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管理》讀后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體會呢?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質量管理》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從我走上生產管理這個職業(yè)生涯,關于“產品質量到底是生產出來的還是檢驗出來的”這個爭論焦點,一直壓抑在我心中。后來隨著讀過關于生產管理、精益生產、質量管理等好幾本書之后,逐步認識了質量領會了質量,也釋懷開了這個的焦點,終于理解“產品質量是生產出來的,不是檢驗出來,只有在生產過程中注重每個環(huán)節(jié),嚴格按照生產工藝和作業(yè)指導書要求進行作業(yè),才能保證產品的質量。
可是“質量是生產出來的還是檢驗出來的”這個話題,至少在今天我還是聽到有些企業(yè)里生產和質量管理者在爭論這個焦點,生產者說質量是檢驗出來的,不合格品銷售給客戶都是檢驗員沒有把好關;檢驗員說質量是生產出來的,生產部門如果不制造不合格品,銷售給客戶都是合格沒有瑕疵的產品,同樣市場上就沒有劣質產品!時至今日,很多的公司,一但有客戶投訴存在質量問題,就把責任往品質部門推,認為這就是品質部門的責任,因為很多公司都存在著這樣的錯誤觀點:1、容許少數(shù)的一定比例的不良,意外的瑕疵是無可避免的;2、品質是品管部門的責任;3、只重視產品的檢驗,檢驗人員也需要負責解決瑕疵品;4、出了質量問題,都覺得是質量部門的事情。
我想有些企業(yè)做品管工作的朋友,都或多或少有過這樣的感受,往往寫客戶投訴8D報告時,品質部一二個人完成,其他部門基本上不管;老板覺得品質不是很重要,研發(fā)生產銷售很重要,賺錢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品質部門在公司里的地位和研發(fā)生產銷售不能相提并論,往往說了幾句真話,就該被閃人了。
那么,產品質量到底是生產出來的還是檢驗出來的呢?
首先我們要分析先與后、主動與被動的關系。眾所周知,產品生產在前,檢驗在后,換言之,只有先生產出產品,才能交給檢驗員檢驗,如果沒有產品就無從檢驗,何來優(yōu)劣的結果?顯然生產是主動的,檢驗是被動的!爱a品質量是生產出來的,不是檢驗出來的”這一理念之前,早期的質量管理僅限于質量檢驗,僅能對產品的質量實行事后把關。威廉·戴明的這句質量名言指出,只有在生產過程中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嚴格按照生產工藝和作業(yè)指導書要求進行,才能保證產品的質量。如果忽略過程控制,只靠檢驗,是不可能保證產品質量的,因為產品質量檢驗,只能剔除不良品和廢品,并不能提高產品質量。也就是說,質量控制的重點決不能放在事后把關,而必須放在制造階段,即開發(fā)設計和生產過程階段。
產品質量全靠開發(fā)設計、測試驗證、物料采購、加工制造、包裝運輸來保證,把這些環(huán)節(jié)控制好,質量自然就控制好了。所以要使全員都認識到,產品的品質不好,產品就沒有市場,產品沒有市場,企業(yè)就失去了利潤來源,時間長了,企業(yè)就會倒閉,隨之而來的就是員工失業(yè)。當然對于公司來說,即使產品市場良好,但也要“居安思!保旬a品品質做得更好,營造更好的企業(yè)口碑。俗話說:“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下面是我在公司生產管理過程中,學習到關于質量管理要求樹立的幾個意識分享給大家!
1、樹立品質的客戶意識,一切以客戶為中心,把自己看成客戶,把自己看成是下一道工序的操作者,把自己看成是產品的消費者。這樣,在工作當中就會自覺地把工作做好,大家都把工作做好了,產品的.品質才會有保證,如果在工作中偷工減料,危害的將是自己的切身利益。
2、樹立品質的預防意識,“產品的品質是生產出來的、設計出來,不是靠檢驗出來的,第一時間就要把事情做好。”這不是一句口號,這很好地體現(xiàn)了產品質量的預防性,如果品質控制不從源頭開始,將很難控制產品的質量,很難預防品質問題的發(fā)生。
3、樹立品質的責任意識,產品質量問題有80%出于管理層,而只有20%的問題起源于員工,也就是說,管理者可控缺陷約占80%,操作者可控缺陷一般小于20%。在管理者完善管理水平的同時,還必須要使操作者明白如下四點:
操作者知道他怎么做和為什么要這樣做;操作者知道他生產出來的產品是否符合品質的要求;操作者知道他生產出來的產品不符合質量要求將會產生什么樣后果;操作者還要學會具備對異常情況進行正確處理的能力。
4、樹立品質的持續(xù)改善意識,品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品質改善是一個持續(xù)的、不斷完善的過程,它遵循PDCA模式:
P—計劃:根據(jù)產品的要求,制定改善計劃;
D—實施:實施計劃;
C—檢查:根據(jù)產品要求,對過程和產品進行檢驗;
A—處置:采取措施,以持續(xù)改進產品品質。
只有這樣,我們的產品質量才會不斷上升,也只有這樣不斷地提高質量及創(chuàng)新,才會不斷地取勝于市場。
5、樹立品質的成本意識,保證品質,追求利潤是企業(yè)永遠的目標。企業(yè)要發(fā)展,不得不注重生產的成本,然而成本與品質息息相關,品質做得好,可以將產品的成本降到最低,如果產品的質量不好,經常遭到客戶退貨投訴,那么他的成本將會居高不下,甚至將企業(yè)逼到絕境。好多企業(yè)衰敗的原因:并不是因為沒有客源、沒有訂單,而是因企業(yè)內部管理得不好,成本降不下來而無法參與市場競爭。但品質也不是越嚴對企業(yè)越有利。相反,過分地提高產品品質將造成品質過剩,也同樣提高了生產成本。所以我們在生產時,要求各工序和環(huán)節(jié)嚴格按客戶標準要求去做去檢查,這樣我們才會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優(yōu)勢。
6、樹立品質的教育意識,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品質管理觀念也在不斷地更新,需要不斷學習,加強內部培訓,提高全員工作創(chuàng)新能力,將會使企業(yè)欣欣向榮,日新月異。所以說,“品質始于教育,終于教育!奔毠(jié)決定成敗,態(tài)度決定一切,只有樹立超強的品質意識,在質量上精益求精,孜孜不倦執(zhí)著追求,才能把品質做好,才能把品質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企業(yè)才能走的更高、更遠、更加壯大。
【《質量管理》讀后感】相關文章:
質量管理口號01-24
科室護理質量管理方案04-08
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guī)范12-03
質量管理部工作總結04-05
醫(yī)療服務質量管理方案04-09
質量管理制度15篇05-26
質量管理部門工作總結04-26
物業(yè)質量管理演講稿范文03-17
質量管理體系學習心得01-04
開展質量管理活動實施方案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