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教學反思范文
《三峽》一文通篇只有一百五十五個字,但卻已把三峽的形勢和一年四季的景色,繪聲繪色地表現出來。其中寫到:急流奔瀉、飛舟御風、碧潭白浪、瀑布懸泉、峽谷深澗、懸崖怪柏、水清山峻、草茂木榮、猿嘯寒林、音回空谷、巴蜀漁歌、凄清謠諺……三峽七百里山川風物,萬千氣象,春夏秋冬、景色變幻,無不一一生動呈現?梢钥闯,這篇文字是極為省儉、精悍的,但內涵卻是極為豐富、充實的。
在教學過程中,我首先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了一個入情入境的教學氛圍,實現了情境互動,激起學生學習的原動力。并通過朗讀進行文意疏通,重點引導學生疏通“重巖疊嶂,隱天蔽日”“林寒澗肅”和“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素湍綠潭,回清倒影”,因為這些是學生翻譯中初次遇到的句式,雖然互文和并提的修辭不要求學生掌握,但稍加提示會便于學生掌握句式。
接著引導學生對文章初步感知,引導學生通過梳理思路,明確本文的構思之妙。
然后讓學生“找尋景物的特點,領悟自然的魅力!辈⑦M行交流,從中感受體驗三峽獨特的美。運用“讀”、“寫”、“說”的方式讓學生深入課文,品味課文,體悟課文意境。啟發(fā)學生拓展延伸,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拓展了學生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審美情趣,鍛煉了言語表達能力。使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一步領略三峽景物的獨特之美。接著通過“找尋寫作的美點,感受藝術的魅力!弊寣W生感受文章中的寫景方法,并為隨后的寫作打基礎。
整個教學過程努力體現著與學生、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并由此迸發(fā)了些許火花。我認為,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應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走進作者的心靈深處,用學生自身的體驗和感情去解讀作品,去感悟、理解作者對生活的認識、思考、評價及審美追求,讓學生學會發(fā)現,發(fā)現知識,發(fā)現感受,從而豐富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獲得美的.享受和熏陶。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笨梢哉f,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在這個過程中我努力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和見解,豐富教學內容,從而求得新的發(fā)現。
當然,本課教學也留下很多遺憾。比如在文言文的翻譯中如何可以更好的落實文言的字詞句,還有容量與時間的更好處理,這些都有待進一步探索。
【《三峽》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三峽》教學反思06-02
三峽之秋教學反思01-25
三峽之秋的教學反思01-15
三峽精品教學反思01-07
三峽情教學反思05-20
三峽的教學反思范本07-10
《三峽》教學設計與反思11-06
《三峽之秋》的教學反思06-16
《三峽》的教學反思范文12-04
《三峽之秋》教學反思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