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全文賞析
滿江紅全文賞析1
[宋]辛棄疾
敲碎離愁,紗窗外、風(fēng)搖翠竹。人去后、吹簫聲斷,倚樓人獨。滿眼不堪三月暮,舉頭已覺千山綠。但試將、一紙寄來書,從頭讀。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時足。滴羅襟點點,淚珠盈掬。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楊只礙離人目。最苦是、立盡月黃昏,欄干曲。
注釋:
、儆忠皇组|中念遠詞。上篇因景抒情,此篇以情帶景,熔情、景、事為一爐!扒盟椤,用詞奇警!皾M眼”聯(lián)呈現(xiàn)時序之更迭與思緒之流動。換頭承上文“讀”字,“芳草”聯(lián)承“滿眼”兩句而來,緣情而景,以景喚情,盼極怨極語。結(jié)處遙應(yīng)“倚樓人獨”,但已是月上黃昏之時,“立盡”二字老辣。
、凇扒盟椤眱删洌貉燥L(fēng)搖翠竹,似敲碎滿懷離愁,攪得人心煩躁不寧。
、邸叭巳ァ眱删洌貉阅侨巳ズ,簫聲不復(fù)再聞,人惟獨自倚樓。吹簫聲斷:暗用蕭史弄玉事。見前《青玉案》(“東風(fēng)夜放花千樹”)注④。此指意中人離去。
、堋皾M眼”兩句:言人正不堪暮春,舉眼但見千山濃綠,已是初夏季節(jié)。
⑤“但試”兩句:打開對方來信,再細細從頭品讀。
、蕖跋嗨肌彼木洌貉酝饺粷M紙相思,難慰自身相思深情。
、摺暗瘟_襟”兩句:滿把淚珠滴濕了衣襟。盈掬:滿捧,滿把,極言淚水之多。
、唷胺疾荨眱删洌浩肀橐胺疾莶幻运锌蜌w路,恨縷縷垂柳遮住我望人視線。
、帷白羁唷眱删洌貉宰羁鄟辛诟汕,直立到黃昏時分,明月初升。
作品賞析:
這首詞從語氣看象是出于女性所作,很有可能是作者設(shè)想中情人對自己的懷念。上闋“敲碎離愁,紗窗外,風(fēng)搖翠竹”,寫晝長天暖之時,閨房內(nèi)外,十分寂靜,甚至只有窗前輕風(fēng)吹動翠竹的聲音,才會驚動閨中的人,中斷她的凝思,敲碎她的離愁。環(huán)境的幽美,襯托出主人公的孤寂、愁悶!扒盟椤奔润w現(xiàn)了靜中之動,又以動襯靜;“離”字點出了詞中之情。
這兩句景情結(jié)合,以景為主,雖是開頭,但在全詞中卻寫得最細膩!叭巳ズ螅岛嵚晹,倚樓人獨”,寫出主人公的生活狀況:所愛之人去了,自己孤獨無伴,只好常常倚樓遙望,由于無人欣賞,所以也就無心去吹簫了!叭巳ァ、“人獨”,是“倚樓”、“吹簫”的原因。第一個“人”字是對方,是主人公想念的人;第二個“人”字是主人公本人!皾M眼不堪三月暮,舉頭已覺千山綠!背小耙袠恰本,寫登樓所見的風(fēng)景,又點出了時令!扒骄G”雖然可愛,但“三月暮”卻又意味著春光消逝、好花凋謝,對于愛惜青春的女性來說,便有“滿眼不堪”。之感。這表現(xiàn)了主人公的身分和性格特點!暗嚢岩患埣膩頃瑥念^讀。上面寫的,是日常的一般生活;這兩句寫的是一個特殊的細節(jié)。主人公不斷地把情人寄來的`信,從頭細讀,這進一步表現(xiàn)她的孤獨無聊,也開始深入地揭示了她思念情人的深切感情。這是通過行動來寫情的,是事中之情。
上闋寫景寫事,沒有直接抒情。下闋“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時足?”直接抒情:情人寄來的信,滿紙寫著“相思”之字,說明他沒有忘記自己,信中的字,不能安慰、滿足自己的“相思”之意,也包含自己沒有機會向情人傾吐相思、取得補償之意。
思念情人除了空讀來信之外,還設(shè)法安慰自己,但仍不免“滴羅襟點點,淚珠盈掬”。小珠般的點點眼淚,輕輕地、不斷地滴在羅衣上,不但染衣,而且?guī)缀酢坝洹。這兩句再以事寫情,體現(xiàn)了身分、性格特點,最可看出主人公是個女性!胺疾莶幻孕锌吐罚箺钪坏K離人目”,又接著以景補充抒情。“芳草”句,意本于《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芳草生兮萋萋”而又有發(fā)展。對比辛詞《摸魚兒》“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迷歸路”(或本作“無歸路”,意同),則此說“不迷”者,便有盼望他能夠回來和歸程并不艱難的意思;“垂楊”句,指暮春楊柳長得濃密,卻礙人眼界,使人不能遠望。二句分寫兩邊,而意自關(guān)連。因上句有盼望游人能歸意,故倚樓望其或即翩然來歸;但“垂楊只礙離人目”,“只”字有怪怨的感情色彩,怪垂楊別的作用不起,“只”起礙人望遠的作用。兩句將樓頭思婦的細微感情,曲曲傳出。
“最苦是、立盡月黃昏,闌干曲!弊詈髿w結(jié),仍從事中寫情。第一句從早到晚,第二句呼應(yīng)上闋的“倚樓”。垂楊遮眼,盡管望不到天涯行人的去處,但是仍然站在樓上闌桿旁邊,直到黃昏月亮出來。因此用“最苦”兩上字來充分地修飾,不僅詳盡地表達了這兩句,而且是詳盡地表達了全詞之情。
范開《稼軒詞序》說辛詞也有“清而麗,婉而嫵媚”一類的作品,這首寫閨的詞,正是其中之一。劉克莊《辛稼集序》說辛詞“其秾纖綿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然而又完全全是這樣,辛氏性格豪放,筆力超邁,所寫的艷情詞,仍多哀而不傷,不象秦觀、晏幾道同類的詞那樣纖細、凄婉,總之,他們各有短長,難以輕論高下。
滿江紅全文賞析2
[宋]岳飛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
想當(dāng)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
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fēng)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
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卻歸來、再續(xù)漢陽游,騎黃鶴。
注釋:
【1】滿江紅:詞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傷春曲”。雙調(diào)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韻;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韻。用入聲韻者居多。
【2】黃鶴樓:舊址在黃鶴山(武昌之西)西北的黃鶴磯上。
【3】鳳樓龍閣:形容中原建筑的華美富麗。
【4】萬歲山:宋徽宗政和四年(1122年)建于汴京東北角,為皇帝游玩享樂之地。
【5】珠翠:指山前的奇花異石。另有一說為指代宮女。
【6】蓬壺:蓬萊,是古代傳說中的渤海中三個仙山之一。
【7】鐵騎:敵兵。
【8】郊畿:京畿一帶。
【9】風(fēng)塵:威事引起的兵荒馬亂的情景。
【10】膏:血污。
【11】鋒鍔:敵人的武器。
【12】壑:大溝。
【13】請纓:請求命令。
【14】河洛:黃柯、洛水一帶,即指中原。
【15】漢陽:武漢三鎮(zhèn)之一。
作品賞析:
【注釋】:
這首詞創(chuàng)作時代較“怒民沖冠”略早,寫于紹興四年(1134)作者出兵收復(fù)襄陽六州駐節(jié)鄂州(今湖北武昌)時。
紹興三年(1133)十月,金朝傀儡劉豫軍隊攻占南宋的襄陽、唐、鄧、隨、郢諸州府和信陽軍,切斷了南宋朝廷通向川陜的交通要道,也直接威脅到朝廷對湖南、湖北的統(tǒng)治安全岳飛接連上書奏請收復(fù)襄陽六州。次年五月朝廷正式任命岳飛兼黃、復(fù)二州、漢陽軍(湖北漢陽)、德安府(湖北安陸)制置使,統(tǒng)軍出征。由于軍紀(jì)嚴(yán)明、士氣高昂,部署運籌得當(dāng),岳家軍在三個月內(nèi),迅速收復(fù)了襄、鄧六州,有力地保衛(wèi)了長江中游的安全,打開了川陜與朝廷交通道路。正在這大好時機,朝廷卻以“三省、樞密院同奉圣旨”的名義要求岳飛收復(fù)六州,然后班師回朝。于是岳飛只得率部回到鄂州。
岳飛憑借襄鄧大捷以僅三十二歲年齡被封為侯(武昌郡開國侯),但他并非功名利祿之徒,他念念不忘的是北伐大業(yè)。因此他仍不斷上奏,要求選派精兵直搗中原,收復(fù)失地,以免坐失良機。在鄂州,岳飛到黃鶴樓登高,北望中原,寫下了這樣一首抒情感懷。
這首詞采用散文化寫法,可分四段,層次分明。
從篇首到“蓬壺殿里笙歌作”為第一段。寫在黃鶴樓之上遙望北方失地,引起對故國往昔“繁華”的回憶。“想當(dāng)年”三字點目!盎ㄕ诹o”四句極其簡練地道出北宋汴京宮苑之風(fēng)月繁榮。萬歲山亦名艮岳。
據(jù)《宋史·地理志·京城》記載,徽宗政和七年始筑。積土造成假山,假山周圍十余里,堂館池亭極多,建制精致巧妙(蓬壺其中一堂名),四方奇花珍竹異石,悉聚于此,專供皇室游玩。“珠翠繞”、“笙歌作”,極力寫作了歌舞昇平的壯觀景象。
第二段由“到而今”三字起筆(回應(yīng)“想當(dāng)年”),直到下片“千村寥落”句止。寫北方遍布鐵蹄的占領(lǐng)區(qū),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人們的慘痛情景。與上段歌舞昇的景象強烈對比!拌F蹄滿效畿,風(fēng)塵惡”二句,花柳樓閣、珠歌翠舞一掃而空,驚心動魄。過片處是兩組自成問答的短句。“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戰(zhàn)士浴血奮戰(zhàn),卻傷于鋒刃,百姓饑寒交迫,無辜被戮,卻死無葬身之地。作者恨不得立即統(tǒng)兵北上解民于水火之中!皣@江山如故,千村寥落”,這遠非“風(fēng)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的新亭悲泣,而言下正有王導(dǎo)“當(dāng)共戮力王室,克復(fù)神州”之猛志。
所接二句直寫作者心中宿愿——領(lǐng)軍率隊,直渡黃河,肅清金人,復(fù)我河山。這兩句采用《漢書》終軍請纓典故,渾成無跡!昂稳铡痹圃疲姵鲆环N急切的心情。
最后三句,作者樂觀地想象勝利后的歡樂。眼前他雖然登黃鶴樓,作“漢陽游”,但心情是無法寧靜的;蛟S他會暗誦“昔人已乘黃鶴去”的名篇而無限感慨。不過,待到得勝歸來,“再續(xù)漢陽游”時,一切都會改變,那種快樂,唯恐只有騎鶴的'神仙才可體會呢!詞的末句“騎黃鶴”三字兼顧現(xiàn)實,深扣題面。
在南北宋之交,詞起了一次風(fēng)格化的變化,明快豪放取代了婉約深曲,這種藝術(shù)上的轉(zhuǎn)變根源卻在于內(nèi)容,在于愛國主義成為詞的時代性主題。當(dāng)時寫作豪放詞的作家,多是愛國人士,包括若干抗金將領(lǐng),其中也有岳飛,這種現(xiàn)象有其必然性的。這首,《滿江紅》即由文法入詞,從“想當(dāng)年”、“到而今”、“何日”說到“待歸來”,以時間為序,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層次分明,語言簡練明快,已具豪放詞的特點。
滿江紅全文賞析3
滿江紅·豫章滕王閣
朝代:宋代
作者:吳潛
