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猴子下山》教案 推薦度:
- 《小猴子下山》教案優(yōu)秀 推薦度:
- 小猴子下山教案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小猴子下山》教案(通用10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猴子下山》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小猴子下山》教案 1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小猴子嗎?那你們知道小猴子住在什么地方嗎?
老師來告訴你們小猴子真正的家在山上。有一天,小孩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以后發(fā)生了什么事呢?你們想聽嗎?好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第13課《小猴子下山》。
二、新課:
1、請同學們把書翻到53頁,教師范讀課文,學生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畫出生字,標出自然段。
3、指名認讀生字。開火車讀生字卡片。
4、分段指名朗讀課文,糾正生字的讀音。
三、分段學習
1、學習第一自然段
、、小猴子下山來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樣?它是怎么做的?
、、用動作演示掰、扛、扔、捧、摘這些動作。
、邸槭裁匆衩?又為什么要扛著走?
、堋⑦@一段中哪些詞應該重讀,畫出應該重讀的`詞語,自己試著讀讀看。邊讀邊用動作表演出。
2、想一想老師剛才提出了哪些問題?
學生自學課文的2、3、4自然段。
出示學習向?qū)В该驅(qū)А?/p>
學習向?qū)В?/p>
1、讀一讀:小猴子來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樣?
2、議一議:小猴子是怎么做的?你認為哪些詞應該重讀?畫出重讀的詞。
3、演一演:請你邊有感情的朗讀邊表演這一段課文。
①、喜歡學哪一段就學習哪一段,可以自己學也可以小組討論學習。
②、學生匯報學習結(jié)果。
3、我們一起學習課文的第五自然段,齊讀第五自然想一想,小猴子下山看見那么多的好東西,最后的結(jié)果怎么樣?它為什么會空著手回家?
4、填空練習。(出示投影)填空后任選括號里的一個詞語說一句話。
5、指1、2名學生看投影復述課文內(nèi)容。
6、聯(lián)系學生實際,說說自己平時做事情的時候有沒有像小猴子一樣的做法呢?學生檢查自己平時做事的方法是否正確。
7、表演課文內(nèi)容。
8、想象擴展:討論小猴子空手回家后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猴媽媽會對他說什么?
9、續(xù)編課文,編一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下一節(jié)課評一評,講一講看誰編得精彩。
《小猴子下山》教案 2
設(shè)計說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讓學生打好扎實的語文基礎(chǔ)。由此,本課設(shè)計力爭突出隨文識字策略,采用多種手段創(chuàng)建語言訓練平臺。借助本文內(nèi)容,組織學生展開識字與閱讀的語言訓練,引導學生自主理清故事順序,在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的推動下,習得識字方法,豐富語言積累,感悟文章說明的道理,即:做事情要一心一意。從而實現(xiàn)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
。1)課文相關(guān)動物、事物圖片。
。2)重點句段教學輔助課件。
2.學生準備:制作本課字卡。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回饋,引入新課
1.板書課題,學習“猴”字。
提示:猴子是動物,所以“猴”字是反犬旁。注意右部是“候”少了一豎。
2.游戲中復習回顧。課件出示大量故事中曾出現(xiàn)或沒有出現(xiàn)過的事物圖片,讓學生判斷哪些圖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游戲過程中,將故事中出現(xiàn)過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圖片貼到黑板上。)
3.指導讀好這些名詞。強調(diào)“桃子、兔子、猴子”等詞中“子”是輕聲。
設(shè)計意圖:課堂伊始,運用多彩的圖片讓學生判斷故事中出現(xiàn)的事物,在有趣的游戲中了解學生預習的情況,這樣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同時可以很好地了解學情,為新課學習做好準備。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
1.朗讀全文。
。1)教師引言:小猴子下山,他先后走了哪些地方?(師畫一座山,并板畫路線。)指學生接讀課文。
。2)師生聽讀課文,正音。
2.排列圖片。
