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風建設年的倡議書范文
教風學風是學校辦學思想、教育質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下面是教風建設年的倡議書范文,歡迎參考閱讀!
教風建設年的倡議書范文1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佛教事業(yè)逐漸恢復并迎來了歷史上最好的時期,整個社會對佛教界關于自身建設的要求和呼聲也越來越高,而道風建設是自身建設的基礎,佛教人才自身的問題是根本性問題。正如趙樸老曾經(jīng)指出的':伴隨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寺院財富的增多,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的負面影響也顯現(xiàn)出來。武漢市佛教界道風建設總體是良好的,絕大多數(shù)僧眾能勤修三學,嚴凈毗尼。但是,由于市場經(jīng)濟和社會不良風氣的沖擊,我市佛教界也不同程度地出現(xiàn)了信仰淡化、戒律松馳、道風不純等現(xiàn)象。為了純正道風,切實維護我市佛教的良好形象,促進佛教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特發(fā)出如下倡議:
一、旗幟鮮明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愛國愛教,自覺做到兩個維護,爭做信仰堅定、造詣精湛、學修并重的模范僧才。
二、大型活動,如法如律;弘法講經(jīng),契理契機;佛事活動,遵章守法;內部管理,公開透明。
三、自覺保持佛教的清凈莊嚴。積極履行佛教服務社會、凈化心靈、完善人格、解脫煩惱、趨向菩提的重大責任。堅持以戒為師,以法為師,正信正行,純正道風。
四、勤修三學而不犯戒空談;和合大眾而不拉幫結派;感恩隨喜而不貪著嫉妒;謙虛謹慎而不驕奢浮躁;利樂有情而不損人利己。
五、繼承發(fā)揚“慈悲喜舍、濟世利人”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知恩報恩”的佛子情懷,服務和諧,獻身發(fā)展;立足公益,關注民生;服務社會,回報大眾。
六、僧儀整潔,行坐端莊;禮貌坦誠,言談有度;經(jīng)濟交往,以誠為先;培養(yǎng)人才,甘為人梯;教義闡述,推陳出新;對外交往,不失風范。
教風建設事關佛教形象,事關佛教的發(fā)展與興衰。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努力,勇猛精進,大力踐行“人間佛教”理念,共創(chuàng)武漢佛教的美好明天!
武漢市佛教協(xié)會
教風建設年的倡議書范文2
縱觀中國道教1800年歷史,凡是太平盛世、思想純潔、道風端正的時候,道教就會興旺發(fā)達,如魏晉南北朝經(jīng)過寇謙之和陸修靜改革后的天師道,道風得以整肅,教業(yè)走向純潔,而成為官方宗教;唐代道教,在李唐王朝的推動下,道風純正,高道輩出,教業(yè)蔚為壯觀;清代王常月大律師在北京白云觀通過授受戒律,清整道風,使道教“龍門中興”。當代社會,盛世隆興,我們道教同樣面臨道風建設的新要求。
一、做有“道”之士。
對于“道士”的理解,應該是“有‘道’之士”,核心是“道”的信仰。這是我們道教在建立組織和參與社會,顯示其宗教功能和社會身份的重要標志。所有我們以道傳教,正信傳教;以法傳教,正行傳教;以術傳教,方便傳教!兜赖陆(jīng)》第六十七章所說的“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二、做一個“愛國愛教”之士。
“愛國愛教”是新時代政府對我們的要求,是“政治上靠得住,學識上有造詣,品德上能服從”的旗幟。這個應該是我們道士自覺行為準則,是道教徒修養(yǎng)的重要內容。對于“愛國”,自然有愛的道理。我們偉大的祖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可歌可泣的英雄,吃苦耐勞的人民,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感到自豪。第一,擁護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擁護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第二,遵守國家法律規(guī)定;第三,積極投入到祖國經(jīng)濟建設的偉大事業(yè)中。對于“愛教”,第一,道心要堅,就是要有堅定的道教信仰;第二,道術要精,就是要刻苦學習道教學問,不論是道教知識、科儀修持或宮觀管理等,都學精學通;第三,道戒要嚴,就是要嚴格遵守戒規(guī)紀律,不論是衣著飲食、殿堂作業(yè)、早晚功課或者出入宮觀等,都要照規(guī)矩辦事。
三、做“有善”之士。
有道之士要常行善事,尊道貴德,就像《太上感應篇》中所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本褪且簧錾剖拢灰鰤氖。這個“善”就是一切行為符合天地萬物的自然,反之“惡”就是逆自然和社會規(guī)律的各種行為。具體地說:愛護自然環(huán)境。我們不僅要愛護自己的生命,而且要愛大自然一切生命,如花、鳥、蟲、魚等以及植物和微生命和它們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這樣我們才能做到真正的“善”。忠就是忠于我們國家和民族,忠于自己的'道教信仰,不做有傷國格、人格和道教形象的事。
四、做“修煉”之士。
道教是講求修煉的,一者是為了修身養(yǎng)性;二者是為了修身證道,我命由我。歷史賦予我們難得機遇和極好條件,一定要懂得珍惜,善加利用。不要受社會上追名逐利之風的影響,要保持清醒頭腦,堅持腳踏實地,切忌浮躁飄忽,防止急功近利。要有超越的境界和清靜的心態(tài),正確對待榮譽和地位,淡泊名利,培根固元,傾心向善,利益人群,靠學習、修行、持戒去成就功德,靠學養(yǎng)、德行、人格去贏得尊重,正所謂“桃李無言,下自成蹊”。宗教教職人員的言行舉止,不僅要讓信教群眾信服,還要自覺接受并經(jīng)得起社會輿論的監(jiān)督,真正做到“內強素質,外樹形象”。
【教風建設年的倡議書】相關文章:
鄉(xiāng)風文明建設倡議書09-22
班風學風建設總結05-18
班風建設建議書(精選8篇)12-14
文明建設倡議書03-02
建設校園倡議書06-07
建設家園倡議書02-14
建設募捐倡議書05-17
村莊建設倡議書05-19
祠堂建設倡議書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