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解析
《滿江紅·怒發(fā)沖冠》,一般認為是宋代抗金將領岳飛的詞作。全詞情調激昂,慷慨壯烈,顯示出一種浩然正氣和英雄氣質,表現(xiàn)了作者報國立功的信心和樂觀奮發(fā)的精神。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滿江紅解析,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原文
滿江紅
岳飛
怒發(fā)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解析
這首詞言辭激烈,大氣磅礴。言語中充斥著英雄氣慨,字行間洋溢著愛國激情,是一首氣壯山河,傳誦千古的名篇。其中的''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在全詞中起著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也就是詩詞中所講的'起.承.轉.合'的承與轉!它既注釋了'怒發(fā)沖冠'之因,又誘啟了'收拾舊山河'之果。是詞眼之所在。但是,對這句名聯(lián)的注解從課本到網(wǎng)絡歷來都是以字譯字的淺釋,從未從全詞的總體意境和語序的結構做過全面的剖析,以致訛傳至今無人敢于問津。以下注釋摘自網(wǎng)絡和書本:
一、“三十功名塵與土”,表現(xiàn)作者渴望建立功名、努力抗戰(zhàn)的思想。三十歲左右正當壯年,古人認為這時應當有所作為,可是,岳飛悔恨自己功名還與塵土一樣,沒有什么成就。
“八千里路云和月”,是說不分陰晴,轉戰(zhàn)南北,在為收復中原而戰(zhàn)斗。
二、三十:指年齡。
塵與土:謂征戰(zhàn)中奔波勞累。
八千:言征途之漫長。
云和月:披星戴月,謂夜以斷日地行軍戰(zhàn)斗。
三、 三十功名塵與土:年已三十,建立了一些功名,不過很微不足道。
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戰(zhàn)、路途遙遠、披星戴月這兩句話的意思是:三十年來風塵仆仆,所成就的功名,輕微如塵土;帶兵沙場南征北戰(zhàn)八千里,看到的只是天上的云和月。
四、記得中學課本的解釋為:塵與土,視功名如塵土。云和月,披星戴月,謂征戰(zhàn)之苦。
以上各種解釋雖有些小差別,但皆大同小異,也均未脫離字意之臼!
我們不妨把這種釋義置入詞中,看看意境是否完整,語序是否通順就能知道其是否正確了。''怒發(fā)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我轉戰(zhàn)南北,披星戴月,雖建立了一點如塵土般的功名,但卻微不足道。''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如此銜接,語義不通,也意理不明。如此釋義,不但破壞了原詞一瀉千里的氣勢,更有悖于作者收復失地,精忠報國的精神和意志。試想作者在憑欄遠眺發(fā)了一通憤慨后,突然又逆轉說:我轉戰(zhàn)南北,披星戴月,雖建立了一點如塵土般的功名,但卻微不足道。然后又轉而用勸勉之語說: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如此夸功的表述,能是怒發(fā)沖冠的原因嗎?如此夸功的表述,還能再勸勉他人嗎?古人寫詩填詞,不管是倒裝句,還是順敘句,都講究意理分明,語序嚴謹,上下銜接,前后呼應,通篇謀局,一體相承。絕不會有先憤慨,再夸功,后勸勉,這種語無倫次,言不由衷的低級失誤。這難道是岳飛作詞出現(xiàn)了語誤?非也!岳詞并無語誤,而是后人理解出現(xiàn)了偏差,注釋出現(xiàn)了謬誤,這才導致岳詞有了語無倫次的瑕疵。古人寫詩作詞經(jīng)常運用比興手法,也就是以物喻物的借代。如下闕之''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就是比興借代。賀蘭山在西北,本不隸屬金國,但它泛指賀蘭山外一切入侵中原的少數(shù)民族國家,是象征性的借代,而非確指。由此可見上闕''八千里路云和月。''也是借代,絕不是披星戴月之謂。那它借代的又是什么呢?通觀全篇,它借代的應是被金國侵占去的萬里江山。''八千里路''是為了詞律所需上應前句之三十功名而用的數(shù)字。詩人詞家所用的數(shù)字,有時只取其成數(shù),而非實數(shù)。''云和月''實指也可,代指江山也可,但它必是憑欄或是抬望眼所見之物。憑欄抬眼所見何物,而引發(fā)作者'怒發(fā)沖冠'的呢?唯有那被金國侵占去的萬里江山,才能有此等憤慨。有問有答,唯此前后句才能照應,上下闕才能貫通。我們不妨把此釋意再置入詞中,看其是不是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我憑欄遠眺,怒發(fā)沖冠,壯懷激烈,我三十多歲了雖建了些功勞,但卻微不足道(如塵土),再看那'八千里的云和月'萬里江山猶在金人手里,你們可不能等閑視之,皆應為國效力,不然等到頭發(fā)白了,只有悲切的份了。如此表述,語序方能順暢,語意也能夠貫通,也更加彰顯了岳飛收復失地的決心和直搗黃龍的英雄氣慨!此句若不是看到'八千里的失地',岳飛何來沖冠之怒氣呢?下闕又何來'靖康恥,猶未雪,''待從頭.收拾舊山河,'之慨句呢?以此而論,'云和月'絕不是披星戴月之謂,而是萬里江山之代!