萬里西風(fēng),吹我上、滕王高閣。正檻外、楚山云漲,楚江濤作。何處征帆木末去,有時野鳥沙邊落。近簾鉤、暮雨掩空來,今猶昨。
秋漸緊,添離索。天正遠,傷飄泊。嘆十年心事,休休莫莫。歲月無多人易老,乾坤雖大愁難著。向黃昏、斷送客魂消,城頭角。
譯文
萬里西風(fēng)助我登上滕王閣,楚江波濤驚起,云層翻騰。遠遠望去好像船從樹梢上駛過去,有時水鳥雀沙邊飛落。晚上陰雨遮天,與唐時無異。
秋天來臨、氣蓑悲傷,自嘆十年官場浮沉,多次落職鄉(xiāng)居。唉,算了算了,不去說它了。天地之大,卻沒有我落腳之地。
注釋
滿江紅:詞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傷春曲》,宋以來始填此詞調(diào)。豫章:郡名,治所在今江西南昌。
“萬里”三句:暗用王勃故事。寫自己登臨高閣時的興致。傳說王勃往道南昌,水神以風(fēng)助之,一夕行四百余里。
正檻(jiàn)外:門外正是。
楚山:指西山又名南昌山(今湖北省西部)。古時南昌屬楚地,故稱西山為楚山。楚江:指贛江。作:起。
木末(mùmò):樹梢。一作“林杪”。
緊:深,濃。秋意已深。
休休莫莫:罷休,罷了。
乾坤:指天地。
著(zhuó):安放。
斷送:逗引。角:號角。
全文賞析
上片重在寫景,“萬里”用得極有氣勢,“吹”極為生動,寫出了登臨高閣時的興致。這里引用了王勃的故事。傳說他往南昌途中,水神曾助以神風(fēng),使他一夕行四百余里,民諺謂“時來風(fēng)送滕王閣”。這個故事更表現(xiàn)了作者的興致,還自然地將目前的登臨與王勃當(dāng)年聯(lián)結(jié)了起來!罢龣懲狻⒊皆茲q,楚江濤作!薄皺懲狻睂懗隽水(dāng)時居高臨下憑欄四望的感覺。楚山,指西山。楚江,指贛江。“云漲”、“濤作”,景象當(dāng)時壯觀,可以想見詞人心潮的激蕩!昂翁幷鞣灸┤,有時野鳥沙邊落!边@是寫登高遠望時所看到的景象,征帆像行駛在樹梢上,野鳥有時落在沙邊!坝袝r”,二字極為傳神!敖熴^、暮雨掩空來,今猶昨!薄澳河辍闭f明其佇望之久。正當(dāng)游目騁懷、沉入遐思時,雨霧撲簾而來,真是“珠簾暮卷西山雨”,與王勃當(dāng)年所見情景如此相象,也不禁臨風(fēng)嗟嘆了。
以上是寫在滕王閣覽景。景物寫得重點突出、層次分明,又處處映照著《滕王閣序》,融通了今古,拉長了視野。這段景物描寫明顯地浸染著作者的情緒,如“征帆木未”就包含著前途渺茫之感,而“暮雨掩空來”不無凄涼之意,“今猶昨”則蘊含著物是人非的深沉感慨,并且引出下片的抒懷。
抒懷
“秋漸緊,添離索。天正遠,傷飄泊!薄扒餆熅o”就是秋意見深。這秋意包括上片所寫西風(fēng)、暮雨,如果說登臨樓閣時還給人以興致,現(xiàn)在則給人以相反的刺激,讓人更覺凄愴孤單了!疤煺h”,道途茫茫,任所還遠著呢!罢弊植豢啊_@都是眼前所感。
這樣一個季節(jié),這樣一種環(huán)境,這樣一番景致,作者那敏感的心怎能不受到觸動呢?于是下面由近及遠,回首往事!皣@十年心事,休休莫莫!薄靶菪菽,意思是說,算了、算了,顯得不堪回首。這十年如果從嘉熙元年(1237)算起(正十年),他多次落職,最近的六年基本上是罷退鄉(xiāng)居,仕途不順,去年底剛復(fù)職,只半年又被謫遷。這十年如果是大約言之,那么十一年前他曾任職南昌(江西轉(zhuǎn)運副使兼知隆興府),算是舊地重游了。但是物是人非,這十年的心事,使人頓生滄桑之感。這一句感嘆可能包括這兩方面內(nèi)容,真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怎能不感慨萬千呢!皻q月無多人易老,乾坤雖大愁難著!彼迨龤q,已入老境,流年似水,能有作為的歲月不多了。他焦慮,既由于自己有志難伸,也由于社稷顛危、國難深重。去年復(fù)職之后他連呈奏章,歷數(shù)內(nèi)憂外患種種情況,認(rèn)為當(dāng)務(wù)之急是整頓朝政,進君子退小人(《奏論君子小人進退》)。而言剛出,即被擠出朝廷,朝政可知矣。
“乾坤雖大愁難著”。“著”,安放。乾坤之大卻安放不住、也安放不下他的“愁”!由此可見:一、愁之易發(fā),居其位無非惹愁添恨。二、愁之深廣,頗似杜甫的“憂端齊終南,澒洞不可掇”(《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這里以固態(tài)體積狀愁,既給人以形之大、又給人以質(zhì)之重的感覺,想象奇特。上面都是登高臨景惹起的對往事的回憶和無限慨嘆,往事本不堪回首,但面對此景情不自禁,由此抒發(fā)出的郁悶不平之氣,亦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跋螯S昏、斷送客魂消,城頭角!迸R近黃昏,城頭的號角又吹起來了,聲聲入耳,又勾引起遷客無盡的羈旅愁思。這正與上片“暮雨”照應(yīng),角聲混合著秋風(fēng)、雨意,是多么蕭條悲涼的感覺。這是一個倒裝句。把“城頭角”放在最后,又使人覺得他的無盡愁思似乎像那聲聲號角一樣,在廣闊的'秋空中,久久回蕩。這又變成一個以景結(jié)情的好句!扒るm大愁難著”痛憤無比,結(jié)句哀思綿綿,剛?cè)嵯酀骘@其沉痛悲郁。
“滕王高閣臨江渚”。自王勃大作問世以來,在此覽景之作多矣,吳潛此作未與時消沒而留存至今、仍堪諷詠,除了其寫景的精要、生動、清暢外,就因為它真實地抒寫了一個失意政治家的人生悲感和憂憤。雖然它與王勃不能相比,但僅就抒情寫懷而言,該詞也是沉郁動人的。
寫作背景
這是一首抒發(fā)人生悲感的詞作。淳祐七年(1247)春夏,吳潛居朝任同簽書樞密院事兼權(quán)參知政事等要職,七月遭受臺臣攻擊被罷免,改任福建安撫使。時其兄吳淵供職于南昌。此詞應(yīng)該為吳潛前往福州道經(jīng)南昌時所作。
豫章為南昌舊名。滕王閣,唐初建于南昌城西,飛閣疊臺,下瞰贛江,其臨觀之美,為江南第一。再加上有王勃《滕王閣序》的美傳,益發(fā)使其輝光煥發(fā)。詞客騷人“臨帝子之長洲,得仙人之舊館”,多有吟詠,吳潛此作亦發(fā)興乎此。
滿江紅全文賞析4
滿江紅原文:
滿江紅·怒發(fā)沖冠
【南宋】岳飛
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滿江紅譯文
我怒發(fā)沖冠,獨自登高憑欄,驟急的風(fēng)雨剛剛停歇。我抬頭遠望天空一片高遠壯闊。禁不住仰天長嘯,一片報國之心充滿心懷。
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塵土,八千里經(jīng)過多少風(fēng)云人生。好男兒,要抓緊時間為國建功立業(yè),不要空空將青春消磨,等年老時徒自悲切
靖康之變的恥辱,至今仍然沒有被洗雪。作為國家臣子的憤恨,何時才能泯滅!
我要駕著戰(zhàn)車向賀蘭山進攻,連賀蘭山也要踏為平地。我滿懷壯志,發(fā)誓吃敵人的肉,喝敵人的鮮血。待我重新收復(fù)舊日山河,再帶著捷報向國家報告勝利的消息。
滿江紅賞析
岳飛此詞,一直激勵著中華民族人士的愛國之心。抗戰(zhàn)期間這首詞曲以其低沉但卻雄壯的歌音,感染了中華兒女。
前面四字,即司馬遷寫藺相如“怒發(fā)上沖冠”的妙,表明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此仇此恨,因何愈思愈不可忍?正緣獨上高樓,自倚闌干,縱目乾坤,俯仰六合,不禁熱血滿懷沸騰激昂!藭r秋霖乍止,風(fēng)澄煙凈,光景自佳,翻助郁悶之懷,于是仰天長嘯,以抒此萬斛英雄壯志。著“瀟瀟雨歇”四字,筆鋒微頓,方見氣度淵靜。
開頭凌云壯志,氣蓋山河,寫來氣勢磅礴。再接下去,作者以“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十四個字,出乎意料,令人叫絕,此十四字,如見將軍撫膺自理半生壯志,九曲剛腸,英雄正是多情人物。功名是我所期,豈與塵土同埋;馳驅(qū)何足言苦,堪隨云月共賞。(此功名即勛業(yè)義,因音律而用,宋詞屢見。)試看此是何等胸襟,何等識見!
過片前后,一片壯懷,噴薄傾吐:靖康之恥,指徽欽兩帝被擄,猶不得還;故下言臣子抱恨無窮,此是古代君臣觀念。此恨何時得解?功名已委于塵土,三十已去,至此,將軍自將上片歇拍處“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之勉語,說與人體會。雄壯之筆,字字?jǐn)S地有聲!
以下出奇語,現(xiàn)壯懷,英雄忠憤氣概,凜凜猶若神明。金兵入據(jù)中原,亦可能敗退“兇奴”實不足滅,踏破“賀蘭”直搗黃龍并非夸大其辭!梆嚥汀薄ⅰ翱曙嫛币宦(lián)合掌;然只有如此才足以暢其情、盡其勢。未至有復(fù)沓之感者,以其中有真氣在。
有論者設(shè):賀蘭山在西北,與東北之黃龍府,遙距千里,有何交涉?那克敵制勝的抗金名臣老趙鼎,他作《花心動》詞,就說:“西北欃槍未滅,千萬鄉(xiāng)關(guān),夢遙吳越”;那忠義慷慨寄敬胡銓的張元幹,他作《虞美人》詞,也說:“要斬樓蘭三尺劍,遺恨琵琶舊語”!這都是南宋初期的愛國詞作,他們說到金兵時,均用“西北”、“樓蘭”(漢之西域鄯善國,傅介子計斬樓蘭王,典出《漢書·西域傳》),可見岳飛用“賀蘭山”和“兇奴”,是無可非議。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滿腔忠憤,丹心碧血,傾出肺腑。用文學(xué)家眼光視之結(jié)束全篇,神氣十足,無復(fù)豪發(fā)遺憾,令人神旺,叫人起舞。然而岳飛頭未及白,金兵自陷困境,由于奸計,宋皇朝自棄戰(zhàn)敗!澳氂小鼻Ч牌嬖,聞?wù)甙l(fā)指,豈可指望他率軍協(xié)同中原父老齊來朝拜天闕哉?悲夫。
詞不以文字論長短,若以文字論,亦當(dāng)擊賞其筆力之沉厚,脈絡(luò)之條鬯,情趣之深婉,皆不同凡響,倚聲而歌,乃振興中華之必修音樂藝術(shù)課也。
滿江紅全文賞析5
滿江紅·寫懷
宋代:岳飛
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欄 通:闌)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壯志 一作:壯士;蘭山缺 一作:蘭山闕)
譯文
我憤怒得頭發(fā)豎了起來,帽子被頂飛了。獨自登高憑欄遠眺,驟急的風(fēng)雨剛剛停歇。抬頭遠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長嘯,一片報國之心充滿心懷。三十多年來雖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塵土微不足道,南北轉(zhuǎn)戰(zhàn)八千里,經(jīng)過多少風(fēng)云人生。好男兒,要抓緊時間為國建功立業(yè),不要空空將青春消磨,等年老時徒自悲切。
靖康之變的恥辱,至今仍然沒有被雪洗。作為國家臣子的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要駕著戰(zhàn)車向賀蘭山進攻,連賀蘭山也要踏為平地。我滿懷壯志,打仗餓了就吃敵人的肉,談笑渴了就喝敵人的鮮血。待我重新收復(fù)舊日山河,再帶著捷報向國家報告勝利的消息!