(1)引導學生將故事中相關(guān)事物的圖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順序放進這幅路線圖里。(依次為玉米地、桃樹下、西瓜地、小兔子。)
。2)師生交流訂正。
3.練說量詞。
(1)排圖片后,輔助貼圖練說:小猴子下山,先來到了一( )玉米地,再走到一( )桃樹下,接著走過一( )西瓜地,最后看見了一( )小兔子。
。2)量詞訓練。
①教學:塊。
學生看圖識字,引導引用數(shù)量詞!耙粔K糖”“一塊餅干”,這種東西一般有個平面,“一塊黑板”“一塊玻璃”。指導書寫:一看,二寫,三對照,明確左小右大;書寫筆順。
、诮虒W:棵。一棵樹,還有什么也說“一棵”?一棵向日葵”“一棵小苗苗”“一棵瓜秧”。指點:細而長的,而且有生命的,能向上長的用“一棵”。
設(shè)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初讀課文后,運用排列圖片的方法幫助學生了解主要內(nèi)容,降低概括的難度,再給句子填充量詞,做到有針對性地學習生字,積累語言。
三、再讀課文,學習生字
1.學習“會認字”。
教師導學:知道了小猴子先到“玉米地”,接著來到“桃樹下”,而后又來到“西瓜地”,最后追到“小樹林邊”。看看課文中還有哪些需要我們認識的字,圈出來,多讀幾遍。
教師出示字卡,集體學習生字。
(1)結(jié):多媒體出示圖片,學習“結(jié)玉米”“領(lǐng)結(jié)”“中國結(jié)”“張燈結(jié)彩”等詞語。
。2)學習“掰”。用手把東西分開叫“掰”。(動作演示)
(3)扛:用手把東西放在肩上叫“扛”。(動作演示)
。4)“捧”和“抱”:用兩手把東西放在胸前叫“捧”。(動作演示)張開雙臂擁入懷中為“抱”。(對比做動作)
。5)扔:東西不要了,把它丟掉叫“扔”。(教學以上生字均以手的動作演示,以幫助理解字義。)
。6)扛、捧、扔都表示手的動作,都是提手旁。
。7)追:出示小猴子追兔子的圖片,用“追”字說話。
。8)蹦:12334下一頁左右結(jié)構(gòu)。編字歌:“山”下有個小“朋”友正在踢“足”球,就是“蹦”字。
2.指導會寫的字。
(1)教師引學:觀察寫字表中的漢字,你最喜歡哪個字?說說這個字是怎么寫的。
(2)根據(jù)學生匯報,相機學習。
、賹W習“瓜”。注意第三筆是豎提,第四筆是點,一起描一描,寫一寫。
②學習“!薄=處煼秾,學生觀察;學生描字,再寫字。
、蹖W習“空”。多音字,一聲“天空”,四聲“填空”;先書寫部首“”,再書寫整個字。
、軐W習“非”。把握兩豎,一短一長;明確筆順,口訣記憶“豎、三橫、豎、三橫”。
、輰W習“往”。擴詞:來往、往東、往事、南來北往。
、迣W習“進”。最后寫部首“辶”。
設(shè)計意圖:識字教學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前提和重點,因此,本環(huán)節(jié)依據(jù)本文會認字和會寫字,采取多種識字與寫字的方法,如:結(jié)合圖片法、動作演示法、口訣記憶法,調(diào)動學生感官與身體,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會漢字,掃清閱讀障礙。
四、熟讀課文,鞏固生字
1.字卡鞏固生字。
。1)同桌游戲,互考字卡并組詞。
(2)全班開火車游戲鞏固生字。教師口令:火車火車哪里開?學生對口令:火車火車這里開!
2.多種形式熟讀課文。
(1)小組推薦代表分自然段讀課文,師生評價,評選“最佳代表”,獎勵小紅旗。
。2)指一名學生到講臺前朗讀展示。
設(shè)計意圖: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因此,在認識生字之后,為學生創(chuàng)建自主讀文與鞏固識字的平臺,使學生在高漲的學習熱情中得以培養(yǎng)自主的學習能力,樹立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意識。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總體感知
1.復習生字,出示小卡片:工、奉、乃。拼字游戲:給提手旁找朋友。
。1)先將提手旁分別與“工”“奉”“乃”組合,學生念字組詞。
。2)請學生邊表演動作邊讀字:“捧”“扛”“扔”。
2.學生活動:請你邊貼詞卡,邊講故事。(指一名學生把小猴子下山經(jīng)過的地方按順序貼在黑板上,并說出小猴子先后去了哪些地方,最后得到了什么。)
玉米地——桃樹下——西瓜地——樹林邊——一無所有
設(shè)計意圖:考查學生對上節(jié)課內(nèi)容的掌握情況,鞏固所學的提手旁生字,同時從整體上理清故事情節(jié),為深入學習奠定基礎(chǔ)。
二、圍繞“所見”,積累詞語
1.自由讀課文,找出“又~又~”式詞語。
。1)教師引學:這一路走來,不知小朋友們發(fā)現(xiàn)了沒有,小猴子臉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興)。是啊,因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東西呢!小猴子看見玉米結(jié)得——又大又多。(貼詞卡)
。2)你也能用“又~又~”式的詞語來說一說嗎?(玉米又大又多、桃子又大又紅、西瓜又大又圓。)
。3)進行說話訓練。太陽____________、蘋果____________;(提供主語)獨立用“又~又~”式詞語說話。
2.教師貼:又大又紅、又大又圓、蹦蹦跳跳。練讀詞語。我們來讀讀這些詞語,要讓大家感覺到是好東西!
