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計》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溫度計》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溫度計》的教學反思1
本章的教學打破了教材對教學內容的安排。本課是本章的第二課時,在第一課時中,已經讓學生接觸了所有的物態(tài)變化的概念。因此本課時安排的教學內容比較多。一是復習物態(tài)變化的基本概念,讓學生識別各類物態(tài)變化;二是演示磺的升華和凝華;三是溫度與溫度計的使用。本節(jié)重點在溫度計的使用。
教學時,復習物態(tài)變化用了15min,時間比預計的多了5min,是因為題目較多,同時題目中還存在一些難點,如“白氣”是什么?以及一個問題中涉及兩種物態(tài)變化等。演示磺的升華與凝華只用了3min,這是已經安排好的,因為學生接受起來相對容易。
對于如何理解溫度概念,本課舉了兩個例子來加以闡述,但未能演示,主要是考慮到學生在生活中已有這方面的體驗。溫度計的使用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為此,首先讓學生觀察三種常見的溫度計:體溫計、寒暑計及實驗室用溫度計,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三種溫度計的結構有何特點?玻璃泡內是何液體?量程各是多少?最少分度值是多少?在觀察過程中提醒學生特別注意體溫計的細小的彎管結構,并提問為什么要這樣設計。再呈現使用溫度計的步驟及注意事項,并以18字口訣的形式加以概括,讓學生記憶,效果非常好。最后再讓學生用溫度計分別測了冷水、熱水和沙子的的溫度,做到理論與實踐的有相結合,鞏固學生所習得的知識,并形成使用溫度計的技能。
基本上,本課體現取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觀賽、思考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我總結、自已獲得知識和技能。但是,對溫度計的使用及讀數,練習得還不夠,此點應當改進。
《溫度計》的教學反思2
《溫度計》這一節(jié)的教學工作已經結束,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本人從中感悟到一些心得。
一、讓學生快樂自信地學習
初中學生年齡在十三、四歲,稚氣未脫,活潑好動,感性認識占重要地位,課堂上應多用實驗來激發(fā)和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快樂地學習物理。因而本節(jié)課設計以學生實驗為起點,學生活動為主線的課堂教學,使課堂成為學生主動、生動、活潑的學習場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樹立學習自信心,激發(fā)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本節(jié)課重點在培養(yǎng)學生實驗探究能力,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全程及科學方法,并將知識應用于生產、生活實際中,體會物理是有用的。教學過程中發(fā)現學生思維活躍,能提出許多問題。學生能獨立完成教師意想不到的一些問題,特別是探究開始,教師備課時原計劃通過步步提示讓學生表達出設計實驗的方案,沒想到課堂上學生卻是爭先恐后地想表述,使整個45分鐘的課堂學生情緒高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給教師意想不到的收獲
學生對溫度計提出了許多教師意想不到的問題。例如:為什么拿扇子扇溫度計的讀數不變?有沒有氣體溫度計?溫度計里是真空嗎?課堂上說真話老師有些緊張,總擔心學生提出怪異的問題,教師的智慧和靈活處理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本以為學生只能描述如何探究自己的猜想,沒想到有一名學生并不滿足于口頭表述,說“老師,我想邊做邊表述,行嗎?”我趕緊讓他上臺表述,全班同學給予了熱烈的掌聲。實驗結論的`描述時,也有同學大膽質疑:溫度計的刻度都是均勻的嗎?
三、思教學之過
第一,在學生提出問題時,有些問題沒有直接回答,如:
、贉囟扔嫷目潭榷际蔷鶆虻膯?
②為什么拿扇子扇溫度計的讀數不變?
