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寺旅游景點的導游詞
佛光寺創(chuàng)建于北魏孝文帝時期。隋唐之際,已是五臺名剎,"佛光寺"這個寺名屢見于各種史書記載。佛光寺旅游景點的導游詞,我們來看看。
佛光寺旅游景點的導游詞(一)
各位游客:
大家好,首先歡迎大家來到大佛光之寺,我是山西商務(wù)國旅的導游員張艷紅。很多現(xiàn)代人都有一個夢想,那就是能夠夢回唐朝,但在中國這片廣闊的國土上,大致有兩個地方可以幫您實現(xiàn)心中這個遙遠的夢。一處是敦煌莫高窟,另一處就是大家現(xiàn)在身處的這座千年古剎——大佛光之寺。
寺廟佛光寺位于佛教圣地五臺山。早在1961年,就被國務(wù)院公布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亞洲第一古建筑”“亞洲佛光”之稱。他的發(fā)現(xiàn)者、我國著名的建筑學家梁思成先生將寺廟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彩塑、壁畫、題字譽為于“四絕于一身”。稱贊寺廟佛光寺是國內(nèi)古建的第一瑰寶。
但在梁思成先生發(fā)現(xiàn)寺廟佛光寺之前,曾有日本學者揚言,“中國人要想看唐以前建筑,唯有到我們?nèi)毡镜哪瘟紒怼。作為一名有著強烈愛國心的建筑師,梁思成和林徽因女士毅然放棄了美國的?yōu)越條件,回到了動亂不安的祖國,從1932年起,開始了艱苦的古建考察工作。整整六年的時間里,他們踏遍祖國的千山萬水,調(diào)查古建2738處,一座座偉大的木結(jié)構(gòu)建筑先后被發(fā)現(xiàn),唯獨沒有唐代的建筑。一次偶然的機會梁思成先生在北京圖書館看到了法國探險家伯希和繪制的《敦煌石窟》第六十一窟中的《五臺山全圖》,其中的大佛光之寺引起了他的注意。在1937年的6月的一個傍晚,梁思成先生和林徽因女士騎著毛驢來到了五臺山。這天籠罩在燦爛余暉中的大唐建筑迎來了它歷史上最虔誠的造訪者。當他們推開塵封已久的大門時,梁思成的眼淚奪眶而出,他終于可以向世界宣布,中國有屬于自己的唐代木構(gòu)建筑。在后來的回憶中,梁思成說,這一天是他十幾年古建考察生活中最幸福的一天。在他們考察完寺廟佛光寺,走到山西代縣附近時,得知“盧溝橋事變”爆發(fā)了,在這一年的最后幾個月里,這位偉大的建筑學家開始了漫長的逃亡之路。
今天我們看到寺廟佛光寺坐東向西,整座寺院松柏蒼翠,環(huán)境幽古,占地34000平方米,但據(jù)說歷史的佛光寺比現(xiàn)在要大得多,鄉(xiāng)間有“上馬關(guān)山門”的說法。同時大家可以發(fā)現(xiàn),寺廟佛光寺的布局與我們以往看到的寺院不大一樣。通常的寺院采取延中軸線分布,而佛光寺采取了我國現(xiàn)存寺院中絕無僅有的十字交叉形布局。所以,站在寺院的任何一個角落都能將寺院的全貌一覽無余,這種“開門見山天地寬”、“黃河之水天上來”的風格與通常所見的寺院“庭院深深深幾許”、“小園香徑獨徘徊”形成鮮明的對比。
隨著剛才踏上的72級階梯,我們眼前的這座大殿就是佛光寺的東大殿啦,整座大殿給人以很強烈的視覺沖擊感,“臺基低矮、檐柱短粗、斗拱碩大、屋頂出檐平緩且深遠,整座大殿色彩單純。”有人說,這大大的屋頂就像莊子筆下的大鵬鳥欲展翅高飛的樣子。這正是大唐文化的最完美體現(xiàn),是那種胸懷坦蕩、自信十足、包容天地的大氣魄。是那種“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萬國衣冠拜冕旒”的盛大氣象。若趕上夏雨時節(jié),整座院內(nèi)香風花語,或在院中信步閑游,或坐在大大的屋檐下看驟雨垂簾,遠山明滅,將近四米的出檐,再大的雨也不會濺到身上?梢匀绱擞迫坏母惺芟挠陰淼那鍥鰵庀,真的和唐朝無二致啊。說到這里不知大家是否夢回到了久遠的大唐王朝。