3.拓展運用。
這些好東西光是看看(板畫:眼睛),就那么吸引小猴子了!要是小猴子嘗一嘗的話(板畫:嘴巴),還會品嘗到怎樣的好味道?選一種說說:除了品嘗到甜,吃起來還有怎樣的感覺?(脆、鮮、嫩、糯、松、爽、軟……)如果用鼻子聞一聞呢?還會覺得?(香)你能像故事中那樣,用“又~又~”式詞語把這些好味道連起來說一說嗎?
如:又香又甜、又鮮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提示要點:完全不可能同時存在的兩個特點是不能用“又~又~”式詞語來連接的。)
設(shè)計意圖:低年級教學中,詞語訓練是重點也是難點,此環(huán)節(jié)旨在通過多種形式的詞語訓練,使學生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認識“又~又~”式詞語,并能拓展組詞,學會恰當應用,巧妙地突破了詞語訓練的難點。
三、圍繞“所做”,體會動詞
。ㄒ唬⿲W習第一自然段,理解:掰、扛。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
教師導學:哇,這一路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還等什么呢!我們趕快一起出發(fā)吧!看,玉米地到了。ㄕn件出示)咦,畫上怎么沒畫小猴子呢!是這樣的`,課文中寫小猴子來到玉米地這部分沒有配插圖,請小朋友們幫忙想想,這幅圖上該畫一只怎樣的小猴子呢?還是先讀讀這部分故事是怎么寫的吧!
2.你會畫一只什么樣的猴子?(提示:表情、動作。)隨機學習:掰、扛。(指導書寫:掰。)
3.齊讀第一自然段。
。ǘ⿲W習第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積累“摘、捧、抱、扔、追”。
1.自由讀,找一找小猴子的動作,并圈一圈。
教師導學:小猴子繼續(xù)走啊走,來到桃樹下,走過西瓜地,還看見了一只小兔子,在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我們?nèi)プx讀寫這部分的課文吧!拿起筆,邊讀邊圈一圈像這樣寫小猴子動作的詞語。
2.教師故意打亂順序貼動詞。
3.學生評價,并談理解。
討論要點:
(1)區(qū)別:捧、抱。(指兩名學生表演“捧”和“抱”。)
。2)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3)扔:應該扔了三樣東西。老師把這些動作都拿掉了。(正是所有的東西都被扔了,兔子又沒追上,小猴子才會兩手空空回家去。趁機將另一只垂頭喪氣的猴子貼圖貼上去。)
4.指導朗讀。
。1)“他看見玉米結(jié)得又大又多,非常高興,就掰了一個,扛著往前走!保ㄊ痉叮罕憩F(xiàn)出很得意的樣子)
。2)“他看見滿樹的桃子又大又紅,非常高興,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蹦銈冇袥]有想到他會把玉米扔了?(指導:覺得猴子可笑的口氣。)
。3)“他看見滿地的西瓜又大又圓,非常高興,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保ㄗx出覺得猴子更可笑的口氣,語氣加重。)誰來試試,指名讀。
(4)“他看見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愛,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保ㄓX得小猴子真不像話,用批評小猴子的語氣讀。)
。5)“小猴子只好空著手回家去!保ㄒx出小猴子灰溜溜的、失望的神情。)
。6)指名讀、齊讀、練習有表情地朗讀。
設(shè)計意圖: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通過聯(lián)想和朗讀,感悟小猴子見異思遷的特點。此環(huán)節(jié)積累了關(guān)于小猴子的動作的詞語,同時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加深了對小猴子性格特點的理解。
四、想象創(chuàng)造,續(xù)編故事
1、想象小猴子回家后,和媽媽的一段對話。
提示:
、俸飲寢寱趺磫枺
、谛『镒涌赡茉趺椿卮穑
、勐犕炅诵『镒拥脑,猴媽媽又可能怎樣教育小猴子?
④小猴子又會怎么回答?
⑤小猴子又下山了,這一次他可能是怎樣吸取教訓的?
