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圖形的認知數學公開課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一年級圖形的認知數學公開課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教材分析
《認知圖形》是義務教育課程規(guī)范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教學內容,它通過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關系引入教學,讓同學感知兩者之間的關系,進一步了解立體圖形各個外表的特征;再從眾多不同的平面圖形中分類,概括、籠統(tǒng)出不同的平面圖形的一般特征,并能識別、拼組。
同學狀況
同學93人,其中一局部來自城鎮(zhèn),受過較好的學前教育,對四種基本的平面圖形已有了一定的認知。他們基天性分清不同的平面圖形,但對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關系還不了解。而另一局部同學來自農村,所受學前教育較差,對平面圖形的認知還不夠清楚明了,對它和立體圖形的關系更是一無所知。
教學目標
感知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特征,能根據它們的特征,并從具體的情景中區(qū)分出這四種圖形,初步運用這些圖形進行拼圖。
培養(yǎng)操作、觀察、表達及思維能力,學會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發(fā)展空間觀念,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流b程
一、活動一:借玩具小熊貓引入新知。
出示套在手上可以進行扮演的玩具小熊貓,“小朋友們,俺是誰呀?今天俺想和大家一起來玩玩,好嗎?俺還給大家?guī)砹嗽S多的禮物,請你們從中挑選出自身最喜歡的拿在手里,誰來告訴大家,你手里拿的物體是什么形狀的?”
同學自由回答。
讓同學觸摸物體外表,初步感知“體、面”的不同,同桌互相交流自身的感覺。在此基礎上全班交流。
生1:摸起來挺硬。
生2:滑滑的。
生3:有的面平平的,有的面彎彎的……
揭示課題:認知平面圖形。
[激發(fā)同學的學習愿望和參與動機是引導同學主動學習的前提。這里,教師將同學們喜歡的玩具動物小熊貓帶進了課堂,將教師的語言轉換成小熊貓的語言,讓同學感到十分親切有趣。再讓同學觸摸物體的外表,感知其不同,從而激發(fā)同學的求知欲。]
二、活動二:感知“面”是從“體”得到的。
出示長方體,讓同學試試能從長方體上找出什么圖形;同學回答后,課件動態(tài)演示。再讓同學從桌面上的物體中找出長方形。生答:從長方體上找到長方形;從三棱柱上找到長方形。
師啟發(fā)談話:“俺們能從這些物體上找到長方形,那么能從它們上面找到其他的圖形嗎?請大家4人一組,找找看!弊屚瑢W自主活動,通過觀察、探索、合作、交流,從其他物體上找出其他圖形。
結合同學匯報小組活動結果進行課件演示:
①從正方體上分離出正方形,揭示名稱。
②從圓柱上分離出圓,揭示名稱。
、蹚娜庵戏蛛x出三角形,揭示名稱。
通過直觀演示,讓同學明白“體、面”之間的關系。
一起出示四種圖形,讓同學說出它們的名稱并板書在黑板上的四座房子里。
[大局部同學在生活中已經認知了各種平面圖形,但對體和面的'關系理解得還不透徹,因此教師通過課件的動態(tài)演示揭示了體和面的關系。教師同時設計了小組活動,讓同學通過觀察、探索、合作、交流,進一步體會體和面的關系。同時,通過同學之間的合作,讓不同知識水平的同學在小組學習中進行互補、互學。教師拓展性的設問,也為同學發(fā)明性思維的培養(yǎng)提供了空間和時間。]
三、活動三:用“體”描“形”。
小熊貓說:“小朋友真能干,已經能從不同的物體上找到不同的圖形了,那俺們能不能自身想方法用桌上的物體來描這些圖形呢?小朋友試試看!狈攀肿屚瑢W考慮探索合作交流,尋找用“體”描“形”的方法。
在黑板上展示同學“作品”,并讓同學說說是用什么物體描出來的,描出的是什么。
師說:“小朋友們,這些圖形擠在一張紙上一點也不舒服,于是它們找到了四座房子,它們跳呀跳,跳到了俺們的黑板上,想請小朋友幫它們分房子。小朋友愿意嗎?”(小黑板出示各種平面圖形的卡片)點名請同學給圖形按“門牌”分房子。
讓同學評價結果。
[如何對同學的已有知識進行強化和鞏固呢?教師首先放手讓同學自身想方法用物體描形,有利于培養(yǎng)同學的自主探索、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接著,分房子的游戲不但激發(fā)了同學的學習興趣,也讓同學對圖形的認知更增進了一步。]
四、活動四:實踐運用。
師(出示課本第36頁第一題的圖)說:“圖形在房子里美美地睡了一覺。第二天,它們來到花園捉迷藏。小朋友找找這里有俺們認知的哪些圖形!蓖瑢W自由發(fā)言。
“你們看這些圖形都衣著白色的衣服,小朋友愿不愿意給它們穿上它們喜歡的衣服!闭埻瑢W給課本第36頁第一題的圖形涂色。
讓同學找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面是這些平面圖形,想起來的就站起來說。
[學習生活中的數學是課標精神的體現。教師在同學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提供一些具有一定綜合性的題目,對知識進行強化鞏固;結合生活實際設計了尋找身邊圖形的活動,使俺們的學習和生活緊密相連。]
五、活動五:圖形拼組。
小熊貓:“小朋友玩得真不錯,你們還能設計出新的玩法嗎?”
