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雎說秦王》閱讀答案和原文翻譯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關(guān)于《范雎說秦王》原文及翻譯
據(jù)《史記》記載,范雎隨秦使王稽由魏入秦后,登上秦國的政治舞臺,面臨的是“內(nèi)專秦權(quán),外惡諸侯”的太后、穰侯等,而昭王此時又“厭天下辨士”。范雎如果不排擠出太后、穰侯等,自己便不能立身于秦國,所以他雖知此行“言不見信,禍不旋踵”,也只有從萬死中求一生之計!斗饿抡f秦王》記述的就是范雎在這樣一種背景之下的一次游說。面是小編整理的《范雎說秦王》原文及翻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原文:
范雎至,秦王庭迎范雎,敬執(zhí)賓主之禮,范雎辭讓。
是日見范雎,見者無不變色易容者。秦王屏左右,宮中虛無人,秦王跪而進(jìn)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有間,秦王復(fù)請,范雎曰:“唯唯!比羰钦呷G赝貂赵唬骸跋壬恍医坦讶撕?”
范雎謝曰:“非敢然也。臣聞始時呂尚之遇文王也,身為漁父而釣于渭陽之濱耳,若是者,交疏也。已一說而立為太師,載與俱歸者,其言深也。故文王果收功于呂尚,卒擅天下而身立為帝王。即使文王疏呂望而弗與深言,是周無天子之德,而文、武無與成其王也。今臣羈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 陳者,皆匡君臣之事,處人骨肉之間,愿以陳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問而不答者,是也。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誅于后,然臣弗敢畏也。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為臣患,亡不足以為臣憂,漆身而為厲,被發(fā)而為狂,不足以為臣恥。五帝之圣而死,三王之仁而死。五伯之賢而死,烏獲之力而死,奔、育之勇焉而死。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處必然之勢,可以少有補(bǔ)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何患乎?伍子胥橐載而出昭關(guān),夜行而晝伏,至于蓤水,無以餌其口,膝行蒲服,乞食于吳市,卒興吳國,闔廬為霸。使臣得進(jìn)謀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終身不復(fù)見,是臣說之行也,臣何憂乎?箕子、接輿,漆身而為厲,被發(fā)而為狂,無益于殷、楚。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輿,漆身可以補(bǔ)所賢之主,是臣之大榮也,臣又何恥乎?臣之所恐者,獨恐臣死之后,天下見臣盡忠而身蹶也,因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足下上畏太后之嚴(yán),下惑奸臣之態(tài),居深宮之中,不離保傅之手,終身闇惑,無與照奸;大者宗廟滅覆,小者身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窮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臣死而秦治,賢于生也!
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國僻遠(yuǎn),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慁先生,而存先王之廟也。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棄其孤也。先生奈何而言若此。事無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無疑寡人也!
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
注釋:
1、庭:指宮廷。舊本《古文觀止》此句作“王庭迎范雎”,按原文“王庭迎”下無“范雎”二字。
2、幸:表示尊敬對方的用語。
3、跽:古人席地而坐,姿勢是雙膝著地,臀部坐在自己腳跟上。“跽”是雙膝仍然著地,而把上身挺直起來;是一種表示恭敬,有所請求的姿勢。也稱為長跪。
4、呂尚:姜姓,呂氏,名尚,字子牙,號太公望。博聞多謀,處殷之末世,不得志,垂釣于渭水之陽,后遇文王輔周滅殷。文王:姬姓,名昌,生前稱周西伯或西伯昌,武王滅殷后追謚文王。遇呂尚于渭水北岸。
5、太師:商周之際高級武官名,軍隊的最高統(tǒng)帥。與后世作為太子的輔導(dǎo)官或樂師的“太師”,名同實異。
6、擅天下:擁有天下。按文王生前未及“擅天下”,也未“身立為帝王”。這里是合文王、武王二人籠統(tǒng)言之。
7、羇(jī)旅:作客他鄉(xiāng)。
8、匡君:糾正君王的偏差錯誤。
9、骨肉:這里指宣太后與秦昭王的母子關(guān)系。
10、厲:借作“癩”。
11、五帝:傳說中的上古帝王,《史記》據(jù)《世本》《大戴禮》定為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12、三王:指夏、商、周三代的開創(chuàng)者夏禹、商湯、周文王。
13、五伯:即春秋五霸。這篇文章指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14、烏獲:秦國力士,傳說能舉千鈞之重。秦武王愛好舉重,所以寵用烏獲等力士,烏獲位至大官,年至八十余歲。
15、奔、育:孟奔(一作賁)、夏育。戰(zhàn)國時衛(wèi)國人(一說齊國人)。據(jù)說孟賁能生拔牛角,夏育能力舉千鈞,都為秦武王所用。
16、伍子胥:名員,字子胥,春秋時楚國人。楚平王殺其父兄伍奢及伍尚,子胥逃奔鄭,又奔吳,幫助吳王闔閭即位并成就霸業(yè)。橐(tuó):袋子。昭關(guān):春秋時楚吳兩國交通要沖,地在今安徽含山縣北。伍子胥逃離楚國,入?yún)峭局薪?jīng)此。
17、蔆水:即溧水,在今江蘇省西南部,鄰近安徽省。
18、蒲服:同“匍匐”。
19、吳市:今江蘇溧陽!秴窃酱呵铩肪砣骸埃ㄗ玉悖┲羺,疾于中道,乞食溧陽!
