理的樣子,語言形象具體,值得細細品讀。我引導學生通過品味重點詞語、想象情景、比較體會等方法欣賞課文語言。如“它走起路來慢條斯理,仔細掂量著每一步!币痪,我引導學生先說說“掂量”是什么意思?再想想鵝在掂量什么?(這一步落在哪里好,怎樣放下去好)體會鵝走路的“慢條斯理”,體會作者用詞的巧妙。
二是對寫作方法的教學的體會。在《白鵝》一課中,我教寫作方法。是先讓學生找,但發(fā)現(xiàn)學生很難找到,最后只有個別學生說了出來。經(jīng)過這節(jié)課,我感覺到如果出示相關的句子,再讓學生進行體會,這樣沒有那么抽象,從而可以降低難度。
《白公鵝》教學反思7
本課重在與《白鵝》一課比較。在導入時,我就有意識引導同學對比兩只鵝的形象;在體會白公鵝的特點時,我也抓住兩篇課文對鵝的步態(tài)的描寫進行比較;最后也把重點落在比較兩篇課文的寫作方法上。
在教學中,我最大的感受是難以調(diào)動課堂氣氛,同學回答問題不是很積極,原因可能有多方面:一是課文的難度高;二是同學預習不充沛;三是我自身的原因如教學語言、表情不夠豐富,并且我太著急了,在一兩個同學的回答達不到要求時,我會自身說出答案,這也可能與同學發(fā)言不積極,我問不下去有關。張老師建議我對于某些不難的問題,可以對同學多引導;對于某些較難的問題老師可以直接告訴同學,但仍要引導同學去體會。
這堂課我較大的收獲:一是課文插圖的利用。這堂課我利用課文插圖引導同學進行想象,這是這堂課中激起的一點火花;二是對寫作方法的教學的體會。在《貓》和《白公鵝》兩課中,我都教寫作方法。兩次都是先讓同學找,但兩次都發(fā)現(xiàn)同學很難找到,最后都是我自身說了出來。經(jīng)過這次課,我感覺到假如利用課件出示相關的句子,再讓同學進行體會,這樣沒有那么籠統(tǒng),從而可以降低難度。
《白公鵝》一課重在與《白鵝》一課比較。在導入時,我就有意識引導同學對比兩只鵝的形象;在體會白公鵝的特點時,我也抓住兩篇課文對鵝的步態(tài)的描寫進行比較;最后也把重點落在比較兩篇課文的寫作方法上。
這堂課我較大的收獲:一是課文插圖的利用。這堂課我利用課文插圖引導同學進行想象,這是這堂課中激起的一點火花;二是對寫作方法的教學的體會。在《貓》和《白公鵝》兩課中,我都教寫作方法。兩次都是先讓同學找,但兩次都發(fā)現(xiàn)同學很難找到,最后都是我自身說了出來。經(jīng)過這次課,我感覺到假如利用課件出示相關的句子,再讓同學進行體會,這樣沒有那么籠統(tǒng),從而可以降低難度。
在教學中,我最大的感受是難以調(diào)動課堂氣氛,同學回答問題不是很積極,原因可能有多方面:一是課文的難度高;二是同學預習不充沛;三是我自身的原因如教學語言、表情不夠豐富,并且我太著急了,在一兩個同學的回答達不到要求時,我會自身說出答案,這也可能與同學發(fā)言不積極,我問不下去有關。其他老師建議我對于某些不難的問題,可以對同學多引導;對于某些較難的問題老師可以直接告訴同學,但仍要引導同學去體會。
《白公鵝》教學反思8
四年級第四單元的課文,有的是不同作家寫相同的動物,有的是同一作家寫不同的動物。在同一單元中同時出現(xiàn)了兩篇不同國家不同作家寫的同一種動物——鵝,這是過去教材中不會出現(xiàn)的,而這些“鵝”在不同作家筆下既具有同性又具有個性,在教學中進行對比教學,學生會對課文理解得更深刻。
比如這兩篇課文教學的重難點,都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體會“鵝”的特點。如果能通過比較兩篇課文寫法的異同,感受作者語言的特調(diào),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將會使教學事半功倍!栋座Z》是從鵝的叫聲、步態(tài)、吃相上敘述鵝的高傲的特點。白公鵝是從鵝的慢條斯理、不慌不忙和爭搶淺水灘的趣事寫出它“海軍上將”的特點。都運用了擬人手法,但敘述的語氣不同,豐子愷更多的是善意的椰揄,而葉諾索夫更多的是欣賞,頗有調(diào)侃的味道。
通過對比,總結(jié)出兩只鵝都具有“高傲”的特點,但豐子愷筆下的白鵝是“架子十足”,葉諾索夫筆下的白公鵝是“派頭十足”。都是“傲”,但各有各的“傲”。這樣,不僅讓學生比較了兩位作家的不同寫作風格,還教會了他們運用反話寫作文的方法。
《白公鵝》教學反思9
今天兩節(jié)語文課,因此我把13、14課一起學習的。因為這兩篇課文都是寫鵝,他們有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放在一起學習,學生可以準確的說出兩篇課文的異同點。
在學習13課、14課這兩篇課文時,學生都能準確的用文中的一個詞語概括白鵝、白公鵝的特點,只是在概括白公鵝特點的時候,個別學生沒有準確的找到,但是在老師的提醒之下能找到了。課文從哪些方面描寫他們這些特點的?學生在默讀課文時,很快的找出來,對于13課第二自然段是過渡段,多數(shù)學生忘記了,個別幾個能說出來。學生在分別學習體會他們的特點時,很多學生沒有預習,沒有查不懂的詞語,在理解課文時說的不到位,能找到不能講,這是今后課堂上訓練的重點。對于朗讀本節(jié)課訓練的少,因為注重了講的訓練。
對于兩篇課文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之下,準確的說出來。相信學生在自己的習作中也能學習這兩篇課文的寫法,運用總分、擬人、比喻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