佛光寺旅游景點的導游詞(二)
佛光寺:這就是在佛剎中被譽為“中華瑰寶”的寺廟佛光寺,它是一座歷史悠久、規(guī)模宏偉的佛教寺院。寺廟佛光寺東、南、北三面環(huán)山,惟西向開闊,寺因山勢而建,坐東朝西,整個寺區(qū)松柏蒼翠,殿宇巍峨,環(huán)境清雅;寺院布局疏朗,排列有序。寺內(nèi)有北魏以來的建筑和許多文物古跡,這在全國都是比較少見的。1961年,寺廟佛光寺被國務(wù)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講到它的藝術(shù)價值和歷史價值我們不能不提起它的發(fā)現(xiàn)者——我國古建筑專家梁思成(近代思想家梁啟超之子)先生。
1937年的夏天,梁思成先生等四位教授,興匆匆地來到五臺,在這之前,他們曾去了敦煌,在絢麗多彩的眾多壁畫中,有一幅五臺山圖,特別引起他們的注意:畫面上,古剎林立,游人不絕,還有一座不曾見到過的寶塔……
在寺廟佛光寺,梁思成教授找到了這座塔,與畫上的一模一樣,1400年的風風雨雨,依然健在!它是北魏遺物,雙層六角,上實下空,繩紋切磚,有印度的束蓮柱。它不僅是我國古建筑的珍品,也是中國和印度古代文化交流的紀念碑。大大出乎梁思成所料的,就是除了這“祖師塔”,整個佛光寺都是一個古代藝術(shù)的新大陸。通過精心研察,測量繪圖,寫出了論文《記五臺山佛光寺的建筑——薈萃一寺的魏齊唐宋四個孤例;薈萃一殿的唐代四種藝術(shù)》。文章發(fā)表以后,轟動了中外建筑學界。佛光寺從此不只是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有的外國學者公開稱呼佛光寺為“亞洲佛光”。
寺廟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后來被毀,F(xiàn)在寺廟佛光寺的正殿為唐代所建。因其在寺內(nèi)東部的制高點上,是佛光寺的大雄寶殿,故名東大殿。在五臺山是首屈一指的。大殿正中的大佛壇上面有三佛和菩薩脅侍等像三十五尊。佛壇的正中間是降魔釋迦像,左邊是彌勒佛,右邊是阿彌陀佛。釋迦、彌勒都有螺發(fā),阿彌陀佛是直發(fā)。這三尊塑像,都面頰豐滿,眉毛弧彎,嘴唇端正,具有極為顯著的唐風。彌勒佛和阿彌陀佛的胸部、腹部的衣裙與結(jié)帶,和釋迦與阿彌陀佛垂在佛座上部的衣招都非常一致,這是唐代的固定形式。菩薩立像均向前傾,腰部微微彎曲,腹部略突起,這是唐代中葉以后菩薩塑像的特性,與甘肅敦煌的塑像同出一范。
另外,供養(yǎng)菩薩均為一足蹲一足跪在高聳的蓮座上。這種塑像除了甘肅敦煌石窟和山西大同華嚴寺以外,在國內(nèi)還不多見。
佛壇的左梢間又有普賢菩薩騎像,兩個菩薩脅侍,獠蠻牽著象,普賢像前有起陀和一個童子像。佛壇的右梢間是文殊菩薩騎獅像,拂林牽著獅子,兩個菩薩脅侍。這和通常文殊居左,普賢居右的配置是不相同的。
殿內(nèi)兩梢間的極端前角,都立有護法金剛,形體魁偉,遙對而立;身披甲胄,手持寶劍,怒目而視。與我們在博物館里看到的唐墓出土的武俑十分相似,只是比出土的武俑高大得多。
佛壇左端金剛的右側(cè),有一面頰豐滿,袖手趺坐,大約40多歲的中年婦女塑像,形態(tài)亦宛然如生,……
此外,沿著佛殿兩山墻砌臺上還排列著五百羅漢塑像。據(jù)東大殿前明代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十月二十三日重修佛光寺補塑羅漢碑記云,確系明代遺物。
