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學一年級上冊《小芳的上午》教學反思
在《小明的一天》這一課中,我就發(fā)現(xiàn)學生在“幾時、幾時半”的練習中用7:00、7:30來表示鐘表上的時間,我試著讓個別學生看“快幾時、幾時剛過”的鐘面,他們都用諸如9:55、3:05等形式來表示。確實,“快幾時、幾時剛過”這類時間我們在生活中基本上都是很準確的表示,很少用快10時、3時剛過來表示。因此,針對這一實際情況,我在《小芳的上午》教學設計中盡可能的利用上節(jié)課學習的幾時和幾時半來學習本節(jié)課內容。通過四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區(qū)分幾時和幾時剛過、快幾時,從而掌握本節(jié)課重點:
(1)評一評:學生說幾時、幾時半,教師在鐘面模型上撥出相應的時間,請學生當裁判說說老師撥的對不對。(2)議一議:當學生說出一個幾時時,教師故意將它撥成快幾時,請學生判斷老師撥的對不對,學生的意見不一致,展開了議論,在交流、討論中初步知道幾時和快幾時的.區(qū)別。(3)辨一辨:教師撥出一些幾時和快幾時的時間,請學生進行辨認。學生在多次辨別中,能明確區(qū)分幾時和快幾時。(4)撥一撥:老師說時間,同學在鐘面上撥出時間,然后請同桌之間互相指正。
實踐證明,這種設計的教學效果還是不錯的,大部分學生都能及時吸收新知,本堂課的不足在于:(1)將重點放在鐘面的認識上,而忽視了什么時間該做什么事的知識講解上;(2)不能很好地照顧到全體學生,在撥一撥的環(huán)節(jié)中還有相當部分的學生不能及時糾正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