注釋
怒發(fā)沖冠:氣得頭發(fā)豎起,以至于將帽子頂起。形容憤怒至極,冠是指帽子而不是頭發(fā)豎起。
瀟瀟:形容雨勢急驟。
長嘯:感情激動時撮口發(fā)出清而長的聲音,為古人的一種抒情舉動。
三十功名塵與土:年已三十,建立了一些功名,不過很微不足道。
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戰(zhàn)、路途遙遠、披星戴月。
等閑:輕易,隨便。
靖康恥: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虜走徽、欽二帝。
賀蘭山:賀蘭山脈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qū)與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交界處。
朝天闕:朝見皇帝。天闕:本指宮殿前的樓觀,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
賞析
岳飛這首《滿江紅》,是很引人注目的名篇。
為什么這首詞第一句就寫“怒發(fā)沖冠”,表現(xiàn)出如此強烈的憤怒的感情?這并不是偶然的,這是作者的理想與現(xiàn)實發(fā)生尖銳激烈的矛盾的結(jié)果。因此,必須對這個問題有所了解,才能正確理解這首詞的思想內(nèi)容。岳飛在少年時代,家鄉(xiāng)就被金兵占領(lǐng)。他很有民族氣節(jié),毅然從軍。他指揮的士兵,英勇善戰(zhàn),接連獲勝,屢立戰(zhàn)功。敵人最怕他的士兵,稱之為“岳爺爺軍”,并且傳言說:“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岳飛乘勝追擊金兵,直至朱仙鎮(zhèn),距離北宋的京城汴京只有四十五里了。金兵元氣大傷,準(zhǔn)備逃歸,還有不少士卒紛紛來降。岳飛看到這樣大好的抗戰(zhàn)形勢,非常高興,決心乘勝猛追,收復(fù)中原。就在這關(guān)鍵的時刻,當(dāng)時的宰相秦檜,為了和金人議和,一日連下十二道金字牌,令岳飛班師回朝。岳飛悲憤萬分,說“十年之力,廢于一旦!”秦檜把岳飛看成是他投降陰謀的主要障礙,又捏造說,岳飛受詔逗留,抵制詔令,以“莫須有”(也許有)的罪名,將他害死。岳飛被害時,才三十九歲。了解了這些情況,對這首詞中充滿的強烈感情,就不難理解了。
詞的上片寫作者要為國家建立功業(yè)的急切心情。在開頭這幾句寫在瀟瀟的雨聲停歇的時候,他倚著高樓上的欄桿,抬頭遙望遠方,仰天放聲長嘯,“壯懷激烈”!嘯是蹙口發(fā)出的叫聲。“壯懷”,奮發(fā)圖強的志向。他面對投降派的不抵抗政策,真是氣憤填膺,“怒發(fā)沖冠”。“怒發(fā)沖冠”是藝術(shù)夸張,是說由于異常憤怒,以致頭發(fā)豎起,把帽子也頂起來了。“三十功名塵與土”,表現(xiàn)作者渴望建立功名、努力抗戰(zhàn)的思想。在三十歲左右正當(dāng)壯年,古人認(rèn)為這時應(yīng)當(dāng)有所作為,可是,岳飛悔恨自己功名還與塵土一樣,沒有什么成就!鞍饲Ю锫吩坪驮隆,是說不分陰晴,轉(zhuǎn)戰(zhàn)南北,在為收復(fù)中原而戰(zhàn)斗!澳乳e、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這與“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意思相同,反映了作者積極進取的精神。這對當(dāng)時抗擊金兵,收復(fù)中原的斗爭,顯然起到了鼓舞斗志的作用。與主張議和,偏安江南,茍延殘喘的投降派,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暗乳e”,作隨便解釋!翱毡小保窗装椎耐纯。下片寫了三層意思:對金貴族掠奪者的深仇大恨;統(tǒng)一祖國的殷切愿望;忠于朝廷即忠于祖國的赤誠之心!熬缚怠笔撬螝J宗趙桓的年號!熬缚祼u”,指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京城汴京和中原地區(qū)淪陷,徽宗、欽宗兩個皇帝被金人俘虜北去的奇恥大辱!蔼q未雪”,指還沒有報仇雪恨。由于沒有雪“靖康”之恥,所以,岳飛發(fā)出了心中的恨何時才能消除(“臣子恨,何時滅”)的感慨。這也是他要“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的原因。古代的戰(zhàn)車叫“長車”。賀蘭山,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的.西北邊。
還有一種說法,認(rèn)為這首詞不是岳飛寫的,理由之一就是根據(jù)上面這句話。原因是岳飛講“直搗黃龍,與諸君痛飲”,即渡過黃河向東北進軍,不會向西北進軍的!榜{長車踏破賀蘭山缺”,不是岳飛的進軍路線。對這句詞的解釋牽涉到這首詞是不是岳飛寫的問題,因而顯得更為重要了。原來這是用典!段髑逶娫挕份d姚嗣宗《崆峒山》詩:“踏碎賀蘭石,掃清西海塵!边@兩句詩是針對西夏講的,所以用“賀蘭石”。姚嗣宗是北宋人,岳飛借用這個典故,借用他要打敗西夏的壯志來表達他要打敗金兵的豪情,所以這句詞沒有問題!吧饺薄,指山口!皦阎攫嚥秃斎,笑談渴飲匈奴血”,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敵人的刻骨仇恨和報仇雪恥的決心!皦阎尽,指年輕時的理想!昂敗笔枪糯鷮ξ覈狈缴贁(shù)民族侮辱性的稱呼!疤敗,指俘虜。這里所謂的“胡虜”、“匈奴”,皆代指金貴族掠奪者。最后“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兩句說,等到收復(fù)中原、統(tǒng)一祖國的時候,就去報捷!芭f山河”,指淪陷區(qū)!瓣I”,宮殿!碧礻I”,指朝廷。我國古代進步的知識分子,往往都把忠于朝廷看作愛國的表現(xiàn)。封建社會里,尤其在民族矛盾激化,上升為主要矛盾的時期,“忠于朝廷”與愛國常常是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的。所以,岳飛在這首詞中所表露的忠于朝廷的思想,是跟渴望殺盡敵人、保衛(wèi)祖國疆土的壯志,密切結(jié)合著的。
在藝術(shù)上看,這首詞感情激蕩,氣勢磅礴,風(fēng)格豪放,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一氣呵成,有著強烈的感染力。
滿江紅全文賞析6
滿江紅·怒發(fā)沖冠
作者:岳飛
怒發(fā)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注釋
怒發(fā)沖冠:形容憤怒至極,頭發(fā)豎了起來。
瀟瀟:形容雨勢急驟。
長嘯:感情激動時撮口發(fā)出清而長的聲音,為古人的一種抒情舉動。
三十功名塵與土:年已三十,建立了一些功名,不過很微不足道。
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戰(zhàn)、路途遙遠、披星戴月
等閑:輕易,隨便。
靖康恥: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虜走徽、欽二帝。
賀蘭山:賀蘭山脈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qū)與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交界處。
朝天闕:朝見皇帝。天闕:本指宮殿前的樓觀,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
譯文
我憤怒得頭發(fā)豎了起來,獨自登高憑欄遠眺,驟急的風(fēng)雨剛剛停歇。抬頭遠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長嘯,一片報國之心充滿心懷。三十多年來雖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塵土微不足道,南北轉(zhuǎn)戰(zhàn)八千里,經(jīng)過多少風(fēng)云人生。好男兒,要抓緊時間為國建功立業(yè),不要空空將青春消磨,等年老時徒自悲切。靖康之變的恥辱,至今仍然沒有被雪洗。作為國家臣子的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要駕著戰(zhàn)車向賀蘭山進攻,連賀蘭山也要踏為平地。我滿懷壯志,打仗餓了就吃敵人的肉,談笑渴了就喝敵人的鮮血。待我重新收復(fù)舊日山河,再帶著捷報向國家報告勝利的消息!
賞析
岳飛此詞,激勵著中華民族的愛國心。抗戰(zhàn)期間這首詞曲以其低沉但卻雄壯的歌音,感染了中華兒女。
前四字,即司馬遷寫藺相如“怒發(fā)上沖冠”的妙,表明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此仇此恨,因何愈思愈不可忍?正緣獨上高樓,自倚闌干,縱目乾坤,俯仰六合,不禁熱血滿懷沸騰激昂。——而此時秋霖乍止,風(fēng)澄煙凈,光景自佳,翻助郁悶之懷,于是仰天長嘯,以抒此萬斛英雄壯志。著“瀟瀟雨歇”四字,筆鋒微頓,方見氣度淵靜。
開頭凌云壯志,氣蓋山河,寫來氣勢磅礴。再接下去,作者以“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十四個字,出乎意料,令人叫絕,此十四字,如見將軍撫膺自理半生壯志,九曲剛腸,英雄正是多情人物。功名是其所期,豈與塵土同埋;馳驅(qū)何足言苦,堪隨云月共賞。(此功名即勛業(yè)義,因音律而用,宋詞屢見)試看此是何等胸襟,何等識見!
過片前后,一片壯懷,噴薄傾吐:靖康之恥,指徽欽兩帝被擄,猶不得還;故下言臣子抱恨無窮,此是古代君臣觀念。此恨何時得解?功名已委于塵土,三十已去,至此,將軍自將上片歇拍處“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之勉語,說與人體會。雄壯之筆,字字?jǐn)S地有聲!
以下出奇語,現(xiàn)壯懷,英雄忠憤氣概,凜凜猶若神明。金兵入據(jù)中原,止畏岳家軍,不啻聞風(fēng)喪膽,故自岳飛言,“匈奴”實不足滅,踏破“賀蘭”直搗黃龍并非夸大其辭!梆嚥汀薄ⅰ翱曙嫛币宦(lián)合掌;然只有如此才足以暢其情、盡其勢。未至有復(fù)沓之感者,以其中有真氣在。
有論者設(shè):賀蘭山在西北,與東北之黃龍府,遙距千里,有何交涉?那克敵制勝的抗金名臣老趙鼎,他作《花心動》詞,就說:“西北欃槍未滅,千萬鄉(xiāng)關(guān),夢遙吳越”;那忠義慷慨寄敬胡銓的張元干,他作《虞美人》詞,也說:“要斬樓蘭三尺劍,遺恨琵琶舊語”!這都是南宋初期的愛國詞作,他們說到金兵時,均用“西北”、“樓蘭”(漢之西域鄯善國,傅介子計斬樓蘭王,典出《漢書·西域傳》),可見岳飛用“賀蘭山”和“匈奴”,是無可非議的。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滿腔忠憤,丹心碧血,傾出肺腑。用文學(xué)家眼光視之結(jié)束全篇,神氣十足,無復(fù)豪發(fā)遺憾,令人神旺,叫人起舞。然而岳飛頭未及白,金兵自陷困境,由于奸計,宋皇朝自棄戰(zhàn)敗!澳氂小鼻Ч牌嬖,聞?wù)甙l(fā)指,豈可指望他率軍協(xié)同中原父老齊來朝拜天闕哉?悲夫。
詞不以文字論長短,若以文字論,亦當(dāng)擊賞其筆力之沉厚,脈絡(luò)之條鬯,情趣之深婉,皆不同凡響,倚聲而歌,乃振興中華之必修音樂藝術(shù)課也。
寫作背景
岳飛 (1103-1141年),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建炎三年(1129年)秋,兀術(shù)南侵,改任建康(今江蘇南京)留守的杜充不戰(zhàn)而降。金軍得以渡過長江天險,很快就攻下臨安、越州(今紹興)、明洲等地,高宗被迫流亡海上。岳飛率孤軍堅持?jǐn)澈笞鲬?zhàn)。他先在廣德攻擊金軍后衛(wèi),六戰(zhàn)六捷。又在金軍進攻常州時,率部馳援,四戰(zhàn)四勝。次年,岳飛在牛頭山設(shè)伏,大破金兀術(shù),收復(fù)建康,金軍被迫北撤。從此,岳飛威名傳遍大江南北,聲震河朔。七月,岳飛升任通州鎮(zhèn)撫使兼知泰州,擁有人馬萬余,建立起一支紀(jì)律嚴(yán)明、作戰(zhàn)驍勇的抗金勁旅“岳家軍”。
紹興三年,岳飛因剿滅李成、張用等“軍賊游寇”,得高宗獎“精忠岳飛”的錦旗。次年四月,岳飛揮師北上,擊破金傀儡偽齊軍,收復(fù)襄陽、信陽等六郡。岳飛也因功升任清遠軍節(jié)度使。同年十二月,岳飛又?jǐn)〗鸨趶]州(今安徽合肥),金兵被迫北還。紹興五年(1135年),岳飛率軍鎮(zhèn)壓了楊么起義軍,從中收編了五、六萬精兵,使“岳家軍”實力大增。
紹興六年,岳飛再次出師北伐,攻占了伊陽、洛陽、商州和虢州,繼而圍攻陳、蔡地區(qū)。但岳飛很快發(fā)現(xiàn)自己是孤軍深入,既無援兵,又無糧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此次北伐,岳飛壯志未酬,鎮(zhèn)守鄂州(今武昌)時寫下了千古絕唱的名詞《滿江紅》一詞。
《滿江紅》一詞創(chuàng)作的具體時間應(yīng)該是在岳飛入獄前不久。詞中有多處可以用來證明這一觀點“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這兩句歷來是考證《滿江紅》一詞作者問題最為關(guān)鍵的內(nèi)容,但幾乎所有的解釋都不夠準(zhǔn)確。
認(rèn)為《滿江紅》一詞是岳飛所作的,都把時間定于岳飛第一次北伐,即岳飛30歲出頭時。如鄧廣銘先生就持此說。
這一觀點其實是錯誤的,理由有五:
一是當(dāng)時的岳飛無論就其閱歷資歷還是心境,根本不具備寫出像《滿江紅》一詞那樣悲憤交加、氣勢磅礴的內(nèi)涵與底氣。那時的岳飛正仕途輝煌躊躇滿志,怎么可能滿腔悲憤“怒發(fā)沖冠”?怎么可能覺得“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又何來氣度“待重頭收拾舊山河”?
