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新郎·往事何堪說原文及賞析
往事何堪說。念人生、消磨寒暑,漫營裘葛。少日功名頻看鏡,綠鬢鬅鬙未雪。漸老矣、愁生華發(fā)。國恥家仇何年報,痛傷神、遙望鬢河月。悲憤積,付湘瑟。
人生未可隨時別。守忠誠、不替天意,自能符合。誤國諸人今何在,回首怨深次骨。嘆南北、久成離絕。中夜聞雞狂起舞,袖青蛇、戛擊光磨鐵。三太息,眥空裂。
譯文
往事不再回首。人這一輩子,過的時間無非是春夏秋冬,所求無非是溫飽和睡得地方。那時心憂家國,便蹉跎了歲月,于是對鏡頻繁,滿頭烏發(fā)油黑,唯恐年華早逝,致使壯志不酬。雖然才剛剛跨入漸老的年齡,卻因為愁而早生了華發(fā)。國恥家仇何時才能報呀?遙望北國鬢山河月,不覺令人黯然神傷。
人生的正確志向,不應(yīng)隨時更改,別趨蹊徑。只有忠誠于國家的思想和行為,才是不韙天意、順應(yīng)民情、自心坦蕩的。那些誤國的賊人現(xiàn)在又在哪里,現(xiàn)在想來心中仍是憤恨難平。南北分裂,怕是要長久的隔絕了。夜半聞雞起舞,苦練武藝只愿報效國家。想到這個愿望遙遙無期,只能哀嘆連連,怨?jié)M腸。
注釋
何堪:豈可;哪里能。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可。
裘葛:裘,冬衣;葛,夏衣。泛指四時衣服。
營:謀求。
綠鬢:烏黑而有光澤的鬢發(fā)。形容年輕美貌。
鬅鬙(péng sēng):頭發(fā)散亂貌。
戛(jiá)擊:敲擊。
太息:出聲嘆氣。
賞析
詞前小序,交待了寫作這首詞的'緣由。淳熙十五年(1188)冬,陳亮過訪辛棄疾,兩人同游江西的鉛山鵝湖,陳亮東歸的次日,稼軒意殊戀戀,追至鷺鷥林,雪深而止,夜半聞笛,賦《乳燕飛》(《賀新郎》別名)寄意。兩人詞作往返,稼軒自和凡三篇之多,激越頓挫,抒發(fā)了抗金的豪情壯志。劉學(xué)箕所處的時代,略晚于稼軒。南北分裂,當(dāng)?shù)蓝紵o抗金對策,有的還主張投降,對此,詞人悲憤難平,寫下這首步稼軒原韻的詞,內(nèi)容也仿效稼軒,繼承和發(fā)揚了辛詞的愛國傳統(tǒng)。
起句“往事何堪說”。辛酸的往事那堪說起,靖康之恥,紹興年間屈辱的和約,朝廷奸佞當(dāng)?shù)馈。“往事”,高度概括了北宋滅亡到作者賦詞這一段時間的多少歷史變故,多少國恨家仇。正因為不堪說,所以一說起來便心境難平。詞人雖也游歷過江浙等地,但長期過的卻是隱居不仕的生活!澳钊松ズ,漫營裘葛”,人生在世,徒然張羅衣食,追求溫飽,不過是虛度年月而已。這里詞人下了“消磨”二字,透露了不甘寂寞的消息。詞人年輕時也有過報效祖國的理想,“少日功名頻看鏡,綠鬢鬅鬙未雪”。那時,他十分擔(dān)心國仇家恥未報,便蹉跎了歲月,于是對鏡頻繁,滿頭烏發(fā)油黑,他唯恐年華早逝,未老先衰,致使壯志不酬?墒,由于朝廷“諸公”未能“修飭內(nèi)治以待外攘“等原因,”漸老矣、愁生華發(fā)’,雖然才剛剛跨入漸老的年齡,卻因為愁而早生了華發(fā)。愁什么呢?國恥家仇何年報?痛傷神、遙望鬢河月!薄昂文陥蟆,何時報.什么時候才能報,不是不報,而是難報此仇,難雪此恥!遙望北國鬢山河月,不覺令人黯然神傷。劉學(xué)箕和南宋愛國詞人一樣,對北宋的淪滅是痛心疾首的。
劉學(xué)箕
劉學(xué)箕,生卒年均不詳(約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紹熙時期在世),字習(xí)之,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劉子惲之孫。生平未仕,但游歷頗廣,曾“游襄漢,經(jīng)蜀都,寄湖浙,歷覽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陳以莊跋)。
【賀新郎·往事何堪說原文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問說原文及賞析01-18
賀新郎·甚矣吾衰矣原文及賞析12-27
還原文及賞析01-19
月夜原文及賞析01-18
木瓜原文及賞析01-18
遠(yuǎn)游原文及賞析01-18
清明原文及賞析12-26
瑤池原文及賞析12-23
佳人原文及賞析12-22
出塞原文及賞析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