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免费网,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成久久久久三级

江蘇雨花臺導游詞

時間:2024-04-25 10:21:26 煒玲 導游詞 我要投稿

江蘇雨花臺導游詞(通用9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導游,就有可能用到導游詞,導游詞是導游員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傳播文化知識的工具,也是應用寫作研究的文體之一。那么優(yōu)秀的導游詞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江蘇雨花臺導游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江蘇雨花臺導游詞(通用9篇)

  江蘇雨花臺導游詞 1

各位游客:

  一座灰色的大理石上刻著三個紅色大字:“雨花臺”。我和母親注視著這簡簡單單的三個字,下定決心要在這山上走一遭,才不負此行。

  深綠色的松柏在坡上郁郁蔥蔥,我們拾階而上。正是下午一點多鐘,陽光始終火熱的炙人。走過上下臺階,映入眼簾的是兩排高大的雕像墻。潔凈的漢白玉,一群男女或站著或曲著腿,手上全帶著手銬。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個女子,她手帶著鐐銬,卻將手向上高舉著,站立著,挺直了脊背,一頭齊肩短發(fā)飄在腦后,雙眼射出一種難以言說的光芒,有著憤恨、有著不甘、更多的是一股頑強不屈的堅定信念。藏在樹叢間的音響,是女音。低沉地訴說著這些年輕烈士的英勇事跡。在墻上的他們沒有一點畏懼,全部都以一種憎惡的堅決看著前方。他們是在怒斥敵人的冷酷與卑鄙嗎?還是在向敵軍和世人表示自己永遠不會背叛祖國且堅信總有一天正義會戰(zhàn)勝邪惡?

  懷著沉重的心情,我們向著林蔭道上走去。挺拔的松樹直指蒼天,墨綠的不屈著。夏蟲在林間此起彼伏,幾點陽光從枝丫的縫隙中漏下來,似碎金。悶熱的氣息鉆入肌膚,額頭開始滲出細汗,不知不覺,我們看見了一片空草地,悄然走上,一座比樹木矮些的石碑豎立著,是小型的烈士英雄紀念碑。一條窄窄的羊腸小徑在已經枯黃一小片的草地上鋪向它,顯得孤獨而寂寞,幾乎沒什么人會注意到。

  停留了一會兒,我們繼續(xù)向前。陽光已經變得無比炙熱,火辣辣地烤著整個世界,時針已指向三點。雙腿酸脹而麻木,踏在黑色的石子路上,有些機械,衣背已經完全濕透。到了!到了!幾百級臺階連上一個平臺,上面矗立著一座高大的漢白玉石碑,是雨花臺烈士紀念碑。入口處的臺階是一對青年男女的雕像,一左一右微低著頭,在為革命烈士默哀。高大的石像流露出一種悲哀,緬懷著所有烈士的生命。一面碧水的湖泊在微風下晃動著倒影,一切都呈現(xiàn)出一種沉重的墨綠色。

  我們顧不上辛勞與疲憊,懷著虔誠的心情,爬上這幾百個臺階。抬頭仰望著,氣氛莊嚴而肅穆。藍的`天,白的云,天寬地廣,人們在它面前顯得如此渺小。我也不顧炎熱的太陽,拖著酸疼的腿向前奔去。至碑前,只見一簇火苗在碑前燃燒,那是永遠不滅的革命之火。有一塊紅色的大碑罩在一個玻璃框中,上面是幾個金光閃閃的大字——我們的子孫們會經常來這里。一群白鴿棲息在碑上,潔白映襯著潔白,還原成人性中最堅韌的本質。

  或許世界上不只雨花臺這樣令人震撼的地方,但它卻讓我第一次實實在在地被這種民族氣節(jié)所震動,親身經歷了這樣的博大與神圣。

  江蘇雨花臺導游詞 2

各位游客:

  雨花臺是一座以自然山林為依托,以紅色旅游為主體,融和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為一體的全國獨具特色的紀念性風景名勝區(qū)。雨花石是這里的特色,但并不產于這里(產自南京六合)。