、蹨囟扔嬂锸钦婵盏膯幔
第二,沒有貫穿講解體溫計為什么制成三棱鏡知識,沒有做到前后知識的聯系。
第三,給學生的自由空間仍顯不夠,許多結論仍是由教師總結得出,限制了學生的歸納能力。
四、想教法之變
面對新一輪課程改革,教師教育教學觀念更新,應認識到:使學生對于科學本質的理解和科學價值的樹立,是與科學知識的學習同等重要的。要從過去過分強調知識的學習過程中轉變過來,綜合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不斷改變教學手段,充分認識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教師從一堂灌中退出,課堂應是師生、生生間的互動。比如《溫度計》這樣貼近生活、應用性強的課程,能激發(fā)學生積極的思維,就應當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yǎng)提出問題的意識,學會科學辨證地看待問題。一堂課要培養(yǎng)學生什么,學法的指導應貫穿全程,如何讓某一種能力的培養(yǎng)突顯,在課堂中對教材的處理應是有所舍棄、有所加強,若要面面俱到,必將面面不到。
《溫度計》的教學反思3
《溫度和溫度計》是教科版三年級《科學》下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我認真研讀了教科書及教學用書,比照了初中一年級的《溫度計》一課的教學目標,將本課的教學內容主要分成四個層次:一是比較水的冷與熱;二是觀察溫度計,認識其結構及原理;三是攝氏溫度的讀和寫;四是讀出溫度計指示的溫度。
教學中,我先做了一個魔術:老師雙手戴著白色線手套,右手捏著青霉素瓶這時塑料管中的紅色液柱上升,換左手捏著青霉素瓶塑料管中的紅色液柱下降。然后設疑:你看到了什么現象,知道是為什么嗎?當學生講不清楚時教師就此打住并告知學生到上完課以后再來解決。這樣的開頭方式一下子吊起了學生的胃口,學生情緒高昂,興趣很濃。
我用一張冰天雪地圖片和一張煉鋼車間圖片讓學生們說出感受并引出溫度的概念--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然后,再通過這種感覺來比較三杯冷熱不同的水(其中1號杯是熱水,2號杯是冷水,3號杯是溫水,要求是讓浸在熱水杯中的手指和浸在冷水杯中的手指同時浸入3號杯,叫學生說出感受),引出如何準確測量物體溫度的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都很高,都想上去試試。接著引出溫度計的教學,我先讓學生觀察溫度計,每兩個學生為一組讓他們進行仔細的觀察,然后進行匯報、交流,總結出溫度計的結構,對刻度的由來、刻度線的幾種類型都進行了分析,學生學得較為輕松。由于三年級的學生沒有學過有關“熱脹冷縮”的知識,所以我是有意回避了溫度計的設計原理。
利用課件形式教學攝氏溫度的讀寫時,我先教學0攝氏度、6攝氏度、零下1攝氏度的讀法和寫法,并提醒:零下的溫度越往下數字越大,但溫度越低。同時結合FALSH模型來認讀,比較形象和直觀,學生掌握得較好。
在怎樣正確的讀出溫度計刻度上的數字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讀手中的溫度計,然后匯報讀數。教師在學生匯報各不相同的情況下,告知學生是因為讀的方法上有問題,然后出示了從仰視、平視和俯視三個角度來讀數的ppt,讓學生來判斷哪種認讀方法是正確的,分析了仰視、俯視兩種讀數方法的錯誤性,讓學生更形象、更深刻地記住只有在平視時讀出的數字才是正確的,同時還強調了手和口的要求,最后在小組內每人都讀一讀溫度計上的溫度,互相評價讀數方法是否正確,以加深印象。
最后結束時又回到魔術揭秘上來,教師首先說明這個裝置:青霉素瓶內滴上幾點紅墨水,橡皮蓋上插上塑料管,塑料管要插入紅墨水中。同時讓一學生捏一捏手套,讓學生來道破真相:原來一只手套是干的,一只手套是濕的。這時老師告訴學生老師右手戴著干手套,捏著青霉素瓶時瓶中的空氣受熱膨脹,將紅墨水壓入塑料管,并逐漸上升;老師左手戴著濕手套,捏著青霉素瓶時瓶中的空氣受冷收縮,紅墨水又慢慢回到瓶底,我們看到塑料管中的紅色液柱下降,所以溫度計就是根據物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我覺得此時來得出溫度計的設計原理是比較合理且整節(jié)課在結構上也表現得緊湊、連貫。
反思本課的教學,還是有許多不足。一是在教學結構方面。在引出溫度概念的時候,用手不能準確的知道物體的冷熱程度?墒窃趯嶋H教學中,只有一個學生到臺上演示,其他同學學生體會不透,教師也沒深挖,沒有激起學生前概念與現實現象的矛盾沖突。二是在教學理念上方面。在刻度的認識和0攝氏度以下的讀寫時,教學難點解決的過于生硬,教師沒有充分利用矛盾推進教學過程,尤其是在零度一下讀的時候應是從零度開始往下讀,當時有的學生能夠準確的讀出來,但由于我沒有追問,“你是怎么讀的”,錯過教學時機,最后是我告訴學生應該怎么準確的讀出來。教師重預設,輕生成。