東大殿內(nèi)柱額上的幾幅拱眼壁畫,亦為唐代遺物。其中最為珍貴的是右次間內(nèi)柱前額上的橫幅。橫分三組:中間一組以佛為中心,七菩薩脅侍。左右兩組以菩薩為中心,其旁邊又各有菩薩、天王、飛天等。壁之兩端有僧俗供養(yǎng)人像,北面一排是披袈裟的僧徒,南面一列是袍服大冠的文官。內(nèi)有一人,好像是在權(quán)衡長短,那嘴邊上的胡須飄然若動,與敦煌畫中的人物幾乎沒有兩樣。壁畫顏色除石綠以外,都是深暗鐵青色。各畫像的衣紋姿態(tài)都極其流暢,具有唐代風韻,而畫臉和胡須的筆法,還含有漢畫的遺風。
東大殿左右四梁下還有唐人題字,如:“敕河東節(jié)度觀察個置等使檢校工部尚書兼御史大夫鄭”、“助造佛殿澤州功曹參軍張公長”、“功德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密公遇”、“執(zhí)筆人李行儒”等字跡,清晰勁沉,實屬不易多得的庸人墨跡。
我們剛才介紹的東大殿的建筑,塑像、壁畫和墨跡四種藝術(shù),萃聚在此,就是被梁思成先生稱為孤例的“四絕藝術(shù)”。
佛光寺旅游景點的導游詞(三)
各位朋友:
大家好!在佛教圣地五臺山游覽的最后一站,我們特意給大家安排了一出壓軸大戲,那就是被譽為亞洲第一古建筑的千年古剎佛光寺。五臺山堪稱一部活生生的中國木結(jié)構(gòu)建筑史,這里保存了我國現(xiàn)存幾乎所有朝代的木結(jié)構(gòu)建筑,不僅擁有中國最為古老的木結(jié)構(gòu)建筑——南禪寺大佛殿,還有宋代洪福寺大殿、金代佛光寺文殊殿和延慶寺大殿、元代廣濟寺大殿以及眾多明、清時期的建筑,因此被稱為“中國古建藝術(shù)博物館”,而佛光寺則無疑是這座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了。
(峨谷——梁思成、林徽因發(fā)現(xiàn)佛光寺之路)
我們現(xiàn)在來到了豆村鎮(zhèn),豆村是通向佛光寺的門戶,從這里到佛光寺還有5公里。過了豆村,我們就進入了峨谷。峨谷北起代縣峨口鎮(zhèn),南至五臺豆村鎮(zhèn),總長50公里,分布著白云寺、圭峰寺、秘密寺、峨嶺寺、古法華寺、古竹林寺、佛光寺等十余座歷史上頗具影響的大寺,是五臺山除清水河谷外第二條寺廟密集帶。五臺山古屬代州,而從代州上五臺山最近的道路就是峨谷,這使得峨谷成為了歷史上重要的朝臺古道,五臺山四關(guān)之一的西關(guān)峨嶺關(guān)就坐落在峨谷之中。當年凈土宗祖師曇鸞和花和尚魯智深上五臺山走的都是這條路,而1937年中國古建筑研究的開山鼻祖梁思成和中國第一位女建筑家林徽因兩位先生,也是沿著這條千年古道踏上了尋覓佛光寺的最后征途。
梁思成的父親是中國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梁啟超!度纸(jīng)》中說:“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梁啟超教子的成就絕對不亞于竇燕山,在他的眾多子女中,有著名的考古學家梁思永,圖書館學家梁思莊,火箭控制系統(tǒng)專家梁思禮等,當然最著名的還是梁思成,他在二十年代時先后就學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和哈佛大學,是中國第一代受過正規(guī)教育的建筑師。據(jù)說在赴美求學之前,梁思成對建筑這門科學幾乎一無所知,他對建筑學的興趣主要是受了未婚妻林徽因的影響。林徽因是中國第一位女建筑家,還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著名的女詩人。建國后她和梁思成一起主持設(shè)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當時,日本人放出話來:“要研究唐代木結(jié)構(gòu)建筑,只有到日本的奈良和京都來!”