  六朝雨花凝天地神韻,一部青史鑄千秋圣臺。

  雨花臺是一座松柏環(huán)抱的秀麗山崗,高約100米、長約3.5公里,頂部呈平臺狀,由2個緊緊相依的山崗組成:東崗名為梅崗,中崗也稱鳳臺崗。歷史上曾將向西延伸至安德門外的西崗(即石子崗),與前兩個山崗合稱聚寶山,明朝的南京南門──聚寶門(今中華門),即由此山而得名。雨花臺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烈士殉難處,在這里遇難的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達10萬之多。

  雨花臺還是歷代文人墨客乃至帝王將相吟詠之地,從李白、王安石、陸游、朱元璋、康熙、乾隆到魯迅、田漢、郭沫若、劉海粟、陳運和,都留下了吟詠雨花臺的優(yōu)美詩篇。由于雨花臺是南京城南的一處制高點,成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東晉豫章太守梅頤曾在此抵抗外族入侵,南宋金兵入侵,抗金名將岳飛在此痛擊金兵;此后的太平天國“天京保衛(wèi)戰(zhàn)”,辛亥革命“討伐清兵”,抗日戰(zhàn)爭“首都保衛(wèi)戰(zhàn)”,都曾在此掀起連天烽火,雨花臺也因此逐漸荒蕪。

  如今的雨花臺,已是一座以自然山林為依托,以紅色旅游為主體,融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為一體的全國獨具特色的紀念性風景名勝區(qū)。

  雨花臺陵園大門由花崗石砌成,高11.7米。大門內三面環(huán)山的'廣場上聳立著一座烈士群雕,雕像高10.3米、寬14.2米,由179塊花崗石拼裝而成,是中國目前最大的花崗石群雕。雕像采用了上實下虛的手法,著重刻劃了烈士的面部神態(tài)。兩側的環(huán)陵大道可直達雨花臺主峰,主峰上矗立著一塊42.3米高的石碑,碑身正面鐫刻著鄧小平親筆題寫的"革命烈士紀念碑"七個金字,背面刻著紀念碑文。碑前還豎有一座高5.5米的烈士青銅塑像。在紀念碑南邊的山崗上還有一座呈"U "字型,頗具民族風格的花崗巖結構的大型建筑--"革命烈士紀念館"。館長94米、寬49米,主堡高26米,建筑面積5900平方米,館內陳列著烈士們的遺像、遺書和遺物等。

  雨花臺風景名勝區(qū)由名勝古跡區(qū)、烈士陵園區(qū)、雨花石文化區(qū)、雨花茶文化區(qū)、游樂活動區(qū)和生態(tài)密林區(qū)六大功能區(qū)組成。近年來,新、復建了雨花閣、二忠祠、木末亭、乾隆御碑亭、方孝孺墓、辛亥革命人馬冢、甘露井、曦園、怡苑、梅崗等20余處名勝古跡和樓臺亭閣館。

  江蘇雨花臺導游詞 3

各位游客:

  大家明白雨花臺的主峰高度是海拔60米,如果有的朋友覺得不夠高的話,還能夠在地下展廳乘電梯直達碑頂,到達海拔102米的.高度,遠眺金陵通衢廣廈,俯瞰雨花臺風景名勝區(qū)秀色。

  此刻我們下至紀念碑一層平臺。從那里向南望去,倒影池、紀念橋、紀念館、忠魂亭等建筑依次映入眼簾。整個建筑群,依地勢而建,布局流暢,錯落有序,肅穆莊嚴,氣勢恢宏。

  雨花臺主峰峰頂平臺上聳立的是烈士紀念碑,原碑為奠基碑,碑上刻有“死難烈士萬歲”6個金光閃閃的大字,是集書跡而成。新建的紀念碑碑體上“雨花臺烈士紀念碑”8個大字由題寫。

  雨花臺革命烈士紀念館位于雨花臺任家山上,是由原來的安隱寺改建而成的,1956年正式對外開放,1983年重建,為兩層白色古典式建筑,館名由題寫。館內收集了1000萬字史料和1500件實物,展示了輝代英、鄧中夏等71位烈士的照片、遺作和輔助材料800多件。

