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有感
《史記》有感
讀《史記》,在于我,可謂苦樂參半。長達(dá)五十二萬六千字的巨著,囊括了三千年歷史(上自軒轅黃帝下至漢武帝),千百個英雄(上自帝王將相、皇親國戚,下至民間豪杰),要靜心讀完談何容易!然而其翔實的史料,生動的故事;精微的細(xì)節(jié),精辟的評論又使我?guī)捉朊。故,雖時斷時續(xù),然不舍不棄,耗時兩年余,終于將其淘盡。
有道是“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鑒可以知榮辱!弊x完《史記》,掩卷而憶,千思萬慮驟然聚焦于一人——范蠡。他,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他,出身貧寒,學(xué)富五車,文韜武略,無所不精!實可謂“觀此君可知興替,識此君可知榮辱”也!
你也許沒聽過他的大名,但一定見過他的足跡:在“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中,在中華商圣的軼事里;你家是否掛過文財神的畫像?是否聽人說過《陶朱公生意經(jīng)》?——奇人、奇書、奇跡;然而又平凡如常,人人皆可效仿。
且不談他輔助越王勾踐時的非凡謀略,大功告成后,越王成了天下的霸主,范蠡自己也做了越國的上將軍。然而他卻急流勇退,收拾起細(xì)軟,帶上親信仆從“乘舟浮!,一去不返。
話說范蠡渡海來到了齊國,改名換姓,自稱叫做鴟夷子皮,帶領(lǐng)全家人“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產(chǎn)。”沒過多久便積起了幾十萬的家產(chǎn)。齊人甚為欽慕,拜他為宰相。范蠡卻喟然感嘆:“居家則致千金,居官則致卿相,此布衣之極也。久受尊名,不祥!庇谑,他再次激流勇退,向齊王歸還了相印,散盡家財給朋友和老鄉(xiāng),帶上細(xì)軟,又悄悄離開了齊國,來到陶邑。并再次更換了姓名,叫陶朱公。父子重又“苦心戮力”,耕田放牧,經(jīng)商積資!笆拍曛腥虑Ы穑俜稚⑴c貧交疏昆弟”。不僅成了當(dāng)時的首富,且成為“最早的有名有姓的慈善家!彼抉R遷盛贊曰“范蠡三遷皆有榮名,名垂后世!薄按怂^富而好行其德者也!
細(xì)讀范蠡的事跡,你會一次再次為之震撼。無論是治國還是經(jīng)商,范蠡的成就都到達(dá)了登峰造極的地步。盡管《史記》中沒有專門為他立傳,但《越王勾踐世家》若抽去了他的作為,便足以坍塌;而《史記》的壓卷之作《貨殖列傳》更處處浸透了他的智慧。像融入血液的基因,范蠡的才智已融入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
那么,范蠡又是緣何成功的呢?讀完《史記》,掩卷而憶,司馬遷的一句話豁然腦際:“與時逐而不責(zé)于人”——噫,無需踏破鐵蹄!所謂“與時逐”,意即審時度勢,抓住時機(jī)。范蠡曾跟勾踐說過,對待時機(jī)就像政府抓捕逃犯一樣。他深知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天就是時機(jī),“時不我待,稍縱即失。疏于此而欲其功,無異緣木求魚。”而“不責(zé)于人”意即“擇人而于人不負(fù)之”。在輔佐越王時,盡管他已看透了勾踐其人“可以共患難,不可共安樂”;但仍然不失承諾:“我答應(yīng)幫你就幫到底”。于是“既苦心戮力,與勾踐深謀二十余年”,幫其實現(xiàn)了滅吳興越的偉業(yè);又能及時全身遠(yuǎn)害,避開了政治漩渦。他將自己治國治軍的知識、經(jīng)驗、能力運用于治產(chǎn)經(jīng)商;“視物之情與勢而計所為,不求于心,不責(zé)于人!逼渌赃x中齊國,是因為“齊地帶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具有良好的從事生產(chǎn)的條件;而再遷陶邑,則是認(rèn)為此地“處天下的中心”,是個貿(mào)易往來,貨物集散的樞紐,如果在這里做買賣肯定可以發(fā)財”。其經(jīng)商理念更處處體現(xiàn)了“與時逐而不責(zé)于人”,例如:
“廢居,候時轉(zhuǎn)物,逐什一之利” 意思是低價時買進(jìn)儲存,上漲時再賣出。堅持薄利多銷,只賺十分之一的利潤。
“旱則資舟,水則資車,物之理也!焙禃r,要備船以待澇;澇時,要備車以待旱,世上的道理就是如此。
“夫糶,二十病農(nóng),九十病末,末病則財不出,農(nóng)病則草不辟矣。上不過八十,下不減三十,則農(nóng)末俱利,平糶齊物,關(guān)市不乏,治國之道也。”出售糧食,每斗價格二十錢,農(nóng)民會受損害;每斗價格九十錢,商人要受損失。商人受損失,錢財就不能流通到社會;農(nóng)民受損害,田地就要荒蕪。糧價每斗價格最高不超過八十錢,最低不少于三十錢,那么農(nóng)民和商人都能得利。糧食平價出售,并平抑調(diào)整其他物價,關(guān)卡稅收和市場供應(yīng)都不缺乏,這是治國之道。
“務(wù)完物,無息幣。”積貯貨物,務(wù)求完好牢靠;資金不能壓在手中,要保持貨幣的流動不息。
“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薄N飪r貴到極點,必然下跌;賤到極點,必定攀升。當(dāng)商品昂貴之時,就應(yīng)毫不猶豫迅速拋出,視之如糞土而不惜;當(dāng)商品低廉之際,又要毅然乘時買入,視同珠玉而倍加珍惜。
……
而范蠡救子的故事(見“越王勾踐世家”)更生動演繹了他“知人善任”的睿智,令人由衷敬服,拍案叫絕!
淘盡《史記》方識君,百感交集……唉,一句話——相見恨晚!在信息爆炸,誘惑無窮的當(dāng)今,要淘盡五十二萬六千字的《史記》談何容易!作為過來人我力薦“插讀”——就先讀這兩章:“越王勾踐世家”、“貨殖列傳”,連譯文帶原文不過45頁,僅為全書2595頁的60分之一。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鑒可以知榮辱”。如果你是應(yīng)屆學(xué)子,大可不必因名落孫山而惶惶;如果你是在職人士,也不必為保住一席不稱意的職位而苦熬;如果你官場失意,更不妨換條路再走!晒Σ]有絕對的模式,你只需記住“與時逐而不責(zé)于人”
【《史記》有感】相關(guān)文章:
觀谷文昌有感(精選15篇)10-24
流水線有感01-18
看千島湖捕魚有感01-18
《把心交出來》有感07-19
有感觸的勵志語錄290句10-16
照顧老人有感作文(精選43篇)01-14
讀《秋天的懷念》有感850字10-31
讀《秋天的懷念》有感850字10-31
讀《秋天的懷念》有感850字10-31
讀《秋天的懷念》有感850字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