二是岳飛當(dāng)時對功名非常重視,并在其詞中經(jīng)常有所流露。如寫于紹興二、三年秋屯駐江州時的《題翠巖寺》中“功名直欲鎮(zhèn)邊圻”,以后的《小重山》中“白首為功名”,表明當(dāng)時岳飛頭發(fā)已白,仍然有心功名。直至紹興十年大破金軍前,岳飛在《寄浮圖慧!分幸廊槐砻鳌肮I(yè)要刊燕石上”。這些同期及以后的詩詞表明,當(dāng)時的岳飛非常重視功名。
三是《滿江紅》一詞一經(jīng)問世即廣泛流傳,如此非同尋常之作,如果真是岳飛三十歲青云直上之時所作,豈能就此湮沒不見蹤影?
四是不理解“三十”與“八千”。這是關(guān)鍵中的關(guān)鍵,幾乎所有研究此詞的學(xué)者都把“三十”看作是“三十歲”,因此認(rèn)定此詞作于岳飛30歲出頭。實際上這里是指“三十年”,即三十年的功名。封建社會的功名是從幼時求學(xué)開始的,并非一出生就能追求的。岳飛自幼時習(xí)武讀書到入獄前,正好30年上下,是個約數(shù)!鞍饲А币彩莻約數(shù),只是表示征戰(zhàn)路程的艱辛和漫長。
五是不理解“塵與土”與“云和月”的含義。前者是指一錢不值,因為岳飛到入獄時才清醒地認(rèn)識到自己歷來非常重視的功名原來毫無價值。后者是指竹籃打水,岳飛十年征戰(zhàn),功毀一旦。如此,此二句就一目了然了:一生追求的功名其實一錢不值,一生漫長的征戰(zhàn)最后前功盡棄。
由此可以大致框定:《滿江紅》一詞應(yīng)該誕生在岳飛于紹興十年七月下旬奉詔被迫班師到入獄之間的一年多時間里。 “怒發(fā)沖冠”和“仰天長嘯”。此二句從未有人做過詳細考證,卻是界定《滿江紅》一詞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的重要依據(jù)之一。從字面看,顯示岳飛的憤怒到了極致。在那段時間里,岳飛究竟何時最為憤怒?在班師途中,岳飛撕心裂肺悲憤交加:“所得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fù)!”隨后,岳飛又被剝奪了兵權(quán),聽命于可恥屈辱的和談。但真正令岳飛“怒發(fā)沖冠”的,當(dāng)是得知對自己的陷害之時。有位好心的部將設(shè)法通知正在廬山的岳飛關(guān)于王俊上告張憲“背叛”的消息。岳飛立刻明白這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從不許勝利到屈膝求和,再到陷害忠良,要加害自己,此時的岳飛終于忍不住“怒發(fā)沖冠”而“仰天長嘯”,應(yīng)該是順理成章的。查張憲入獄應(yīng)該是在紹興十一年九月上旬后,岳飛是十月上旬下廬山的。因此,《滿江紅》一詞的'誕生理當(dāng)就在其間的二十多天里。 “瀟瀟雨歇”。此句亦從未有人考證,詩詞是情景交融的,“瀟雨”一詞詩人總是用來形容秋天的冷雨,“歇”顯然是指雨的斷斷續(xù)續(xù)。于是此句也就清楚了:秋雨綿綿時斷時續(xù)。此句既點明了作者是在秋雨中創(chuàng)作,也反映了作者心情的郁悶和沉重。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比藗儦v來總是把“等閑”看作虛詞,其實不然,它應(yīng)該是岳飛當(dāng)時真實處境的具體寫照。在此前數(shù)年岳飛所作的詞中,已有“白首為功名”,表明岳飛那時的頭發(fā)已經(jīng)斑白。在隨后軍事上指揮的一系列重大戰(zhàn)役,以及在政治上受到的一系列沉重打擊,顯然在催白岳飛的頭發(fā)。因此,岳飛當(dāng)然不甘心少年時就有的理想就此破滅。查岳飛一生征戰(zhàn),三十歲時正忙得不可開交,談何“等閑”,唯獨到快四十歲時卻成為一個無職無權(quán)之人而被迫閑散在野,其內(nèi)心之悲切和壯志之不已的激烈沖突可想而知。
上述考證表明,《滿江紅》一詞的內(nèi)容完全符合岳飛入獄前的年齡、心情和處境。 岳飛創(chuàng)作《滿江紅》一詞的具體地點是在廬山東林寺,解讀的密碼,就隱藏在詞的字里行間 東林寺建于東晉大元九年(384年),南面廬山,北倚東林山,環(huán)合四抱,有如城廓,是佛教凈土宗(又稱蓮宗)的發(fā)源地。岳飛與廬山有不解之緣。紹興六年,岳飛因母亡守喪,岳母墳就在廬山。紹興七年,也因故回到廬山。岳飛與東林寺主持慧海關(guān)系非常密切,曾專門作詩《寄浮圖慧!!稘M江紅》一詞中有三處“密碼”可以用來界定其誕生地點就在東林寺。 “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睔v來都公認(rèn)《滿江紅》一詞是登高而作,卻不知岳飛的具體所處,只得含糊解釋成某處高樓,其實當(dāng)時岳飛就在東林寺,因為《滿江紅》一詞的開篇就隱藏著創(chuàng)作地點的秘密。 廬山東林寺有一則著名的典故。東林寺門口有一條清澈的小溪,名虎溪,要進東林寺就必須經(jīng)小溪上的虎溪橋。據(jù)傳說,東晉時東林寺主持慧遠在寺院深居簡出,人們稱之為“影不出山,跡不入俗”。他送客或散步,從不逾越寺門前的虎溪。如果過了虎溪,寺后山林中的神虎就會吼叫起來。有一次,慧遠與來訪的詩人陶淵明和道士陸修靜談得投機,送行時不覺過了虎溪橋,后山的神虎立刻就長吼不止,三人相視大笑。這個文壇佳話,稱為“虎溪三笑”,一直流傳至今。由于此虎是守寺護僧之神,因此在虎溪橋畔有一頭石虎怒目而視憑欄而踞。了解了虎溪橋畔的神虎和這則典故,就很容易看出,岳飛看著秋雨中威武不屈的石虎觸景生情,利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把自己比作了護國看家的神虎,眼看著趙構(gòu)們“越界”而“仰天長嘯”,這才有后面的“饑餐胡虜肉”和“渴飲匈奴血”之詞。
《滿江紅》一詞的詞韻隱藏著其誕生地點的第二個秘密。唐朝大詩人李白在游東林寺時有一首詩,名為《廬山東林寺夜懷》:我尋青蓮宇,獨往謝城闕。霜清東林鐘,水白虎溪月。天香生虛空,天樂鳴不歇。冥坐寂不動,大千入毫發(fā)。湛然冥真心,曠絕斷出沒。李白寫詩是抒懷,岳飛作詞也是抒懷,而且《滿江紅》一詞正是步了《廬山東林寺夜懷》的韻,特別是“闕”、“月”和“歇”這三個押韻的字都是來自李白的詩。更能說明問題的是《滿江紅》一詞中有“壯懷”與“壯志”。按理說,同一首詩詞中用兩個相同的字是犯忌的,因此比較少見。但李白的詩卻有“天香”與“天樂”。兩個“壯”對兩個“天”,顯然絕非巧合。而且,還能明顯看出《滿江紅》一詞的“天闕”也應(yīng)該是受到了李白兩個“天”的影響。 李白在東林寺還寫過另一首詩,名為《別東林寺僧》:“東林送客處,月出白猿啼,笑別廬山遠,何煩過虎溪! 《滿江紅》一詞中也可以看出追隨這首詩的痕跡。“憑欄處”正是“送客處”的模仿,“長嘯”無疑是“猿啼”的翻版!稘M江紅》一詞中的神虎精神更是與李白“過虎溪”的畏懼形成鮮明比照。 “朝天(金)闕”。此句隱藏著解讀《滿江紅》一詞誕生地點的第三個秘密。此句自《滿江紅》一詞現(xiàn)世以來從未見有人作出過合乎邏輯的解釋,因為不了解其中也隱藏著一個東林寺的典故。 一般寺院的主殿稱為大雄寶殿,但東林寺的主殿稱“神運寶殿”。相傳慧遠初到廬山選擇結(jié)廬之處,認(rèn)為東林寺址在叢林之中,無法結(jié)廬,打算移到香谷山去結(jié)廬。夜夢神告:“此處幽靜,足以棲佛”。是夜雷雨大作,狂風(fēng)拔樹。翌日該地化為平地,池中多盛良木,作為建寺之材!吧襁\”之名,由此而來。 有了這則典故和前述的鋪墊,此句就能理解了,其實很簡單,也很直白,就是在功成之日再來朝拜東林寺的“神運寶殿”,因為神是天神,“神運寶殿”就象征著天上的宮闕。岳飛自比神虎,理當(dāng)朝拜天闕。 還要解釋一下,此句為何歷來有“天”與“金”二說。很可能岳飛在奮筆疾書一氣呵成《滿江紅》一詞之際,于最后收筆時有了點猶豫。他先用了“金”字,當(dāng)然決不是朝拜皇帝的金鑾寶殿,而是朝拜金碧輝煌的神運寶殿。岳飛在詩詞中把佛像稱為“金仙”,如建炎四年四月十二日《廣德軍金沙寺壁題記》中的“陪僧僚謁金仙”。畢竟是身在佛寺,理當(dāng)朝拜佛祖金身。但岳飛繼而又改為“天”字,一來以避深惡痛絕的“胡虜”之“金”,二來受李白的影響以映襯東林寺神運寶殿的典故,三來更能暗合自比的神虎形象。由于“天”與“金”在詞中的基本含義相通,就不能排除岳飛原作中的修改,而抄者忠于原詞照錄的可能。由于后來者在謄抄或刻錄時只能二選其一,于是有了“朝天闕”與“朝金闕”兩種版本。蘊含的典故,清楚地表明其誕生地就在廬山東林寺。 多少年來,人們研究《滿江紅》一詞,為尋找岳飛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費盡周折而不得。對《滿江紅》一詞的上述破解,終于使人看到了岳飛真實的內(nèi)心世界。接下來小編為你帶來《滿江紅》一詞全文賞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滿江紅全文賞析7
《滿江紅·怒發(fā)沖冠》是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飛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滿江紅怒發(fā)沖冠的全文及賞析,我們來看看下文。
滿江紅·怒發(fā)沖冠
滿江紅怒發(fā)沖冠的作者:岳飛
怒發(fā)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滿江紅怒發(fā)沖冠的注釋
第一點:怒發(fā)沖冠:形容憤怒至極,頭發(fā)豎了起來。
第二點:瀟瀟:形容雨勢急驟。
第三點:長嘯:感情激動時撮口發(fā)出清而長的`聲音,為古人的一種抒情舉動。
第四點:三十功名塵與土:年已三十,建立了一些功名,不過很微不足道。
第五點: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戰(zhàn)、路途遙遠、披星戴月
第六點:等閑:輕易,隨便。
第七點:靖康恥: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虜走徽、欽二帝。
第八點:賀蘭山:賀蘭山脈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qū)與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交界處。
第九點:朝天闕:朝見皇帝。天闕:本指宮殿前的樓觀,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
滿江紅怒發(fā)沖冠的譯文
我憤怒得頭發(fā)豎了起來,獨自登高憑欄遠眺,驟急的風(fēng)雨剛剛停歇。抬頭遠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長嘯,一片報國之心充滿心懷。三十多年來雖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塵土微不足道,南北轉(zhuǎn)戰(zhàn)八千里,經(jīng)過多少風(fēng)云人生。好男兒,要抓緊時間為國建功立業(yè),不要空空將青春消磨,等年老時徒自悲切。靖康之變的恥辱,至今仍然沒有被雪洗。作為國家臣子的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要駕著戰(zhàn)車向賀蘭山進攻,連賀蘭山也要踏為平地。我滿懷壯志,打仗餓了就吃敵人的肉,談笑渴了就喝敵人的鮮血。待我重新收復(fù)舊日山河,再帶著捷報向國家報告勝利的消息!
滿江紅怒發(fā)沖冠的賞析
岳飛此詞,激勵著中華民族的愛國心?箲(zhàn)期間這首詞曲以其低沉但卻雄壯的歌音,感染了中華兒女。
前四字,即司馬遷寫藺相如“怒發(fā)上沖冠”的妙,表明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此仇此恨,因何愈思愈不可忍?正緣獨上高樓,自倚闌干,縱目乾坤,俯仰六合,不禁熱血滿懷沸騰激昂!藭r秋霖乍止,風(fēng)澄煙凈,光景自佳,翻助郁悶之懷,于是仰天長嘯,以抒此萬斛英雄壯志。著“瀟瀟雨歇”四字,筆鋒微頓,方見氣度淵靜。
開頭凌云壯志,氣蓋山河,寫來氣勢磅礴。再接下去,作者以“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十四個字,出乎意料,令人叫絕,此十四字,如見將軍撫膺自理半生壯志,九曲剛腸,英雄正是多情人物。功名是其所期,豈與塵土同埋;馳驅(qū)何足言苦,堪隨云月共賞。(此功名即勛業(yè)義,因音律而用,宋詞屢見)試看此是何等胸襟,何等識見!