  今天,當我們踏著雨花臺灑滿烈士鮮血的陵園上地,憑吊為革命捐軀的先烈們時,革命先烈那不屈不撓、視死如歸的革命精神,將永遠激勵我們前赴后繼、勇往直前地為革命理想而奮斗。

  江蘇雨花臺導游詞 4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各位來雨花臺風景名勝區(qū)參觀游覽。此刻我們所處的位置是在雨花臺風景名勝區(qū)的北大門,在開始游覽之前,請大家聽我說一個傳說故事。

  故事發(fā)生在南朝時期梁代天監(jiān)年間,當時的佛教十分盛行,雨花臺一帶寺廟林立香煙繚繞。相傳一位叫云光法師的'高僧,就在那里一處峰高林深,禪境幽遠的地方設壇講經說法。高僧佛學深厚,口吐蓮花,滔滔不絕,聞道者,如癡如醉,集聚數(shù)日不散。這天,講經壇上,飄過幾朵彩云,突然天光一閃,頃刻間,七彩花兒,如雨墜下,遍布山崗。卻道是那云光說法竟使天神動了真情,淚眼婆娑。從此高僧講經處便留下了雨花臺之名。而落下的七色花便幻化為大家熟知的雨花石。

  其實,雨花臺的真正得名,還得從地質上說起。各位此刻站的位置是古長江的河道,那時,滔滔江水,就在我們的腳下翻卷。之后由于地殼變動,江道北移,造成礫石沉積,地質上稱為"雨花石層"。其石呈卵形,質含瑪瑙,光彩晶瑩,五色斑斕,紋絡旖旎。由于那里地勢較高,到達海拔60米,又盛產雨花石,故稱雨花臺,當是名符其實的。

  因雨花臺最高海拔60米,是我們南京城南的一處制高點,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1920年,蔣介石背叛革命。雨花臺成為他屠殺革命志士的主要刑場。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從1920年到1949年間,在那里犧牲的共產黨人、革命志士,竟在十萬人以上。新中國成立以后,為緬懷先烈,黨和政府決定在此修建雨花臺烈士陵園。此刻,雨花臺革命烈士陵園不僅僅是南京市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和愛國教育的基地,也逐漸成為南京市著名的景點。

  江蘇雨花臺導游詞 5

各位游客:

  雨花臺主峰峰頂平臺上聳立的是烈士紀念碑,原碑為奠基碑,碑上刻有“死難烈士萬歲”6個金光閃閃的大字,是集毛主席書跡而成。新建的紀念碑碑體上“雨花臺烈士紀念碑”8個大字由鄧小平題寫。

  雨花臺革命烈士紀念館位于雨花臺任家山上,是由原來的.安隱寺改建而成的,正式對外開放,重建,為兩層白色古典式建筑,館名由鄧小平題寫。館內收集了1000萬字史料和1500件實物,展示了輝代英、鄧中夏等71位烈士的照片、遺作和輔助材料800多件。

  今天,當我們踏著雨花臺灑滿烈士鮮血的陵園上地,憑吊為革命捐軀的先烈們時,革命先烈那不屈不撓、視死如歸的革命精神,將永遠激勵我們前赴后繼、勇往直前地為革命理想而奮斗。

  江蘇雨花臺導游詞 6

各位游客:

  雨花臺屬丘陵地帶,最高海拔60米,占地面積113.7公頃。山崗頂部如平臺,布滿大大小小的礫石,它們都是在距今1200萬年到300萬年第三紀晚期和第四紀早期,由長江古河道的滔滔流水從安徽貴池以遠的中下游搬運而來的,途經磨擦水蝕等天然加工,磨去了棱角,有的滾圓如卵,有的'扁如圓餅。這些礫石主要由石英巖、石英砂巖、硅質灰?guī)r等一類堅硬巖石和石英、蛋白石、玉髓等一類礦物質組成,由于所含礦物質成分不同,呈現(xiàn)出各種美麗的色彩,有白色、乳白色、徽黃、深黃、紅色、綠色、紫色和黑色等,且多為透明或半透明狀,更顯晶瑩光澤,被稱為“雨花瑪瑙”。