這讓梁思成感到了莫大的恥辱,泱泱中華,東方文明的發(fā)祥地,難道就真的沒有唐代以前的木結(jié)構(gòu)建筑遺存嗎?而事實是,中國人向來“重文史,輕技藝”,建筑藝術(shù)只是做為一種工藝技術(shù)在匠人手中相傳,從來沒有像西方那樣作為一項極其重要的藝術(shù)來對待,因此,也就從來沒有人對中國古建筑作過系統(tǒng)的調(diào)查和研究,以致外國人都認為中國的大地上早已不存在唐代以前的木結(jié)構(gòu)建筑。正因為如此,梁思成和林徽因毅然放棄了美國的優(yōu)厚條件,回到了動亂不安的祖國,并從1932年開始,在中國的大地上尋找遺存的古建筑。15年間,踏遍華北、江南和西南的190個縣,共調(diào)查古建筑2738處,遼金時期的薊縣獨樂寺觀音閣,大同華嚴寺、善化寺、應縣木塔,宋代的正定隆興寺摩尼殿,太原晉祠圣母殿,一座座偉大的木結(jié)構(gòu)建筑先后被發(fā)現(xiàn)了,唯獨沒有唐代的建筑。梁思成很苦惱。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北京圖書館看到了法國探險家伯希和繪制的《敦煌石窟》第六十一窟的宋代“五臺山全圖”,圖中的大佛光之寺引起了他的注意,他馬上查找明代鎮(zhèn)澄法師的《清涼山志》,得知佛光寺不在五臺山寺廟群的中心區(qū)。因為根據(jù)以往的經(jīng)驗,那些所謂著名的古跡由于遭受天災人禍和后代重建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往往不易保留古老的建筑。于是他決定去碰一碰運氣。1937年6月,他和林徽因帶著莫宗江和紀玉堂兩位學生來到了五臺山。在豆村,他們不得不放棄汽車換乘騾子入山。那時的山路不像現(xiàn)在,十分陡峭,有些地方,連騾子都戰(zhàn)戰(zhàn)兢兢不敢通過。終于,籠罩在絢爛余暉中的佛光寺迎來了無限虔誠的造訪者。那真是他們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隱沒千年的東方古建筑的圣殿終于初次展露出了自己的雄姿,那深遠的出檐、碩大的斗拱都充分說明,這是一座唐代的古建筑!這既像一部封存已久的寶藏被突然打開,又像一顆沉入海底千萬年的明珠重新現(xiàn)世。
(佛光寺山門前,夢回唐朝)
這是佛光寺的平面示意圖,在這里,我把佛光寺給大家做一個概括性介紹:佛光寺位于五臺山南臺西南海拔1320米的'佛光山麓,距臺懷鎮(zhèn)47公里,寺院坐東向西,北、東、南三面環(huán)山,西面是開闊的泗陽河谷地,寺周松柏蒼翠、環(huán)境幽古。全寺占地34000平方米,現(xiàn)存唐代、金代、清代殿堂樓房120多間,唐代經(jīng)幢3座,金代經(jīng)幢1座,唐代和明代牌匾4幅,北魏、唐代和金代古塔8座,其中有1座北魏塔、6座唐塔、1座金代塔,還有12通石碑和330余尊唐、金、明三代彩塑,以及數(shù)百平米唐、宋、明時期的珍貴壁畫,真可謂是中國古代文物的大觀園。因此,早在1961年,佛光寺就做為我國木結(jié)構(gòu)建筑的第一號文物列入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既然佛光寺是舉世無雙的國寶,所以我們進入寺中一是堅決禁止吸煙,二是悉心保護環(huán)境,寺中建筑物上堅決禁止刻劃,寺中花草也是絕對不可以采摘的。
在進入寺院之前,我們首先可以看到的是這株唐代的臥龍松,它又象一棵迎客松,正在張開臂膀歡迎我們的到來。好!那就讓我們懷著最虔誠的心情,穿越千年時空,夢回大唐盛世,享受佛光的沐浴吧!