過片前后,一片壯懷,噴薄傾吐:靖康之恥,指徽欽兩帝被擄,猶不得還;故下言臣子抱恨無窮,此是古代君臣觀念。此恨何時得解?功名已委于塵土,三十已去,至此,將軍自將上片歇拍處“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之勉語,說與人體會。雄壯之筆,字字?jǐn)S地有聲!
以下出奇語,現(xiàn)壯懷,英雄忠憤氣概,凜凜猶若神明。金兵入據(jù)中原,止畏岳家軍,不啻聞風(fēng)喪膽,故自岳飛言,“匈奴”實不足滅,踏破“賀蘭”直搗黃龍并非夸大其辭!梆嚥汀、“渴飲”一聯(lián)合掌;然只有如此才足以暢其情、盡其勢。未至有復(fù)沓之感者,以其中有真氣在。
有論者設(shè):賀蘭山在西北,與東北之黃龍府,遙距千里,有何交涉?那克敵制勝的抗金名臣老趙鼎,他作《花心動》詞,就說:“西北欃槍未滅,千萬鄉(xiāng)關(guān),夢遙吳越”;那忠義慷慨寄敬胡銓的張元干,他作《虞美人》詞,也說:“要斬樓蘭三尺劍,遺恨琵琶舊語”!這都是南宋初期的愛國詞作,他們說到金兵時,均用“西北”、“樓蘭”(漢之西域鄯善國,傅介子計斬樓蘭王,典出《漢書·西域傳》),可見岳飛用“賀蘭山”和“匈奴”,是無可非議的。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滿腔忠憤,丹心碧血,傾出肺腑。用文學(xué)家眼光視之結(jié)束全篇,神氣十足,無復(fù)豪發(fā)遺憾,令人神旺,叫人起舞。然而岳飛頭未及白,金兵自陷困境,由于奸計,宋皇朝自棄戰(zhàn)敗!澳氂小鼻Ч牌嬖,聞?wù)甙l(fā)指,豈可指望他率軍協(xié)同中原父老齊來朝拜天闕哉?悲夫。
詞不以文字論長短,若以文字論,亦當(dāng)擊賞其筆力之沉厚,脈絡(luò)之條鬯,情趣之深婉,皆不同凡響,倚聲而歌,乃振興中華之必修音樂藝術(shù)課也。
滿江紅全文賞析8
滿江紅·遙望中原
岳飛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dāng)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fēng)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xù)漢陽游,騎黃鶴。
翻譯/譯文
登樓遠望中原,只見在一片荒煙籠罩下,仿佛有許多城郭。想當(dāng)年啊!花多的遮住視線,柳多的掩護著城墻,樓閣都是雕龍砌鳳。萬歲山前、蓬壺殿里,宮女成群,歌舞不斷,一派富庶升平氣象。如今,胡虜鐵騎卻踐踏包圍著京師郊外,戰(zhàn)亂頻仍,風(fēng)塵漫漫,形勢如此險惡。士兵在哪里?他們血染沙場,鮮血滋潤了兵刃。百姓在哪里?他們在戰(zhàn)亂中喪生,尸首填滿了溪谷。悲嘆大好河山依如往昔,卻田園荒蕪,萬戶蕭疏。何時能有殺敵報國的機會,率領(lǐng)精銳部*出兵北伐,揮鞭渡過長江,掃清橫行郊畿的胡虜,收復(fù)中原。然后歸來,重游黃鶴樓,以續(xù)今日之游興。
注釋
、冱S鶴樓:在今武漢長江大橋武昌蛇山黃鶴磯橋頭。相傳因仙人乘黃鶴仙游于此而得名。
、邙P樓龍閣:指皇宮內(nèi)雕飾華美的宮殿樓閣。
、廴f歲山:又稱壽山艮岳;兆谡退哪辏1122)所建大型宮廷園林。
④蓬壺殿:萬歲山中的一座宮殿。蓬壺,傳說中的蓬萊山的別稱。
、莞噤h鍔:以血肉滋潤箭,指士兵死于刀箭。
⑥請纓:即請戰(zhàn)。
、吆勇澹狐S河洛水。代指中原。
賞析/鑒賞
上片起首“遙望中原”三句,寫作者登臨黃鶴樓,心念中原大地,出現(xiàn)在眼前的是許多城廓在荒煙的遮繞下時隱時現(xiàn)!盎臒煛倍忠寻翟ⅰ皯(zhàn)亂”,經(jīng)過戰(zhàn)亂之后,田園荒蕪,城市頹敗,一片蕭條,引起作者對往事的回憶!跋氘(dāng)年”以下四句,描寫當(dāng)年的繁華,龍閣鳳樓、笙歌艷舞、朱環(huán)翠繞。接著“到而今”二句,又透露了對統(tǒng)治者深深的不滿,荒淫誤國,致使邊患日甚,金兵南下,百姓罹難。
下片直接抒懷!氨苍凇迸c“民安在”,重重譴責(zé)統(tǒng)治者給抗敵將士和廣大百姓帶來的滅頂之災(zāi)。前者喪身沙場,后者拋尸荒野,致使山河破碎,國破家亡,江山易主,田園荒蕪。當(dāng)然作者的目的'是精忠報國,他滿腔的愛國熱血還在血管中沸騰,對君王的忠心又使他始終對其抱有希望,所以無論是在前篇《滿江紅》,或是在本篇中,他都期待著統(tǒng)治者的醒悟,能夠重振雄威、精誠抗敵,自己也將請纓提旅、收復(fù)中原。大功告成后,再退居林下。
全篇視野廣闊,情懷激越,表現(xiàn)了愛國名將的浩然胸襟。
滿江紅全文賞析9
《滿江紅·怒發(fā)沖冠》是南宋抗金民族英雄愛國將領(lǐng)岳飛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表現(xiàn)了作者抗擊金兵、收復(fù)故土、統(tǒng)一祖國的強烈的愛國精神。滿江紅全文注釋及其賞析,我們來看看下文介紹。
詩詞原文
滿江紅·寫懷
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怒發(fā)沖冠:氣得頭發(fā)豎起,以至于將帽子頂起。形容憤怒至極,冠是指帽子而不是頭發(fā)豎起。
瀟瀟:形容雨勢急驟。
長嘯:感情激動時撮口發(fā)出清而長的聲音,為古人的一種抒情舉動。
三十功名塵與土:年已三十,建立了一些功名,不過很微不足道。
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戰(zhàn)、路途遙遠、披星戴月
等閑:輕易,隨便。
靖康恥: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虜走徽、欽二帝。
賀蘭山:賀蘭山脈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qū)與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交界處。
朝天闕:朝見皇帝。天闕:本指宮殿前的樓觀,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
作品譯文
我憤怒得頭發(fā)豎了起來,帽子被頂飛了。獨自登高憑欄遠眺,驟急的風(fēng)雨剛剛停歇。抬頭遠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長嘯,一片報國之心充滿心懷。三十多年來雖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塵土微不足道,南北轉(zhuǎn)戰(zhàn)八千里,經(jīng)過多少風(fēng)云人生。好男兒,要抓緊時間為國建功立業(yè),不要空空將青春消磨,等年老時徒自悲切。靖康之變的恥辱,至今仍然沒有被雪洗。作為國家臣子的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要駕著戰(zhàn)車向賀蘭山進攻,連賀蘭山也要踏為平地。我滿懷壯志,打仗餓了就吃敵人的肉,談笑渴了就喝敵人的鮮血。待我重新收復(fù)舊日山河,再帶著捷報向國家報告勝利的消息!
鑒賞
愛國將領(lǐng)岳飛這首《滿江紅》,是很引人注目的名篇。
為什么這首詞第一句就寫“怒發(fā)沖冠”,表現(xiàn)出如此強烈的憤怒的感情?這并不是偶然的,這是作者的理想與現(xiàn)實發(fā)生尖銳激烈的矛盾的結(jié)果。因此,必須對這個問題有所了解,才能正確理解這首詞的思想內(nèi)容。愛國將領(lǐng)岳飛在少年時代,家鄉(xiāng)就被金兵占領(lǐng)。他很有民族氣節(jié),毅然從軍。他指揮的**,英勇善戰(zhàn),接連獲勝,屢立戰(zhàn)功。敵人最怕他的**,稱之為“岳爺爺軍”,并且傳言說:“撼山易,撼岳家軍難!”愛國將領(lǐng)岳飛乘勝追擊金兵,直至朱仙鎮(zhèn),距離北宋的京城汴京只有四十五里了。金兵元氣大傷,準(zhǔn)備逃歸,還有不少士卒紛紛來降。愛國將領(lǐng)岳飛看到這樣大好的抗戰(zhàn)形勢,非常高興,決心乘勝猛追,收復(fù)中原。就在這關(guān)鍵的時刻,當(dāng)時的宰相秦檜,為了和金人議和,一日連下十二道金字牌,令愛國將領(lǐng)岳飛班師回朝。愛國將領(lǐng)岳飛悲憤萬分,說“十年之力,廢于一旦!”秦檜把愛國將領(lǐng)岳飛看成是他投降陰謀的主要障礙,又捏造說,愛國將領(lǐng)岳飛受詔逗留,抵制詔令,以“莫須有”(也許有)的罪名,將他害死。愛國將領(lǐng)岳飛被害時,才三十九歲。了解了這些情況,對這首詞中充滿的強烈感情,就不難理解了。
上片寫作者要為國家建立功業(yè)的急切心情。開頭這幾句寫在瀟瀟的雨聲停歇的時候,他倚著高樓上的欄桿,抬頭遙望遠方,仰天放聲長嘯,“壯懷激烈”!嘯是蹙口發(fā)出的叫聲。“壯懷”,奮發(fā)圖強的志向。他面對投降派的不抵抗政策,真是氣憤填膺,“怒發(fā)沖冠”。“怒發(fā)沖冠”是藝術(shù)夸張,是說由于異常憤怒,以致頭發(fā)豎起,把帽子也頂起來了。“三十功名塵與土”,表現(xiàn)作者渴望建立功名、努力抗戰(zhàn)的思想。三十歲左右正當(dāng)壯年,古人認(rèn)為這時應(yīng)當(dāng)有所作為,可是,愛國將領(lǐng)岳飛悔恨自己功名還與塵土一樣,沒有什么成就。“八千里路云和月”,是說不分陰晴,轉(zhuǎn)戰(zhàn)南北,在為收復(fù)中原而戰(zhàn)斗。“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這與“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意思相同,反映了作者積極進取的精神。這對當(dāng)時抗擊金兵,收復(fù)中原的斗爭,顯然起到了鼓舞斗志的作用。與主張議和,偏安江南,茍延殘喘的投降派,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暗乳e”,作隨便解釋!翱毡小,即白白的痛苦。下片寫了三層意思:對金貴族掠奪者的深仇大恨;統(tǒng)一祖國的殷切愿望;忠于朝廷即忠于祖國的赤誠之心。“靖康”是宋欽宗趙桓的年號。“靖康恥”,指宋欽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京城汴京和中原地區(qū)淪陷,徽宗、欽宗兩個皇帝被金人俘虜北去的奇恥大辱!蔼q未雪”,指還沒有報仇雪恨。由于沒有雪“靖康”之恥,所以,愛國將領(lǐng)岳飛發(fā)出了心中的恨何時才能消除(“臣子恨,何時滅”)的感慨。這也是他要“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的原因。古代的戰(zhàn)車叫“長車”。賀蘭山,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的西北邊。
有一種說法,認(rèn)為這首詞不是愛國將領(lǐng)岳飛寫的,理由之一就是根據(jù)上面這句話。因為愛國將領(lǐng)岳飛講“直搗黃龍,與諸君痛飲”,即渡過黃河向東北進軍,不會向西北進軍的'!榜{長車踏破賀蘭山缺”,不是愛國將領(lǐng)岳飛的進軍路線。因為對這句詞的解釋牽涉到這首詞是不是愛國將領(lǐng)岳飛寫的問題,因而顯得更為重要了。原來這是用典!段髑逶娫挕份d姚嗣宗《崆峒山》詩:“踏碎賀蘭石,掃清西海塵!边@兩句詩是針對西夏講的,所以用“賀蘭石”。姚嗣宗是北宋人,愛國將領(lǐng)岳飛借用這個典故,借用他要打敗西夏的壯志來表達他要打敗金兵的豪情,所以這句詞沒有問題。“山缺”,指山口。“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敵人的刻骨仇恨和報仇雪恥的決心!皦阎尽保改贻p時的理想!昂敗笔枪糯鷮ξ覈狈缴贁(shù)民族侮辱性的稱呼!疤敗,指俘虜。這里所謂的“胡虜”、“匈奴”,皆代指金貴族掠奪者。最后“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兩句說,等到收復(fù)中原、統(tǒng)一祖國的時候,就去報捷!芭f山河”,指淪陷區(qū)!瓣I”,宮殿!碧礻I”,指朝廷。我國古代進步的知識分子,往往都把忠于朝廷看作愛國的表現(xiàn)。在封建社會里,尤其在民族矛盾激化,上升為主要矛盾的時期,“忠于朝廷”與愛國常常是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的。因此,愛國將領(lǐng)岳飛在這首詞中所表露的忠于朝廷的思想,是跟渴望殺盡敵人、保衛(wèi)祖國疆土的壯志,密切結(jié)合著的。
從藝術(shù)上看,這首詞感情激蕩,氣勢磅礴,風(fēng)格豪放,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一氣呵成,有著強烈的感染力。
滿江紅全文賞析10
生平簡介
嚴(yán)羽(生卒年不詳)字儀卿,一字丹邱,邵武(今屬福建)人。隱居不仕,自號滄浪逋客。
戴復(fù)古《祝二嚴(yán)》云:“羽也天資高,不肯事科舉,風(fēng)雅與騷些,歷歷在肺腑。持論傷太高,與世或齟齬!