此詞的寫作時間歷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紹興六年岳飛率軍從襄陽出兵北伐,打下朱仙鎮(zhèn)后,兵鋒直指開封,卻在此時接到朝廷撤兵的命令,岳飛無奈率軍撤到鄂州。他痛感坐失良機,收復失地的志向難以實現(xiàn),在百感交集中寫下了這首<滿江紅>。 又有一說是紹興四年秋,岳飛第一次北伐大獲全勝。朝廷擢升岳飛為清遠軍節(jié)度使,并遣使持節(jié)送到鄂州軍前,全軍將士歡欣鼓舞,岳飛由感而發(fā)遂寫下了這首《滿江紅》。統(tǒng)觀全詞,岳飛一片慷慨激昂之語,絲毫沒有流露出一點遺憾的怨言,以此而論,此詞更象紹興四年,岳飛被任命為清遠軍節(jié)度使時,所發(fā)出的那種乘勝追擊直搗黃龍的氣概和略帶感恩戴德意味的豪言壯語!
詞句注釋
、艥M江紅:詞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傷春曲”等。雙調九十三字。
、婆l(fā)(fà)沖冠:氣得頭發(fā)豎起,以至于將帽子頂起,形容憤怒至極。
⑶憑闌:身倚欄桿。闌,同“欄”。
、葹t瀟:形容雨勢急驟。
、砷L嘯:大聲呼叫。嘯,蹙口發(fā)出聲音。
、蕢褢眩簥^發(fā)圖強的志向。
、恕叭本洌褐^自己年已三十,得到的功名如同塵土一樣微不足道。三十,是概數(shù)。功名,或指岳飛攻克襄陽六郡以后建節(jié)晉升之事。
⑻“八千”句:形容南征北戰(zhàn),路途遙遠,披星戴月。八千,是概數(shù),極言沙場征戰(zhàn)行程之遠。
、偷乳e:輕易,隨便。
⑽空悲切:即白白地哀痛。
、暇缚祼u: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金兵攻陷汴京,虜走徽、欽二帝。靖康,宋欽宗趙桓的年號。
、匈R蘭山:賀蘭山脈,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qū)與內蒙古自治區(qū)交界處,當時被金兵占領。一說是位于河北省邯鄲市磁縣境內的賀蘭山。
⒀胡虜:對女真貴族入侵者的蔑稱。
、倚倥汗糯狈矫褡逯,這里指金入侵者。
、映礻I(què):朝見皇帝。天闕,本指宮殿前的樓觀,此指皇帝居住的地方。明代王熙書《滿江紅》詞碑作“朝金闕”。
白話譯文
我怒發(fā)沖冠登高倚欄桿,一場瀟瀟急雨剛剛停歇。抬頭放眼四望遼闊一片,仰天長聲嘯嘆,壯懷激烈。三十年勛業(yè)如今成塵土,征戰(zhàn)千里只有浮云明月。莫虛度年華白了少年頭,只有獨自悔恨悲悲切切。
靖康年的奇恥尚未洗雪,臣子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只想駕御著一輛輛戰(zhàn)車踏破賀蘭山敵人營壘。壯志同仇餓吃敵軍的肉,笑談蔑敵渴飲敵軍的血。我要從頭徹底地收復舊日河山,再回京闕向皇帝報捷。
創(chuàng)作背景
關于此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學界有多種說法。有學者認為此詞當創(chuàng)作于宋高宗紹興二年(1132)前后,也有人認為作于紹興四年(1134)岳飛克復襄陽六郡晉升清遠軍節(jié)度使之后。
整體賞析
《滿江紅》此詞上片寫作者悲憤中原重陷敵手,痛惜前功盡棄的局面,也表達自己繼續(xù)努力,爭取壯年立功的心愿。
開頭五句,起勢突兀,破空而來。胸中的怒火在熊熊燃燒,不可阻遏。這時,一陣急雨剛剛停止,作者站在樓臺高處,正憑欄遠望。他看到那已經(jīng)收復卻又失掉的國土,想到了重陷水火之中的百姓,不由得“怒發(fā)沖冠”,“仰天長嘯”,“壯懷激烈”!芭l(fā)沖冠”是藝術夸張。作者表現(xiàn)出如此強烈的憤怒的感情并不是偶然的,這是他的理想與現(xiàn)實發(fā)生尖銳激烈的矛盾的結果。他面對投降派的不抵抗政策,氣憤填膺。岳飛之怒,是金兵侵擾中原,燒殺虜掠的罪行所激起的雷霆之怒;岳飛之嘯,是無路請纓,報國無門的忠憤之嘯;岳飛之懷,是殺敵為國的`宏大理想和豪壯襟懷。這幾句一氣貫注,生動地描繪了一位忠臣義士憂國憂民的英雄形象。