《溫度計》的教學反思4
關于溫度計,學生一定聽說過,也曾用體溫計測量過體溫,但真正使用溫度計測量過物體溫度的學生估計極少。因此,本課的學習,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們理解溫度計是用來做什么的、它們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如何識讀溫度計。
我設置了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溫度的意義;
二、溫度計的結構與原理與使用;
三、攝氏溫度的讀和寫。
四、認識體溫計。
在講解溫度計的原理這一部分,我自制了一個溫度計,讓溫度計的玻璃泡置于熱水中,觀察液柱,再拿出來。學生就能直觀的體會到玻璃管內的液柱隨著溫度變化上升和下降。這樣講溫度計的原理就容易多了。
學習攝氏溫度的讀和寫時我重點講解零下溫度的認讀,讓學生完成鞏固練習,舉一反一。
不足的地方:
1、 在觀察溫度計這一塊,我設計了兩次觀察活動,一次是觀察溫度計的結構,一次是觀察溫度計上的刻度,數字,每一格代表多少。這樣一來,雖然看起來細致,但是老師太多條條框框的東西難免阻礙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yǎng),這里可以放開來,不要給學生定太多要求,目標,讓學生自己去觀察,成為活動的主體。
2、在課堂時間的把握方面也稍顯不夠。在本課中,我設置的教學重點是:溫度計的原理和使用。所以在時間分配上,應該傾向于這一塊。但是我花了近20分鐘在這一塊,以至于原定的教學任務來不及完成,最后拖堂幾分鐘。在時間分配上,今后還要繼續(xù)努力。
3、我在讀出溫度計上指示的溫度時要注意視線與液面水平時,沒有注意再講一下“仰視”和“俯視的概念”,為學生后續(xù)學習做準備。
4、關于溫度這一概念的出示,可以再找一個更為合適的時機,最好讓學生自己體驗,自己理解。在學完本課后,學生要說得出溫度的概念--物體的冷熱程度。但是我在這個問題的處理上有點生硬,感覺是老師自說自話的把概念塞給學生。
5、現在我們提倡的學會學習,就是要求教少學多,老師說的要少,留給學生做的時間要多。我在本課中還是犯了教師語言多,課件多,指導多的問題。教師在使用課件時需要以適度,適用為主。否則難免有被課件牽著鼻子走之勢。
最后,我想科學課不僅是教授科學知識,傳授實驗技能,讓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而且還是對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點滴積累的過程。在接下去的日子里,我也會繼續(xù)嚴格要求自己,上好每一節(jié)課。
《溫度計》的教學反思5
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本人悟得了一些體會和教訓,現小結如下:
一、經驗體會
1、在生活經驗中,學生都知道溫度計可以測量物體的溫度,但是很少有學生獨自使用過溫度計去測量物體的溫度。為此,我準備了溫度計讓學生實際測量熱水的溫度,學生的興趣還是很濃的,課堂氣氛也比較活躍。
2、通過課件,也能比較清楚地講授了攝氏溫度。提高了課堂效率。
3、課堂練習設計針對性較強。本節(jié)的難點之一是溫度計的讀數,特點是負溫度讀數。以往幾年的學生都在這個知識點上出錯?赡苁悄戏降膶W生較少接觸負溫度。為此,本節(jié)課在這個方面投放了較大的時間和精力,但學生仍然出錯,這有待于日后進一步鞏固。
二、不足之外
1、由于第一次接觸溫度計的讀數,故很多學生分不清“示數”、“讀數”、“讀作”的區(qū)別,在此花了較多的時間,導致時間較緊。體溫計部分的效果較差。
2、沒有聯系體溫計的構造與凸透鏡的關系。
3、教師講的還是太多了,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較少。
【《溫度計》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相關文章:
《守株待兔》教學反思精選03-16
《離騷》教學反思精選10-30
主題班會的教學反思【精選】03-24
《草原的早晨》的教學反思【精選】03-24
《小排球》的教學反思范文【精選】03-25
談禮貌的教學反思范文【精選】03-25
有關《月光啟蒙》的教學反思【精選】03-25
《看花燈》教學反思【精選】03-25
精選化石吟教學反思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