所著《滄浪詩話》,以妙遠言詩,掃除美刺,獨任性靈。詞存二首,見《滄浪先生吟卷》卷上。
●滿江紅·送廖叔仁赴闕
嚴(yán)羽
日近觚棱,秋漸滿、蓬萊雙闕。
正錢塘江上,潮頭如雪。
把酒送君天上去,瓊玉琚玉珮軝鴻列。
丈夫兒、富貴等浮云,看名節(jié)。
天下事,吾能說;今老矣,空凝絕。
對西風(fēng)慷慨,唾壺歌缺。
不灑世間兒女淚,難堪親友中年別。
問相思、他日鏡中看,蕭蕭發(fā)。
嚴(yán)羽詞作鑒賞
這首詞寫得氣勢豪邁,饒有興味。將作者的那種淡薄功名、慷慨悲歌的氣韻,生動地表達了出來。
它是作者送友人廖叔仁去京城赴任時所作。廖叔仁,生平不詳。闕,宮闕,這里指南宋朝廷!叭战眱删涫钦f臨安的宮殿巍峨,高高的觚菱仿佛接近紅日,宮廷一帶秋色也頗濃了。臨安附近,錢塘江每年陰歷八月漲潮,極為壯觀!罢X塘江上,潮頭如雪”點明時間地點,說廖叔仁于秋天去京城臨安!案毁F等浮云”,不慕富貴,視若浮云。這兩句是勉勵廖叔仁,說大丈夫應(yīng)當(dāng)不貪求富貴,而要看重名譽節(jié)操。
“天下事,吾能說”表明作者關(guān)心國家大事,有見識,有主張!敖窭弦樱漳^”,抒發(fā)自己政治抱負(fù)和才能不能施展,如今垂垂老矣,留下的只是滿懷愁緒了。結(jié)句說:與廖叔仁分手后,若問相思之情何如,只要今后在鏡中看到滿頭蕭蕭白發(fā),便可說明愁緒之深了。
本詞上片著重敘事,寫廖叔仁于秋天去朝廷任職,勉勵他要重名節(jié)而輕富貴;下片著重抒情,慨嘆自己關(guān)心國事,有政治抱負(fù),雖年老不變,但仕途失意,最后抒發(fā)與廖叔仁分手的傷感。
全詞寫得氣勢豪邁,風(fēng)格雄壯,上片描繪臨安宮殿雄偉,并以錢塘怒潮作陪襯,眾臣整齊肅穆,顯得形象雄偉,境界開闊!罢煞騼骸眱删洌瑒裼讶隧频Z名節(jié),言辭慷慨,語言峭勁有力。下片先訴說自己有政治見識和才能,志不伸,但雄心未已。詞中連用的四個簡短的三字句,在語氣上形成短促頓挫,從而更有效地表達了作者的這種矛盾、焦急的'心情!皩ξ黠L(fēng)”兩句,借典抒情,壯懷激烈,是這首詞豪邁雄健格調(diào)的最激越處。末尾仍回到送別的本題上來,表現(xiàn)了送別的傷感,但仍然氣豪筆健!安粸ⅰ眱删洌菍ε季,化用成語典故而不露斧鑿痕跡,顯示出作者的語言功力。
滿江紅全文賞析11
[宋]蘇軾
清潁東流,愁目斷,孤帆明滅。
宦游處,青山白浪,萬重千疊。
孤負(fù)當(dāng)年林下意,對床夜雨聽蕭瑟。
恨此生,長向別離中,生華發(fā)。
一尊酒,黃河側(cè)。無限事,從頭說。
相看恍如昨,許多年月。
衣上舊痕余苦淚,眉間喜氣占黃色。
便與君,池上覓殘春,花如雪。
注釋:
【1】滿江紅:詞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傷春曲》。雙調(diào)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韻;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韻。用入聲韻者居多。
【2】子由:作者弟弟蘇轍字,當(dāng)時他在京都汴梁任門下侍郎。
【3】清潁(yǐng):潁水,源出河南登封縣西南,東南流經(jīng)禹縣,至周口鎮(zhèn),合賈汝河、沙河,在潁州附近入淮而東流。
【4】孤帆明滅:一葉船帆忽隱忽現(xiàn)。
【5】宦(huàn)游:在外做官。
【6】“孤負(fù)”二句:寫兄弟風(fēng)雨之夜相聚談心的樂趣。蘇轍《逍遙堂會宿二首》并引:“轍幼從子瞻讀書,未嘗一日相舍。既壯,將游宦四方,讀韋蘇州(應(yīng)物)詩,至‘那知風(fēng)雨夜,復(fù)此對床眠’,側(cè)然感之。乃相約早退,為閑居之樂。故子瞻始為鳳翔幕府,留詩為別,曰:‘夜雨何時聽蕭瑟’!憋L(fēng)翔至是時已二十余年,仍未實現(xiàn)“對床夜語”的愿望,故日“孤負(fù)”。孤負(fù),辜負(fù)。林下意,指相約退出官場,過退隱生活的話。蕭瑟,指雨聲。
【7】生華發(fā):花白的頭發(fā)脫落。
【8】“一尊酒”二句:此時蘇轍在黃河邊的汴京(開封),故蘇軾向黃河側(cè)遙舉一杯酒,表示祝福。尊,通“樽”,酒杯。
【9】恍如昨:仿佛如同昨天。
【10】“眉間”句:謂眉問出現(xiàn)黃色,有即將歸去的征兆。韓愈《郾城晚飲贈馬侍郎》詩:“眉間黃色見歸期!
【11】花如雪:落花如雪之零亂。
作品賞析:
詞的上片即景抒情,抒發(fā)了對兄弟之間長期不得相見的深深感慨和對弟弟的深切懷念,下片追憶從前,希望能有機會到京城與弟弟見上一面,并想象兄弟相會汴京的歡悅情景。
第一句就說“清潁東流”,很符合他這種“、喜臨水”的愛好。當(dāng)時京師與潁州之間的交通,大都靠走水道。蘇轍在京師任職,如果來潁州,無疑也將是泛潁水,所以說“愁目斷,孤帆明滅”!肮路鳒纭睒O見盼望之切。由盼望兄弟遠來相聚,從而聯(lián)想到自己的宦游無根,相隔千山萬水,寫得非常平實。
“孤負(fù)當(dāng)年林下語,對床夜雨聽蕭瑟。”蘇軾與蘇轍從小一同讀書,形影不離。成年之后,不得已而分手仕宦四方,分手前,曾有感于韋應(yīng)物的“那知風(fēng)雨夜,復(fù)此對床眠"詩句,相約以后早退,共享閑居之樂。蘇軾任鳳翔幕府時,臨別贈蘇轍詩曰:“夜雨何時聽蕭瑟。這兩句充滿了對官場的厭倦和對兄弟的思念之情,意境清幽而浪漫,從中可見詞人內(nèi)心深處的高情雅致。另外,這兩句是一貫而下的,“孤負(fù)”二字一直貫到底,也照顧了上文。正因為自己宦游天涯,相隔著萬重千疊的白水青山,望斷孤帆明滅也終于不能相見,才辜負(fù)了當(dāng)年林下歸隱之約,不能對床同眠,共聽蕭瑟夜雨。所以上片結(jié)尾便歸結(jié)為聚少離多之恨,由長恨而不覺滿頭白發(fā)了。
這首詞上片正面寫系念之情,沒有具體的細節(jié)描寫,全是寫實。而下片的“尊酒”晤談,把臂“相看”,以至同“覓殘春”,則全由具體細節(jié)編織而成,卻又全是寫的'夢境。一半抒情,一半寫實,抒情全是實情,寫實卻是夢境,構(gòu)成了這首詞的特別章法。古典詩詞中寫夢境的名篇很多,但大都有入夢出夢的描寫,交代得很清楚,如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甚至標(biāo)題中都標(biāo)明是夢。但這首詞寫夢境,卻始終未加點破。換頭以后,突兀而來,仿佛蘇轍真的來到了黃河之側(cè),懷酒清話,無限纏綿。表面上看起來不知所云,但往細處看,原來這是在寫夢。
夢中兄弟相見,共飲于黃河之側(cè),暢談往事,互看容顏,大有杜甫《羌村三首》“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之意。但杜甫是把實境寫得如夢,而東坡這里,卻是把夢寫得如同實境!耙律稀眱删,上句是未見時相思之深,下句是寫既見時衷心之喜。“添黃色”出于《玉管照神書》,這是一部談命相術(shù)數(shù)的書,而蘇軾晚年多讀道書,詩詞中也往往摻雜道家辭語,這里的“眉間喜氣”云云即為一例。這兩句一寫衣上,一寫眉間,充分寫出了親人相見之喜。而衣上的“舊痕”正反襯出眉間“喜氣”之重,是寫得濃墨重彩,非常感動人的。
這首詞的下片寫夢境,入夢時既未說破,到結(jié)尾也不寫出夢,更不點明。只由夢中相見的喜氣重重而回顧上片的辜負(fù)林下,“便”字輕輕一逗,用得很好。正因為在現(xiàn)實生活中辜負(fù)了當(dāng)年的林下之約,現(xiàn)在居然在不自覺其為夢的夢境中相見了,當(dāng)然要領(lǐng)略林下之約的情趣。于是便相攜游賞,在故園的池臺之上尋覓尚可追蹤的“殘春”!按骸倍弧皻垺,也很切合東坡暮年的心境!氨恪保有即便之意,在一氣重更之中仍透露出一絲凄涼的況味。池上的殘春已近尾聲,片片飛花如雪,即便相見相攜相賞,也終究是相顧兩衰翁了,詞境頗為蕭瑟。不過,“花如雪”到底是很美的,無多的晚境更值得珍重,蕭瑟而并不衰颯。
這首詞感情真摯動人,詞人以兄弟的情誼為主線來寫景抒懷,情動于中而形于言,故而能感人肺腑,其中也夾雜著對官場的厭倦和人生不得意的感慨,是當(dāng)時作者復(fù)雜心情的真實寫照。
滿江紅全文賞析12
[宋]蘇軾
江漢西來,高樓下、蒲萄深碧。猶自帶、岷峨云浪,錦江春色。君是南山遺愛守,我為劍外思歸客。對此間、風(fēng)物豈無情,殷勤說。
江表傳,君休讀?裉幨,真堪惜?罩迣W鵡,葦花蕭瑟。獨笑書生爭底事,曹公黃祖俱飄忽。愿使君、還賦謫仙詩,追黃鶴。
注釋:
【1】滿江紅:詞牌名,有仄韻、平韻兩體。此詞仄韻,為正體,雙調(diào)九十三字,上片八句四仄韻,下片十句五仄韻。