2、同桌復述;連貫復述;全班展示。
設(shè)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想象力,開發(fā)創(chuàng)造潛能。因此,在學習完故事后,引導學生大膽想象,為故事續(xù)編一個結(jié)尾,并用自己的話完整復述故事,從而培養(yǎng)學生想象與創(chuàng)造的能力,啟發(fā)學生從小猴子身上懂得做事要一心一意的道理。
五、布置作業(yè),拓展復述
1.搜集其他提手旁的漢字,做一做這樣的動作。
2.根據(jù)故事先后順序,把故事完整地復述給爸爸媽媽聽。
設(shè)計意圖:讓學生養(yǎng)成積累、閱讀的好習慣;通過給家人復述課文的內(nèi)容,深化所學的故事情節(jié),升華對故事內(nèi)容的理解。
板書設(shè)計
玉米地又大又多掰扛
桃樹下又大又紅扔摘空著手
西瓜地又大又圓扔摘回家去
往回走蹦蹦跳跳扔追
教學反思
本課,以識字與寫字教學為重點,依托童話故事,結(jié)合學生年齡特點進行閱讀教學活動,從而實現(xiàn)基礎(chǔ)知識的夯實與基本能力的提高。
采用多種形式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將學生帶到一個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中。教學時為了將學生引入情境,把握順序,緊緊抓住本文關(guān)鍵詞,隨文識字的同時,理清文章脈絡(luò)。如,圍繞故事情節(jié)按順序貼圖片,再講故事;圍繞小猴子所見,積累“又~又~”式的詞語;圍繞小猴子所做,體會動詞妙用等,這些教學方法不僅讓學生輕松抓住本課重點,突破難點,而且將隨文識字與積累語言巧妙結(jié)合,有效地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性。
《小猴子下山》教案 3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學習有關(guān)0的減法,鞏固減法的意義和基本的口算方法。
3、發(fā)揮想象,創(chuàng)編故事,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對學生進行人文主義教育。
教學重難點:
1、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學習有關(guān)0的`減法,鞏固減法的意義和基本的口算方法。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發(fā)興趣
小朋友們,這節(jié)課我給大家請來了一位朋友。瞧,他來了。(出示小猴圖)
對,就是這只調(diào)皮的小猴哥,看到調(diào)皮的小猴哥,我們就能想到他特別愛吃什么?(對,桃子)這不,王母娘娘又要開潘桃大會了,小猴哥趕緊拿起籃子下山摘桃。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猴哥摘桃的路上又有哪些有趣的數(shù)學知識、數(shù)學故事等著我們。(板書)
二、探究新知
1、發(fā)現(xiàn)信息
師:小朋友們,小猴哥出發(fā)了。(出示情景圖)請你們認真觀察畫面,說說你都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交流。
2、提出問題
師:小朋友們,剛才你們用自己的眼睛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的信息,告訴了老師這么多的知識,有信息就會有問題,那你想提出什么樣的問題來考考老師和同學們呢?
(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能夠直接看出來的,師引導學生集體回答完即可;對于與本課知識有關(guān)的,可先板書出來,做好標記。)
在學生交流信息的同時,師相機板畫有關(guān)畫面,然后引導學生提出有關(guān)問題。(本課中的個別問題有一定的難度,師可直接重復相關(guān)信息,然后由學生提出。)
3、解決問題
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可同時進行。(如當學生提出“小猴子摘走了幾個桃子”后,就讓學生在練習紙上解決。)
(交流想法,師板書算式。)
解決完一個問題后,再引導學生提出另一個問題并解決。(這樣提出一個問題就解決一個問題,是為了克服學生不識字的困難,同時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4、延伸鞏固
師:小朋友們,調(diào)皮的小猴哥把摘來的桃子弄丟了,還把小青蛙嚇跑了。沒有了桃子,沒有了小動物,潘桃大會可怎么開呀,你看,小猴哥都愁哭了,F(xiàn)在小猴哥已經(jīng)知道錯了,小朋友們,我們能不能原諒它,幫幫它,讓潘桃大會開起來。
(學生交流,對學生想出的方法,師都要給予表揚性評價。)
若學生能說出送桃子給小猴,師:我這準備了幾個桃子送給小猴哥,每個桃子上都有一個算式,讓我們幫小猴子算出得數(shù)。
學生交流,師貼圖片:減數(shù)是0的放在一起,得數(shù)是0的放在一起。
學生觀察,交流發(fā)現(xiàn)。
引導學生得出:一個數(shù)減0還是等于這個數(shù),兩個相同的數(shù)相減得數(shù)是0。
然后讓學生自己再說幾個這種類型的算式。
三、總結(jié)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知道了一個數(shù)減0還是等于這個數(shù),兩個相同的數(shù)相減得數(shù)是0。課后你可以把你想到的這方面的算式寫出來送給爸爸媽媽看。
《小猴子下山》教案 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認識“猴、結(jié)”等12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結(jié)、只、空”,并會寫“塊、非”等7個生字。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能復述故事主要情節(jié)。
利用動作演示等方法正確理解“掰、扛、扔、摘、捧、抱”等動詞,并能選幾個詞各說一句話。
積累“又……又……”形式的詞語。
過程與方法
通過情境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利用課件欣賞和反復朗讀課文,加深學生對故事情景和內(nèi)容的理解。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理解故事中小猴子因為三心二意而最終空手而歸的道理。
培養(yǎng)學生堅持、專一、有始有終的做事態(tài)度。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
了解表示動作的詞的不同含義,并學習運用。
引導學生懂得做任何事,都要堅持,不要三心二意,半途而廢。
教學難點
能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推斷“小猴子最后為什么只好空著手回家去”的原因。
三、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以圖導言,激發(fā)學生興趣。
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小猴子下山會遇到什么?它會怎么做?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學生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圈出生字,讀準字音。
教師組織小組認讀生字,互相檢查。
教師去拼音檢查認讀,確保學生掌握生字。
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大聲朗讀課文,要求讀通課文,讀準字音。
引導學生畫出小猴子都去了哪些地方,做了什么。
研讀重點段
逐段研讀課文,通過提問、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理解小猴子的.行為和心情。
利用動作演示幫助學生理解動詞的含義和用法。
總結(jié)課文,拓展延伸
總結(jié)課文,讓學生明白小猴子空手而歸的原因。
引導學生討論:如果下次小猴子再下山,它該怎么做?