  因雨花臺產雨花寶石,古人將這一帶山崗稱為“聚寶山”和“瑪瑙崗”,孫吳時還稱其為“石子崗”。至于雨花臺的來歷,還有傳說:在1400多年前的南朝梁武帝時,有位叫云光法師的和尚,曾在崗上的高座寺講經說法。他的一片誠心感動蒼天,頓時落花如雨,變成寶石,于是人們就把這里稱為雨花臺。明、清時期,這里分別被列為“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成為江南登高覽勝的佳地。

  雨花石因為色彩艷麗,又有各種生動形象的山水、花鳥、魚蟲、奇花異卉等圖案,形狀也豐富多樣,有球狀、餅狀、卵狀、核桃狀等,所以深受人們喜愛。常被用作案頭、茶幾、書架上的擺設;大塊的雨花石經加工后,還可成為項鏈、雞心、領帶結等“雨花石巧件”。其實早在5000多年前,當?shù)匾验_始將雨花石作

  江蘇雨花臺導游詞 7

漂亮的女士們,好帥先生們:

  你們好!今天,很高興和大家一起參觀游覽名勝古跡——雨花臺,F(xiàn)在我們驅車來到的位置是雨花臺風景區(qū)的正大門,在一段愉快的旅程之前,請允許我介紹一下關于雨花臺的一個美麗傳說。

  從景區(qū)北大門向上而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雨花閣。相傳南朝時期,有位云光法師把所有的.老百姓全都召集起來,為大家來演講一個不知如何才可以聽懂的神秘故事,因為他說的太感動了,每個人都被感動得哭了,甚至連天上的神靈也被他感人的話有所震撼,于是上天流下了感動的眼淚,一滴一滴的雨從天而降,就像子彈一樣,砸在地面上。這下可奇怪了,落在石頭上的雨滴,立刻把石頭染成了,黃色,綠色,紅色,藍色和其他的顏色,真是五花石色,這就是雨花石的由來,雨花臺因此而得名。

  游客朋友們,現(xiàn)在我們拾階而上,出現(xiàn)在眼前的就是烈士陵園。新中國成立后,南京人民為緬懷先烈,在此南端建起了一座巨型烈士群雕像?矗麄冇械陌菏淄π,有的神情嚴肅,有的怒目圓睜,個個栩栩如生,神態(tài)逼真,充分表現(xiàn)了革命志士視死如歸正義凜然的大無畏精神。

  朋友們,你們可知道雨花臺為“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所以我們要文明參觀,不要大聲喧嘩,更不要亂涂亂畫。我們不能肆意破壞遺產文物,必須要保護它們,不讓他們受一點傷害。

  各位游客,雨花臺近三千年的歷史文化,自然景觀,陵園建筑令人流連忘返!下面請游客們自由觀賞,兩小時后我們正大門集合,大家要注意環(huán)境衛(wèi)生哦!

  江蘇雨花臺導游詞 8

各位游客:

  雨花臺風景名勝區(qū)位于南京中華門外1公里處,面積為153.7公頃,綠地覆蓋率達90%以上。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國家首批AAAA級旅游區(qū)、全國風景名勝區(qū)先進集體、全國保護旅游消費者權益示范單位,并通過ISO9001/14001認證。年游客量達200萬人次以上。

  雨花臺,三國東吳時稱石子崗、瑪瑙崗、聚寶山;南朝時,佛教盛行,傳說高僧云光法師在此設壇講經,因說法虔誠所至,感動上蒼,落花如雨,始得名。明、清兩代,景區(qū)內的"雨花說法"和"木末風高"分別被列為"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為江南著名風景游覽勝地。 雨花臺風景名勝區(qū)由名勝古跡區(qū)、烈士陵園區(qū)、雨花石文化區(qū)、雨花茶文化區(qū)、游樂活動區(qū)和生態(tài)密林區(qū)六大功能區(qū)組成。

  近年來,新、復建了雨花閣、二忠祠、木末亭、乾隆御碑亭、方孝孺墓、辛亥革命人馬冢、甘露井、曦園、怡苑、梅崗等20余處名勝古跡和樓臺亭閣館。如今,這里有氣勢雄偉全國規(guī)模最大的烈士紀念建筑群,歷史悠久的名勝古跡,郁郁蔥蔥的山林,四季應時的'花草,以及馳名中外的雨花石和聞名遐爾的雨花茶等,已成為集教育、旅游、休閑、服務為一體的多功能風景名勝區(qū),雨花臺風景名勝區(qū)熱忱歡迎國內外賓客前來觀光游覽!