【2】朱使君壽昌:朱壽昌,字康叔,時為鄂州(治今湖北武漢武昌)知州。使君,漢時對州郡長官之稱,后世如唐宋時就相當(dāng)于太守或刺史。
【3】江漢:長江和漢水。
【4】高樓:指湖北武昌黃鶴樓。
【5】蒲萄:喻水色,或代指江河。語出李白《襄陽歌》“遙看漢水鴨頭綠,恰似葡萄初發(fā)醅”詩句。
【6】岷峨:四川境內(nèi)岷山山脈北支。
【7】錦江:在四川成都南,一稱濯錦江,相傳其水濯錦,特別鮮麗,故稱。
【8】南山:即終南山,在陜西,朱壽昌曾任陜州通判,故稱。
【9】遺愛:指有惠愛之政引起人們懷念!蹲髠鳌ふ压辍份d孔子聞鄭子產(chǎn)卒時“出涕曰:‘古之遺愛也’”。
【10】劍外:四川劍閣以南。唐都長安在劍閣東北,因稱劍閣以南為劍外。蘇軾家鄉(xiāng)四川眉山,故自稱劍外來客。
【11】江表傳:書名,晉虞溥著,已佚。其中記述三國時江左東吳時事及人物言行,《三國志》裴松之注中多引之。
【12】狂處士:指三國名士禰衡。他有才學(xué)而行為狂放,曾觸犯曹操,曹操多顧忌他才名而未殺。后為江夏太守黃祖所殺。處士,指不出仕之士。
【13】空洲:指鸚鵡洲,在長江中,后與陸地相連,在今湖北漢陽。黃祖長子黃射在洲大會賓客,有人獻鸚鵡,禰衡當(dāng)即作《鸚鵡賦》,故以為洲名。唐崔顥《黃鶴樓》詩:“芳草萋萋鸚鵡洲!崩畎住督(jīng)亂離后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詩:“顧慚禰處士,虛對鸚鵡洲!睘榇嗽~用語所本。
【14】曹公黃祖:指曹操與劉表屬將黃祖。
【15】飄忽:時光流逝甚速。此指死。
【16】謫仙:謫居世間的仙人,形容才行高遠。指李白。
【17】黃鶴:指崔顥的《黃鶴樓》詩。據(jù)《唐才子傳》載,李白登黃鶴樓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睙o作而去。后作《登金陵鳳凰臺》,即有意追趕崔詩。
作品賞析:
這首詞以慷慨憤激之調(diào),振筆直書,開懷傾訴,通篇貫注了郁勃不平之氣。作者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情達意,既表現(xiàn)出朋友間的深厚情誼,又發(fā)自肺腑的議論中表現(xiàn)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表達出蒼涼悲慨、郁勃難平的激情。
上片由寫景引入。開篇大筆勾勒,突兀而起,描繪出大江千回萬轉(zhuǎn)、浩浩蕩蕩、直指東海的雄偉氣勢!敖瓭h西來”二句,描繪了江水奔騰的勝景。著名的黃鶴樓在武昌黃鵠山巍然屹立,俯仰浩瀚的大江。長江、漢水滾滾西來,匯合于武漢,那波濤的顏色,如同葡萄美酒一般,一片濃綠。發(fā)端兩句,以高遠的氣勢,抓住了當(dāng)?shù)刈钣刑厣膭倬皞ビ^,寫出了鄂州的地理特點!捌烟焉畋獭保毓P施彩,以酒色形容水色,用李白《襄陽歌》詩句,形容流經(jīng)黃鶴樓前的長江呈現(xiàn)出一派葡萄美酒般的深碧之色。以下“猶自帶”三字振起,化用李白“江帶峨嵋雪”之句,杜甫《登樓》詩“錦江春色來天地”,不著痕跡,自然入妙,用“葡萄”“雪浪”“錦江”“春色”等富有色彩感的詞語,來形容“深碧”的江流,筆飽墨濃,引人入勝。詞人將靈和樓前深碧與錦江春色聯(lián)系起來,不但極富文采飛揚之美,而且透露了他對花團錦族、充滿春意的錦城的無限追戀向往之情,從而為下文“思歸”伏脈。這兩句由實景“蒲萄深碧”引出虛景“岷峨雪浪,錦江春色”,拓展了詞境。江河自岷江錦水而來,將黃鶴樓與赤壁磯一線相連,既是友人駐地的勝景,又從四川流來,既引動詞人思歸之情,又觸發(fā)懷友之思。這就為下文感懷作了有力的鋪墊。接下來這一句由景到人,一句寫對方,一句寫自已。朱壽昌在陜西任通守期間留有愛民之美譽,政績突出!端问贰繁緜鬏d朱在閬斷一疑獄,除暴安良,“郡稱為神,蜀人至今傳之”即“南山遺愛守”所指。詞中“南山”當(dāng)是“山南”之誤。以對“劍外”,“山南”字面亦勝于“南山”。而蘇軾蜀人,稱朱壽昌亦以其宦蜀之事,自稱“劍外思歸客”,映帶有情。如今思鄉(xiāng)而歸不得,兩廂對比,既贊美了朱壽昌為人頌揚的政績,又表達了自己眼前寂寞的處境以及濃郁的思歸情緒。面對此間風(fēng)物,自會觸景興感,無限惆悵。“對此間”以下,將君、我歸攏為一,有情就要傾吐、抒發(fā),故由“情”字,導(dǎo)出“說”字,逼出“殷勤說”三字,雙流匯注,水到渠成。
上片“殷勤說”三字帶出整個下片,開始向友人開懷傾訴,慷慨評論!敖韨鳌倍洌鲎约簩v史的審視和反思。他勸告朱壽昌不要再讀《江表傳》這部書了。以憤激語調(diào)喚起,恰說明感觸很深,話題正要轉(zhuǎn)向三國人物。 “狂處士”四句,緊承上文,對恃才傲物、招致殺身之禍的禰衡,表示悼惜。禰衡因忠于漢室,曾不受折辱,當(dāng)眾嘲罵曹操,曹操不愿承擔(dān)殺人之名,假借劉表屬將黃祖之手將其殺害,葬于武昌長江段的鸚鵡洲。詞人用感觸頗深的三國人物——禰衡的事跡引以為戒,接著筆鋒一轉(zhuǎn),把譏刺的鋒芒指向了迫害文士的曹操、黃祖。如今賢士不在,只能空對那武昌長江段的鸚鵡洲,葦花蕭瑟,一片凋零凄涼。書生何苦與這種人糾纏,以致招來禍災(zāi)。蘇軾站在更高的`視角審視歷史,“獨笑書生爭底事,曹公黃祖俱飄忽”,“爭底事”,即爭何事,意即書生何苦與這種人糾纏,以致招來禍災(zāi)。稱霸一時的風(fēng)云人物,如殘害人才的曹操、黃祖之流,最終也只能在歷史的長河中成為過眼煙云。此句流露出蘇軾豁達、隨緣自適的人生態(tài)度。這話是有弦外之音的,矛頭隱隱指向?qū)λ_陷的李定之流。蘇軾此時看來,禰衡的孤傲、曹操的專橫、黃祖的魯莽,都顯得非?尚ΑQ哉Z間,反映出蘇軾超越歷史,擺脫現(xiàn)實限制的觀念。收尾三句,就眼前指點,轉(zhuǎn)出正意。詞人引用李白的故事,激勵友人像李白一樣潛心作詩,趕追崔顥的名作《黃鶴樓》。這既是對友人的勸勉,愿他能夠置身于政治漩渦之外,寄意于歷久不朽的文章事業(yè),撰寫出色的作品來追躡前賢;也體現(xiàn)了蘇軾居黃州期間的心愿,對于永恒價值的追求。
全詞形散而神不散,大開大合,境界豪放,議論縱橫,顯示出豪邁雄放的風(fēng)格和嚴(yán)密的章法結(jié)構(gòu)的統(tǒng)一。一則,它即景懷古,借當(dāng)?shù)氐臍v史遺跡來評人述事,能使眼中景、意中事、胸中情相互契合;再則,它選用內(nèi)涵豐富、饒有意趣的歷史掌故來寫懷,藏情于事,耐人尋味;三則,筆端飽含感情,有一種蒼涼悲慨、郁憤不平的情感,在字里行間激蕩著。即景抒懷,指點江山,論古說今,涉及五個歷史人物,坦露了對朋友的坦蕩胸懷,將寫景、懷古、抒情結(jié)合,不粘不滯,思想深沉,筆力橫放,雖為酬答之作,卻也體現(xiàn)了東坡詞豪放的風(fēng)格。
滿江紅全文賞析13
《滿江紅》是岳飛的詞,這首詞激勵著中華民族的愛國心?箲(zhàn)期間這首詞曲以其低沉但卻雄壯的歌音,感染了中華兒女。
《滿江紅》全文帶拼音
nù fà chōng guān, píng lán chù、 xiāo xiāo yǔ xiē 。
怒發(fā)沖冠 ,憑闌處、 瀟瀟雨歇。
tái wàng yǎn,yǎng tiān cháng xiào ,zhuàng huái jī li 。
抬望眼,仰天長嘯 ,壯懷激烈。
sān shígōng míng chen yǔ tǔ,
三十功名塵與土,
bā qiān lǐ lù yún he yue 。
八千里路云和月。
mo děng xián、bái le shào nián tou ,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
kōng bēi qie 。
空悲切。
jìng kāng chǐ ,yu wei xuě;
靖康恥,猶未雪;
chn zǐhn ,h shími ?
臣子恨,何時滅?
jià cháng chē、tà po he lán shān quē 。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zhuàng zhì jī cān hú lǔ rou ,
壯志饑餐胡虜肉,
xiào tán kě yǐn xiōng nú xuě 。
笑談渴飲匈奴血。
dài cong tou ,shōu shí jiù shān he ,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
cháo tiān que !
朝天闕!
