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數學第八冊《猜數游戲》教學反思
北師大版數學第八冊《猜數游戲》教學反思
1.游戲貫穿全課,巧妙設置懸念。
上課伊始,教師與學生進行交流,“今天我和同學們來玩一個游戲好嗎?”這一句話把全班學生的注意力凝聚在一起,學生在本子上隨意寫數,教師猜數猜不到后,拿出了秘密武器,學生心中一定很疑惑,這個導入像磁石一樣把學生吸引住,迅速又巧妙地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
“你能告訴我,你的數乘2加20等于多少嗎?”根據這一條件教師很輕松地猜到學生所寫的數,教師接著問:“同學們,我的秘密武器厲害嗎?我也想好了一個數,你想猜一猜嗎?”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是教師猜學生的數,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學生猜教師的數。在師生共同總結出計算方法后,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猜數活動,把猜數游戲情境貫穿課堂的始終,喚起學生對知識的渴望與追求,伴隨著積極的情感體驗關注數學問題,并進行思考而求索。
2.關注學生的數學思考,讓學生經歷數學化的過程。
教師繼續(xù)追問“我心里想好一個數你能猜出來嗎?”引導學生用教師的秘密武器去做。在教師把自主權交給學生后,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多樣的,黑板上呈現(xiàn)出如:老師的數×2+20=100,(100-20)÷2=40,2×X+20=100,2X+20=100。并讓學生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學生經歷了“想——做——說”這一過程,給學生足夠的發(fā)展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經歷“數學化”與“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展現(xiàn)學生的思維全過程。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在課前做了充分的預設,高質量的預設也是本課教學成功的前提。
學生從猜數——找自己的秘密武器——試做——板演——說想法這一過程都以學生為本,教師只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新知識是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的,因為這種發(fā)現(xiàn)最容易讓學生掌握內在的規(guī)律,理解也最深刻。教師這節(jié)課在關注學生獲得知識結果的同時,也關注知識獲得的過程。 3.注重“預設”,更注重“動態(tài)生成”。
教師應該如何預設才能促使學生在猜數游戲的學習中,得到有效的發(fā)展呢?教師在課堂上又如何和同學作平等的生成性的對話呢?猜數游戲這一課,經過反復試講、研究,最終呈現(xiàn)給大家。在試講時有一班的學生形成了思維定式,aX+b=c的形式掌握得很好,而解決aX-b=c學生出現(xiàn)了較多的問題。所以在拓展練習中有兩種預設,學生練習aX-b=c,如果學生完成得較好繼續(xù)進行猜數游戲。反之,再做一道類型題鞏固,取消一個游戲。在這次的教學中,學生確實出現(xiàn)了不少錯誤,所以采用了后一個設計,又做了一道練習題。每一次的設計教師在充分研究教材設計意圖的基礎上,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綜合考慮教學中不確定的因素,根據課堂生成,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教師的預設是有效課堂教學的基礎,生成應該是預設的升華和歸宿。
【數學第八冊《猜數游戲》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登山游戲》教學反思12-20
《億以上數的寫法》教學反思09-25
《近似數》的教學反思(精選19篇)09-21
數學教學反思03-19
《商的近似數》教學反思(精選13篇)10-11
職高數學教學反思03-19
時間與數學的教學反思03-19
數學的教學反思大全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