  江蘇雨花臺導游詞 9

各位游客:

  現(xiàn)在我們將去游覽的景點是雨花臺。雨花臺。是一座以自然山林為依托,以紅色旅游為主體,融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為一體的全國獨具特色的紀念性風景名勝區(qū)。{雨花臺概況} 雨花臺位于南京城南中華門外,古代叫石子崗,又叫梅崗。相傳南朝這里有很多寺廟和高僧,其中高座寺有一個云光法師,坐在山頂說法講經,精妙絕倫,感動了佛祖,佛祖散天花以褒。頓時天花亂墜,落花如雨。天花墜地之后就變成了雨花石。因盛產雨花石而得名,又因為山頂如平臺,故稱雨花臺。這里屬丘陵地帶,最高海拔60米,占地面積公頃。為南京南部制高點,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1927年以后,雨花臺淪為國民黨統(tǒng)治者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場。新中國成立以后,黨和政府決定在此興建烈士陵園。

  如今的雨花臺,已成為一個以自然山林為依托,已紅色旅游為主體,融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為一體的全國獨具特色的紀念性風景名勝區(qū)。{北門、陵園廣場 烈士群雕像} 現(xiàn)在我們來到雨花臺烈士陵園的北門。由2根花崗巖門柱組成,表達后人對先烈的懷念和崇敬。石柱高米,隱喻1917年11月7日俄國爆發(fā)的十月革命。毛主席曾說,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由此走向了中國的舞臺。

  從大門進入陵園廣場。廣場記有3層平臺,四周遍植雪松、龍柏、紅楓、冬青、廣玉蘭、臘梅等常綠樹木,中間花圃種植四時花草。二層平臺高高的旗桿上國旗終年飄揚。廣場中間,第三層平臺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巨型烈士群雕像。這里是三面環(huán)山的谷地,原址為北殉難處(在中臺崗的東 西兩側,還有西殉難處和東殉難處),是1927~1937年間革命先烈遇難的地方。雕像群與1980年清明節(jié)前落成,是建國以來國內最大型的花崗巖雕像之一。雕像由大小179塊花崗巖拼鑲而成,像高米,底座3米,寬米,厚米,總重1374噸。這座氣魄雄偉的淺赭色石雕,塑造了九個革命先烈就以前的堅貞不屈的形象。其中有黨的工作者、工人、戰(zhàn)士、農民、學者、學生、報童等。他們橫眉冷對敵人的刀槍,表現(xiàn)出革命者視死如歸的浩然正氣。據(jù)統(tǒng)計,在22年的國民黨統(tǒng)治時期,從全國各地被捕后押解到南京,在這里被殺害的愛國志士多達十萬之眾,其中有惲代英、鄧中夏、羅登賢等黨中央委員會委員,有領導江蘇人名進行革命斗爭的何紹裘、毛福軒、何葆珍、黃勵等中共黨員等四五百名知名烈士。

