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掏洋芋》教學反思
《掏洋芋》教學反思一
一、深入體驗,走進音樂的靈魂
《掏洋芋》是一首風格獨特的山西民歌,表現(xiàn)了農民豐收時的喜悅情景。歌曲中第一聲部的演唱和第二聲部的念白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使歌曲充滿生活氣息。為了讓學生深入體驗這首山西民歌的特點,感受歌曲的韻味。我認為,要讓學生在四十分鐘內有收獲、有提高;在四十分鐘要成果、要長進;在四十分鐘以后有啟發(fā)、有思考;我覺得就應該在我們的音樂課堂上為學生搭建起音樂的臺階,讓學生能拾級而上,讓學生有路可走。
一、想象、模仿,體驗情景 現(xiàn)在的孩子都缺
頭、掘地的動作,雖然只是徒手模擬,但學生在有節(jié)奏地揮動中感受到掘地勞動的辛苦,才能更加體會豐收后的喜悅。
這首歌曲有兩個聲部,范唱中是男聲演唱高聲部,女聲念白,我引導學生想象:這兩個人是什么角色?這是什么樣的場景?學生有的說父女倆,有的說祖孫倆(爺爺和孫女),然后請學生分別扮演爺爺和孫女,模擬他們的口吻,體驗到來自家庭的幸?鞓。
二、合作表演,在合作中體驗樂趣
這首歌曲二聲部的融合,使師生、生生之間有了很多的合作機會。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的演唱和學生的念白合作,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感染到教師的情緒、歌曲的風格,使學生帶著良好的情緒進入歌曲學習。學習過程中學生之間的合作,既增加了學生合作中的.樂趣,又使歌曲的形象更加生動、具體。學生在合作中培養(yǎng)相互傾聽、配合協(xié)調的能力,體驗各人物的形象,體驗生活氣息,較好地表現(xiàn)了歌曲。
整個課堂教學,我感覺細節(jié)方面處理得比較到位,但是缺少足夠漓盡致地表現(xiàn)山西民歌的風格和豐收時的喜悅心情,也許和學生的年齡有關,應該要引導學生再粗獷一點、豪放一點、高亢一點、喜悅一點,更好地感受和表現(xiàn)山西民人民的性格特點和音樂風格。
《掏洋芋》教學反思二
記得貝多芬說過:“音樂可以使人們的精神迸發(fā)出火花”,我們在音樂課的課堂上也正在努力地讓學生從音樂教學中受到熏陶,增長技能?墒强v觀現(xiàn)在農村小學的音樂教學,簡單而片面的就可以稱之為“唱歌課”,這無疑顯示出了我們農村小學音樂教學的薄弱。 要讓學生在四十分鐘內有收獲、有提高;要讓學生向四十分鐘要成果、要長進;要讓學生在四十分鐘以后有啟發(fā)、有思考;我覺得就應該在我們的音樂課堂上為學生搭建起音樂的臺階,讓學生能拾級而上,讓學生有路可走。
首先,弄懂歌曲內容,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在本節(jié)課中學的是山西民歌《掏洋芋》。學生對“洋芋”是什么就沒弄明白,如果就這樣稀里糊涂的教學的話,那么學生根本不知道自己唱得是什么,
更談不山西方言,在學唱之前弄明白也是學歌曲的關鍵。搞清楚了意思,學生在學起來就顯得生動、明白多了,可以邊感受歌曲,邊想像山西人民勞動時的場景。
其次,熟悉音符之間的`跨度,降低學生學唱歌譜時的難度。部分學生怕開口唱歌,說到底就是怕面對1234567,熟悉的七個阿拉伯數(shù)字,怎么在音樂課上就變得那么陌生和拗口,長長短短,高高低低。 每當接到一個新的班級時,在第一節(jié)音樂課上我總會告訴他們,音階就把它看成音樂的臺階,并且在黑板上畫出臺階的圖形,讓一個個音符“站”在臺階上,以此讓學生在腦海中有形象的音高感覺。在學唱《掏洋芋》之前,我找出了樂譜中跨度比較大的幾組音,比如中音6到高音3,高音2到中音3等,對照音樂的“臺階”感受兩音之間的跨度,再跟琴模唱,這樣就降低了學生接下來學唱歌譜時的難度。
【《掏洋芋》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掏雞蛋作文02-18
掏鳥窩日記精選10-02
掏家雀作文08-03
掏鳥窩作文07-07
掏鳥蛋的作文07-12
在洋芋的氣息里生活散文07-31
掏雞蛋作文[精品]02-18
掏雞蛋作文(精選11篇)06-08
掏鳥窩的作文(精選23篇)06-06
掏鳥窩作文400字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