賞析
岳飛這首《滿江紅》,是很引人注目的名篇。
為什么這首詞第一句就寫“怒發(fā)沖冠”,表現(xiàn)出如此強烈的憤怒的感情?這并不是偶然的,這是作者的理想與現(xiàn)實發(fā)生尖銳激烈的矛盾的結(jié)果。因此,必須對這個問題有所了解,才能正確理解這首詞的思想內(nèi)容。岳飛在少年時代,家鄉(xiāng)就被金兵占領(lǐng)。他很有民族氣節(jié),毅然從軍。他指揮的軍`隊,英勇善戰(zhàn),接連獲勝,屢立戰(zhàn)功。敵人最怕他的軍`隊,稱之為“岳爺爺軍”,還傳言說:“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岳飛乘勝追擊金兵,直至朱仙鎮(zhèn),距離北宋的京城汴京只有四十五里了。金兵元氣大傷,準(zhǔn)備逃歸,還有不少士卒紛紛來降。岳飛看到這樣大好的抗戰(zhàn)形勢,非常高興,決心乘勝猛追,收復(fù)中原。就在這關(guān)鍵的時刻,當(dāng)時的宰相秦檜,為了和金人議和,一日連下12道金字牌,令岳飛班師回朝。岳飛悲憤萬分,說“十年之力,廢于一旦!”秦檜把岳飛看成是他投降陰謀的主要障礙,又捏造說,岳飛受詔逗留,抵制詔令,以“莫須有”(也許有)的罪名,將他害死。岳飛被害時,才39歲。了解了到這些情況,對這首詞中充滿的強烈感情,就不會難理解了。
上片寫的是作者要為國家建立功業(yè)的急切心情。開頭這幾句寫在瀟瀟的雨聲停歇的時候,他倚著高樓上的.欄桿,抬頭遙望遠方,仰天放聲長嘯,“壯懷激烈”!嘯是蹙口發(fā)出的叫聲。“壯懷”,奮發(fā)圖強的志向。他面對投降派的不抵抗政策,真是氣憤填膺,“怒發(fā)沖冠”!芭l(fā)沖冠”是藝術(shù)夸張,是說由于異常憤怒,以致頭發(fā)豎起,把帽子也頂起來了!叭γ麎m與土”,表現(xiàn)作者渴望建立功名、努力抗戰(zhàn)的思想。三十歲左右正當(dāng)壯年,古人認(rèn)為這時應(yīng)當(dāng)有所作為,可是,岳飛悔恨自己功名還與塵土一樣,沒有什么成就!鞍饲Ю锫吩坪驮隆,是說不分陰晴,轉(zhuǎn)戰(zhàn)南北,在為收復(fù)中原而戰(zhàn)斗!澳乳e、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這與“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意思相同,反映了作者積極進取的精神。這對當(dāng)時抗擊金兵,收復(fù)中原的斗爭,顯然起到了鼓舞斗志的作用。與主張議和,偏安江南,茍延殘喘的投降派,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暗乳e”,作隨便解釋。“空悲切”,即白白的痛苦。下片寫了三層意思:對金貴族掠奪者的深仇大恨;統(tǒng)一祖國的殷切愿望;忠于朝廷即忠于祖國的赤誠之心!熬缚怠笔撬螝J宗趙桓的年號!熬缚祼u”,指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京城汴京和中原地區(qū)淪陷,徽宗、欽宗兩個皇帝被金人俘虜北去的奇恥大辱!蔼q未雪”,指還沒有報仇雪恨。由于沒有雪“靖康”之恥,所以,岳飛發(fā)出了心中的恨何時才能消除(“臣子恨,何時滅”)的感慨。這也是他要“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的原因。古代的戰(zhàn)車叫“長車”。賀蘭山,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的西北邊。
有一種說法,是認(rèn)為這首詞不是岳飛寫的,理由之一就是根據(jù)上面這句話。因為岳飛講“直搗黃龍,與諸君痛飲”,即渡過黃河向東北進軍,不會向西北進軍的!榜{長車踏破賀蘭山缺”,不是岳飛的進軍路線。因為對這句詞的解釋牽涉到這首詞是不是岳飛寫的問題,因而顯得更為重要了。原來這是用典!段髑逶娫挕份d姚嗣宗《崆峒山》詩:“踏碎賀蘭石,掃清西海塵。”這兩句詩是針對西夏講的,所以用“賀蘭石”。姚嗣宗是北宋人,岳飛借用這個典故,借用他要打敗西夏的壯志來表達他要打敗金兵的豪情,所以這句詞沒有問題!吧饺薄,指山口!皦阎攫嚥秃斎,笑談渴飲匈奴血”,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敵人的刻骨仇恨和報仇雪恥的決心。“壯志”,指年輕時的理想!昂敗笔枪糯鷮ξ覈狈缴贁(shù)民族侮辱性的稱呼!疤敗,指俘虜。這里所謂的“胡虜”、“匈奴”,皆代指金貴族掠奪者。最后“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兩句說,等到收復(fù)中原、統(tǒng)一祖國的時候,就去報捷!芭f山河”,指淪陷區(qū)!瓣I”,宮殿。”天闕”,指朝廷。我國古代進步的知識分子,往往都把忠于朝廷看作愛國的表現(xiàn)。在封建社會里,尤其在民族矛盾激化,上升為主要矛盾的時期,“忠于朝廷”與愛國常常是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的。因此,岳飛在這首詞中所表露的忠于朝廷的思想,是跟渴望殺盡敵人、保衛(wèi)祖國疆土的壯志,密切結(jié)合著的。
從藝術(shù)上看,這首詞感情激蕩,氣勢磅礴,風(fēng)格豪放,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一氣呵成,有著強烈的感染力。
滿江紅全文賞析14
[宋]辛棄疾
家住江南,又過了、清明寒食;◤嚼铩⒁环L(fēng)雨,一番狼籍。紅粉暗隨流水去,園林漸覺清陰密。算年年、落盡刺桐花,寒無力。
庭院靜,空相憶。無說處,閑愁極。怕流鶯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始今何處也,彩云依舊無蹤跡。謾教人、羞去上層樓,平蕪碧。
【注釋】
、俅碎|中念遠詞。上片寫暮春景象,春去人不歸,有歲月如流、年華虛度之慨。下片即景抒情,寫其孤寂惶惑、矛盾苦悶之心理狀態(tài)。其纏綿悱惻、深細委婉處,直迫秦觀;蛑^此詞比興寄托:春意衰敗喻時局,盼行人音訊,即盼北伐消息,怕鶯燕,則憂讒畏譏。疑失之穿鑿。
、谇迕、寒食:農(nóng)歷中的兩個節(jié)氣。清明在陽歷四月五日或六日,寒食則在清明的前一天。③“花徑”四句:寫暮春景象。言風(fēng)雨送春,紅花落盡,綠葉茂盛。狼藉:形容落花飄零散亂。歐陽修《采桑子》:“狼藉殘紅,飛絮濛濛!奔t粉:指落花。清陰:指綠葉成蔭。
④“算年年”兩句:言刺桐落盡,春寒無力,天將轉(zhuǎn)暖。刺桐花:一名海桐,早春開花。葉與梧桐相似而枝干帶刺,故有此名。寒無力:言春寒漸漸減退。
、荨巴ピ骸彼木洌和ピ阂黄澎o,空自懷遠;心間相思深情,無人傾訴。
、蕖芭铝鼹L”兩句:既欲訴無人,更怕鶯燕窺破心事。
⑦“尺素”兩句:謂天涯海角,行人蹤跡不定,欲寫書信,不知寄向何處。尺素:尺把長的絹帛,指書信!豆旁姟罚骸翱蛷倪h方來,遺我雙鯉魚。呼童烹鯉魚,中有尺素書!辈试疲盒性,喻所思之人行蹤不定。
⑧“漫教”兩句:言田野一片荒蕪,怕上層樓,縱目懷遠。歐陽修《踏莎行》:“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處!毙猎~意近之。漫:空。平蕪:平坦的草地。
【賞析】
稼軒詞素以豪放聞名,但也不乏有含蓄蘊藉近可于婉約的篇章。蓋大作家,非只有一副筆墨,他們可據(jù)內(nèi)容的不同、表達的需要,倚聲填詞,更迭變換,猶若繪事“六法”的所謂“隨類傅彩”。按詞譜,《滿江紅》用仄韻,且多穿插三字短句,故其音調(diào)繁促起伏,宜于表達慷慨激昂的感情,豪放詞人也樂于采用,岳武穆“怒發(fā)沖冠”一闋可作楷模標(biāo)本。然而此前,賀方回已用此調(diào)填寫了以“傷春曲”為題的詞,抒發(fā)深婉紆曲之情,但是承其傳統(tǒng)者,則是辛稼軒。
此詞,抒寫傷春恨別的“閑愁”,屬于宋詞中最常見的內(nèi)容:上闋重在寫景,下闋重在抒情,也是長調(diào)最常用的章法。既屬常見常用、那么易陷于窠臼,但是仔細體味該詞,既不落俗套,又有新特點,委婉,但不綿軟;細膩,但不平板。作到這一步,全賴骨力。具體地說每句之中,皆有其“骨”,骨者,是含義深厚、分量沉重,足以引人注目的字面;由骨而生“力”,就足以撐住各句,振起全篇,“家住江南,又過了、清明寒食”,此句中,“江南”二字為骨。此二字與題目聯(lián)系起來,則可引發(fā)讀者豐富的聯(lián)想:江南早春,風(fēng)光綺麗,千里鶯啼,紅綠相映,水村山郭,風(fēng)展酒旗,及至暮春三月,花開樹生,草長鶯飛。引發(fā)繁衍之外,“骨”的另一作用,乃顯示其“力”,由“花徑里、一番風(fēng)雨,一番狼藉”可見。此句中“狼藉”二字為其骨。由此二字,讀者仿佛感受到一股猛烈狂暴的力量。與之相比,孟浩然所謂“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顯得平易,李清照所謂“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只覺婉轉(zhuǎn),而此處“狼藉”二字富有的骨力清晰可見“紅粉暗隨流水去,園株漸覺清陰密”,其骨在“暗隨”與“漸覺”二處。此二處,“骨”又顯示其勁韌之性,實作“筋”用。作者將“綠肥紅瘦”的景象,鋪衍為十四字聯(lián)語,去陳言,立新意,故特意在其轉(zhuǎn)折連接之處,用心著力,角勝前賢!鞍惦S”,未察知也;“漸覺”,已然也。通過人的認(rèn)識過程表示時序節(jié)令的推移,可謂獨運匠心。“算年年”以下數(shù)語,拈出刺桐一花,以作補充,變泛論為實說!昂疅o力”三字,頗為生新惹目,自是“骨”之所在。寒,謂花朵瘦弱。故無力附枝,只得隨風(fēng)飄落,不而清陰綠葉之盛壯,若得以耀威于枝頭。寒花與密葉之比較,亦可使人聯(lián)想倘能結(jié)合作者的處境、心緒而謂其隱含君子失意與小人得勢之喻,似非無稽。就章法而論,此處隱含的比喻,則是由上闋寫景轉(zhuǎn)入下闋抒情的過渡,唯其含而能隱,故尤耐人尋味。
下闋,假托不能與所思美人相見而抒寫內(nèi)心的`愁苦。“庭院靜,空相憶。無說處,閑愁極”四個短句,只為點出“閑愁”二字,閑愁,是宋詞中最常見的字眼,而其含義亦最不確定,乃是一個“模糊性概念”。
詞人往往將極其深重的感受,不易名狀、難以言傳的愁緒,籠統(tǒng)謂之閑愁。讀者欲探究其具體含義,使其“模糊性”變得清晰,則必須結(jié)合歷史背景、作者生平以及其他的有關(guān)資料進行考察,差不多就能作出合乎情理的推斷。作者此詞中所謂的閑愁,當(dāng)是由于自己不為南宋朝廷重用,復(fù)國壯志無從施展,且受投降派的忌恨排擠,進而而產(chǎn)生的政治失意。以此推衍而下,“怕流鶯乳燕,得知消息”,則痛恨奸侫之蜚語流言、落井下石之意!氨M素”、“綠云”一聯(lián),以美人為象征,表達了對理想的渴望與追求。然而,信息不來,蹤跡全無,希冀僅存一線,愁腸依然百結(jié),而“謾教人、羞去上層樓,平蕪碧”的結(jié)尾,也就順理成章了“謾”字是語氣副詞,表義甚是靈活,此處與“渾”字近,猶言“簡直”、“真?zhèn)”!捌绞彵獭,可與歐陽修的詞句“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參看,意謂即便上得高樓,舉目遙望,所見的恐怕已是滿川青草了。稼軒《摸魚兒》有“天涯芳草無歸路”之句,亦可參觀,意謂歸路已為平蕪所阻斷,最終不能與意中人相見了。
比興寄托,乃風(fēng)騷之傳統(tǒng),宋人填詞,也多是繼承這種傳統(tǒng),該詞就是如此。而詞人命筆,每托其意于若即若離之間,致使作品帶有“模糊性”的特點。此種模糊性,非但無損于詩歌的藝術(shù)性,有時且成為構(gòu)成詩歌藝術(shù)魅力的因素,越是模糊、不確定,越能引人求索耐人尋味。此種貌似奇怪的現(xiàn)象,正是詩歌藝術(shù)的一大特點。就讀者之求索而言,倘能得其大略,即當(dāng)適可而止;思之過深,求之過實,每字每句都不肯放過,則會認(rèn)定處處皆有埋藏,又難免要捕風(fēng)捉影,牽強附會。
滿江紅全文賞析15
nù fà chōng guān,píng lán chù、 xiāo xiāo yǔ xiē 。
怒發(fā)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
tái wàng yǎn,yǎng tiān cháng xiào,zhuàng huái jī li 。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sān shígōng míng chen yǔ tǔ,三十功名塵與土,bā qiān lǐ lù yún he yue 。
八千里路云和月。
mo děng xián、bái le shào nián tou,莫等閑、白了少年頭,kōng bēi qie 。
空悲切。
jìng kāng chǐ,yu wei xuě;
靖康恥,猶未雪;
chn zǐhn,h shími?
臣子恨,何時滅?
jià cháng chē、tà po he lán shān quē 。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zhuàng zhì jī cān hú lǔ rou,壯志饑餐胡虜肉,xiào tán kě yǐn xiōng nú xuě 。
笑談渴飲匈奴血。
dài cong tou,shōu shí jiù shān he,待從頭、收拾舊山河,cháo tiān que!
朝天闕!
【賞析】
這是首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梢哉f,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沒有一首像本詞那樣有這么深遠的社會影響,也從來沒有像本詞那樣具有激奮人心,鼓舞人們殺敵上戰(zhàn)場的力量。
上片抒發(fā)作者為國立功滿腔忠義奮發(fā)的豪氣。以憤怒填膺的肖像描寫起筆,開篇奇突。憑欄眺望,指顧山河,胸懷全局,正英雄本色。“長嘯”,狀感慨激憤,情緒已升溫至高潮。
“三十”、“八千”二句,反思以往,包羅時空,既反映轉(zhuǎn)戰(zhàn)之艱苦,又謙稱建樹之微薄,識度超邁,下語精妙。“莫等”期許未來,情懷急切,激越中微含悲涼。
下片抒寫了作者重整山河的'決心和報效君王的耿耿忠心。下片開頭四個短句,三字一頓,一錘一聲,裂石崩云,這種以天下為己任的崇高胸懷,令人扼腕。
“駕長車”一句豪氣直沖云霄。在那山河破碎、士氣低沉的時代,將是一種驚天地、泣鬼神的激勵力量!梆嚥汀薄ⅰ翱曙嫛彪m是夸張,卻表現(xiàn)了詩人足以震懾敵人的英雄主義氣概。
最后兩句語調(diào)陡轉(zhuǎn)平和,表達了作者報效朝廷的一片赤誠之心。肝膽瀝瀝,感人至深。全詞如江河直瀉,曲折回蕩,激發(fā)處鏗然作金石聲。
【滿江紅全文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滿江紅》全文賞析08-29
滿江紅岳飛全文賞析02-19
滿江紅全文及原著賞析12-08
《滿江紅》全文帶拼音及賞析07-19
滿江紅·敲碎離愁全文賞析02-23
滿江紅岳飛全文意思及賞析12-14
《滿江紅》全文05-20
滿江紅注音全文09-15
滿江紅詩句全文07-06
岳飛《滿江紅》的全文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