布置作業(yè):讓學生回家復述故事給家長聽,并嘗試續(xù)編故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拓展活動
創(chuàng)設(shè)情境,排演課本劇。讓學生分別扮演小猴子、玉米、桃子、西瓜和小兔子,表演課文內(nèi)容。
通過排演課本劇,加深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并培養(yǎng)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
四、板書設(shè)計
《小猴子下山》
掰玉米 → 扛玉米 → 扔玉米
摘桃子 → 捧桃子 → 扔桃子
摘西瓜 → 抱西瓜 → 扔西瓜
追兔子 → 空手回家
《小猴子下山》教案 5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認識并理解課文中的生字詞,如“猴、結(jié)、掰、扛、扔、摘、捧、抱”等。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理解課文內(nèi)容。
積累“又…又…”形式的詞語,如“又大又多”、“又大又紅”等。
能夠區(qū)分并正確使用表示動作的詞語,如“掰、扛、扔、摘、捧、抱”等。
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討論、表演等多種方式,感受課文所傳達的道理。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歸納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有始有終,不要三心二意,半途而廢。
培養(yǎng)學生的專注力和耐心,以及面對困難時的積極態(tài)度。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積累并運用“又…又…”形式的詞語和表示動作的詞語。
教學難點:
使學生懂得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確的目標,要專一,有始有終。
學會看圖根據(jù)句式復述故事。
三、教學準備
課文插圖或相關(guān)動畫視頻
生字詞卡片
表演道具(如玉米、桃子、西瓜等)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通過謎語導入,激發(fā)學生興趣:“一物像人又像狗,爬桿上樹是能手,愛吃香蕉愛吃桃,家里沒有山里有。”揭示謎底——猴子,并引出課題《小猴子下山》。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圈出生字,讀準字音,標出自然段。
教師組織小組認讀生字,并檢查認讀情況。
再讀課文,深入理解
學生大聲讀課文,要求讀通課文,讀準字音。
教師引導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畫出小猴子下山的路線圖,并標出小猴子看到的東西和它的做法。
小組討論:小猴子下山都看到了什么?它是怎么做的?這些東西都長得怎么樣?從哪些詞語里可以看出來?
精讀課文,體會道理
教師指導學生重點學習課文中的'動詞,通過動作演示幫助學生理解動詞的含義和用法。
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小猴子下山時的心情和做法。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小猴子為什么最后只好空著手回家去?它應該怎么做才能不犯這樣的錯誤?
拓展延伸,鞏固提高
創(chuàng)設(shè)情境,讓學生表演課本劇《小猴子下山》,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布置作業(yè):讓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空并造句,鞏固所學知識。
五、教學反思
回顧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總結(jié)成功之處和需要改進的地方。
思考如何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
思考如何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專注力和耐心,以及面對困難時的積極態(tài)度。
《小猴子下山》教案 6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認識“猴、結(jié)”等12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結(jié)、只、空”的字音。
會寫“塊、非”等7個生字。
學習本課要求掌握的詞語,了解它們的意思和用法。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過程與方法:
通過情境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他們的注意力。
利用課件欣賞和反復朗讀課文來扎實故事情景和課文內(nèi)容。
通過動作演示等方法正確理解“掰、扛、扔、摘、捧、抱”等表示動作的詞語,并能選幾個詞各說一句話。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懂得做任何事,都要堅持,不要三心二意,半途而廢,否則結(jié)果只能是空手而歸的`道理。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
識記生字音準,正確書寫。
能用漢語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積累“又——又——”形式的詞語,同時能夠正確區(qū)別“摘、扛、捧、抱、追”等表示動作的詞語。
教學難點:
使學生懂得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確的目標,要專一,有始有終。
學會看圖根據(jù)句式復述故事。
三、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猜謎語導入:“一物像人又像狗,爬桿上樹是能手,愛吃香蕉愛吃桃,家里沒有山里有。”引出小猴子,并板書課題。
初讀課文,了解梗概: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標出自然段,讀準生字的字音。
學生自由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
再讀課文,理清思路:
利用課件展示玉米地、桃樹下、瓜地等圖片,讓學生直接叫出這些地方的名字。
指導學生使用“一(量詞)玉米地”等方法描述故事中的場景。
提問學生小猴子下山的路線和所做的事情,并復述課文主要情節(jié)。
深入學習,理解內(nèi)容:
逐段學習課文,通過角色扮演、動作演示等方式,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
引導學生理解動詞“掰、扛、扔、摘、捧、抱”等的細微區(qū)別,并體會小猴子高興的心情。
借助插圖,圖文對照,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
總結(jié)課文,拓展活動:
引導學生總結(jié)小猴子空手回家的原因,并討論如果小猴子再下山應該怎么做。