20、闔廬:吳王闔閭,前514年至前496年在位。
21、箕子:商紂王的叔父,封于箕(今山西太谷東北)。因諫紂王而被囚禁。武王克殷,才得到釋放。接輿:春秋楚隱士,人稱楚狂,曾唱《鳳兮》歌諷勸孔子避世隱居。據(jù)史籍記載,箕子、接輿都曾佯狂,但未見有“漆身為厲”的事。
22、蹶:跌倒。
23、太后:指秦昭王之母宣太后,姓羋。秦武王舉鼎膝部骨折而死,子昭王即位才十九歲,尚未行冠禮,宣太后掌握實權(quán)。
24、保傅:太保、太傅。周代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這里泛指輔佐國王的大臣。
25、宗廟:古代帝王、諸侯等祭祀祖宗的處所,引申為王室的代稱。
26、慁(hùn):打擾,煩勞。
翻譯
范雎來到秦國,秦昭王在階前迎接他,很恭敬地行賓主之禮。范雎謙讓不肯接受。接見范雎當(dāng)天,凡是看見范雎的人,無不敬畏肅穆。秦昭王斥退左右,宮中空無一人。秦昭王跪著請求說:「先生愿意教導(dǎo)寡人什麼呢?」范雎說:「喔,喔!垢粢粫䞍,秦昭王再度請求。范雎仍說:「喔,喔!惯@樣的前后三次。秦昭王長跪說:「先生不愿意教導(dǎo)寡人嗎?」
范雎謝罪說:「不敢如此。臣聽說當(dāng)初呂尚遇見周文王時,不過是個漁父,在渭水北岸釣魚。像這樣,雙方交情是很疏淡的,可是一次交談,周文王便立他為太師,載他一同回去,這是他們交談很深入啊。所以周文王果然得到呂尚的輔佐之功,據(jù)有天下,身為帝王。假如當(dāng)時周文王忽略了呂望而不肯跟他深談,那么周便沒有天子的德行,而周文王武王也就無從成就王業(yè)了,F(xiàn)在臣只是客卿,和大王交情疏淡,而所要陳述的,都是匡正君臣的事,又處在大王的骨肉之間。臣雖然愿意陳述一片愚忠,但還不知道大王的心意。大王問了三次,臣之所以沒回答,就是這個緣故。
「 臣并非有所畏懼而不敢說。即使明知今天說了,明天就有殺身之禍,臣也并不害怕。只要大王相信并且實行臣所說的話,即使死亡,臣也不以為痛苦;即使逃亡,臣也不以為憂愁;用漆涂身,成為癩子,披頭散發(fā),成為瘋子,臣也不以為恥辱。五帝那樣的圣人也會死,三王那樣的仁人也會死,五霸那樣的賢人也會死,烏獲那樣的力士也會死,孟賁夏育那樣的勇士也會死。死,是任何人都不能避免的。在必然會死的形勢下,能夠?qū)η貒杂醒a(bǔ)益,這是臣最大的心愿,臣有什么可害怕的呢?伍子胥藏在袋子里逃出昭關(guān),晚上趕路,白天藏匿,到了菱水,沒有食物充饑,跪爬著在吳國市上行乞,終于復(fù)興吳國,使闔廬成為霸主。如果臣能像伍子胥那樣進(jìn)獻(xiàn)計謀,即使遭到幽禁,終身不再相見,臣的主張已經(jīng)實行,臣還有什么憂愁呢?箕子接輿,涂漆在身上成為癩子,披頭散發(fā)裝做瘋子,對殷楚并沒有幫助。假如臣和箕子接輿一樣,但可以有助于所敬佩的賢主,這是臣最大的榮幸,臣有什么可羞恥的呢?
文集簡介
《戰(zhàn)國策》是中國古代的一部歷史學(xué)名著。它是一部國別體史書(《國語》是第一部)又稱《國策》。主要記載戰(zhàn)國時期謀臣策士縱橫捭闔的斗爭。全書按東周、西周、秦國、齊國、楚國、趙國、魏國、韓國、燕國、宋國、衛(wèi)國、中山國依次分國編寫,分為12策,33卷,共497篇,約12萬字。所記載的歷史,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滅范氏,下至公元前221年高漸離以筑擊秦始皇。是先秦歷史散文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
【《范雎說秦王》原文及翻譯】相關(guān)文章:
《范雎說秦王》閱讀答案和原文翻譯04-16
范雎傳原文及翻譯07-25
戰(zhàn)國策《范雎說秦王》原文及注釋及譯文及鑒賞06-07
《秦王謂唐雎曰》閱讀答案及翻譯10-23
秦王怫然怒的原文及翻譯01-05
秦王飲酒原文翻譯及賞析11-30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翻譯06-15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翻譯10-16
荊軻刺秦王原文翻譯08-29
《荊軻刺秦王》的原文及翻譯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