  {雨花臺烈士紀念碑、荷花池、烈士紀念館、思源廣場、忠魂亭} 由群雕像東、西偱路南上即為雨花臺主峰。主峰峰頂平臺上聳立著雨花臺革命烈士紀念碑。原來的革命烈士紀念碑立于1950年,正面是毛澤東同志親筆提寫的“死難烈士萬歲”六個金字,F(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1987年新建的紀念碑,碑高米,隱含著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的日期。碑座位緩坡式四方基座。碑身正面鐫刻有鄧小平提寫的“雨花臺烈士紀念碑”鎦金大字,背面是由武中奇書寫的江蘇省級南京市人民政府所立的銘文。碑額綜合表現(xiàn)了火炬、旗幟和鼎三種形象。基座的正南方屹立著一尊高米,重5噸別的`烈士銅像,象征革命者堅貞不屈和追求自由的堅定信念。紀念碑前是一個大平臺,平臺上有3個巨型的花環(huán)。這些花環(huán)同時也是地下展廳的采光天窗;ōh(huán)兩側各有五具象征性的石棺,棺蓋上刻著花圈。平臺前端是2尊仿古紀念鼎,F(xiàn)在的紀念碑是可以登臨的塔碑,可從地下展廳的入口乘電梯登上碑頂觀景廳,從四周的窗戶眺望周圍的景色。紀念碑設計方案是由東南大學齊康教授綜合全國各地578個草案后定稿的。

  紀念碑前環(huán)以廊廡,廊廡后墻上是紀念碑刻,是由全國著名的書法家趙樸初、歐陽中石、武中奇、蕭嫻等36人書寫的三篇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里程碑式的經典文獻。東廊廡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產黨宣言】、列寧的【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及三個組成部分】,西廊廡是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碑刻全長144米,共由180塊黑色花崗巖石碑組成。

  我們走下碑前的臺階繼續(xù)向南參觀。前方長方形的水池叫荷花池,周圍有圍欄環(huán)護。荷花池北面是巨型的【國際歌】碑。在花崗巖制成的石碑上,上部刻著【國際歌】的五線曲譜和三段漢語歌詞全文,下部分分別用壯語、維吾爾文、藏文和蒙古文刻著【國際歌】歌詞全文。在荷花池南面,立有【國歌】碑,其模式與【國際歌】碑模式相同。

  荷花池畔,有2尊男女青年塑像。男為軍人,持槍脫帽,肅立哀悼;女青年低頭默哀,表現(xiàn)了青年一代對先烈的無限追念。

  經過雨花橋,就來到了雨花臺烈士紀念館。紀念館于1988年七一正式對外開放。館體為凹字型,東西寬94米,進深49米,最高處為26米,建筑面積約6000平方米,是一座具有傳統(tǒng)民族風格的大型建筑。主體建筑有2層。上有3座錐型堡垛。墻用淺色花崗巖貼面,堡頂屋面覆 以乳白色琉璃瓦。它與四周的蒼松翠柏相映,寧靜典雅,浩氣凜然。紀念館正面門額上鐫刻有鄧小平提寫的“雨花臺烈士紀念館”鎦金館名,上有雨花臺陵園的標志圖案,稱為“日月同輝”。館內陳列著127位烈士的生平事跡,其中文字資料達100多萬字,實物逾千件。紀念館是著名的建筑大師楊廷寶先生的絕筆。楊先生逝世后,由東南大學齊康教授將方案完善和深化。

  紀念館的南面是一塊盆地,現(xiàn)辟為思源廣場,意為“飲水不忘思源”,不忘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shù)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1997年在池旁新增加了2幅墻式雕塑,展現(xiàn)了8個經典片段。表現(xiàn)了南京地區(qū)的革命歷程。南部山丘之上建有忠魂亭,為覆鐘型,灰色花崗巖貼面。它是由南京市30多萬黨員交納的特殊黨費建成的。它的外形含義為:學習中國革命的斗爭史,學習烈士的光輝事跡,常思今天的勝利成果來之不易,要警鐘長鳴,居安思危,為建設強大的新中國二不懈努力。

  到這里雨花臺的主體建筑就參觀完畢了。雨花臺景區(qū)還有方孝儒墓、江南第二泉、雨花閣、楊邦義剖心處等景點,各位可以自由參觀。我的講解到此結束,謝謝!

【江蘇雨花臺導游詞】相關文章:

江蘇雨花臺導游詞01-04

江蘇的雨花臺導游詞11-05

江蘇的雨花臺導游詞通用10-21

雨花臺導游詞02-01

雨花臺景點導游詞09-24

雨花臺導游詞10篇02-21

江蘇導游詞03-08

江蘇最好的導游詞07-08

江蘇景點的導游詞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