創(chuàng)設(shè)情境,排演課本劇,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布置作業(yè):
填空并造句,鞏固所學詞匯和句式。
復習課文內(nèi)容,準備下一節(jié)課的復述練習。
《小猴子下山》教案 7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認識課文中的生字,如“猴、結(jié)”等12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結(jié)、只、空”,并會寫“塊、非”等7個生字。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并復述故事內(nèi)容。
理解并正確運用課文中的動詞,如“掰、扛、扔、摘、捧、抱”等。
學習并積累“又又”形式的詞語。
過程與方法:
通過情境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注意力。
利用課件和插圖,圖文對照,讀懂故事內(nèi)容。
通過動作演示等方法,正確理解動詞的含義。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有始有終,不要三心二意,半途而廢。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教學重點
了解表示動作的'詞的不同含義,并學習運用。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
三、教學難點
使學生懂得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確的目標,要專一,有始有終。
學會看圖根據(jù)句式復述故事。
四、教學準備
課件、生字卡片、圖片或?qū)嵨铮ㄈ缬衩、桃子、西瓜等?/p>
五、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通過謎語或圖片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揭示課題:《小猴子下山》。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標出自然段,讀通句子。
教師組織小組認讀生字,成員互相檢查。
教師去拼音檢查認讀情況。
再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
學生大聲讀課文,要求讀通課文,讀準字音。
邊讀邊畫出小猴子去了哪些地方,看見了什么,做了什么。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重點學習動詞的運用。
深入學習,體會道理
通過情境表演、動作演示等方式,加深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引導學生討論小猴子為什么最后空著手回家,從而明白做事情要專一、有始有終的道理。
拓展活動
創(chuàng)設(shè)情境,排演課本劇,讓學生分別扮演小猴子、玉米、桃子、西瓜和小兔子,表演課文內(nèi)容。
討論:如果下次小猴子再下山,它該怎么做才不犯像這一次一樣的錯誤?
總結(jié)全文,布置作業(yè)
總結(jié)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和道理。
布置作業(yè):填空并造句練習(如“又( )又( )”的詞語運用);朗讀課文并復述給家長聽。
六、教學反思
回顧本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總結(jié)成功之處和需要改進的地方。
思考如何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小猴子下山》教案 8
。劢虒W目標]
1.認識“猴、結(jié)、掰”等12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結(jié)、只、空”;會寫“塊、非、!钡7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利用動作演示等方法正確理解“掰、扛、扔、摘、捧、抱”這些動詞,并能選幾個動詞各說一句話;了解并積累“又又”形式的詞語。
3.借助插圖,圖文對照,讀懂故事內(nèi)容,說說故事主要情節(jié)。
4.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標明確、有始有終的道理。
。劢虒W重難點]
重點:理解“掰、扛”等動詞的含義,并學習運用。
難點: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說一說“小猴子最后為什么只好空著手回家去”。
。劢虒W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以圖導言,激趣導入
教師板畫一座小山。教師:同學們都很喜歡小動物,瞧,今天我們的課堂上就來了一只小猴子。(在小山上貼上一只小猴子圖片)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小猴子呢?(學生自由發(fā)言)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只小猴子的故事。(板書課題:小猴子下山)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學生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
。1)圈出生字,生字讀3次。
。2)標自然段,讀通句子。
2.教師組織小組認讀生字。
。1)小組認讀生字,成員互相檢查。
。2)教師去拼音檢查認讀。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大聲讀課文,要求:讀通課文,讀準字音。
2.再讀課文,在文中畫出小猴子都去了哪些地方。
3.分組朗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4.小猴子下山來了,他首先來到玉米地里。他看見玉米結(jié)得又大又多,他做了什么呢?(板書:玉米地)
課件出示: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他看見,非常高興,就。
5.理解“掰、扛”兩個動詞。
。1)指名上臺做“掰、扛”的動作。
。2)讓學生說說小猴子為什么用“掰”“扛”這樣的動作,進一步理解玉米大的特點。
6.指導表情朗讀。
。1)小猴子第一次下山,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他毫不猶豫地掰了一個,扛著往前走,別提有多高興了!現(xiàn)在請同學們戴上小猴子的頭飾跟著老師一起做動作,有表情地朗讀第1自然段。
(2)指名上臺表演讀。
四、回顧所學,小結(jié)學法
1.剛剛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第1自然段,哪位同學來說一說小猴子下山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教師板書:掰玉米又大又多掰、扛)
2.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總結(jié)出學習第1自然段的方法。
。1)小猴子來到哪里,做了什么?
