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邊》的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是我在xx年8月給七年級新生上的,本課是整個初中階段語文學習的第一課,對貫徹課程標準和整個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有著深遠的影響。其教學內(nèi)容是在誦讀中體會詩歌的感情美,感悟詩中的思想感情,探究詩句中蘊含的深層含義,樹立理想,并培養(yǎng)為理想奮斗不止的精神。
一、對教學內(nèi)容的反思
《在山的那邊》是王家新從邊遠山區(qū)來到大學校園不久寫的一首詩,顯然與他自童年起就一直伴隨他的挫折經(jīng)驗以及在這種挫折中他的日漸深沉的感悟和信念有關(guān)。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其為理想奮斗不止的精神。
在設計教學目標時,誦讀課文是一個重點,也是學生能夠充分感知作者感情內(nèi)涵的一個過程,可在實際操作中,朗誦的時間安排過少,形勢過于單一,顯得朗誦時情緒不高,這是一個失誤。
二、對教學過程的反思
本課的教學重點一是誦讀訓練,二是體會詩歌的內(nèi)涵。在教學過程中,我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課堂的主人,徹底改變以往的'教學格局。從第一課開始,就著力開創(chuàng)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引導著這些新生自主探究性閱讀。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痹姼璧囊馕度缢宣}、花中蜜,老師既翻譯不出,也講解不出,而只能靠學生反復朗讀去體味。配合著富有感染力的音樂,我先范讀課文,然后讓學生朗誦課文。但是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忽視了對學生朗讀的指導:朗讀的節(jié)奏輕快但不能快速;要有表情甚至肢體語言但不要過分夸張?赡M山“鐵青著臉”,適度強調(diào)一下“我”得零分時那種驚異失落的心境,但不能過于程式化,樣板戲化。這只是詩人一個欲揚先抑的低潮,讀得過于低落,可能讓后面無法高揚起來。另外,在教學中這個環(huán)節(jié)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盡情地朗讀,去充分的思考,只一味地希望學生立刻頓悟準確地說出詩歌內(nèi)容,真有急功近利之嫌。應當在學生們的情緒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以后因勢利導,學生們在反復誦讀中自然會對內(nèi)容有理解有感悟。
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提問和回答教師始終給予積極性的評價。即使學生的答案不夠準確甚至完全錯誤,教師也會面帶微笑地鼓勵他們,諸如“沒關(guān)系,失敗乃成功之母”、“你們比我想像的還棒”、“相信你下次會做得更好”、“雖然你的不夠完美,但你的思維很開闊”等等。對這些激勵性的評價,自己在今后的教學中還應多融入一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對教學效果的反思
本課在整體上的教學效果還是值得肯定的,由于單元知識樹和本課知識樹的呈現(xiàn),學生非常直觀地明確了本單元的學習重點和本課的知識體系,并且很好地掌握了本課書的思想內(nèi)涵。
【《在山的那邊》的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在山的那邊》教學反思05-28
《在山的那邊》教學反思02-21
在山的那邊教學反思10-11
《在山的那邊》教學反思02-12
《在山的那邊》的教學反思范文07-08
《在山的那邊》教學反思7則02-08
在山的那邊課程教學反思06-09
《在山的那邊》教學反思范文05-09
《在山的那邊》教學反思范文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