生1:用圖形拼各種物體。
生2:用圖形畫各種物體……
放手讓同學分小組用圖形進行拼組:可以用各種圖形畫,也可以用現有圖形拼組,由同學自由選擇。
有的同學拼出了一輛坦克;有的畫出了一幅美麗的風景畫,有房子、有花草、有小雞,煙囪還冒著煙;有的拼出了挺奇怪的汽車,好長好長的車廂,他說,俺要在這兒安俺的家,俺住這,小貓住這,等等,俺們想到哪兒,馬上就可以動身……
拼好后,同學們離開座位互相觀賞學習。有的同學看見了他人的作品,很快就回到自身的座位上修改自身的作品。可見同學的互相學習是多么的有效。在同學廣泛觀賞的基礎上,進行評價。
讓同學各自說說自身用什么圖形拼成了什么東西。
展示局部優(yōu)秀作品,并說說用了什么圖形拼成了什么物體。
[同學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師在設計上采用了開放式的教學,讓同學自身設計活動,并采用自身喜歡的方式進行活動。使同學的個性得到了發(fā)展,發(fā)明欲望得到滿足。在同學的作品中,俺們能充沛感受到同學那極其豐富的想像和不受拘束的發(fā)明。而這,無不得益于教師對同學的尊重和教學開放式的組織。教師讓同學離開座位觀賞,給同學的互相學習提供了機會;再通過對作品的展示和評價,讓同學學會自俺欣賞和互相欣賞,有利于同學自信心的培養(yǎng)。]
六、活動延伸。
小熊貓:俺們今天認知了哪些新朋友?一起說說。想想和這些新朋友還有什么新玩法,想到的小朋友別忘了告訴俺。小朋友再見!生:小熊貓再見。
簡單的課后練習,為同學提出了具有挑戰(zhàn)性的要求,有利于同學發(fā)明能力的培養(yǎng)。
評析
這是一節(jié)充溢童趣的數學課。教師采用游戲活動的方式將教學內容進行組織,提供給同學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體現了課標提出的采用不同的教學內容的出現方式,以滿足同學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布置了大量的實際操作活動、小組活動,體現了課標提出的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同學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讓同學在體驗中學習。
本節(jié)課教師還注重了讓同學在生活中學習,比方:指導同學在課前收集各種形狀的物體;在生活中尋找各種圖形,體現了數學的生活性。此外,教師也十分注重同學的個性發(fā)展,開放性地尋找圖形活動和拼組圖形的活動為同學的個性發(fā)展和發(fā)明力的培養(yǎng)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充分的時間,讓同學獲得勝利的體驗,增強了同學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
【小學一年級圖形的認知數學公開課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數學公開課圖形寶寶教案07-10
小班數學公開課圖形分類教案06-14
中班數學公開課拼圖形教案04-02
小班數學公開課教案《有趣的圖形娃娃》08-23
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圖形分類》09-23
中班數學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感知圖形》09-23
中班數學公開課有趣的幾何圖形教案06-28
數學圖形剪紙教案03-17
數學有趣的圖形教案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