(唐乾符四年經(jīng)幢前細說佛光寺的建筑布局、歷史背景和文物價值)
這是一座唐代乾符四年的經(jīng)幢(877),在這里,我把佛光寺的布局特色、歷史背景和文物價值給大家做一個大致的匯報。
首先來看看寺院的布局:進入佛光寺,讓大家想不到的是,雖然寺院面積多達34000平方米,但幾乎站在院內(nèi)每一個角落都可以將寺院的全貌一覽無余,這種“開門見山天地寬”、“黃河之水天上來”的風格,和其它寺院的“庭院深深深幾許”、“小園香徑獨徘徊”有著很大的區(qū)別,這就是大唐文化的性格。那時的中國文化胸懷坦蕩、自信十足,有包容天地的氣魄,可以說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呈現(xiàn)出一種“萬國衣冠拜冕旒”的盛大氣象。佛光寺的布局正是體現(xiàn)了這種開放、包容、質(zhì)樸、大氣的盛唐氣象。我們看:佛光山從三面環(huán)繞全寺,寺院前方是豁然開朗的山川河谷,作為全寺的主殿,東大殿建在高高的山腰上,以一種君臨萬邦的氣勢威壓著全寺。相對于東大殿,寺院中軸線上另一端的建筑——清代重建的山門,則顯得平淡而局促,與東大殿的雄偉壯麗形成了強烈的反差。中軸線的兩端原先有兩座配殿,形成了和中軸線十字交叉的副軸線,但北側(cè)的普賢殿在清代一場火災中被毀,只留下了南側(cè)這座文殊殿,這座配殿幾乎和東大殿一樣宏大壯麗。全寺整體布局構(gòu)成了全國現(xiàn)存寺院中獨一無二的十字軸線,軸線上層次座落著上、中、下三層庭院,整座寺院顯得和諧大氣、疏朗開闊。
再來說歷史背景:關(guān)于佛光寺的始創(chuàng)年代,宋代的《廣清涼傳》中有記載,說是北魏孝文帝(一說是孝文帝冊封的羌族領(lǐng)袖宕昌王)朝拜五臺山,在返回首都平城的途中路過這里見到了佛光,因此建寺紀念,并賜額佛光寺。到了唐代,佛光寺已經(jīng)成為享譽全國的大寺了,當時東大殿的位置上,是一座恢宏壯麗的三層九間彌勒大閣,閣中塑著七十二圣賢和八大龍王。但是在緊接著的唐武宗滅法時,這座大閣和全國眾多寺院一起毀于一旦。中國歷史上有四次大規(guī)模滅佛事件,分別是北魏太武帝滅佛,北周武帝滅佛,唐武宗滅佛和后周世宗滅佛。這四次滅佛,其它三次都發(fā)生在國家分裂的時期,而只有唐武宗滅佛是在大一統(tǒng)的年代,所以滅法的規(guī)模要遠大于其它三次,是佛教傳入中國以來所受到最大的一次打擊,史稱“會昌法難”。這次滅法起因于佛教和道教的宗教爭端。唐朝皇帝姓李,而道教的創(chuàng)始人老子也姓李,所以道教理所當然成為了唐朝的國教,因此在唐代佛教和道教的競爭過程中,佛教往往處于劣勢。而到了唐中期以后,佛教得到了空前的發(fā)展,全國境內(nèi)大小寺院林立,兼并了大量良田、莊園,在寺院蔭庇下的人口又享有各種免稅、免役特權(quán),這就極大地影響了國家的收入。而唐武宗時期平定藩鎮(zhèn)叛亂的軍事行動,使本來就十分拮據(jù)的國家財政越發(fā)捉襟見肘,這就促使他不得不從寺院手中奪取大量人口和土地,來緩解國家財政困難。使武宗最終下定決心全面滅佛的原因有三:一是會昌三年九月,長安城中有傳言說澤潞藩鎮(zhèn)的奸細隱藏在寺院中;二是道士們編造讖語向武宗惡毒構(gòu)陷佛教,聲稱有人說“李氏十八子昌運未盡,便有黑衣人登位理國”,并揭示“十八子”即唐朝國姓——“李”,“黑衣人”便是僧人;三是武宗一直想成仙,但是沒有進展,于是道士們說這是佛教的黑氣阻礙了成仙的道路。武宗于是在會昌五年(845)正式下達了滅佛詔書,到年底時,全國共銷毀寺院四萬多所,僧尼還俗二十多萬,解放奴婢十五萬人,沒收土地十萬頃,收繳的佛教供器全部鑄成錢幣和農(nóng)用工具?墒莾H僅一年后,武宗就因為服食仙丹中毒而亡,年僅33歲。武宗駕崩后,他的兒子唐宣宗一即位就開始大興佛教,并開創(chuàng)了大唐歷史上最后一個輝煌時期,人稱“小貞觀”。大中九年,唐宣宗特許修葺佛光寺,由長安的寧公遇夫人和三次主持皇帝廢立的大宦官王守澄等人捐資出錢,愿誠和尚主持修建,大中十一年(857)(一說大中十年)建成了這座東大殿。唐代以后,金代天會年間又修建了文殊殿、普賢殿和山門,清代又重修了被毀的山門并新建伽藍殿和香風花雨樓等建筑,形成了現(xiàn)在的規(guī)模。
【佛光寺旅游景點的導游詞】相關(guān)文章:
上海旅游景點導游詞范文04-18
旅游景點300字導游詞范文04-18
廣西旅游景點導游詞7篇02-20
廣西旅游景點導游詞范文介紹02-20
青島旅游景點導游詞4篇03-17
關(guān)于寫旅游景點的作文04-01
400字的旅游景點作文04-18
描寫旅游景點的作文(5篇)02-15
描寫旅游景點的作文5篇02-15
寫旅游景點的作文(13篇)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