。2)理解小猴子的動作。
。3)借助“又大又多”,讀出小猴子初見玉米時的欣喜之情。
五、快樂學寫字“塊”“非”“常”
1.展示漢字,學生觀察結(jié)構(gòu)、占格。
2.教師講解范寫。(“非”橫分布,“非”的筆順:)
3.學生口述、書空。
4.小組比賽誰在書本上寫得又快又好。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課文第1~4自然段的結(jié)構(gòu)類似,下面,請四人一組選擇第2~4自然段中你們喜歡的一個自然段嘗試用老師剛才使用的方法進行學習。
二、利用學法學習第2~4自然段
1.教師引導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學習:
。1)讀一讀:把課文讀通順,爭取讀明白。
(2)想一想:小猴子來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樣?小猴子是怎樣做的?
。3)議一議:找出文中表示小猴子動作的詞,學著做一做。
。4)演一演:有感情地朗讀并表演。
2.各小組匯報學習情況,教師指導,梳理文章內(nèi)容。
三、學習第5自然段
同學們,小猴子下山來,他掰過又大又多的玉米,摘過又大又紅的桃子和又大又圓的西瓜,追過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他這次下山來看到了那么多的好東西,最后卻空著手回家。這是為什么呢?
1.引導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出示:三心二意)
三心二意導致的結(jié)果是什么?用一個成語來形容就是?(一無所獲)
2.聯(lián)系實際,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說說自己有沒有做過類似的事情,如果有,今后你準備怎樣做。7.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小猴子?
四、復習生字、學習詞語
1.出示生字“往、瓜、進、空”,指導書寫。
。1)“瓜”是獨體字。
(2)“往”是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左窄右寬,注意筆順。
。3)“空”是上下結(jié)構(gòu)的`字,注意上下兩部分要中心對正、寬窄合適。
2.學習量詞。
。1)出示課件,讓學生找出課本中的量詞填入括號里。
。2)指名讀句子,學習量詞的使用。
3.積累并學會運用“又( )又( )”的詞語。
(1)讓學生找出課文中“又( )又( )”的詞語。
。2)出示圖片,讓學生將上面“又大又多、又大又紅、又大又圓”三個詞語貼在對應的圖片處。
4.說話練習。用今天所學的動詞說一句話。
。劢虒W板書]
18小猴子下山
玉米——又大又多——掰、扛、扔
桃子——又大又紅——摘、捧、扔
西瓜——又大又圓——摘、抱、扔
小兔子——蹦蹦跳跳——追空著手回家
做事情要有明確目標,不能三心二意
[教學反思]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趣味性很強的文章。全文配有五幅圖,形象生動,有很強的教育意義。在執(zhí)教這一課時,我首先示范講解一個自然段,教學生總結(jié)學法,然后放手讓學生自主支配課堂,學生的自學積極性很高。
在學生自主學習,讀懂課文后,我抓住文本特點,讓學生自主積累課本中的好詞,然后引導學生運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字詞教學上不但要善于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而且還要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關(guān)注從識記到運用的落實。
《小猴子下山》教案 9
教學目標:
1、知道故事內(nèi)容,能復述這個故事。
2、能理解“掰、摘、抱”等動詞,感受動詞使用的準確性。
3、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給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見義思遷,應該一心一意。
4、能續(xù)編故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教學重點:
能用“走到……看見……”的句式復述故事。
教學難點:
知道做事不能三心二意
教學準備:
課件、卡片(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題
1、示圖,小朋友看,這是誰?喊喊它的名字吧。(猴子、小猴子)
2、聽過有關(guān)猴子的故事嗎?誰能看圖,猜出這個故事名。
猴子撈月,狐貍和猴子
3、今天,這兩個故事我們都不講,講一個比這個更有趣的故事?蠢蠋熝a充題目:小猴子下山
4、自己把課題讀一讀。
二、初知課文,理清思路
1、小猴子下山的過程中,經(jīng)過了一些地方,你能不能看圖就直接叫出這些地方的名字。
2、示圖
玉米地、桃樹下、瓜地、樹林
3、能不用上“一( )玉米地”這樣的方法來說說小猴子下山的時候,它來到了( )來到了( )來到( )最后回到山上去了。剛才我們知道小猴子下山去的路線。
4、能不能知道小猴子下山去干什么啦?怎么辦?讀課文。
5、理解思路:
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
摘桃子,捧桃子,扔桃子
摘西瓜,抱西瓜,扔西瓜
追兔子
6、理解動詞的特點:
1)質(zhì)疑不會讀的字。
2)誰能用上動作,來讀一讀
3)指生演一演“掰”的動作。
4)師生合作邊演邊讀。
7、練習:看老師做動作,你們來說動作,看誰厲害。
三、研讀重點段
1、接下來,我們就去玉米看看吧。
2、你看見了什么?