接著四句激勵自己,不要輕易虛度這壯年光陰,爭取早日完成抗金大業(yè)。“三十”一句,是對過去的反省,表現(xiàn)作者渴望建立功名、努力抗戰(zhàn)的思想。三十歲左右正當壯年,古人認為這時應當有所作為,可是,岳飛悔恨自己功名還與塵土一樣,沒有什么成就。宋朝以“三十之節(jié)”為殊榮,然而岳飛夢寐以求的并不是建節(jié)封侯,身受殊榮,而是渡過黃河,收復國土,完成抗金救國的神圣事業(yè)。正如他自己所說的“誓將直節(jié)報君仇”,“不問登壇萬戶侯”,對功名感覺不過像塵土一樣,微不足道!鞍饲А币痪洌钦f不分陰晴,轉戰(zhàn)南北,在為收復中原而戰(zhàn)斗。這是對未來的瞻望!霸坪驮隆笔翘匾鈱懗,說出師北伐是十分艱苦的,任重道遠,尚須披星戴月,日夜兼程,才能“北逾沙漠,喋血虜廷”,贏得抗金的最后勝利。上一句寫視功名為塵土,下一句寫殺敵任重道遠,個人為輕,國家為重,生動地表現(xiàn)了作者強烈的愛國熱忱!澳乳e”二句與“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意思相同,反映了作者積極進取的精神。這對當時抗擊金兵、收復中原的斗爭,顯然起到了鼓舞斗志的作用;與主張議和、偏安江南、茍延殘喘的投降派,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這既是岳飛的自勉之辭,也是對抗金將士的鼓勵和鞭策。
此詞下片運轉筆端,抒寫詞人對于民族敵人的深仇大恨,統(tǒng)一祖國的殷切愿望,忠于朝廷即忠于祖國的赤誠之心。
過片一片壯懷,噴薄傾吐!熬缚祼u”四句突出全詞中心,由于沒有雪“靖康”之恥,岳飛發(fā)出了心中的恨何時才能消除的感慨。靖康之恥,實指徽欽二帝被擄,猶不得還,故接言抱恨無窮。這也是他要“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的原因,又把“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具體化了。從“駕長車”到“笑談渴飲匈奴血”都以夸張的手法表達了對兇殘敵人的憤恨之情,同時表現(xiàn)了作者英勇的信念和大無畏的樂觀精神。
“壯志”二句把收復山河的宏愿,把艱苦的征戰(zhàn),以一種樂觀主義精神表現(xiàn)出來。這一聯(lián)微嫌合掌,然不如此不足以暢其情,盡其勢。它沒有讓人感到復沓的原因,在于其中有一種真氣在!按龔念^”二句,既表達了對勝利的渴望和信心,也說明了對朝廷和皇帝的忠誠。岳飛在這里不直接說凱旋、勝利等語,而用了“收拾舊山河”,顯得有詩意又形象。一腔忠憤,碧血丹心,從肺腑傾出,以此收拾全篇,神完氣足,無復毫發(fā)遺憾。
這首詞代表了岳飛“精忠報國”的英雄之志,詞里句中無不透出雄壯之氣,顯示了作者憂國報國的壯志胸懷。它作為愛國將領的抒懷之作,情調激昂,慷慨壯烈,充分表現(xiàn)了中華民族不甘屈辱、奮發(fā)圖強、雪恥若渴的神威,從而成為反侵略戰(zhàn)爭的名篇。
名家點評
明代沈際飛:“膽量、意見、文章悉無今古!保ā恫萏迷娪嗾罚
明末清初潘游龍:“膽量意見,俱超今古!保ā豆沤裨娪嘧怼罚
明末清初劉體仁:“詞有與古詩同義者,‘瀟瀟雨歇’,《易水》之歌也!保ā镀唔炋迷~繹》)
清代沈雄:“《滿江紅》忠憤可見,其不欲等閑白了少年頭,可以明其心事!保ā豆沤裨~話·詞話》上卷)
清代丁紹儀:“至寓議論于協(xié)律宮,猶覺激昂慷慨,讀之色舞!保ā堵犌锫曫^詞話》卷九)
清代陳廷焯:“何等氣概!何等志向!千載下讀之,凜凜有生氣焉!乳e’二語,當為千古箴銘!保ā栋子挲S詞話》)
作者簡介
岳飛(1103—1142),南宋抗金將領。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官至樞密副使,封武昌郡開國公。以不附和議,被秦檜所陷,被害于大理寺獄。孝宗時追謚武穆,寧宗時追封鄂王,理宗時改謚忠武。《宋史》有傳。《直齋書錄解題》著錄《岳武穆集》十卷,不傳。明徐階編《岳武穆遺文》一卷。《全宋詞》錄其詞三首。
【滿江紅解析】相關文章:
《滿江紅》解析06-11
滿江紅岳飛的解析06-11
岳飛《滿江紅》解析06-11
《滿江紅》詩句精彩解析06-11
《滿江紅》介紹06-11
《滿江紅》鑒賞06-11
《滿江紅》的賞析04-12
《滿江紅》全文04-12
《滿江紅》原文08-01