小猴子看見玉米結(jié)得又大又多。
小猴子心里很高興。
小猴子就掰了一個。
小猴子扛著往前走。
3、誰得把這四句話合并成一句話?出示合并后的`句子,大家趕快來讀一讀吧。
4、練習:把四句話合并在一句話。
丁丁按時起床。
丁丁洗臉刷牙。
丁丁吃完早餐。
丁丁高高興興去上學。
誰也能把這四句話合并為一句話。
出示句子:丁丁按時起床,洗臉刷牙,吃完早餐,高高興興去上學。學生讀。
5、師生合作讀:剛才我們看見了小猴子下山來,走到(一塊玉米地里),看見(玉米結(jié)得又大又多,心里十分高興,)就(掰了一個),(扛著往前走)。
6、引:小猴子扛著玉米,走到了一塊桃樹下。(出示第2自然段)自己讀讀看,你又看見了什么?
。ㄒI(lǐng)學生說出桃樹又大又紅,這次非常高興是因為找到了最愛,讀出扔玉米的毫不猶豫。)
7、能不能看圖用上“小猴子扛著玉米,走到( ),看見( ),就( )!
8、(出示第三幅圖)誰能編故事?(出示:小猴子捧著桃子,走到( ),看見( ),就( )。)
9、(出示第四自然段),看看你們填的對不對呢?學生讀。
10、(出示第五自然段),小猴子抱著個大西瓜往回走,大西瓜能回到山上嗎?它的什么老毛病又犯了?(三心二意的老毛病)結(jié)果?(出示句子,學生讀:兔子跑進森林不見了,小猴子空著手回家去了。)
四、提升主題
1、小猴子下山,本來是想干什么?(找吃的)結(jié)果呢?(兩手空空)是吃的沒有嗎?(不是)為什么會空手而回?(小猴子做事不專心,三心二意,想一出是一出,見義思遷)
2、經(jīng)過了這次,小猴子一定得到了教訓。過了幾天,它又準備下山。下山之前,我覺得我們得跟小猴子說幾句話,不然,它又兩手空空回來了。你怎么跟他說?說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
《小猴子下山》教案 10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認識“猴、結(jié)”等12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結(jié)、只、空”,會寫“塊、非”等7個生字。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學會本課6個生字,學習本課要求掌握的詞語,了解它們的意思和用法。
了解并積累“又……又……”形式的詞語,同時能夠正確區(qū)別“摘、扛、捧、抱、追”等表示動作的詞語。
過程與方法
通過情境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集中他們的注意力。
利用課件欣賞和反復朗讀課文來扎實故事情景和課文內(nèi)容。
通過做動作演示等方法正確理解“掰、扛、扔、摘、捧、抱”等詞,并能選幾個詞各說一句話。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懂得做任何事,都要堅持,不要三心二意,半途而廢,否則結(jié)果只能是空手而歸的道理。
使學生明白:只有鞏固成果,才能不虛此行的道理。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識記生字音準,正確書寫;能用漢語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難點:通過學習本課讓學生懂得做任何事,要有明確目的,要有始有終的`道理。
三、教學過程
導入
猜謎語:“一物像人又像狗,爬桿上樹是能手,愛吃香蕉愛吃桃,家里沒有山里有。”引出主題《小猴子下山》。
初讀課文
學生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圈出生字,讀準字音,標出自然段。
教師組織小組認讀生字,檢查學生的認讀情況。
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大聲讀課文,要求讀通課文,讀準字音。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小猴子去了哪些地方,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
學習課文
分段學習課文,理解小猴子下山過程中的動作和心情變化。
通過動作演示幫助學生理解“掰、扛、摘、捧、抱、扔、追”等動詞的含義。
引導學生分析小猴子空手而歸的原因,并討論如何避免類似情況。
拓展活動
創(chuàng)設(shè)情境,排演課本劇。讓學生分別扮演小猴子、玉米、桃子、西瓜和小兔子,表演課文內(nèi)容。
討論:如果下次小猴子再下山,它該怎么做才不犯像這一次一樣的錯誤?
總結(jié)課文
回顧小猴子的下山經(jīng)歷,強調(diào)堅持和專一的重要性。
布置作業(yè):填空并造句練習,鞏固所學內(nèi)容。
四、板書設(shè)計
板書課題:《小猴子下山》
列出重要生字和詞語
畫出小猴子下山的路線圖,標注小猴子所到之處和所見之物
五、教學反思
反思本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分析學生在理解和應用所學知識上的困難與不足。
總結(jié)本節(jié)課的亮點和需要改進的地方,為今后的教學提供參考。
【《小猴子下山》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小猴子下山教案 講故事《小猴子下山》教案11-07
小猴子下山教案03-03
《小猴子下山》教案03-08
小猴子下山教案07-28
小猴子下山的獲獎教案08-29
《小猴子下山》教案優(yōu)秀03-08
《小猴子下山》教案素材08-26
《小猴子下山》教案(15篇)09-05
語文教案小猴子下山03-16
語文教案《小猴子下山》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